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论太平天国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功绩

太平军-论太平天国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功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太平军-论太平天国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功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论太平天国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功绩


近代化,不仅是个经济概念,即从传统的手工业向机械工业的转化,而且包含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思想观念的更新诸内容。太平天国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后,国门初开,伴随着洋枪洋炮的硝烟,传教士、鸦片烟和洋货,滚滚而来,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了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转化。太平天国农民英雄们登上历史舞台,锐意革故鼎新,开创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然而又不可避免地背着沉重的传统包袱。在如何认识世界,并进而走向世界这个中国近代化的根本问题上,尽管矛盾重重,步履艰辛,但终究迈开了可贵的一步。

以军事工业作为近代化的起点,是从太平天国开始的。在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面临民族危机,魏源在其所着《海国图志》中大声疾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实际上反映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已经丧失了正常发展的近代化的道路,不是从民用,只能以军事工业起步的历史特点。以往的近代史论着中,总是把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归之于“洋务派”,这是不公道的。太平天国搞军事工业的近代化,与同时代的清王朝相比,不仅起步早,而且规模大,速度快。其途径大致是:
一是购买:1859年12月20日,胡林翼奏称,杨辅清“施放洋炮,子弹如雨”。郭廷以称“此为太平军用洋炮之最早记载”(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出版.第648—649页。),其实还可以追溯到金田起义时期,“关于太平军使用西方武器的最早记载,见于1851年,当葡萄牙在澳门部督命令扣押士兵的武器,为了阻止他们其中五、六个人到广西去。1852年8月一位耶稣会教士的信中报导说;‘叛乱者的武器不是中国制造的’。”(“Extrait d''une lettre du P.clarelin Si—Ka—Wei.28 aout 1852”trom Broullion, Memoire Sur letat actra1 de la Mission du Kiang—nan,P.267.转引自邓元忠:《美国人与太平天国》,华欣文化事业中心印行,1983年出版,第167页。)由此窥见,太平军起义之初,很可能从香港、澳门购买西洋武器。至于定都天京之后,购买洋枪、洋炮的事,则累见于记载。1853年4月,“贼踞城(南京)之逾月,有洋舰二,自海道泊下关,贼始疑是大兵之借援者。继侦知其为上海之领事,舟中所带皆洋枪火药,以通贸易为词,该逆延之人城,联教通款。”(夏燮:《粤氛记事》卷4。)。天京城外“买卖街极多做洋枪铺户,佛兰西人城内甚多,俱穿长毛服饰,携带洋枪及各种枪械在彼消(销)售”(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三),第256页。)。太平军进军苏常之后,采购西洋军火的工作就显得更为频繁。1860年6月,赫威尔等传教士访问苏州,太平军提议让他们“带钱到上海为他们购买武器”(《北华捷报》第518期,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编《太平天国史译丛》(二),第101页。)。1861年夏,呤唎到上海找欧州人,为太平天国采购军火((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309页。),并在天京教练太平军炮术和操演一种中西参半的阵法((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290页。)。1862年4月,上海一家洋行,就供给太平军795门炮和11000磅弹药,香港和通商口岸的洋行,都公开做枪炮生意。