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综述二

恭王府-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综述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恭王府-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综述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综述二


万秀锋 宋仁桃
2013年7月4日至6日,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承办,与会者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承德市文物局、承德市避暑山庄管理处、承德外八庙管理处、沈阳故宫博物院、清东陵管委会、清西陵管理处、颐和园管理处、天坛公园管理处、圆明园管理处、北海公园管理处、恪靖公主府博物馆和恭王府管理中心等单位,会议代表近80名,提交论文70余篇。本次研讨会是以王府及其相关文化为主题,提交的论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文物保护等诸多方面,集中反映了清宫史学者近年来最新的探索和研究成果,下文分类予以介绍。
(一)政治类
政治类的研究论文涉及典章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等诸方面。清宫史研究会会长朱诚如在《关于清宫典制的几点思考》中,分析了研究典章制度的重要性,他对比了王朝典制和宫廷典制的内涵与异同,指出典章制度研究是研究中国封建王朝历史的基础,而宫廷典制则是王朝典制的核心部分。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宫廷典制撰写的几个要点,即要对制度进行追溯,对本身进行分类,将制度与历史背景结合,适当的分析,找出内在的原因和规律。沈阳故宫博物院李兴华在《清入关前王府的建制及功能》一文中指出,清入关前特殊的王府建筑和功能体现出清封建制度的日益完备以及王府在封建国家中的特殊作用。天坛公园管理处程光昕《试论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嬗变》一文,分析了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由产生到衰落,直到最后被取消的过程。
较多学者关注了清代礼制的发展演变。天坛公园管理处张晶晶《论乾隆时期天坛祭天制度的发展》一文,论述了乾隆帝在承继前朝祭天制度的基础上,对祭天制度、祭天建筑、祭祀礼器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改和完善,从而形成了今日天坛的基本格局。北海公园管理处于宁关于《先蚕坛变迁与清代先蚕礼》的研究,梳理了先蚕礼的发展演变过程和清代先蚕礼的活动,指出皇后于先蚕坛进行的祭祀是鼓励百姓耕织祭祀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了维护封建帝王统治的目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刘杜英《清宫妃嫔丧仪小考》,认为清宫妃嫔丧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宫礼仪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宫博物院任万平关于《清代皇子婚与皇帝大婚比较》的研究认为,清代皇帝大婚典礼与皇子成婚典礼同属于嘉礼的内容。一方面,不同的等级关系决定了其婚礼内容同异参半;另一方面,其共有的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婚礼与士庶婚礼有迥然不同的程式。天坛公园管理处段超《清入关前后皇家卤簿仪仗制度的发展变迁浅谈》一文指出,清入关前后卤簿仪仗制度的发展是清统治者深受儒家思想和礼乐制度影响的结果,也是满汉文化不断交融的鲜活体现。
关于陵寝的研究。清东陵博物馆的李寅在《清代“太后当家”与太后陵寝》一文中,对三位“当家太后”的陵寝加以考察和论述,指出三位太后因其独特的地位而具有特权,修建了典制大备而又僭越礼制的陵寝。清东陵管委会的赵英健在《清东陵皇子陪葬墓考》一文中,对清东陵皇子陪葬墓进行考察,指出清东陵陪葬墓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墓主人生前身后的宠辱哀荣的反映。清西陵管理处耿左车在《清代规模最大的王爷陵寝——怡亲王允祥陵寝考察》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允祥陵寝的位置、特点及现状。清西陵管理处邢宏伟在《清代果亲王及其园寝小考》中,对果亲王及其家族的生平进行论述,并对其家族园寝的状况进行了描述。
