西汉宗室有多少侯爷 西汉铁铍历史人物是谁

目录导航:

  1. 西汉宗室有多少侯爷
  2. 西汉武器武备的主要储备
  3. 铁字旁加个全字念什么
  4. 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有哪些
  5. 古代十大冷兵器
西汉宗室有多少侯爷

西汉有29人封侯。就是他们的名单(按照《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封侯时间次序排列):



第一:平阳侯·曹参(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侯。以将军入汉,以左丞相出征齐、魏,以右丞相为平阳侯,万六百户。



第二:信武侯·靳歙(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中涓从起宛、朐,入汉以骑都尉定三秦,击项羽,别定江陵,侯,五千三百户。



第三:清阳侯·王吸(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中涓从起丰,至霸上,为骑郎将,入汉,以将军击项羽功,侯,三千一百户。



第四:汝阴侯·夏侯婴(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令史从降沛,为太仆,常奉车,为滕公,竟定天下,入汉中,全孝惠、鲁元,侯,六千九百户。



第五:阳陵侯·傅宽(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舍人从起横阳,至霸上,为骑将,入汉,定三秦,属淮阴,定齐为齐丞相,侯,二千六百户。



第六:广严侯·召欧(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第七:广平侯·薛欧(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舍人从起丰,至霸上,为郎中,入汉,以将军击项羽、钟离眜功,侯,四千五百户。



第八:博阳侯·陈濞(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舍人从起砀,以刺客将,入汉,以都尉击项羽荥阳,绝甬道,击杀追卒功,侯。



第九:曲逆侯·陈平(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故楚都尉,汉王二年初从修武,为都尉,迁为护军中尉;出六奇计,定天下,侯,五千户。



第十:堂邑侯·陈婴(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封)



以自定东阳,为将,属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为王壮息,侯,千八百户。



第十一:周吕侯·吕泽(六年正月丙戌日封)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第十二:建成侯·吕释之(六年正月丙戌日封)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



第十三:留侯·张良(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常计谋平天下,侯,万户。



第十四:射阳侯·项缠(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兵初起,与诸侯共击秦,为楚左令尹,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



第十五:酂侯·萧何(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佐上定诸侯,为法令,立宗庙,侯,八千户。



第十六:曲周侯·郦商(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以将军从起岐,攻长社以南,别定汉中及蜀,定三秦,击项羽,侯,四千八百户。



第十七:绛侯·周勃(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入汉,定陇西,击项羽,守峣关,定泗水、东海。侯,八千一百户。



第十八:舞阳侯·樊哙(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入汉,定三秦,为将军,击项籍,从破燕,执韩信,侯,五千户。



第十九:颖阴侯·灌婴(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入汉,定三秦,以车骑将军属淮阴,定齐、淮南及下邑,杀项籍,侯,五千户。



第二十:汾阴侯·周昌(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入汉,出关,以内史坚守敖仓,以御史大夫定诸侯,比清阳侯,二千八百户。



第二十一:梁邹侯·武虎(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兵初起,以谒者从击破秦,入汉,以将军击定诸侯功,比博阳侯,二千八百户。



第二十二:成侯·董渫(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兵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功,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



第二十三:蓼侯·孔聚(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



第二十四:费侯·陈贺(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第二十五:阳夏侯·陈豨(六年正月丙午日封)



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侯,以游击将军别定代,已破臧荼,封阳夏侯。



第二十六:隆虑侯·周灶(六年正月丁未日封)



以卒从起砀,以连敖入汉,以长铍都尉击项羽,有功,侯。



第二十七:阳都侯·丁复(六年正月戊申日封)



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为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别降翟王,属悼武王,杀龙且彭城,为大司马;破羽军叶,拜为将军,忠臣,侯,七千八百户。



第二十八:新阳侯·吕清(六年正月壬子日封)



以汉五年用左令尹初从,功比堂邑侯,千户。



第二十九:东武侯·郭蒙(六年正月戊午日封)

大汉开国,从汉六年到汉十二年间总共分封了一百四十三位功侯。表面上,这些封侯的数量庞大,影响范围广,涉及到的利益阶层也是应有尽有,但是,于那个时代而言,真正于稳定社会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要属前期所分封的那二十九位功侯。

西汉武器武备的主要储备

西汉骑兵的武器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这在近年出土的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骑兵陶俑文物资料中,有着生动形象的反映。由于西汉中期炒钢技术的出现,使得大量本来不能制造兵器的生铁变成低碳钢或熟铁。

