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的相关内容: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浙江温州永强三都普门(今属温州市龙湾区)人.后因和明世宗嘉靖朱厚同音,世宗为改名孚敬,赐字茂恭。人称张阁老。有兄弟四人,张璁年最小,幼颖异好读书,胸怀大志.

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浙江温州永强三都普门(今属温州市龙湾区)人.后因和明世宗嘉靖朱厚同音,世宗为改名孚敬,赐字茂恭。人称张阁老。有兄弟四人,张璁年最小,幼颖异好读书,胸怀大志.

13岁时,题诗以卧龙自许。弱冠游乡校,督学使者惊其论议,以为前程不可限量。20岁考取秀才,24岁中举人。后7次上京考进土,都未录取,于是在家发奋读书,专攻礼学。正德十五年,张璁再次进京应会试得中;十六年,明世宗朱厚即位,第二年改元嘉靖。璁经殿试中二甲进士,开始在礼部观政,进入仕途。时年47岁。

同年三月,武宗朱厚病死,无子,大臣拥立堂弟朱厚为帝。即位后,帝欲追尊生父兴献王朱为皇考,朝议援汉定陶、宋濮王故事,称明孝宗朱樘(武宗之父)为皇考,以朱为兴献帝,世宗不乐,议三上三却。璁时在部观政,七月初一上疏,认为“汉哀帝、宋英宗固定陶、濮王子,然成帝、仁宗皆预立为嗣,养之宫中”,和“今武宗无嗣”迎立“兴献王长子”,情况不同,前者属于继嗣,后者属于继统,因此力主尊本生父为皇考,世宗得疏大喜,但迫于武宗遗诏起草者杨廷和等的反对,未能更议,授璁南京刑部主事。

世宗即位后第六天,即诏议其生父为皇考,并迎其母来京。却遭到首辅杨廷和和内阁一班老臣的反对,他们议定世宗应该认孝宗为皇考,称生父为皇叔父。世宗不同意,认为这是割裂亲情、违悖常理的事。实质上表现了权臣和年轻皇帝的权力之争。于是一场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开始。张璁博学多才,熟谙史事,精于礼学,自中进士后分发礼部观政,他深感杨廷和等议礼的错误,便奋不顾身,投入战斗。

由此可见张璁是以礼学的真谛战胜杨廷和等老臣的顽固守旧歪理,因而取得世宗的信服和重用,官职随之步步升迁直至内阁首辅。而那些失败者在怨恨下不断攻击张璁什么迎合帝心,投其所好,以求干进,等等诬蔑之词,不一而足。

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同官桂萼上疏申论继统之说,世宗心动,复下廷议。三年正月,璁再上疏斥继嗣说“宁负天子,不敢忤权臣”,于是世宗排除阻挠,诏令璁进京议礼,升二人为翰林学士。继嗣派官员在杨廷和支持下“欲扑杀之”,璁冒死面折廷臣之非,得到世宗赞同。廷和子杨慎偕翰林学士三十六人以罢退相威胁,均遭斥责停俸,月余,杨慎、王元正等又发动疏谏和撼门大哭,世宗大怒,命锦衣卫拘捕为首者,廷杖死者十七人,下狱一百数十人,史称“大礼仪之争”。从此璁深得宠信。

四年冬,《大礼集议》成,进詹事兼翰林学士。五年七月,升兵部右侍郎,寻进左侍郎。

六年,进《大礼要略》,命开馆纂修《明伦大典》,敕掌都察院事。冬,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七年正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七月《明伦大典》成,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八年九月,杨一清罢相,遂为首辅。

十三年,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十四年春得疾,屡疏致仕,护送回乡。

十八年二月六日卒,享年65岁,谥文忠,封赠太师。

张璁是个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政治家。他在阁十年,任首辅六年,对社会变革有着不可磨灭的政绩。贪官污吏,庄田膨胀,宦官干政是明代正德期间三大弊政。经张璁鼎新革政,严以治律,为明代嘉靖年间的国泰民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中叶以来,朝廷上下,贿赂公行,贪脏枉法屡见不鲜。张璁深悉民间百姓痛恶贪污腐败,曾上疏奏皇帝,依律治罪贪官污吏。他本人以身作则。嘉靖十年闰六月,吏部侍郎徐缙因徇私舞弊经举发受都察院勘问,徐缙为求解脱,把黄金放在酒罐里,外书“黄精白蜡敬寿”六字。张璁猜得用意,当众人面敲开酒罐,立即公开暴露其行贿行为,由法司审问,依照犯罪证据的事实,将其削职为民。此事,使朝野大力震动,京官和地方官的贪污纳贿行为,大为收敛。同时,张璁还对吏治进行了整顿。如调整了内阁翰林,加强了科道官员对官吏的监督。 张璁任首辅后,针对这一积弊,竭力推行廉政,加强监察权力,巡按御史与地方官员进行相互监督;不许结党营私、私下进谒、请与赠。违者由缉事衙门访捕拿问。在朝九年,他不进一内臣,不容一私谒,不滥用一子侄,唯才是用。