在有关政治人物或家族的研究中,几位曾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王爷或为此次会议关注的重点。沈阳故宫博物院王丽在《贤王祠崇祀的皇帝心膂:萨哈廉与允祥》一文中,通过比对相差百年而同祀贤王祠的萨哈廉和允祥,评价萨哈廉作为清入关前开国皇帝身边的重要大臣,其历史功绩堪比雍正朝的允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谢小华《恭亲王奕䜣与晚清宫廷礼仪述略》一文,梳理了奕䜣所参与的各类宫廷礼仪,指出作为清代统治阶级内部的改良派,奕䜣在处理西方国家觐见事务时,能够审时度势,推动了宫廷外交礼仪的近代化。恭王府管理中心金梅《试论晚清政局对恭亲王家族命运的影响》一文指出,恭亲王家族的兴衰荣辱与最高权力集团内的角逐息息相关。
(二)经济类
承德市文物局杜晓冬和避暑山庄管理处康莉在《从澹泊敬诚殿紫檀雕耕织图围屏看康熙帝的重农思想》一文中,从澹泊敬诚殿紫檀耕织图围屏入手,解析了康熙帝的重农思想以及重视农业的一些表现。恪靖公主府博物馆卜英姿在《恪靖固伦公主养赡地解析》一文中,通过养赡地留存的数通石碑和相关的遗迹、口碑信息,辨析了一些与公主府养赡地相关的问题。故宫博物院滕德永《清季内务府的分赏当铺与皇子分府》一文指出,乾隆以后皇子分府时加赏当铺已成定例,嘉庆以后诸帝对皇子分府当铺的观念发生变化,淡化了当铺对皇子的经济助力,更加重视当铺的恩赏作用。
恭王府管理中心刘文君论文《从恭王府账本看清末王府的经济活动》,以《清恭王府折档汇编》为基础,论述了当时恭王府的经济来往情况和日常生活状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徐春峰在《清代宗室觉罗婚丧事恩赏银两初探》一文中,以宗人府档案为例,论述了清代宗室觉罗婚丧恩赏银两设置、发放和数量的变化,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清王朝统治群体逐渐走向衰落及其经济逐渐崩溃的过程。
(三)文化类
在有关清宫文化的研究中,皇子教育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故宫博物院李士娟在《清康熙朝内府图书编刊与皇子教育》一文中,通过对康熙朝内府编刊书籍数量统计、内容分析以及诸皇子参与编刊书籍数字统计及内容分析,探讨了康熙帝的教育思想、教子方法及教育得失。故宫博物院许静在《清代皇子教育与经筵》中,考察了经筵与皇子教育的关系,指出清代皇子教育的成熟与完备使得宋代以来备受重视的经筵制度逐渐失去了价值,至清末甚至于完全被皇子教育体制所取代。沈阳故宫博物院王建芙在《清康熙时期的教育对皇子书画成就的影响》一文中,通过康熙对诸皇子教育的论述,指出清代皇帝重视文化教育不仅使皇子文化素养、精神修养普遍提高,还直接导致了皇子书画家的大量产生,为清皇族书画艺术走向高潮准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沈阳故宫博物院罗丽欣《从康熙东巡皇子随驾看清初皇子教育的侧重》一文归纳,康熙对皇子教育重在“孝治天下”、“武功骑射”、“实际能力培养”及节用爱民几个方面。
承德避暑山庄管理处赵秀梅在《母慈子孝 颐养天年——从乾隆年间秋狝途中皇太后的饮食说皇室养生之道》一文中,通过《清宫热河档案》中一份乾隆三十六年巡行热河《起居注》中皇太后在木兰行围中的膳食,分析皇太后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探究其长寿之道。故宫博物院郭威在《寿康宫所养公主考》一文中,通过梳理相关档案,确定了养在寿康宫崇庆皇太后身边的公主为和硕和婉公主,是乾隆弟弟和亲王弘昼之女,文章分析了公主所以得到皇太后的喜爱而被养在寿康宫的原因。
恭王府管理中心的孙旭光《恭王府与清代王府文化研究》的发言,介绍了关于王府文化研究工作的学术进展。恭王府管理中心成瑞容在《和珅的精神世界——〈嘉乐堂诗集〉之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和珅诗作的解析,探寻了其内心世界,从一个侧面对和珅进行了重新评价。颐和园管理处王鸿雁在《清代王府演剧文化浅探》一文,指出王府演剧兼具宫廷的排场和民间的灵活,自成一体,是清代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恭王府管理中心孙其刚在《奕譞在〈九思堂诗稿〉中记述的兄弟交往与情谊》一文中,通过对《九思堂诗稿》中奕譞对兄弟交往及情谊诗歌的分析,指出奕譞对皇帝感恩,对兄长敬重,对幼弟关爱。恭王府管理中心张建的论文《〈萃锦吟〉与恭亲王奕䜣的晚年生活》,通过对奕䜣诗集《萃锦吟》的分析,指出该诗集对研究奕䜣的晚年生活和心态具有重要价值。恭王府管理中心周劲思的《恭王府宗教生活初探》一文,分析了恭王府的宗教活动。
