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立下了哪些功绩?为什么后世对他评价非常高?

说起中国古代的名相,赵普应该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心耿耿,正直坚韧,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世学习的榜样。

赵普是当时北宋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宰相,在朝堂之中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留下了一世芳名。赵普独自一人当了十年的宰相,在北宋时期可以说是有很多的丰功伟绩,因此一直被后人们所赞扬。当然了,北宋赵普这个宰相,也是由小到大,一步一步的爬上去的。

赵普立下了哪些功绩?为什么后世对他评价非常高?

赵普世当时的幽州蓟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津市蓟县,字则平,922年生,于992年去世。后来在洛阳长住。是北宋有名的宰相,在后周的时候,曾经是赵匡胤幕僚,掌书记。他的一生可以说非常的辉煌,陈桥兵变大家应该都知道,北宋赵普就是陈桥兵变的策划人之一。

他在964年开始被任命为宰相,在位十年,一直掌握着大权。曾经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而且还罢免了当时的禁军宿将兵权。最让人觉得难得的是,他一手实行了更戍法,改革官制等重要的政治措施,可以说当时北宋的繁华,有这个宰相的很大一部分功劳。不管是哪个皇帝在位,都愿意让他从事宰相一直。

只是再厉害的人才,都躲不过生老病死这一关。在992年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赵普辞退了宰相这一职。被封为魏国公。也就在同年,赵普因病去世。去世之后,谥号被封为忠献。他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国家,贡献给了百姓,虽然书读的少,却有一颗真正的赤子之心,胸怀宽大,容忍天下。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赵普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宰相,他曾经独自一人当了十年的宰相,而且非常的成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很多人都说赵普治理天下非常厉害,但是赵普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的说法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切合实际。

有专门的历史专家去考证或,在历史上流传的非常广泛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其实在赵普那个年代,甚至在赵普死后的很多年度没有过这样的说法。朱熹曾经宣传过儒家思想,把论语编近了儒家的经典当中,那个时候朱熹对于儒家思想非常看好,因此大肆的宣传,而在这个时候也没有赵普用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的说法。

真正有这个说法的时候,是朱熹去世之后,这个说法才在人世间流传出来。那个时候是元代,元代对儒家思想一直非常看不起。所以当时有九儒十丐的说法,表示儒家的地位就跟乞丐一样,儒家思想的人们可能是为了给自己一点心里安慰,挽回一点尊严,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说法。

用赵普宰相曾经用半部论语就把天下治理好了的事情来说明儒家思想的重要性。这句话其实是出自一个戏剧家之口,是他的一部戏剧当中的台词。戏剧本来就流传的非常快,因此这句台词也很快就在民间流传了下来,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以至于到现在的人尽皆知。

赵普独相凡十年

赵普独相凡十年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而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赵普曾经单独担任宰相一职总共十年。赵普在这担任宰相的十年里一直刚毅果决,不畏强权,并且始终以天下苍生安危为己任。

赵普立下了哪些功绩?为什么后世对他评价非常高?

有传闻,在赵普独相凡十年期间,一次有一个皇帝厌恶之人立功劳,这在当时立功就可以升官,但是因为皇帝非常不喜欢这个人,因此皇帝就不同意这次升迁。而文武百官也并没有觉得皇帝做的不对。这个时候只有赵普一个人站出来请求皇上给予那个立功之人升迁机会。

皇帝开始十分恼怒也不听赵普说,并且认为自己是皇帝自然有权来决定谁该领奖谁该受罚。而赵普则表示,刑罚和奖赏制度既然已经制定好了,自然是不能随意人为去更改,即使是皇上也应该客观公正,赏罚分明,不能以自己开心不开心来判定一个人的功过。皇帝对于赵普所说根本不想听,因此生气佛袖而走。但赵普始终跟在皇上身后,皇上走到哪他就跟到哪念叨,最后皇帝终于答应了赵普给那个自己讨厌之人晋升的机会。

更有一次皇帝开开心心摆宴席,结果下大雨,皇帝自然不开心,身边人都十分害怕,这时赵普又上前对皇帝说,百姓们一直在期盼来一场雨,因为干旱太久,这个时候虽然宴席因为大雨而没摆好,但是百姓们却开心了,百姓开心,社会就安定,这对于朝廷来讲也是大好事,所以皇帝应该开心才是,皇帝听完后果然不再烦躁恼怒,也变得开心起来。

赵普进谏

一直以来,赵普进谏都是教科书中必有的文言文,可能很多之前学过的人都记不清具体讲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了。其实,但从字面上来理解,也知道讲的是赵普向皇帝进谏的事情,而事情的缘由,还需要从当时的朝政说起。赵普是宋代的宰相,虽平时对人刻薄,但为人却刚正不阿,因此很受宋太祖的赏识。

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了一位有才能的人,因宋太祖非常厌恶赵普推荐的这个人,所以宋太祖并没有听从赵普的进谏。过了一天之后,赵普又重新递上了奏折,推荐这位有学识的人做官,可仍是没有受到宋太祖的采用。又过了一天之后,赵普依然向宋太祖推荐此人做官,这回不仅宋太祖没有采用,而且因此大发雷霆,将奏章撕碎,还训斥了赵普。随后赵普把撕碎的奏章拾走,跪着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赵普将撕碎的奏章粘在一起,再一次向宋太祖递上了推荐书。这一次宋太祖并没有生气,而是反省了自己,后来才发觉是自己一直有私心,才不肯采纳赵普的进谏。最终听取了赵普的进谏,任用了赵普推荐的人为官,这就是被后人一直传颂至今的赵普进谏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赵普是一位正直的忠诚,且做事坚持不懈,不因宋太祖不喜欢而不敢进谏。而宋太祖虽然身为帝王,却可以时刻反省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愧是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