卜鲁斯和贺布上将向英国政府报告说;许多船只为上海的洋行运送军械弹药给叛军,他们远离领事馆可以监督的范围,在预先约定的地点卸货,以便让太平军来领取。1862年一年中,有3000尊各种口径的大炮在新加坡成交((法)梅邦·弗雷代:《1860—1864年的太平军》,《译丛》(二),第163页。)。当华尔发觉太平军正向美国订购炮船时,即向李鸿章告密,于是由李鸿章向美国公使提出强烈抗议((美)兰杜尔:《“常胜军”建立者与首任领队华尔传》。《译丛》(三),第16页。)。太平军经常是通过走私的军火商购得武器的,但得承担高出于平价的五六倍的昂贵代价,“在上海十五元或二十元能够买得到的短枪,太平军须付走私者一百元”((美)亚朋德:《华尔传:有神自西方来》。《译丛》(三),第119页。)。而走私的军火商也得冒被截获的风险,如1862年,“中华帝国海关开始执行任务,有好多批图谋供应太平军的枪械被截获”((英)安德鲁·威尔逊:《“常胜军”戈登在华战绩和镇压太平天国叛乱史(选译)》。《译丛》(三),第205页。),其中有一艘名叫“芭腊岗”号(paragon)的轮船,就装有200门铁制大炮,成千副轻武器,以及大量弹药((英)安德鲁·威尔逊:《“常胜军”戈登在华战绩和镇压太平天国叛乱史(选译)》。《译丛》(三),第205页。)。1863年,两汇总督怡良向朝廷奏称:“上海逆匪向洋人买铜火药帽,自来机火枪,虽大雨亦可利用。”(《清文宗实录》卷123。)同年12月8日,呤唎奉忠王之命再往上海、宁波,购买或捕获兵船(忠王颁发给呤唎的凭照。见《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卷首。)。
二是缴获:上海道台吴健彰雇用了十三艘葡萄牙快速帆船和四艘美、英商船。这些船很快就被改装武器,并在南京落入太平军手里以后,送入长江(邓元忠:《美国人与太平天国》,第167页。)。1862年6月,在青浦战役中,太平军俘获了法尔思德上校,“在交纳火药、滑膛枪等赎身物资后,过了一些时候,他终于被释放回来了。”((美)亚朋德:《华尔传:有神自西方来》。《译丛》(三),第192页。)法尔思德的赎身费为“一百万发弹药,二百套武器”,其价值超过50万元((美)亚朋德:《华尔传:有神自西方来》。《译丛》(三),第119页。)。又缴获自上海运到的十几船火药洋枪洋炮。1863年11月,呤唎与几个勇士在苏州往上海的内河里捕获一艘名叫“飞而复来”的敌汽船,船上有32磅炮一门,12磅炮一门,装备精良((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50页。)。“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初十夜,贼于东门爬城上者数人,窃洋枪两枝遁去”(常熟谭嘘云:《守虞日记》。《太平天国》(五),第412页。)。
三是租买:有一份在上海出现的报告说:“有一百位外国人和六百名广州人,穿戴西方的制服和装备,在太平军向外国租买的船上服务。”(“Letter ot,N. Wardner,shanghai,May 19,1853”一sabbth Recorder,X(1853—54),P.42.转引自邓元忠《美国人与太平天国》,第168页。)
四是自行制造:《李秀成自述》说,在战场上“取到其炮,取到车炮架,寻好匠人,照其样式一一制造。……我在太仓抢得炮样,业经制(造)与其一样无差,今南京城内上(尚)有此样。”(《李秀成自述》。)怪不得曾国藩为之惊叹;“忠、侍两逆,众约二十余万,攻扑官军营盘,纯用洋枪、洋炮、西瓜硼炮。”(钞本:《曾国藩书牍》卷2。)“其西瓜炮之利害,犹无可比拟,新副营之垒厚丈余,内砖石而外土块,亦为轰坍数处。”(《曾忠襄公书札》卷6。)关于太平军制造洋枪洋炮的工厂,亦可从史料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1863年6月1日,戈登、程学启、郭松林攻昆山新阳二城,发现“昆山城内有太平军之枪弹制造厂,由二英人主持”(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出版.第994页。)。“我在湖州留下了从苏州来的一个工程师和另外一个人让他们制造枪炮弹药”((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78页。),在嘉兴“有一位旅帅余某与我成了莫逆之交,我几乎每日与他共餐。这位军官是带领炮队的,我把自己所知道的铸造炮弹(我刚开始从事于这项工作),制造信线和炮位瞄准的全部知识教给了他”((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579页。)。
太平军来自山村农民,由于逐步、也是迅速地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在与内外敌对势力斗争中变得更为强大。在宁波战役中,斯泰夫勒(stareley)将军说:“如果说在这次作战中联军所受的损失比以往和叛军作战的任何一次都更大的话,那是因为对方有欧洲的卡宾枪和手枪,是那些假仁假义的走私贩提供的。”((法)梅邦·弗雷代:《1860—1864年的太平军》,《译丛》(二),第163页。)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军队使用洋枪洋炮的情景。
