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拉萨等地综合探察的研究

拉萨-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拉萨等地综合探察的研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拉萨-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拉萨等地综合探察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拉萨等地综合探察的研究


【摘要】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他们此前无法进入的拉萨等地的气象、气候、沿途高程、河湖水系等多方面作了全面的探察,是近代西人探察西藏史上一次非常有影响的活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根据当时大量的游记、考察报告、研究论文等文献资料,对此次探察活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荣赫鹏;拉萨;综合探察
1903~1904年英国军官荣赫鹏(F. E. Younghusband,1863~1942)无视我国主权,悍然率军入侵西藏并进入拉萨,最终迫使西藏地方政府与其签下《拉萨条约》。在此过程中,随军的多名地理、地质、博物学家在沿途进行了大量地学和动植物学等方面的探察活动。此次探察与普热瓦尔斯基(N. Przhevalsky,1839~1888)、斯文赫定(S. A. Hedin,1865~1952)等西方探险家在中国西部进行的地理探险有着很大不同,进入到此前无法涉足的拉萨及其周边区域,因此所取得的探察成果是前所未有的。其多名成员后来着有大量游记、考察报告,从多个方面记录了此次探察活动。很显然,对它们进行全面解读,对于了解近代英国不断在西藏渗透的所作所为及其在地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学术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1 相关研究综述
有关西方人在西藏的探险考察,前人已做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按照其侧重点可将这些研究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对西人在西藏的探险历史进行了梳理。这类工作包括我国已故气象学家徐尔灏的《青康藏新西人考察史略》[1]、着名地质学家杨曾威的《近世西洋学者对于西藏地学之探察》[2]和沈福伟的《外国人在中国西藏的地理考察(1845~1945)》[3]、刘爱兰编译的《印度班智达对西藏地理的考察》[4]、黄博的《清代中外西藏阿里的自然地理知识初探》[5]、高距的《近代西方人在中国川滇藏地区的探险考察与旅行》[6]、房建昌的《英、印驻噶大克商务代办及国外探险西部西藏小史》[7]等论着。另外美国麦格雷格(J. Macgregor)的《西藏探险》[8]与《西藏探险编年史》(Tibet:a Chronicle of Exploration)[9]等也是这方面比较重要的专着。另有一些研究对西方人在西藏进行地质、地理调查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如已故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曾鼎乾的《西藏地质调查简史》[10]以及庞振山等人的《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简史》(1949年以前)[11]。此外,英国桑德博格(G. Sandberg)的《西藏探险:1623~1904年的历史和详情》[12]①、霍尔迪奇(T. Holdich)的《西藏秘闻》(Tibet,the Mysterious)[13]以及罗林(C. G. Rawling)的《大高原》(The Great Plateau)[14]、兰登(P. Landon)的《西藏的开放》(The Opening of Tibet)[15]、华达尔(L. A. Waddell)的《拉萨和它的神秘》(Lhasa and Its Mysteries)[16]以及荣赫鹏的《印度与西藏》(India and Tibet)[17]等均对1903年以前西人考察西藏的历史作了不同程度的回顾与评述。
第二类是对西人探险西藏留下的大量西文文献的整理和译介。我国着名地理学家、青藏高原科考的先驱徐近之曾编有《青康藏高原及毗连地区西文文献目录》[18]一书,迄今为止仍是收录有关西方人考察西藏相关西文文献最全的一本着作。另外,魏治臻的《有关我国西藏的六十种外文图书简介》[19—21]也涉及了一部分在西藏地理考察的西方人留下的游记。在西文文献译介方面亦有一些工作。1934年,荣赫鹏的《印度与西藏》中译本《英国侵略西藏史》[22]出版。在此之前,英人沃德(F. Kingdon Ward)的《西康神秘水道记》②[23]也由相关学者翻译出版。另有英人海登(Sir H. H. Hayden)和考森(C. Cosson)合着的《在西藏高原的狩猎与旅游——西藏地质探险日志》[24]也已在国内翻译出版。另外王启龙、邓小咏的《二十世纪上半叶藏区地理研究述评》[25]一文虽不是对西文文献的专门译介,但对民国时期国内学者译介西人西藏游记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第三类是以英军劫掠西藏古籍文物为中心的研究,其中重要的有巴桑旺堆的《关于英国入侵西藏时所盗走的藏文文献典籍相关情况介绍》[26]、张英敏与余太源的《近代各国“探险队”对中国古籍文献的攫掠》[27]以及华达尔着、陈泉译的《在执行拉萨荣赫鹏使团任务期间搜集到的藏文手抄本和书籍的情况》[28]均对华达尔在拉萨搜集藏文典籍进行了论述。另有一些英文文献对英军在拉萨大肆抢掠寺院的行径进行了研究③。