颐和园管理处谷媛的论文《颐和园寿文化研究》,梳理了中国古代寿文化的发展脉络,并且通过对颐和园文化遗存的分析,指出寿文化是支撑该园园林文化的根基。圆明园管理处张超的《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圆明园的核心历史价值,提升了对圆明园价值的认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在《清宫瓷器档案的历史隐秘》中,对一史馆编纂的《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清宫瓷器档案的内容、官窑的瓷器数量及民间官窑瓷器的留存,认为该档案是清宫史研究的又一厚重基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傅育红《清代景德镇官窑初始烧造御用瓷器考——对顺治八年一件“红本”档案的解析》,通过对这件档案的解读,推断出初始烧造的时间和特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赵郁楠《清宫中正殿念经处满文呈稿探析》一文,梳理了中正殿念经处满文呈稿的规制、内容和研究价值,是该领域珍贵的研究资料。
(四)艺术类
故宫博物院赵聪月的《故宫藏与恭王府相关的堂名款瓷器》一文,根据文献记载和对实物特征、功用等方面的分析,以故宫藏带有与恭王府堂名有关的13件瓷器为典型,辨析这些器皿烧造时间、用途等问题。沈阳故宫博物院刘晓晨《试论清代皇帝尚黄与黄釉瓷的用途》,通过对皇帝尚黄及清宫黄釉瓷的用途进行分析,指出皇帝尚黄色,并将其定为专用色,实际上是表现皇帝权力高高在上,等级制度不可逾越的一种体现。恭王府管理中心鲁宁的《恭王府旧藏“清康熙郎窑红长颈荸荠扁瓶”研究》一文,通过梳理恭王府旧藏流失文物档案及相关资料,对第一件回归的恭王府文物“清康熙郎窑红长颈荸荠扁瓶”进行了细致的流传考证。
由于溥心畲先生是恭亲王奕䜣的次孙,恭王府现收藏有一些溥心畲先生的书画作品,有的学者围绕画家的作品开展研究。如恭王府管理中心徐玮《俯仰之间——略谈溥心畲书画》,分析了溥心畲生平、学习情况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恭王府管理中心杜浩《溥心畲书法风格初探》,分析了溥心畲书法的艺术风格,并对风格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另外故宫博物院林姝的《“十二美人图”为雍亲王妃像考(续)》,对“十二美人图”的绘者、描绘对象、背景地点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挖掘。恭王府管理中心的王东辉《成亲王书法风格爽切论》一文,厘清了成亲王书法风格及形成原因。
(五)建筑类
关于建筑类的论文主要集中于清代王府、公主府的建筑及其花园的研究。沈阳故宫博物院王艳春在《清入关前公主府第考述》一文中,通过对相关档案的梳理,指出清入关前的公主府邸的建造依公主身份的差别而定,与当时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还没有形成相关的典章制度。恭王府管理中心张晓瑜在《清朝公主府建筑规制研究》一文中,通过比对建筑营造制度、等级礼制等方面,分析了公主府建筑的形态特征、皇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恭王府管理中心的孙树华、张壮、洪炜、杨煊、田建国在《恭王府大戏楼的音质研究》一文中,对恭王府大戏楼的音质进行检测,认为室内的音乐明晰度和语言清晰度非常高,非常适宜我国传统戏曲的演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孔祥星《北京清代王府花园》一文,结合《乾隆京城全图》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北京的王府花园进行总体考察,指出王府花园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花园的特点。恭王府管理中心郝黎在《和珅时期的花园》一文中,通过驳论的方式论证了和珅有两座花园,一处建于宅第后部,是恭王府花园的前身;另一处则在海淀,为钦赐花园。
(六)文物保护类
本次研讨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文物保护方面的论文,这些研究拓展了清宫史的研究视域。恭王府管理中心张壮在《用科技手段对恭王府后罩楼的检测评估》一文中,对恭王府后罩楼的建筑状况进行了评估,其检测内容包括地基基础检测、承重梁架检测、结构荷载试验、木材弹性模量的应力波检测和结构荷载力计算,并依据检测结果对现阶段保护性使用提出建议。恭王府管理中心齐晓霞《关于恭王府壁画复原的几点思考》,对恭王府现存的壁画进行考察,加深了对恭王府地位的认知。恭王府管理中心的鲁宁、周劲思、高晓媛、周屹、李洋关于《恭王府后罩楼佛堂复原研究》,记述恭王府佛堂从论证到复原的全过程,为今后此类修复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总之,这次研讨会提交的论文反映了清宫史研究的领域日益广泛,水平不断提高,也反映了学者将学术研究与日常工作密切结合。社会在进步,研究在深入!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宫廷部、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