绿营兵:基本上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沿袭以久的原始武器,甲胄、弓矢、刀斧、矛戟、椎挺、蒙盾、梯冲、火箭、火球、前膛式枪炮。
湘军:初起时武器十分陈旧落后,操练的技艺,主要是拳、棒、刀、矛、钯、叉,部分使用落后苯重的火器。后来又将鸟枪改进为抬枪。直至60年代初,曾国藩始考虑购买洋枪洋炮事宜。至于1861年12月,曾国藩在安庆创办的内军械所,是否为洋枪洋炮的制造工厂,似乎还值得研究,据光绪《续纂江宁府志》称:“内军械所专储外洋军火,供各军之用。别有外军械所,以储内地军器,洎各军移撤其分储军械多聚于此。”(蒋启勋修、汪士铎等纂:《续纂江宁府志》卷6,实政。)按此,军械所者,乃军火仓库,并非军火制造厂。
再看看淮军:至1862年冬,李鸿章聘英人马格里在上海松江地区的一座庙宇里创建了一个手工作坊型的洋炮局,1863年10月,淮军攻陷苏州后,洋炮局从上海迁至苏州,扩建为苏州洋炮局。于是淮军始废弃弓箭,专精火器。
正因为如此,外国人也看到了太平军与清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差异。威里塔斯在《访问漳州》的通讯中说:“看来叛军武装甚为精良,有来福枪、左轮枪和滑膛枪。清军在这方面不能和他们相比,因为清军只有土造火绳枪、抬枪和长矛,甚至十人之中还没有一枝火绳枪,并且又是一群褴楼肮脏的暴徒。反之,叛军服装整齐、清洁,并且又经过了欧洲兵法的教练,他们中间有几个欧洲人,但我未与他们接触。他们每次与清军作战时全部击溃了敌人。”((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656页。)

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太平天国搞军事工业近代化,比清王朝起步早,规模大,速度快?其实,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两大阶级,地主阶级的没落,封建王朝的腐朽,农民阶级则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诩,夜郎自大,闭目塞听,固守祖宗成法,夷夏有别,“居官者视洋人以夷,待之如狗”(《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强调“礼义廉耻”,“天道人心”,反对“捐弃礼义之大本大原”。大学士倭仁说过:“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洋务运动》(二),第30页。)。统治阶级中开明之士也是有的,但为数极少,而顽固势力则相当雄厚,他们视西方科技产品为“奇技淫巧”,所以王韬说:“盖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庭皆是,或惧难以持久者此也。”(《洋务运动》(一),第486页。)昏聩之论,充斥于朝廷。即使开明之士,他们高明的见解,也不见得高明。曾国藩认为:“自古称国富者以地大为富,兵强者以人众为强耳!英夷土固不广,其来中国者人数无几,欲持虚声以摄我上国。”(《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6。)左宗棠说:“练兵之要在练心,其次练胆,而力与技其下焉者也。”(张家昀:《左宗棠》,联鸣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太平天国高明于同时代地主阶级的地方,就在于睁眼看世界,发现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作出发奋图强,迎头赶上的规划。诚然,太平天国对世界情势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但他们努力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劲头是值得称道的。忠王的儿子茂林,会说简短英语,章王、干王等学习地理和机械学,还收藏西方文化科学附有插图的参考书,经常研讨这些学问。侍王经常披览世界舆图,通晓中外关系,熟悉欧洲政治。干王在香港生活多年,能用英语交谈((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191页。),还学习微积分(《外国传教士访问苏州太平军》。《译丛》(二),第112页。)。他对世界各邦大势,盛衰成败之原作了调查研究。其中有英、美、德、瑞典、丹麦、挪威、法国、土耳其、俄罗斯、波斯、埃及、暹罗、交趾、日本、琉球、马来亚、秘鲁、澳大利亚、新加坡、天竺等国家和地区。洪仁轩在对各国比较研究中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卓越见解。诸如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企业的意识。尤其注重发展能源、交通、原材工业。推行火轮车、火船气船,使全国二十一省,下至郡、县、市镇、大乡;脉络相通。开采矿藏,开办银行,发行纸币,兴邮亭、书信馆、新闻馆,兴医院、育婴堂,兴办保险事业。
