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事件 夏朝著名事件和人物

目录导航:

  1. 羲和事件
  2. 夏商西周时期三次有代表性的战役
  3. 商周的重要历史事件
羲和事件

羲和最终被国君仲康处死。夏朝仲康时代,当时掌管天文的羲和家族有个官员,因沉湎于饮酒,懈怠职守,没有预报即将发生的一次日食,而引起人们惊惶。

国君仲康认为这是严重失职,便将羲和处死。

夏商西周时期三次有代表性的战役

整理夏商周的战争,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一、鸣条之战

夏桀的荒淫暴政,最终激起了臣民的强烈反抗,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选良车70乘,敢死队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先与商军战于蒲州(今山西省运城)一带,后退守鸣条。两军在鸣条交战的那一天,正赶上大雷雨的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夏桀见兵败不可收拾,就带领五百残兵向东逃走了。夏桀最后病死了,夏朝灭亡。

二、牧野之战

商纣王辛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妄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诸侯臣属纷纷离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一些小国,率领大军发动了灭商的战争。纣王仓促之间组织了一些临时部队前来迎敌,双方在牧野交战,因纣王无道,人们早就恨透了这个暴君,士兵们在前线倒戈起义,引导周军攻入商都,纣王众叛亲离,无奈中逃回朝歌城,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三、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在古代一舍为30里,三舍为90里)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

四、桂陵之战

商周的重要历史事件

有下面几件

1、商汤灭夏:商汤灭夏指的是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的历史事件,商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这一件是一切的开始也是基础,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夏此时已是众叛亲离,而商汤领导有方,所以夏桀的军队很快被打败,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2、景亳之命:与商朝有关的历史事件中,景亳之命对于商汤灭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与各方诸侯参共同召开了「景亳之命」大会,会中表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让百姓脱离暴政与苦难,用向上天“请命”、“受命”,转而拿“天命”、“帝命”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被众首领推举为盟主,誓师讨伐夏桀。商汤在此告命天下,征伐四方,最终灭夏。

3、伊尹放太甲:伊尹放太甲是商朝有名的历史事件,但所记与传统说法完全不同,一说是伊尹放太甲,《史记》记载商汤死后,汤孙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伊尹把他放逐,三年后又接回复位,这个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在《孟子》、《左传》等书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可见此故事内容在古代流传很广;另一说太甲杀伊尹,《竹书纪年》中记载伊尹放逐太甲,篡位自立七年;七年后,太甲潜国,杀伊尹。两种描述相差很多,太甲杀伊尹的版本不仅讲伊尹的死提早了十几年,还把他一直以来贤相的形象彻底颠覆。所以对这一历史,史学界至今没有确切的定论。

4、伊尹辅政:伊尹辅政是商朝主要事件,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名臣,对商朝的建立、巩固和繁荣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他向商汤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功”,强调“任官唯贤才,左右惟其人”,并常用夏桀暴虐无道导致政权灭亡的事实提醒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汤才逐渐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在伊尹辅佐下商朝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使得商初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商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了外丙、仲壬、太甲。

5、九世之乱:九世之乱是商朝时期十大事件之一,商朝从仲丁开始,商朝一度中衰,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的纷争,商朝前期的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遭破坏。当继位之弟死时,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还给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废嫡面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局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阳甲在位时期,共经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九世之乱使国家衰落,诸侯莫朝。

6、盘庚迁殷: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后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这是商朝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同时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自盘庚迁都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从此,政局稳定,诸侯来朝,商朝遂强盛起来。

7、武丁中兴:商朝大事件中武丁中兴是商朝繁荣强盛的典型代表,盘庚迁都后取得了一定的政绩,使得殷商的国势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是盘庚之后继位的商王小辛与小乙统治无方,导致商朝的国势一度下滑,到武丁继位的时候国势已经衰微,武丁继位之后决心要振兴国家,武丁也确实做到了,公元前1250年至前1192年的在位59年间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进步,后人称为“武丁盛世"又称“武丁中兴"。

8、神道设教:商纣王在位时横征暴敛、荒淫无道,老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也开始反叛,有人向纣王密告,纣王就把周文王禁在羑里,文王利用这段时间,把伏羲氏的八卦,两两相重,演出六十四卦,将他毕生宝贵的经验,写成卦辞和爻辞。因为内容涉及十分敏感的政治,所以不敢写得明白、清楚,于是又假借新的筮术,以代替原有的占卜,实际上是以神道设教,来避人耳目。表面上看好像有神通的味道,实际上却是推理,如今神道设教已经成为成语,意思是: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9、孟津观兵:孟津观兵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规模较大的阅兵之一,这件事也是商朝主要事件,周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就发动大军,载文王木主,由镐京出发,进入今河南境内,到达古渡孟津,表面上是为了进行军事演习,但实际上是为了试探伐商的可能性,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是一次“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会盟,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

