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崛起:长平之战1/2。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双方投入近一百万的兵力,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
公元前263年,秦国攻下上党后,秦王赢稷决定趁势攻打赵国长平,命王龁率军前往。赵国赵王则派老将廉颇率军抵挡,此时廉颇拥有精兵10万,加上从上党撤下来的15万兵马,共计25万,而秦军王龁只有10万人马。
然而,秦军士气正盛,老将廉颇为避免被其锋芒所伤,采用了以守为攻的策略,消耗秦军士气,等待时机成熟再将其一举歼灭。于是,廉颇来到前线,立即筑起三道壁垒。第一道壁垒位于老马岭的高坪关,此处两面悬崖,只有中间一条通道。第二道壁垒则位于丹水东岸,从韩王山一直修到大粮山。第三道壁垒则依托原故关,在此基础上再次修筑一道壁垒。
廉颇打算用这三道壁垒来阻止秦国攻打邯郸的计划,但他没想到秦军在王龁的带领下很快就攻破了第一道壁垒。
随后,秦赵双方在赵国的第二道壁垒——丹水东岸形成了对峙,并不断向前线增援,最终双方各自增兵至45万人马。
此时,赵国利用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峙的机会,与韩魏密谋合纵,计划袭击国内空虚的秦国。然而,秦王赢稷已经猜到了赵王的计划,于是他派白起前往韩魏,以垣墉之地梁为威胁,迫使韩魏楚三国合纵之谋破裂,秦赵两国又回到了单独对峙的局面。就这样,双方在长平对峙了三年之久,期间恰逢中原大旱,农民颗粒无收。很快,双方军中皆已缺粮,三年的对峙也让两国的家底即将掏空。赵国现在已经无粮可争,而泰国这边则有巴蜀,巴蜀的都江堰已经修建完成,所以巴蜀没有受到旱情的影响。
然而,巴蜀虽然有粮食,于是赢稷便让白起想办法前往巴蜀将粮食运到咸阳来。白起到达巴蜀后,找到了太守李冰,并与他一起带领蜀中百姓修建栈道和天梯,最终历尽千险将粮食运到了咸阳。秦国在咸阳收到粮食后,立刻将其换成快马加鞭运往前线。这样,秦国暂时解决了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赵国因国力消耗殆尽,赵王便希望廉颇主动出击与秦军决战,以求速战速决。然而,廉颇认为目前情况不利于决战,因此主张坚守不出。然而,赵国现已无力支撑45万大军在前线的开支,因此赵王开始考虑换将。很快,赵王的想法被秦国密探探听到,并将此事报告给秦王。秦王得知消息后,认为胜利的希望就在眼前,于是命密探携带金银珠宝贿赂赵国官员,以期促成换将。最终,在秦国的阴谋和贿赂下,赵国换将为倒霉的赵括,即纸上谈兵的赵括。
为什么说赵括是倒霉的呢?因为此时,秦国已秘密换将,将秦军将领换成了武安军白起。赵括的第一场战斗就遭遇了战神白起,这相当于青铜与王者之间的对决,实力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