明代时皇宫、王府及勋戚占有大量的土地谓之庄田。一部分权贵豪奴和地方恶棍,妄指民田为官田,荒地以之进奉王府、勋戚,以结交权贵而谋私利。民田被夺导致大批农民被迫离乡背井,成为流民。为改革弊政,清勋戚庄田,杨廷和曾提出过改革的措施。张璁并不因为杨廷和是政敌而弃之。由于张璁的鼎力改革,消除了明代百年积弊的勋戚庄田,缓解了土地兼众宝汇井的急剧上升,稳定社会,安定民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宦官专权乱政是明代的一大祸患。张璁生活过基层百姓,对宦官结党营私,草菅人命,甚至斥逐杀害朝廷大臣的行为,有了深刻的了解,并痛恨人骨。他入阁后便一再向嘉靖皇帝陈述镇守的流毒,请将镇守太监一律撤除。史称明朝,只有嘉靖期间,没有出现过太监弄权把持朝政的局面。

政治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改革者不免招来许多阻力和非议。作为一个皇权统治的社会,皇帝的意志就是皇权的意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张璁的权威影响增大,嘉靖皇帝又怕他专擅而有损于皇权的独揽朝纲。这样致使张璁宦海浮沉,在入阁辅政的七年间,凡四起四落,其遭际在明代阁臣中也是少见的。

嘉靖十四年(1535),张璁称病告老还乡。嘉靖十八年,病殁于家,卒年65岁。嘉靖皇帝特赐赠太师,谥号文忠。《国朝典故》云:“孚敬刚明峻洁,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果于自用,休休之量,是其所短。上亲按其古谥法,以其危身奉上,特谥曰文忠,眷顾之厚,终始不替云。”《明史》对张璁作了较高的评价,说他“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清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内臣,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一时苞苴路绝”。比张璁稍后的著名历史学家王世贞在所作的传记中,对他的功绩赞扬备至。明永嘉人姜准在《歧海琐谈》中说他:“刚明峻洁,一心为公,慷慨纪事,不避嫌怨”。

后来的事实证明,持不同观点的人是有的,但没有人敢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表态。与他们相比,张璁的地位最低,才是个“观政进士”,连个正式官职都没有,但他的胆子却最大。这么大的胆子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卧龙”的抱负;二、精通礼学的底气;三、对自己的才干要有足够的信心。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条件他都具备,他是栋梁之材,有一手擎天的魄力与能力。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第八册说:“张璁以进士而入居内阁,始终清廉自守,博学明辨,而又勇于革新,可谓嘉靖朝难得的贤相,也是有明一代少见的阁臣。”

张璁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化名人,遗留著作甚丰。民国二十四年(1935),温州《敬乡楼丛书》又重印《张文忠公集》传世。温州人们都尊称他为张阁老,他是温州的历史名人,在温州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和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遗著有《礼记章句》、《大礼要略》、《罗山奏疏》、《罗山文集》、《正先师孔子祀典集议》、《金辨疑》、《杜律训解》、《敕谕录》、《谕对录》、《钦明大狱录》、《霏雪编》、《嘉靖温州府志》等。璁从进士到入参政务仅六年,位居首辅六年,备极宠荣,世所罕见。《明史》本传赞其政绩:“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时进谠言。”“他若清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内臣,先后殆尽,皆其力也。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一时苞苴路绝。”但对其“性狠愎、报复相寻、不护善类”亦有微词。

张璁手迹?致同年周黄门书

张璁手迹拓片?恭和圣制诗二首

张璁手迹拓片?金陵秋兴诗八首

张璁手迹拓片?慕恩亭记(局部)

张璁手迹拓片?叶氏圹记(局部)

张璁手书?观荷亭记碑

张璁手书?兄弟岩碑

周天球书张文忠公墓神道碑拓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