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道门-解读近代秘密社会的新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会道门-解读近代秘密社会的新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解读近代秘密社会的新钥
江斐
中国会道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的带有宗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它在中国传统的宗族组织和行会组织之外又自成体系,数百年来,会道门时而潜行默运,时而崭露头角,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曾产生过很大影响。解放后,大陆境内的会道门势力已被基本铲除。但其盘根错节,阴魂不散。近年来,由于社会控制功能的减弱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神秘主义思潮大行其道,这又在客观上给会道门的继续孳生以可乘之机。研究会道门问题,不仅是全面了解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理论环节,而且对于建设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的邵雍教授长期从事底层社会、江湖社会的教学与研究,在帮会、绿林、妇女等课题的研究上成果显着,自成一家。早在十多年前,邵雍教授就曾独辟蹊径着成中国会道门研究的第一部力作《中国会道门》,全景式地展现了会道门自明代中后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凸现了会道门在中国历史上的脉络。《中国近代会道门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一书是其近年来会道门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着重探讨自鸦片战争以来,会道门在太平天国运动、反洋教运动、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的表现,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会道门各个组织与社会各方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近代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览全书,可以读出邵雍教授对深入会道门研究的新思考。
《中国近代会道门史》一书的第一个特点是编辑方式新。与以往的秘密社会史研究专着所不同的是该书还收录了曾受邵雍教授指导的研究生论文,共计12位同学的14篇文章入编。近十几年来,邵雍教授一直坚持给上海师范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秘密社会史的相关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他采用主题式授课法,师生共同探讨秘密社会史中的相关选题。在课堂讨论切磋中,有些选题得以确认,感兴趣的学生便可就此收集史料,构建论文框架,着手写作。从入编的学生论文来看,或以个案为研究视角、或以时段或以区域划分,文章对某些时期的会道门作了精彩细致的探讨。例如,关于20世纪20年代席卷直鲁豫等北方数省的红枪会运动,张爱华分三阶段对20年代红枪会在河北的活动进行了论述,使红枪会的全貌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再如曹礼龙梳理了红卐字会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战时救济工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道门为民族革命所作的贡献。凡此种种,不一一枚举。这些论文选题新颖,以小见大,丰富和充实了中国近代会道门的研究,也雄辩地说明会道门这一名词并不一定是与“反动的”这一形容词相联系。此书的出版可以说是邵雍教授教学成果的部分汇集,也是秘密社会史教学团队集体智慧的展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的整体水平。
此外,邵雍教授还精心收录了二十余幅珍贵的图片,如同善社佛堂像、四川教匪图、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会员的装束图等等。这些图片或来自作者的实地考察、或取自近代报刊、或源于档案史料。以图明史、以图证史、以图补史,不仅可以为印证史实提供直观证据,也可以形象地展示会道门的情况,补充文字史料的不足,发挥文字叙述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其二,深化课题研究,提升学术意义。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会道门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佳作迭出。作为一个相对专门的知识体系,秘密社会史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基本框架,并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细部内容。在如何深入会道门研究的问题上,邵雍教授作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从内容上看,以往的研究侧重探讨各种会道门组织的性质、宗旨的不同,而对它的组织结构、社会功能以及与相关民间结社的联系等问题论述较少,而这本书对此有大量篇幅的重点论述。例如在对近代每一时段会道门的社会功能概括上,作者不仅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所论及,还认真研究、挖掘了会道门在卫生医疗、社会公益等领域的活动和影响。如卫生医疗方面,作者指出晚清时期白莲教的道士就曾为农村村民治过病。而会道门在社会公益方面的功能在北洋军阀时期开始强化,并逐步成为会道门的主要对外功能之一。作者认为该举大大增强了会道门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因而能够在当时吸引一大批为了生存求自保的弱势群体参加。随着会道门社会力量的扩大,各会道门成为民国时期各派政治势力争取的对象,而各派政治力量的介入反过来又导致民国时期会道门的大分化和政治倾向的多元化。作者转换研究视角,深入挖掘会道门的社会功能,较好地诠释了政府、会道门群体、民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潜在紧张和社会矛盾。作者拓展研究范围,为深入会道门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研究方法上看,邵雍教授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紧密结合,充分借鉴和吸收心理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努力以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对会道门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例如,作者运用社会系统论的方法,梳理出会道门本身的组织系统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会道门这一亚文化系统的传播手段和宣传效应时,又借助了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在研究会道门与政府当局,尤其是与其它社会团体的关系时,作者巧妙运用了社会学中有关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和社会控制的理论。譬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会道门”这一章节中,作者多层次地勾勒了会道门的众生相,有的为日本侵略者服务,如七七事变后北平的道德学会、东北万寿道、南京的宏道社等各色汉奸会道门组织;有的则自发抵抗日本侵略者,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大刀会和红枪会;有的会道门则是国民党反共的力量,如1939年后豫北的天化门、豫西庙道会等,展现了会道门在近代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中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性,而会道门群体的多层次也恰恰揭示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复杂性。
其三,注重史料挖掘,以深求真。会道门组织,由于秘密串连,又披着神秘的外纱,甚至有“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的戒律,所以往往文字资料零散、欠缺,搜集很不容易。加之,近代中国社会变动疾速,使得近代会道门的活动呈现出更加扑朔迷离的状态。邵雍教授在二十多年的学术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史料,从官方正书到近代报刊、从各地文史资料到今人专着、从档案到回忆录,无所不包。他在这一课题上孜孜以求,成果颇丰,曾先后出版了《中国会道门史》、《中国秘密社会史》等专着,还公开发表了十多篇相关论文。这些均为深入开展会道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该书中,邵雍教授更多地展开了史事层面的细致的实证研究。例如论及太平天国时期八卦教徒西北起事时,作者依据《宋景诗档案史料》、《捻军》等各类史料爬梳了八卦教徒西北起事的具体经过,揭示了八卦教曾积极寻求与教外反清势力捻军合作的史实;在对丁宝桢奏折的解读中,作者认为张玉怀和宋景诗应归属于离卦而不是坤卦,从而对这次起事的组织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明确。作者还重点描述了起事中宋景诗这一支黑旗军先起事后投清然后又反清的活动轨迹,同时指出起事中反复多变的还有张玉怀的黄旗军、从士钦的白旗军等,揭示了八卦教在政治上的投机性和妥协性。这些细节上的补充可以使读者深深体会到这些会道门团体的特点、会道门团体之间以及他们与政府的复杂关系。
此外,邵雍教授在中国会道门的个案研究上纠误补拙,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在有关九宫道是否参与义和团运动的问题上,邵雍教授细心勘比《清季野闻》、《金銮琐记》等有关材料后,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在1866年派兵剿办苍岩山的不可能是直隶总督李鸿章;(2)1900年应召进京的是普净而非普济。作者进而指出九宫道参与义和团运动一说难以成立。
法国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认为“历史既是过去的科学,又是现时的科学”,说明历史具有服务现实的功能。我想,邵雍教授正是本着这一理念,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编着了《中国近代会道门史》。希望该书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近代会道门,也能为研究者们深入研究会道门提供更多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文章出处:《博览群书》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