这时出现了更适于马上近战的环柄长铁刀,刀脊厚实,刃口锋利,利于斩劈而不易折断,刀身长却不太重,逐渐成为骑兵的自选兵器。

汉代骑兵配备的其他兵器有弓、臂张弩、矛、剑等,防备装备主要是盾牌,有少数骑兵披甲。

但根据杨家湾骑兵陶俑装饰情况观察,马鞍和马蹬在此时仍未见出现,这多少影响了骑兵战斗力。

包括537707张弩和11458424支弩矢、77521把弓与1199316支箭矢。此外,还有142701套护甲、98226顶头盔、102551只盾牌、52555根长矛、451222根铍、6634只戟、99905把剑、30098把刀和24804把匕首......

考古发现的汉朝弩机铜部件

这个数字足够武装上百万人的军队,足以满足当时汉朝全国军队的需要。但这仅仅是东海郡一个地方的武库。类似的武库在全国各郡都有分布,在都城长安还有中央的武库。即便不是每个武库都有如此巨大的存量,也不会相差太多。但这也就意味着汉朝在全国各地堆砌了几代人都用不完的武器。

铁字旁加个全字念什么

铨的读音是quán

部首:钅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11

笔顺:撇、横、横、横、竖提、撇、捺、横、横、竖、横

二、铨的基本释义:

①衡量;称量。《国语?吴语》:“不智,……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

②选拔(人才),选授(官职)。《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铨叙】⒈根据官吏的资绩,确定及升降等级。⒉序次。

铩sha拼音:shā 繁体字:铩 部首:钅,部外笔画:6,总笔画:11 ; 繁体部首:金,部外笔画:6,总笔画:14 五笔86:QQSY 五笔98:QRSY 仓颉:CKD 笔顺编号:31115341234 四角号码:8479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4E9 基本字义 -------------------------------------------------------------------------------- ● 铩 (铩) shāㄕㄚˉ ◎ 古兵器。即“铍”。大矛。

《史记·秦始皇本纪》:“锄櫌棘矜,非锬于句戟长铩也。”

◎ 摧残,伤残:~羽(羽毛掉落,喻失意受挫折)。

~羽之鸟。 English -------------------------------------------------------------------------------- ◎ moult 由铍演变而成,与铍的区别是铩在茎与刃之间加有两端上翘呈锐尖状的、具有格架功能的镡。

铩有长柄也有短柄,流行于汉代,铩长一般25~30CM,镡宽约10CM,东汉以后绝迹。铩也属于矛类兵器

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有哪些

西周时期著名青铜器主要分类如下:

1、食器

鼎相当于如今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 相当于如今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簋(guǐ青铜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如今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簠(fu,音甫)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簠(fǔ)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盖、器大小相同,合上成为一器,打开则为相同的两器,在古器物学上又称为“却立”或“却置”。簠器在经籍中称为“胡”或“瑚”。

盨(xǔ)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ì)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豆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2、酒器

爵,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青铜器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角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礼记·礼器》中称:”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

《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依此说,角与爵之容量为四与一之比。角的造型与无柱的爵很像,只是流与尾同为尖状。自宋以来,定爵形器无流而具两翼若尾者为角。

斝(jiǎ) 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ū) 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觚的形制为一具圈足的喇叭形青铜器容器,觚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扉棱作为装饰。商早中期器形较矮,圈足有“十字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造型修长,外撇的口、足线条非常优美,纹饰繁复而华贵。

觯(zhì) 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ìgōng)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尊为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器。尊与彝一样,是祭祀的礼器之共名,是指一组祭器,而不是指某种礼器的专名。尊彝各有其用,但又相互连称,既表示它们是礼器中特别重要的盛酒器,也代表一套相应的礼制。《周礼·寿宫》记载了裸礼(古代酌酒灌地的祭礼)用彝、朝践用尊的事宜。尊流行于商周,因其特殊地位,不仅汉代沿用,甚至到宋代徽宗年间仍制作有“宣和三年尊”。

卣(yǒu)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盉(hé)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 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3、水器

罍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 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水器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í)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瓿(bù),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鉴 水器,形如现代的盆。有四种用途:(一)容水 ;(二)盛冰,《周礼》:“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三)沐浴;(四)鉴容照面,以后才为铜镜所替代。鉴的制作在春秋战国是最为盛行,当时种、鼎、壶、鉴四器并称。

