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林存阳:清初诸儒整合公私观念的一种体认――从礼说起(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顾炎武-林存阳:清初诸儒整合公私观念的一种体认――从礼说起(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林存阳:清初诸儒整合公私观念的一种体认――从礼说起(三)
[1]
[1][2]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二,《仪礼郑注句读序》。
[1][3]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二,《仪礼郑注句读序》。
[1][4] 《左传》隐公十一年。
[1][5]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二,《仪礼郑注句读序》。
[1][6] 黄宗羲:《黄梨洲文集》,《序类》,《学礼质疑序》。
[1][7] 刘泽华:《先秦的“立公灭私”与对社会的整合(提要)》,“公私观念与中国社会”大会主题发言。
[1][8] 《礼记·仲尼燕居》。
[1][9] 《钦定礼记义疏》卷首,《纲领一》。
[1][10] 《钦定礼记义疏》卷首,《纲领一》。
[1][11] 孙奇逢:《日谱录存》顺治十八年辛丑正月二十九日条。
[1][12] 孙奇逢:《四书近指》卷八,《颜渊问仁章》。
[1][13] 孙奇逢:《夏峰先生集》卷二,《语录》。
[1][14]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四,《格致类》。
[1][15] 陆世仪曾指出:“主敬须从畏处做到乐处。畏者,礼之实也;乐者,乐之情也。立于礼,成于乐,不过始终教人成一敬字。”(《思辨录辑要》卷二,《居敬类》。)又曰:“恭字是个礼,安字是个乐。圣人德建中和,体备礼乐,故能恭而安。若不学礼乐,却空空去学个恭而安,便无个入德之门、成德之方。人苟能立于礼,成于乐,自然有个恭而安出来。”(《思辨录辑要》卷八,《修齐类》。)此处所讲之恭,实是敬之引申。这一以礼实敬思想的提出,较之空谈敬,无疑更为贴切、真实。
[1][16]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二十一,《治平类》。
[1][17] 钟錂:《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刚峰第七》。
[1][18] 李塨:《论学》卷二。
[1][19] 王夫之:《礼记章句》卷十,《礼器》。
[1][20] 孙奇逢:《日谱录存》康熙二年癸卯七月十九日条。
[1][21] 孙奇逢:《日谱录存》顺治十三年丙申十月初七日条。
[1][22] 钟錂:《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学须第十三》。
[1][23] 钟錂:《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教及门第十四》。
[1][24] 李塨:《恕谷后集》卷一,《送黄宗夏南归为其尊翁六十寿序》。
[1][25] 李塨:《论学》卷一。
[1][26] 李塨:《恕谷后集》卷一,《赠黎生序》。
[1][27]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二,《仪礼郑注句读序》。
[1][28] 黄宗羲:《黄梨洲文集》,《序类》,《学礼质疑序》。
[1][29] 黄宗羲:《黄梨洲文集》,《碑志类》,《万充宗墓志铭》。
[1][30] 张尔岐:《蒿庵集》卷一,《中庸论中》。
[1][31] 张尔岐:《蒿庵集》卷二,《仪礼郑注句读序》。
[1][32] 《论语·为政》。
[1][33] 《礼记·礼器》。
[1][34] 孙奇逢:《夏峰先生集》卷一,《语录》。
[1][35] 孙奇逢:《日谱录存》顺治八年辛卯八月十一日条。
[1][36]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四,《格致类》。
[1][37]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二十一,《治平类》。
[1][38]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四,《格致类》。
[1][39] 李塨:《恕谷后集》卷十。
[1][40] 李塨:《论学》卷一。
[1][41] 万斯大:《学礼质疑·自序》,《学礼质疑》卷首。
[1][42] 万斯同:《群书疑辨》卷六,《祔庙》。
[1][43] 万斯同:《群书疑辨》卷五,《周正辨一》。
[1][44] 李光坡:《周礼述注序》,《周礼述注》卷首。
[1][45]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二,《治平类》。
[1][46]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二,《治平类》。
[1][47] 钟錂:《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学问第二十》。
[1][48] 顾炎武:《日知录》卷八,《法制》。
[1][49] 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变齐变鲁》。
