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卖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盐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历来也被朝廷垄断,因为获取的利益多少也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存亡。不过因为成本比较低廉,利润比较丰厚,民间也滋生出了许多贩卖私盐的人。为了减少利益损失,朝廷也是制定了严重的惩罚标准,有的甚至都会被满门抄斩。
后人在看历史的时候,总能想出一些比较奇怪的话题。通俗来讲,就是“抬杠”。古代贩卖私盐犯法不可否认,但如果贩卖用盐腌制过的咸鱼,这算不算犯法?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官府才最有发言权。史书中记载,他们也早已安排好了相应的惩处制度。
贩卖私盐
在春秋时期,“华夏第一相”管仲对齐国进行改革,为了掌握朝代的经济权,他决定实行“官盐制度”,就是有官府来掌握盐业。在实行之后,齐国的财政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短短几年时间,齐国从濒临海边的一个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不过这样的行为也必然会导致民怨的积压,为了长期获取这样的利润,朝廷和地方盐商达成了协议。每年都会分给他们一杯美羮,价格由朝廷来控制。后来一些人想钻这样的漏洞,通过降低价格私自销售,获得属于自己的利润。
地方政府为了进行垄断,颁布相应的惩处制度。只要发现贩卖私盐,就要剁掉大拇指;超过一旦以上,可以送上断头台;如果贩卖的私盐量较大,邻里相亲不检举,也要受到连坐的惩罚,有的也因此斩首。这实在是有点冤枉……
咸鱼制品
从一般的角度出发,老百姓都会老老实实地购买官府的盐。除了一些实在走投无路的人,才会充当盐贩。为了避免官府的识别,一些人可能会投机取巧,用咸鱼代替私盐,出售给民间的老百姓。对于鱼商来讲,他们是最容易买这些私盐的人,这是为何?
在古代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没有冰箱且路途遥远,他们为了可以让自己的鱼更好地保存,就会将其进行腌制。“商人无利不起”,因为官府售卖的盐比较贵,这鱼估计还没有卖出去就赔完了吧?私盐也成了最合理的选择,官府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盐业对于一个朝代来讲,也是很重要的经济产业。朝代想要发展,这些行业也必须要发展,所以官府准备了一些比较便宜的盐让老百姓腌制咸鱼。不过这个数量是有限的,有心之人也会借用这个机会进行倒卖,并以此获利。
官府政策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官府将盐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正常的官盐,第二种就是鱼盐,并对后者进行染色。同时规定渔民在捕捞之后必须将数量上报给朝廷,领取对应数量的盐。有的人可能会报多,但也要付出比贩盐更高的捕鱼税,这样的意义又何在呢?
一般情况下,朝廷给的盐都会多上那么两三克,渔民用不了的时候都要进行上交。如果让朝廷发现贩卖这种染色的盐,只要超过一克就会被送上“断头台”。这一克才能卖多少钱呀,为了这点钱如果把自己命丢了,这买卖真的有点不划算。
说到底,我们也不能只怪朝廷,因为在当时茶叶和食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算得上是战略储备物资。因为国家只有获得了税收,军队的装备才能得到改良。在和平的基础上,国家才能得到发展,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总结
对于小编来讲,我认为诸位在感叹不易的同时,也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会抱怨,但如今的环境和过去也有了较大的差别,谁又有资格要求时代的进步和人的欲望同行?如果天天生活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最终迷失的也只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