显而易见,上述三类研究虽然不同程度地提及荣赫鹏在西藏的探察活动,但是均未对其在以拉萨为中心的区域所进行的包括地理、地质、气象、动植物标本采集等多方面的具体活动进行研究。有鉴于此,作者拟在此对这个问题作一专门的探究,期望在全面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能将此项研究引向深入。[NextPage]
2 此次综合探察的基本情况
虽然在此之前,就有些西方人进入过西藏甚至到达拉萨④,但除了康熙年间在耶稣会士指导下对西藏进行测绘并完成了西藏地图的绘制外,都不具备在西藏进行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考察的能力。欧洲人进行自然考察的目标直到19世纪初才开始逐渐有了眉目,从那时起⑤,围绕三大地理问题(即有关玛旁雍错的大河源头、雅鲁藏布江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及恒河的关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与一个梦想(即揭开拉萨的神秘面纱),西方展开了激烈竞争。西方国家地理学会的众多探险家如英国人莫尔克罗夫特与何塞(H. J. Hearsey)、斯特雷奇兄弟(H. Strachey ang),它位于适于居住的西藏地区与高原的昆仑山北界之间。不论是这片无人区本身还是其周边都不为藏人所有,也没有人禁止上百英里的道路。这样的一个结果便是将一个错误的印象传递给公众,那就是西藏是一个广阔的荒原,荒凉、贫瘠、没有树木,但是我们将会看到这与真实情况远远不一致。”
(32)罗林在其《大高原》一书中说“我们的探险队以核实先前的成果为目的,填补各种不同的空白,尤其是进入并探察那些未知的地区”,见文献[14]第6页。[NextPage]
【参考文献】
[1]徐尔灏. 青康藏新西人考察史略. (国立中央大学理科研究所地理学部专刊第八号)[M]. 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理科研究所地理学部,1945.
[2]杨曾威. 近世西洋学者对于西藏地学之探察[J]. 清华周刊,1930,33(11):25~38.
[3]沈福伟. 外国人在中国西藏的地理考察(1845—1945)[J]. 中国科技史料,1997,18(2):8~16.
[4]刘爱兰. 印度班智达对西藏地理的研究[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0,18(1):35~38.
[5]黄博. 清代中外阿里的自然地理知识初探[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25(3):65~71.
[6]高距. 近代西方人在中国川滇藏地区的探险考察与旅行[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7]房建昌. 英、印驻噶大克商务代办及国外探险两部西藏小史[J]. 西藏研究,2001(3):104~110.
[8]约翰·麦格雷格.西藏探险.向红笳译[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9]John Macgregor. Tibet: a Chronicle of Exploration[M]. London: Routledge & K. Paul, 1970.
[10]曾鼎乾. 西藏地质调查简史[J]. 地质论评,1944(1~6):339~346.
[11]庞振山. 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简史(1949年以前)[J]. 地质资料动态与参考,2010(4):1~28.
[12]Sandberg G. The Exploration of Tibet[M]. Calcutta: Thacker, Spink & Co, 1904.
[13]Holdich T. Tibet, the Mysterious[M]. London: Alston Rivers, limited, 1906.
[14]Rawling C G. The Great Plateau[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05.
[15]Landon P. The Opening of Tibet[M]. New York: Doubleday, Page & Co, 1905.
[16]Waddell L A. Lhasa and Its mysteries[M]. New York: E. P. Dutton & Co, 1906.
[17]Younghusband F. E. India and Tibet[M]. London: John Murray, Albemarle Street, W. , 1910.