开放的意识。这是太平天国始终坚持的对外政策。“太平军自起义以来,就想占领一个海口,以便可以和外国通商,并得到武器和军用品的供应”((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213页。)。杨秀清答复英人31条中,指出:“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00页。)1862年3、4月间,外国商人身带银元到太平军占领区宁波购买生丝。他们认为:“太平军很喜欢做买卖,很愿意促进贸易的。”((英)塞克斯:《太平天国问题通信》。《译丛》(一),第77页。)通过开放,引进西方的科技和人材,达到振兴本国的目的。这是太平天国首领借鉴国际经验提出的:暹罗与英国通商,“亦能仿造火船大船,往各邦采买,今亦变为富智之邦”,俄罗斯到佛兰西学习邦法,火船技艺,“声威日着,今亦为北方冠冕之邦。”所以《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国与国之间平等交往的意识。定都天京初期,太平天国有“天朝乃万国真主”的思想,引起外国人的极大反感。杨秀清对外宣布:“有一国不到天国朝上主皇上帝,朝救世圣主,朝万国真主,便是妖魔,尔等知否?”(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07页。)后来,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革除了“夷夏之防”的陈腐观念,规定:“凡于往来言语文字,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41)
移风易俗意识。在历史转折关头,太平天国冲决旧世界的罗网,其中也针对沿袭以久的许多封建性的风俗习惯方面的内容,如禁止贩卖与吸食鸦片,具有反侵略的意义;禁溺子女;禁修斋建醮;革阴阳八煞之谬,便于开矿,大有利于民生国用;废女子缠足、废男子垂辩及长指甲、禁娼妓、禁贩卖妇女;在婚丧礼仪方面也有改革。其中特别是关于解除人身依附束缚的问题,“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后世或生贤智者不得为国之用,反为国之害矣。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雇工与买奴,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条规定,为工商企业指明了正常的劳动力来源。

太平天国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功绩,主要为:
政治上,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一批以满洲贵族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如向荣、乌兰泰、徐广缙、陆建瀛、江忠源、吉尔杭阿、和春、张国梁等人,他们率领的八旗、绿营在与太平军交战过程中,相继溃败丧身,代之而起的是曾、左、李的湘军和淮军。实际上,太平天国为“洋务派”的出台扫清了道路。曾、左、李镇压了太平天国,但就兴办“洋务”方面则又继承了太平天国未竟的事业。太平天国对“洋务派”,思想上起了启蒙作用,行动上起了引导作用。李秀成临终前就向曾国藩“传授”采购和制造洋枪洋炮的经验。他说:“老中堂早定计去广东先行密中多买其大炮回,先有其炮,其药其码子全(存)贮多多,防在要隘。炮位要大,要买其洋鬼炮架,有其炮,无其炮架不能。买炮为备隘口者,总三、四千斤即可,太大不必买他。他(有)十五、三十斤重码,而何将炮而制计保水面之坚,虽我有我国之广炮之好,实无他炮之强。取到其炮,取到车炮架,寻好匠人,照其样式,一一制造。……欲与洋鬼争衡,务先买大炮早备为先,与其有争是定。……现今广东人众近在海(边),知洋鬼之来情,知其鬼利情节之人,查寻数人为用,去办此物,非广东之人不能。现今仍言(然)买动洋鬼通敌数人,同作生意,可到广往来,好买其炮。买此炮上海、宁波未有,东省是鬼子旧根,此处要用者亦彼处之来,到广东乡巷(香港)所买便也。欲同步战之利,到乡巷(香港)要密买其鬼之抬抢(枪),此炮每条食炮(子)十两半斤之上下,鬼与(我)步战,其定用手抢(枪),甚(其)打远过我买洋抢(枪),故其来少用抬抢(枪),我买为之用,实有利便甚也。愚言如此,我与其战过,方悉其由。”(《李秀成自述》。)李秀成的这番话,根本不符合作为一个囚徒身份在说话,倒象是一位老师手把手地在教导自己的学生,如何如何,应该怎样,不应该那样,讲得媚娓动听,细致入微。李秀成的这番话,表明太平天国对采购、使用以及自行制造洋枪洋炮,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反,当时的曾国藩辈对此则不甚了了。值得注意的是,这段篇幅可观的“经验介绍”与《供辞》似乎很不协调的,从行文中有“老中堂早定计去广东先行密中多买其大炮回”的话看,很可能是曾国藩出题向李秀成提出的“咨询”,否则李秀成在囚笼中怎么会知道对方的军事机密?或者,李秀成是从别的渠道获悉这一机密的话,又怎么放在《供辞》中暴露这一机密?不管是否主动咨询,总之反映出其时“洋务派”祖师爷的洋务知识极为贫乏,迫切需要从太平天国首领中学到东西。但“洋务派”背离了太平天国“防鬼反为先”的精神。
