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课本上的“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昏庸导致灭国
“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其中有载,周幽王继位时西周国势已经衰落,而他却又重用佞臣虢石父,进一步盘剥百姓,导致西周进一步变得岌岌可危。后大臣褒珦劝谏,反被周幽王关押,褒族人为营救褒珦,便将褒姒送于周幽王。
周幽王见到褒姒之后惊为天人,对其宠爱的无以复加,不仅废除了原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然而,褒姒却冷若冰霜,始终未曾展颜。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想尽办法而不能,于是便重金悬赏寻求计策,佞臣虢石父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当时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袭扰,便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建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各地诸侯见到烽火台燃起后,便必须起兵勤王。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周幽王于是便采纳了虢石父的意见,陪同褒姒登上骊山烽火台,令士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以为犬戎来犯,连忙召集兵马赶来救驾。然而,当各地诸侯赶到骊山脚下后,却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反倒是山上传来阵阵礼乐之声,周幽王和褒姒正在山上饮酒作乐。
周幽王见援兵赶到,便派人告诉他们并无犬戎来犯,不过是大王和王妃在放烽火取乐而已,诸侯们这才得知被戏弄,只得心怀怨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有趣,便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见之大喜,重赏虢石父之后,此后又数次戏弄诸侯,诸侯们屡次被骗,便再也不愿上当了。
后来,犬戎果然来攻,周幽王再度命人点燃烽火,却再也没有一个诸侯前来。于是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褒姒和太子伯服全部被杀,西周灭亡。
此故事存在巨大漏洞,且新发现史料与《史记》记载不同
在“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中,其实有着巨大的漏洞,如果仔细推敲,便不难发现整个故事极不合理。此外,《清华简》的记载也与《史记》存在着巨大冲突。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从烽火的点燃传递,到各诸侯国接到消息,再到各诸侯召集军队,最终出发赶到镐京,必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虽然“烽火戏诸侯”中说烽火召集的只是镐京附近的诸侯,但从周幽王下令点燃烽火,再到各诸侯率兵赶到,至少也需要几天乃至十几天的时间。此外,各地诸侯就算赶到,也很难说就全部聚集于骊山脚下,毕竟犬戎在镐京以北,而骊山在镐京以南。因此,如果褒姒真能冒着山顶寒风,等诸侯军队赶来一支就笑一次,那么只能证明一个问题,褒姒是个傻子。
而在2008年7月,清华校友赵伟国将在境外拍卖所得的一批战国竹简捐给了清华大学,后经碳十四测定,这批竹简乃是中晚期的楚国文物,因《清华简》在秦之前便已经被埋入地下,是目前唯一未受“焚书坑儒”影响的战国古书,因此可信度极高。2012年初,清华大学整理《清华简》时,同样发现竹简记述与“烽火戏诸侯”相左。此外,为西晋时期出土的、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而作的《竹书纪年》中同样没有“烽火戏诸侯”的记载。
正如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所说,根据《竹书纪年》与《清华简》的记载,史学界就此可以断定“烽火戏诸侯”并非西周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断定这个故事根本就是编造。
历史上的“烽火戏诸侯”,极有可能是一场王室内乱
褒姒入宫之后,的确深受周幽王的宠爱,为了取悦美人,周幽王不仅废黜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甚至下令废掉申后之父申侯的爵位。而为了彻底消灭太子宜臼的威胁,褒姒又蛊惑周幽王处死申后和宜臼,两人无奈之下只得逃回母国申国。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周幽王出兵包围申国,要求申侯交出废太子宜臼,申侯虽然不肯,但也自知不是周幽王的对手,于是便联合缯国及犬戎攻打周幽王,结果周幽王兵败,镐京被攻破,周幽王和褒姒之子伯服均被斩杀于骊山之下,犬戎则在镐京大肆劫掠一番,这才俘获褒姒而去。
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许文公等诸侯拥立废太子宜臼为周天子,史称周平王;而虢公翰等则在携地拥立周幽王之弟(另说其子)姬余为王,是为周携王。直接导致周王室出现了“两王并立”的局面。
后来,晋文侯姬仇为了晋国的利益,于前750年亲自前往虢地,杀死了周携王。周携王被杀之后,其他诸侯国,有的为了自身的利益,转而支持周平王,例如郑国、秦国,有的则作壁上观,例如卫国、宋国、齐国,只有一个鲁国曾经和郑国大战了一场。不过,周平王虽然是最终的胜利者,但由于其有杀父弑君的恶名,已经很难再获得天下各诸侯的整体认同,周天子威望大为降低。
或许正是由于周平王得位不正,为了挽回声誉,这才贬低抹黑周幽王,从而有了“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久而久之得以广为流传,最终被司马迁收录进《史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