4、乐器

编铙商朝时军队盛行乐器。呈圆片形,形制与钹基本相同。

编钟 打击乐器(宫廷雅乐)。面较大而薄,多为弧形,根部凹进,边部稍作翘起。

编镈 打击乐器(宫廷雅乐)。镈体趋向浑圆,形制与编钟相似,但口部平齐。

5、兵器

钺本是王者贵族用于劈砍的兵器,也是象征权力的刑器和礼器。形状像板斧、斧头而较大。铜车马(南京博物院)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军权的象征。

钺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一种兵器。据考证,这种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变而来的,在青铜器中更强调华丽、美观的特质,成为象征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此处所选两件钺是商代后期作品,格外强调器物威严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6、礼器

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着特点。









西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在我国青铜器商代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花纹样式更多丰富。商代青铜器以酒器居多,西周吸取商代亡国教训,开始禁酒。这一时期青铜器以食器居多。下面介绍几个其他答案没有涉及但又十分著名的青铜器。

1.利簋(记载武王伐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关键性文物)

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器身、方座上饰饕餮纹(饕餮纹在商代与西周早期非常流行)。

利簋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器内底铭文有4行33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大概意思就是: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灭商,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商朝首都朝歌。在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很多铜(吉金),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做了这个簋以纪念檀公。

因为铭文里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时间(甲子日清晨)和天文现象(岁鼎:木星出现)所以现代天文学推测出牧野之战武王灭商的发生时间是公园前1046年1月20日。也使利簋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文物。

2.何尊(最早的中国)

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时期的青铜,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尊是酒(水)器,普遍出现于商周时期。

何尊内底铸有铭文 12行 122字:“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于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大意就是周成王五年,在新建成的东都成周(今洛阳)对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便决定迁都洛邑(今洛阳),中国代指洛阳地区,即“天下之中”。何尊铭文与《尚书》中的《洛书》《召诰》等文献相互应证。中国作为一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具有超凡意义。

(宅之中国)

(中国)

3.牛首夔龙纹鼎(西周早期最大圆鼎)

牛首夔龙纹鼎因为1979年出土于陕西淳化又称淳化大鼎,它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打破了之前大盂鼎、大克鼎的记录,是目前现世的西周早期最大最重最精美的圆鼎。

此鼎最特别之处在于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目前发现的仅此一例。

4.折觥(最为精美的青铜器之一)

折觥(gong)1976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觥是酒器成语觥筹交错的觥就是此器形。觥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折觥盖的头端像一只山羊,从头顶处开始在盖脊中延伸出一条扉棱直到尾部。器身有饕餮纹、云雷纹、夔纹。此器使用了4种以上纹饰期间还有大象、蛇、鸮等动物,精美异常。

盖内、器身还有铭文四十字。大意是周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日,命令作册折为相侯代天子赠望土,同时赏赐给了折许多青铜和奴隶,为了宣扬王的美得纪念这件事折便为父亲乙铸造了这件觥。折觥也是西周早中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5.日己方彝、日己方尊、日己觥(日己酒器三件套)

日己三件套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尊、觥前面都介绍过了,彝也是酒器。目前陕西出土觥非常少只有三件日己觥、折觥为西周。三件文物都有铭文意思同为: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佑子孙万代。(此类词句在西周青铜器上经常出现)

日己彝

日己尊

日己觥

讲完了这么几件国宝重器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他们全部出土于陕西,陕西省为周人发端之地,特别是岐山一代是周人故乡。西周大批王宫贵胄在宝鸡扶风、岐山一带定居所以该地又称周原。

大家还知道什么著名西周青铜器吗?可以留言告诉我。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我每日分享文物博物馆相关知识,让你上能逛博物馆给孩子女友讲故事,下能酒局上和朋友吹牛讲段子。

古代十大冷兵器

中国古代十大冷兵器:

1:锤, 非常沉重,但威力巨大,

2:狼牙棒 一种打击兵器,形如棍棒,棒头安有狼牙状铁钉,

3:矛 ,古代长度最长的冷兵器,也是古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

4,: 锏,长而无刃,有四棱,多为双锏合用。通常作为辅助武器,

5:斧 ,使用斧子作为武器,多为臂力过人使用,

6:戟 ,是戈和矛的结合体,具有多种作战功能,

7:剑, 两面有刃,中间有脊,主要击杀方式为刺,既受骁勇将士的热爱,也受文人墨客的追捧。

8:刀 ,的使用历史十分悠久,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使用,也是战争中使用最多的武器,