[1][50] 孙奇逢:《日谱录存》康熙二年癸卯七月十九日条。
[1][51]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一,《小学类》。
[1][52] 孙奇逢:《日谱录存》康熙元年壬寅正月二十九日条。
[1][53]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八,《修齐类》。
[1][54] 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二,第222条。
[1][55] 颜元:《存学编》卷三,《性理评》。
[1][56] 颜元:《存学编》卷二,《性理评》。
[1][57] 冯辰、李调元:《李塨年谱》卷三,甲申十六岁条。
[1][58] 李塨:《论学》卷一。
[1][59] 李塨:《论学》卷一。
[1][60] 李塨:《恕谷后集》卷一,《赠黎生序》。
[1][61]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三,《与友人论学书》。
[1][62] 顾炎武:《日知录》卷七,《求其放心》。
[1][63] 钟錂:《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教及门第十四》。
[1][64] 钟錂:《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杜生第十五》。
[1][65] 钟錂:《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杜生第十五》。
[1][66] 钟錂:《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言卜第四》。
[1][67] 李塨:《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戊寅六十四岁条。
[1][68] 冯辰、李调元:《李塨年谱》卷二,丁卯二十九岁条。
[1][69] 冯辰、李调元:《李塨年谱》卷三,壬午四十四岁条。
[1][70] 冯辰、李调元:《李塨年谱》卷三,己卯四十一岁条。
[1][71] 李塨:《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甲辰三十岁条。
[1][72] 颜元:《礼文手抄》卷一。
[1][73] 李塨:《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乙卯四十一岁条。
[1][74] 陆世仪:《论学酬答》卷四,《答玉峰张邑翼马殿闻陈天侯书》。
[1][75]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一,《大学类》。
[1][76]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二,《仪礼郑注句读序》。
[1][77]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六,《与毛锦衔》。
[1][78] 顾炎武:《蒋山佣残稿》卷二,《答汪苕文》。
[1][79] 顾炎武:《蒋山佣残稿》卷二,《与王山史》。
[1][80] 孙奇逢:《夏峰先生集》卷十一,《杂着》,《家规》。
[1][81] 孙奇逢:《夏峰先生集》卷十一,《杂着》。
[1][82] 孙奇逢:《日谱录存》康熙四年乙巳二月二十日条,《答刘起亭》。
[1][83] 李塨:《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甲寅四十岁条。
[1][84] 冯辰、李调元:《李塨年谱》卷四,乙酉四十七岁条。
[1][85] 冯辰、李调元:《李塨年谱》卷二,庚午三十二岁条。
[1][86]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修齐类》。
[1][87] 陆世仪《陆桴亭先生文集》卷四,《孔蓼园宗庙礼则序》称:“向着有《宗祭礼》四卷,将率宗人以行宗祭。江阴孔蓼园氏见而悦之,取其书斟酌损益,并参诸礼书,定为《宗庙礼则》,付之梨枣,而毅然见诸施行。”
[1][88] 陆世仪:《治乡三约序》,《治乡三约》卷首。
[1][89] 关于朱子《家礼》的真伪问题,韩国学者卢仁淑所着《朱子家礼与韩国之礼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3-8页)有较为详细的检讨。
[1][90] 孙奇逢:《夏峰先生集》卷五,《跋家礼酌》。
[1][91] 孙奇逢:《夏峰先生集》卷五,《跋家礼酌》。
[1][92] 孙奇逢:《夏峰先生集》卷四,《家礼酌序》。
[1][93] 李塨:《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戊申三十四岁条。
[1][94] 颜元:《存学编》卷三,《性理评》。
[1][95] 见李塨《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丙寅五十二岁条;丁卯五十三岁条。
[1][96] 冯辰、李调元:《李塨年谱》卷三,癸未四十五岁条。
[1][97]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修齐类》。</SPA< td> (资料来源:中华文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