[18]徐近之. 青康藏高原及毗连地区西文文献目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19]魏治臻. 有关我国西藏的六十种外文图书简介(一)[J]. 西藏研究,1983(1):119~125.
[20]魏治臻. 有关我国西藏的六十种外文图书简介(二)[J]. 西藏研究,1983(2):115~128.
[21]魏治臻. 有关我国西藏的六十种外文图书简介(三)[J]. 西藏研究,1983(3):112~115.
[22]荣赫鹏. 英国侵略西藏史. 孙煦初译[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23]瓦特. 西康之神秘水道记. 杨庆鹏译[M]. 蒙藏委员会,1933.
[24]海登. 在西藏高原的狩猎与旅游——西藏地质探险日志. 周国炎等译[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5]王启龙,邓小咏. 二十世纪上半叶藏区地理研究述评[J]. 西藏研究,2001(2):68~84.
[26]巴桑旺堆. 关于英国入侵西藏时所盗走的藏文文献典籍相关情况介绍[J]. 军事历史,2004(6):17~19.
[27]张英敏,余太源. 近代各国“探险队”对中国古籍文献的攫掠[J].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7):65~71.
[28]华达尔. 在执行拉萨荣赫鹏使团任务期间搜集到的藏文手抄本和书籍的情况[J]. 陈泉,译.中国藏学,2004(2):22~29.
[29]Waddell L A. Among the Himalayas[M]. Westminster: Archibald Constable & Co, 1899.
[30]Lhasa the Sacred City of Buddhism: Leading Aspects of Forbidden Ground Shown in a New Map[N].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7, 1904.
[31]The British in Tibet[N].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0, 1904.
[32]The Forbidden City[N].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9, 1904.
[33]徐近之. 青藏自然地理资料(气候部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4]杨永红. 1904年英国侵藏部队编制情况——兼论藏军失败的军事原因[J]. 军事历史,2004,(6):20~22.
[35]杨永红. 1903—1904年英国侵藏部队编制情况[J]. 西藏大学学报,2004,(3):19~22.
[36]Mehra P. In the Eyes of Its Beholders: The Younghusband Expedition(1903—1904) and Contemporary Media[J]. Modern Asian Studies, 1905, 39(3): 725~739.
[37]米歇尔·泰勒着,耿昇译. 发现西藏[M].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
[38]陈庆英,高淑芬. 西藏通史[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39]Thomas F W. Obituary Notices: Colonel L. A. Waddell[J].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939(3), 499~504.
[40]Fredholm M. The Impact of Manchu Institutions on Tibetan Military Reform. 6th Nordic Tibet Conference, Stockholm, 2007.
[41]冯祚建. 西藏哺乳类名录[J]. 兽类学报,1984,(4):341~358.
[42]洛伊斯·N. 玛格纳. 生命科学史. 李难,崔极谦,王水平译[M]. 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43]徐近之. 青藏自然地理资料(植物部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44]徐近之. 青藏自然地理资料(地文部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45]Geological Notes[J]. Nature, 1905, 1864(72): 285.
[46]L. R. W. Review: A Sketch of the Geography and Geology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 and Tibet by S. G. Burrard, Sidney Burrard, A. M. Heron, H. H. (later Sir Henry) Hayden[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935, 85(5): 473~474.
[47]Ryder C H D. Exploration and Survey with the Tibet Frontier Commission, and from Gyangtse to Simla via Gartok[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905, 26(4): 369~391.
[48]Within the city[N].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8, 1904.
[49]Sir Younghusband F. The geographical results of the Tibet Mission[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905, 25(5): 481~493.
[50]Ludlow F. The Birds of Lhasa[J]. Ibis, 1950, 92(1): 34~45.
[51]Lang A, Bishop M A, Sueur A L. An annotated list of birds wintering in the Lhasa river watershed and Yamzho Yumco,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China[J]. Forktail, 2007, 23: 1~11.
[52]陈耘 张林源. 西藏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状况与保护[C].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1996. 155~160.
[53]Lariviere S, Pasitschniak Arts M. Vulpes vulpes[J]. Mammalian Species, 1996, 537: 1~11.
[54]Howard O. Clark, etcs. Vulpes ferrilata[J]. Mammalian Species, 2008, 82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