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打响北京保卫战的于谦,为什么最后会被人陷害?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彰显出了明朝的民族气节和铮铮铁骨。明朝的统治经历了二百七十六年,从义军的兴起反抗元朝,到与陈友谅争霸建国,再到清军入关明朝灭亡,这期间也涌现出了许多明朝为人称颂的名将,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名将之一于谦的故事。

于谦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年考中进士,后踏入仕途。宣德初年,于谦任兵部右侍郎,并在山西、河南一带做过巡抚。在任期间,于谦克己奉公,爱民如子,威望极高。后来他被提拔为兵部侍郎,召入京城。

成功打响北京保卫战的于谦,为什么最后会被人陷害?

说起于谦我们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他的那首《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不仅是于谦一生的缩影,也能够表现出他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说起于谦我们自然也会想起那场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一边是皇帝被俘群龙无首,一边北京城又面临着瓦剌大军的汹汹来袭。明朝此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大厦即将倾覆。

而此时担任兵部侍郎的于谦站了出来,面对着瓦剌的大军,整个北京城已经人心惶惶,更有甚者想把都城南迁。想起了宋朝南渡的教训,于谦怒了:“妄言都城南迁者,杀。北京城是国家的中心,是国家的脸面,岂能随便迁都?如此草率的迁都,必然将失去大势。”

相信前段时间热播的《大明风华》大家都有所耳闻,其中于谦的形象也是出演的绘声绘色。面对着傀儡皇帝朱祁钰和各位大臣,于谦誓与北京共存亡的决心使他们得到了警醒。于是乎,北京城内的军民一心,众志成城,这场惊心动魄的北京保卫战也终于是打响了。

成功打响北京保卫战的于谦,为什么最后会被人陷害?

于谦作为当时的将领,守卫北京城的重任自然是落到了他的身上。而于谦也是开始挑选贤能,只要你有才能我就敢用你。甚至战争开始,他也是亲自披挂上阵,英勇杀敌。在一方面也显示出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指挥军队进行主动出击,打退了瓦剌大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此时的士气已经高涨,明军有凭借着火炮方面的优势,成功粉碎了瓦剌大军的攻势,将其一举击溃,使其退到了塞外。

在这军民一心共同抵抗的作用下,明朝终于是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国内的危机得到了化解,也避免了重蹈宋朝的覆辙。而正是在于谦的坚持和指挥下,明朝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而于谦本人也是成为了拯救无数平民百姓的民族英雄,被人们所赞颂。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是守住了大明的大好河山。就算被人打到了大门口,也不投降,宁死不屈,这才是明朝的魂之所在。

我们之所以称赞于谦,除去他优秀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民族英雄,是北京保卫战成功的缔造者。也是因为他正直廉洁的高尚情操打动了我们。为官之道,就是无论在哪里都要造福一方百姓,这才是一个好官,而于谦此人便不畏权贵,敢于为人民服务,因此得到百姓们的爱戴,在当时明朝的官场之中也是一股清流的存在。

在明朝时期,官员贪污腐败较为严重,各地官员搜刮百姓的民脂民膏为己用已成为一种风气。尤其是在正统年间,宦官王振当权,把持政权,各级官员都争相讨好他巴结他。王振更是气焰滔天,索贿受贿,为非作歹,肆无忌惮。年考中进士,后踏入仕途。每当有地方官员进京汇报工作,便会为其带来金银珠宝和地方特产进行上贡。

成功打响北京保卫战的于谦,为什么最后会被人陷害?

唯有于谦,对其不加理睬,没有要攀附他意思,这让王振心中很是不满,逐渐有了恨意,便想要找机会去陷害他。也有人提醒于谦为保自身还是想王振送点东西吧。而于谦则是甩了一甩宽松的衣袍,一股清风徐徐而来,这也是我们所常说的两袖清风。

终于在天顺元年,于谦受到陷害,被处以谋逆之罪处死。当官员进入于谦的家里进行抄家是,却发现他并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除了生活所必备的用品,几乎没有余财,更不用说什么金银珠宝了。由于于谦的正屋挂了吧锁,让大家都以为里边锁的是金银珠宝。一声令下后,士兵撞开了门,本是满怀期待的他们看到屋里都愣住了。中央案台上只摆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大家也都知道这是朱祁钰为了纪念于谦的丰功伟绩而专门赏赐给他的。看到这些后,大家都默不作声地离开了于谦家,每个人的心里都只剩下对于谦的敬佩之情。

于谦本已身居高位,却依然不忘初心,不改起廉洁正直的本心,值得我们所赞扬。于谦的一生也如他的《石灰吟》中一样,哪怕我粉身碎骨也要把廉洁正直的浩然正气留在人间。一代忠臣虽遭陷害而就此落幕,但他留下的事迹可歌可叹,值得人们歌颂与赞扬。于谦,他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明朝,乃吾辈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