10、牧野之战:商朝有什么事件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我相信大家都会说是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就是武王伐纣的高潮,武王伐纣的决胜战,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钧台之享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这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1商汤灭夏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16 世纪,国势日衰,江山开始摇摇欲坠。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后,统治更加残暴。

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夏此时已是众叛亲离,而商汤领导有方。所以夏桀的军队很快被打败,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2景亳之命

景亳之命是发生在商朝的历史事件。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与各方诸侯参共同召开了「景亳之命」大会, 会中表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让百姓脱离暴政与苦难。商汤後来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3伊尹放太甲

伊尹为商汤之右相,名挚,是商汤至太甲时期商朝的一位元老。太甲,商汤之孙。《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这个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在《孟子》、《左传》等书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可见此故事内容在古代流传很广。不过《竹书纪年》记载的内容不同,其云:「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按此说,则在商朝初年,统治集团内部曾发生了一次争夺王位的斗争。

4伊尹辅政

伊尹名挚,夏末商初人,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贤相。伊尹出生于伊洛河流域的古代有莘国,即今洛阳市嵩县境内。他出身于奴隶家庭,父亲是奴隶主家的厨师,母亲为采桑养蚕的奴隶。

伊尹虽然出身低微,但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因为伊尹的父亲为奴隶主家用厨师,受其父的影响伊尹的烹调技术也很好,但他在当时主要从事于农耕,在农忙之余,伊尹潜心钻研治国之道,有很高的政治抱负。

相传东部的商族势力壮大以后,在商汤统治时期为图灭夏大业四处求贤,商汤曾先后三次聘请伊尹辅政,结果伊尹均没答应。过了一段时间商汤娶有辛氏之女为妻,伊尹以陪嫁奴隶身份来到了商汤身边,因其精通治国之术,且又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很快就得到了商汤的信任,在商部族中被任为重臣。他为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伊尹在得到商汤信任重用以后,有一次借着向汤讲论烹调技术的机会,劝汤成就一番大业,建立自己的盖世功名。在他的劝说下商汤灭夏的决心才一天天坚定,并采取宽以待人的政治策略整顿内政,与周边其它部族建立十分友好的关系,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工作。

由于商族势力一天天壮大,在周围诸方国中影响日隆,引起了夏桀的警惕,夏桀假意召汤入朝,并趁机囚禁了商汤。一时间商部族群龙无首,十分混乱,灭夏大业深受影响。

在此紧急关头尹以其聪明才干站出来稳定了商部族内部事务,并想出一救汤妙计。他下令在商部族中大量寻求美女珠宝,以此来讨好夏桀,让其放松对商族的警惕,同时又重金贿赂夏桀最信任的大臣赵粱,让他在夏桀面前为汤求情说好,最后成功地使夏桀放回了商汤。

为了辅佐商汤完成大业,伊尹还秘密进入夏都斟寻,观察夏桀的内部情况。他利用夏桀举兵讨伐外族之机,结交了已经失宠的桀妃妹喜,通过妹喜大量收集夏朝的内部机密,并将情报及时地报告给商汤,为商汤制定灭夏战略提供了巨大帮助。

在商汤灭掉了夏朝的几个小方国之后,商汤以为灭夏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动灭夏战争,之时,伊尹政治上非常清醒,建议商汤慢慢来,主张以不向夏桀纳贡之策考察夏朝诸方国的反应。

当夏桀得知商汤竟敢不向夏朝交纳贡赋时,十分震怒,速召九夷之兵讨伐商族,谁知对夏桀的命令九夷之首领竟置若罔闻,没有任何反应。伊尹这时才告诉商汤“灭夏战争是时候啦”!并为商汤制定了周密的行军路线和作战计划,最终帮助商汤灭掉了夏朝。

商朝建立以后,伊尹为相,帮助商汤处理朝政。他向商汤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功”,强调“任官唯贤才,左右惟其人”,并常用夏桀暴虐无道导致政权灭亡的事实提醒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汤才逐渐稳定了自己的统治。

商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了外丙、仲壬、太甲。据说太甲在统治时暴虐无道,祸害百姓,老臣伊尹为了教化他让其悔过自新,曾将太甲软禁于桐宫三年,最后又把他扶上王位。由此来看,伊尹这位洛阳人为商朝的创立和巩固起了多大的作用啊!

据说伊尹活丁一百多岁,到沃丁统治时才死去,死后葬于西毫,即今偃师市城西10公里处。后人非常尊崇伊尹,称他为中国第一贤相。

5九世之乱

九世之乱是商朝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使王朝中衰、诸侯离叛的事件。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