9:枪 ,由矛演变而来,长而灵便,使用者极多。

10,弩 ,又被称为“窝弓”、“十字弓”,射程远,威力强,命中率高,且用法简单,极易被掌握。

1、 铜铍:

铍(皮),金属元素,符号Be,灰白色,质硬而轻,用于原子能工业中,铍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火箭等;铍(批),做长针、长矛讲,属于矛的一种变形兵器,也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

铜铍,首为尖锋,平脊两刃,通常长30CM左右,形制极象短剑;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一般在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它和矛的区别,除头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中,而铍是铍茎插入木柄中,外用绳等捆绑。秦俑坑中的铜铍,其首和短剑相同,长约30厘米,后装长约3.5米的木柄,柄末端装有铜樽,还有保护刃部的鞘。西汉时改为铁制,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

铍是古代长兵器之一,秦俑坑中出土的这件铜铍铸造工艺极为精致,铍身柄同模合铸,铍格分铸,格含于铍身,并有刻铭。

此种兵器似乎当时的中下级军官颇爱使用。

2、 吴钩:

铜制,长约65CM左右,宽2.2-2.5CM。其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边有刃,是一种推、钩两用的兵器。因出现在“吴国”,故称之为“吴钩”。以前笔者一直以为吴钩是一种宝剑的别称,现在看来应该两种意思兼有。此种兵器笔者推测似乎在攻城时作用比较大,可以很方便地钩伤城头守军。

3、 钩镶:

是一种汉代常见的、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上下有钩,上钩约长25CM,下钩约长15CM,中为后有把手的小型铁盾;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钩为圆柱形的长铁铤,均稍向后弯;上钩顶端为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后的把手;盾用以推挡,钩用以钩束。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战斗时一般用左手的钩镶将敌方长兵器钩住(对戟头横出的小枝特别有效),同时右手环首刀挥向敌面门。有的武侠小说中将它描述为护手钩类的兵器,则纯属无稽之谈了。

4、 戚:

戚,俗称小斧子,属于体形比较窄小的钺;其体窄长,钺刃略成弧形,后有方形的内,比钺体略窄,在钺体与钺内之间有微凸的阑(横挡),因其刃较长而常用于做斩首的刑具,有时做仪仗用,但它在格斗中的效果不如戈、矛(实战中的钺通常称做斧)。戚还用作乐舞时的道具,《礼记·文王世子》中说:“大乐正舞干戚”,又《祭统》:“朱干玉戚以舞”(干指盾)。

5、 钺戟:

近年来,河南考古出土了汉代一些顶上带刺的铁钺,形制和西方斧矛一体的“戟”非常相似,但古文献中从无记载,故专家暂定名为“钺戟”。现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铍与钺结合的铁兵器,属于戟类;它刺长25CM、钺宽10CM、钺长15CM左右,可劈可刺,而以劈砍为主要功能。

6、 铩:

由铍演变而成,与铍的区别是铩在茎与刃之间加有两端上翘呈锐尖状的、具有格架功能的镡。铩有长柄也有短柄,流行于汉代,铩长一般25~30CM,镡宽约10CM,东汉以后绝迹。铩也属于矛类兵器。

7、 啄:

属于戈类兵器,主要流行于先秦时期的西南地区,仅具有啄击功能,晋代未见记载,但唐代又成为骑兵的制式兵器之一。先秦时期为青铜质地,用銎孔装柄,啄体较戈援窄,长约25CM。

8、 鋋:

音“蝉”,形似小型矛,铁柄,属于矛类兵器,《埤苍》云“鋋,小矛铁矜(音“秦”)”。其形制较一般矛头稍微细长,,其身扁平,两侧有刃,下有铁柄,柄下再接积竹矜,流行于西汉,刃长25~30CM,柄长120~180CM,笔者窃以为其战斗作用应如标枪。

9、 镰:

属于戈类兵器,具有钩割功能,镰身微曲,平顶、双刃,长约40CM、宽约3CM,下有椭圆形的銎孔用来装柄。战国及唐时称为“长镰”,主要用于守城战,钩击攀登城头的敌人,似乎与吴钩的作用相反。

10、(癸+戈),音“葵”,(这个字打不出来)属于戈的一种变形兵器,商周时期主要流行于四川等西部地区,青铜制,也称为戳,援部较宽,呈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