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刘备的贤德
刘备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熠熠生辉的人物,通过名著《三国演义》跨越上千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展示属于理想和古书中才有的贤明仁主的形象。作为朋友,刘备不曾亏待;作为下属,刘备没有三心二意;作为宾客,刘备从未逾越;作为主公,刘备从来宽容待人;作为敌人,刘备向来尊重。刘备南宋文人对其为人的评价非常恰到好处:“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诸葛亮对刘备仁德之形容,在《出师表》中体现的是淋漓尽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松懈,忠诚的将士在外浴血奋战不畏惧死亡,这都是因为回忆起先帝刘备的特殊恩遇啊,想在作为儿子的刘禅你这报答啊。恩情传隔代,这是怎样的景象。
曹魏和孙吴两国,皆在旧主去世新主刚立、主少国疑的时候,出现过臣强主弱、挟天子以令诸侯、臣凌主的情况。曹魏还爆发司马懿夺权、司马昭弑君、司马炎篡位的悲剧,这任何一样在古时候的中国都是骇人听闻一列。而在蜀汉,几乎没有这种情况,那些所谓的诸葛亮挟持刘禅北伐杀大臣什么的,全是些历史阴谋论者提出来的。刘禅从来没有这种意思,更没说过类似的话,其他人有什么资格和证据来污蔑。
颠沛流离下的妻子儿女
刘备的前面大半生都是在颠沛流离之中,二十三岁起兵的他直到五十三岁事业才有起步,终于在这乱世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此之前,刘备不是寄人篱下驻扎在一个小地方,就是刚建立没多久的基业被人夺走,如此反反复复中,刘备始终不忘匡扶汉室、拯救黎民的初心,始终不愿意去享受荣华富贵,始终要奋斗在这乱世。
据正史《三国演义》记载,刘备前前后后共有四位妻妾,吴皇后、甘夫人、糜夫人和孙夫人。而入益州称王为帝的后妃没有记载,应该不过。最默默无闻的应该是刘备在起兵之后、成益州之主前的妻妾们,他们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刘备妻妾的身份。吕布袭击下邳时,擒获过刘备的一个妻妾,刘备求和后请求归还。
很多人都以为,刘备是不是身体有问题,才会有让刘封作为自己的养子,当作接班人去培养,待到生有刘禅才放弃他。其实并不是的,刘禅并不是刘备的第一个孩子,在刘封和刘禅之前,刘备至少还有两位以上的女儿和一位以上的儿子。史书上为何没记载,他们哪去了呢?
东汉末年是乱世,战争不断,刘备又被不停击败,穷苦潦倒、危险重重的东奔西跑,那些子女要么被乱兵杀害死在哪个角落,要么被俘获安排嫁人了(刘备南逃长坂坡时,曹纯俘获了他两个女儿:追刘备於长坂。)。若是后者的话,结果还是不错的,起码不用再担心战争;前者死都死了,不能说好。
封、禅、永、理
史书上明确记载有名字的刘备子嗣,共有四位:最大的是刘封是养子,其余三位全是亲生的。不管是养子还是亲子,他们的名字都是刘备亲自取的。人们都说,父亲给儿子取名是寄托了对孩子的美好祝愿,以及对自己将来的期许。刘备的四个孩子也不例外。
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四人皆姓刘无疑,不过名字有所不同:封、禅、永、理,合起来就是:封禅永理。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古代有为帝王进行的一大型典礼,从远古时期便流传下来。永理则比较抽象,始终没有个统一解释,不过与封禅合并在一块,意思就很简单了:要永远地做有为的皇帝,永远拥有封禅的能力和权力。
刘备为四子取名堪称费尽心思,对匡扶汉室着了魔一般,除非死,不然一定奋斗当皇帝。这个目标从荆州到益州,始终围绕着刘备,不达目的不罢休。直到建立蜀汉,刘备依旧朝着神州一统、重立汉朝的方向前进。这四个连贯的名字昭示着这一切。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过分解读了刘备的取名。个人认为并没有,中国人不同于外国人,中国人取名是富有哲理和内涵的,基本上是不会乱取的,不像绝大多数的外国人,名字就是个简单的代号,充其量类似于哪位伟人的名字。从刘禅的名字“禅”字,你就可以看出刘备的野心和愿望。
可惜,刘备再怎么样努力和杰出,始终未能实现这个愿望,死后蜀汉也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