思想上,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与封建传统观念相悖逆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近代化意识,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尤其是《资政新篇》所勾勒的中国近代化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其所列各项目标,实际上是尔后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
总之,太平天国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迈开了可贵的一步。其所以称一步或第一个台阶,这是因为整个中国近代化分为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第二个台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第三个台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三个台阶相互关连,依次前进。反映三大阶级——依次登上历史舞台,其形式、内容、结局都反映出不同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先看第一个台阶,大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声誉扫地以尽,表明地主阶级已是近代化的绊脚石、革命的对象。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兴起,反映出当时只有农民阶级来充当时代的旗手,在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中推进中国的近代化。我们不能企求太平天国兴办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建立近代化的政治体制。这显然是脱离历史条件的苛求。从军事工业近代化为起点,带动其他工业的近代化,这是第一台阶的历史任务。太平天国对此作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
第二个台阶,提出了变革封建的政治体制的历史任务,这是地主阶级内部分化,资产阶级逐步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大致上说,自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仅仅着眼于“船坚炮利”,还不能真正解决救亡图存,国家要振兴,需从政治体制这个根本上下手。“前自甲午而后,明识远见之士,怵于国之不可以见辱,而政体之不可以不改变也,于是奔走号呼,潜移默运,垂二十年。”这里面又分二步,第一步是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和领导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第二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就职誓词中说:总统不是终身的,更不世袭的,他办事的原则是取民之公意,图谋民生幸福。这同封建帝王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有明显的区别。洪秀全没有突破封建的政治体制,突破的任务是孙中山完成的,这不是谁低能谁高能的问题,而是各自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和阶级地位不同所决定的。洪仁玕在《资政新篇》里提到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五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有事各省总目公议,呈明决断。取士、立官、补缺及议大事,则限月日,置一大柜在中廷,令凡官民有仁智者,写票公举,置于柜内,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这表明太平天国首领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赞赏和向往。而太平天国当时连刘邦、朱元璋式的改朝换代都没有实现.对美利坚的民主制不过是一种憧憬而已。
第三个台阶,从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这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人民大众,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建立人民共和国而斗争的历史时期。
以上三个台阶,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从中窥见了太平天国所处的历史地位。
(资料来源:《历史教学》1992年11月,沈嘉荣: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