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开封为什么还能成为北宋都城

对北宋都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当我们打开地图,会发现,开封四周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名山大川作为险阻,从军事防御角度看,这是兵家大忌,作为都城,可以说毫无优势可言。那么,为什么开封还能作为北宋的都城呢?

我觉得,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因水而都。

北宋时期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开封为什么还能成为北宋都城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是要解释清楚这四个字,却说来话长,看官少躁,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水陆冲要,运路咽喉

“水陆冲要,运路咽喉。”——《白氏长庆集·与韩弘诏》

此话要从唐朝的安史之乱说起。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从此一蹶不振,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更是遭到严重破坏。从此以后,我国经济重心,渐渐移到江南地区,唐首都长安的粮食和物资,很大程度上要以来南方了,韩愈有过一个夸张但精辟的说法:

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北宋时期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开封为什么还能成为北宋都城

90%的财富都来源于江南地方,可想而知,其重要地位。但,从江南到长安,万里迢迢,如何将江南的粮食和物资又快又多的运往长安,成为了国家大事,当时没有运输能力极强的铁路,总不能全靠太平车推吧?

这时候,隋炀帝组织开挖的大运河,发挥了重要作用。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共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通过这四段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与钱塘江五大水系连为一体。

而连接黄河与淮河的这一段叫通济渠,唐、宋时期改叫做汴渠,即汴河。开封,就位于汴河的中上游。

有了天时、地利的因素,还需要人的因素,才能体现出汴河的重要。

这事,发生在公元786年。唐德宗时,淮西节度使出兵占领了汴河一带,干那抢劫过往粮船的勾当,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守卫长安的禁军军粮供不上了,禁军的用餐标准,一降再降,终于导致大家受不了了,眼看就要反了,这下可急坏了唐德宗。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两浙节度使韩滉强行通过汴河从浙江地区运米三万斛到了长安附近,这一下,哗变没了,唐德宗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来到东宫,对着自己的太子说:

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北宋时期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开封为什么还能成为北宋都城

可见,粮食安全运送,是多么重要!正因为知道了运河的重要性,所以,这次事件后,唐德宗吸取教训,在汴河的咽喉要地汴州(即后来的开封),派驻十万重兵。随着大量驻军及其家属的到来,汴州城逐渐繁荣起来,城市人口迅速发展到三十多万,这样一来,开封就从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跃成为军事重镇,隐隐与洛阳、长安等地抗衡了。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梁太祖朱温战功卓著,官至宰相,到了907年,朱温终于废唐哀帝,建立了梁朝,史称后梁,因为朱温是在开封发迹的,所以便以开封为都城,之后,五代中的后晋、后汉、后周,也都建都在开封,开封成为了一个新的香饽饽。

赵匡胤的北宋,继承自后周,按说,以开封为都城,应该是板上钉钉了,但,从军队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赵匡胤,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他想迁都!

二、迁都风波

赵匡胤是个杰出的军事家,虽然北宋是谋了后周小皇帝的位置,但他既然建立了皇朝,自然希望自己的政权可以长治久安,而开封在军事上无险可守,非常不利于防御,将其作为都城是很不安全的。

所以,976年,北宋稍微安定后,他就带领一批亲近的文武大臣到洛阳进行考察,这时,他抛出了心中的那个想法:打算把都城从开封西迁洛阳,将来还要迁都长安。

而迁都的理由,也很简单,只从军事方面考虑,他说:

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北宋时期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开封为什么还能成为北宋都城

赵匡胤既然这么说,自然希望有人随声附和,可惜,他的想法,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以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的说法最有代表性,他说:

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

另外,赵匡胤身边的贴身秘书起居郎李符,也表示反对,但却是从反方面说的,即洛阳为什么不适合建都了:

京役凋敝,一难也;宫阙不完,二难也;郭庙未修,三难也;百官不备,四难也;畿内民困,五难也;军食不充,六难也;壁垒未设,七难也;千乘万骑、盛夏从行,八难也。

李怀忠正面表示:第一,开封有汴渠漕运的便利条件;第二,迁都洛阳和长安,水路运输要经过黄河,漕粮调度将困难重重;第三,从五代后梁以来,到现在数十年了,都定都在这里,国家的根本已经很稳固了,不能轻易动摇。

李符的反面表示:洛阳凋敝、宫阙不完、郭庙未修、百官不备、畿内民困、军食不充、壁垒未设,盛夏难行。

北宋时期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开封为什么还能成为北宋都城

有理有据,很难让人反驳,但是,赵匡胤却统统不停,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想要迁都。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说了一句话,结束了这场争论,这人便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匡胤的同胞弟弟,当时身为晋王、开封府尹的赵光义。

三、在德不在险

赵光义说:

在德不在险。

国家长治久安的第一因素,是帝王有没有德行,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而不是一味凭险据守,所以,都城建在哪里,并不重要。

这话一出,这个句号确实是画上了,为什么?因为这话十分厉害,“在德不在险”,就意味着说:只有无德之君才只凭险阻来保卫京城。

这怎么能让赵匡胤受得了。所以,既然定都开封有这么多好处,迁都又有那么多坏处,所以,必须要定都开封了。

北宋时期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开封为什么还能成为北宋都城

但我们要能看得出来,定都开封的根本原因,还是开封便利的水利运输地位,不然一切都是白扯。赵光义的考虑,自然也有这个因素,但他未必是真的“在德不在险”,因为作为16年之久的开封府尹,赵匡义的主要人物关系网,无疑都在开封,一旦迁都,自己的精心布局自然要付诸流水,所以他必然要极力反对迁都。

综上所述,北宋建都开封的主要因素,其实还是因为水利漕运的便利,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治理能力的提高,地形和地理位置,已经不再是建都的首要考虑因素,而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经济,才是决定性因素!

当然,随着北宋的灭亡,时间的流逝,开封发达的水利网,已经不复存在,在水患的影响下,开封面貌不再。到了今天,我们只能借助科学研究,探索开封地下深埋的六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