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张丹卉:清初雅克萨战役之始末

宁古塔-张丹卉:清初雅克萨战役之始末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宁古塔-张丹卉:清初雅克萨战役之始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丹卉:清初雅克萨战役之始末


雅克萨之战是清朝在康熙年间为反击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而发动的重大战役。战后中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分了两国东段边境, 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的领土。雅克萨战役是中国人民反击外来侵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7世纪80年代发生在东北边境的雅克萨之战, 对于中国和刚刚在关内立足的清政府而言, 意义重大。能否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关系到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关系到清王朝新政权的巩固和对全国的统一。
一、沙俄武装入侵
我国黑龙江流域黑龙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内河。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对其称谓不同。约在公元前5世纪成书的《山海经》称之为浴水, 公元世纪以后成书的《北史》称完水,《唐书》称室建河,《旧唐书》称望建河,《金史》称石里罕河,《元史》称撒合儿兀鲁。[1]称黑龙江者见于《辽史》。[2]满语称黑龙江为萨哈连乌拉,“萨哈连( sahaliyan) ”汉意为“黑”,“乌拉( ula) ”汉意为“江”。黑龙江全长4350公里, 整个流域面积184万平方公里, 土地辽阔, 山川壮丽, 物产丰饶。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我国古代各民族, 其名称较为复杂, 各时期称呼不同, 如肃慎、乌桓、鲜卑、柔然、室韦、挹娄、勿吉, 以及公元8世纪以后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肃慎人早在传说中的舜、禹时代就与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 禹定九州时,“东北夷”“息慎” 以其职来贡,同年六月, 又窜到黑龙江畔的古伊古达儿村令村里的达斡尔人归顺沙皇, 向沙皇缴赋。达斡尔人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结果遭到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俄国侵略者们“杀死了大人和小孩661人”, 抢走妇女243人, 儿童118人, 合计1022人, 几乎是古伊古达儿村的全部人数。
秋天, 哥萨克人袭击了旧瑷珲城( 今属俄罗斯国境) , 到达黑龙江下游赫哲人居住的乌扎拉村, 四处抢劫。赫哲人一面抵抗一面向驻守在宁古塔的清军报警。宁古塔章京海色奉命率领八旗兵包围了乌扎拉村, 与俄军展开激战。战斗中双方均伤亡惨重, 哈巴罗夫被迫向黑龙江上游撤退。顺治十年( 公元1653年) 哈巴罗夫回到莫斯科。
顺治十一年( 公元1654年) , 沙皇俄国又对我国东北地区发动第三次武装入侵。由斯捷潘诺夫带领几百个哥萨克人在中国境内骚扰掠夺, 无恶不作。沙俄的入侵已经引起清政府对东北边疆形势的强烈关注。早在一年前朝廷就“命镶蓝旗梅勒章京沙尔虎达, 为昂邦章京镇守宁古塔地方”, [11] 以抵抗俄国入侵, 保卫边疆的安宁。沙尔虎达不负众望, 率领清军几次给俄军以致命的打击。顺治十五年( 公元1658年) 七月, 斯捷潘诺夫率500名哥萨克人到松花江上, 同时沙尔虎达率领清军在松花江与牡丹江汇流处严阵以待。经过一场激战, 清军打死和活捉270余名哥萨克击毙了斯捷潘诺夫。沙尔虎达等将士因功受赏。[12]顺治十七年, 宁古塔昂邦章京巴海又大破俄军于黑龙江下游的古法坛村, 至此, 入侵黑龙江中下游的俄军残部全部被肃清。
但是, 清政府没有乘胜兴建城堡, 屯田戍守, 而沙俄却时刻都在梦想着吞并富饶的黑龙江流域, 俄国侵略军仍窥据着黑龙江上游的尼布楚城。康熙四年( 公元1665年) 冬, 一伙俄军又重新占领雅克萨城。俄军在尼布楚和雅克萨筑寨堡、修工事, 建立殖民据点, 并以此为根据地, 不断向黑龙江中下游扩张、侵扰。尽管清政府不断交涉, 多次警告、抗议, 但仍无济于事, 侵略者更加变本加厉, 到处肆虐。东北边疆出现了更严重的危机。此时康熙帝决策, 以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
二、雅克萨反击战的军事部署
东北是满族的故乡, 是清朝的发祥地, 岂能容忍俄国侵略军的践踏! 驱逐入侵者, 收复失地是清统治者的强烈愿望。康熙帝说:“朕亲政之后, 即留意于此, 细访其土地形胜、道路远近及人物性情。”[13]康熙十年( 公元年) 九月, 年方18岁的康熙帝, 在首次东巡拜谒祖陵时, 就指示宁古塔将军巴海:“罗刹虽云投诚, 尤当加意防御, 操练士马, 整备器械毋坠狡计。”[14]可见康熙帝早已密切关注着东北的边防。但是, 随后, 清政府陷入了长达年的平叛战争中, 没有足够力量解决东北边疆危机, 直到康熙二十年( 公元1681年) 平定三藩叛乱之后, 才将注意力集中到东北。
康熙二十一年( 公元1682年) , 康熙帝再次以告祭祖陵为名, 出关巡视东北。二月十五日, 他率扈从人等从北京出发, 抵盛京( 沈阳) 祭谒祖陵。三月二十五日到达吉林乌喇城。康熙帝在宁古塔将军巴海的陪同下, 泛舟松花江上, 面对涛涛江水, 不禁兴味盎然, 赋诗一首《松花江放船歌》, 诗中吟道:“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精锐。旌旄映水翻朱缨, 我来问俗非观兵。”[15]康熙在诗中抒发了他欲统率八旗“貔貅健甲”乘流直下, 驱逐沙俄侵略军的豪情壮志。诗中所谓“我来问俗非观兵”, 更是寓意深刻, 康熙此行的目的恰恰在于“问兵”, 考察边防, 进行反击沙俄侵略的作战部署。
在与俄国长期交往过程中, 康熙帝感到  没有强大的武装, 不建立巩固的边防, 不经过激烈的战争, 不可能让俄国放弃侵略, 撤出中国。同时, 他也懂得: 中俄两国都是泱泱大国不可能用军事力量彼此压服, 只有通过和平谈判, 划定两国的边界线, 才能保持长期的和平。在东巡实地考察之后, 康熙帝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军事斗争、外交谈判和充实边防三者并举的战略方针, 并在大政方针指导下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工作。
首先, 建立军事基地, 驻兵屯田。清初, 沿黑龙江两岸没有清军驻防, 距离黑龙江最近的驻防城宁古塔也在千里之外。康熙帝为避免与俄军“我进则彼退, 我退则彼进, 用兵无已, 边民不安”的历史重演, [16]为达到东北边疆的长治久安, 他决定:“于黑龙江( 即瑷珲) 、呼马尔二处, 建立木城, 与之( 俄军) 对垒, 相机举行。”[17]随后, 命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等领兵前往黑龙江筑城屯田。康熙二十二年十月, 清政府正式设黑龙江将军, 萨布素被任命为第一任将军。黑龙江将军的设置, 标志着东北三将军分辖体制的正式形成, 对抗击沙俄侵略, 开发和建设东北边疆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萨布素受命之后, 立即着手在黑龙江东岸建城, 即瑷珲城。作为将军驻地和前线清军大本营。康熙二十三年, 萨布素又于黑龙江西岸新瑷珲地方另筑一城, 移将军衙门于此, 江东旧城留兵驻守。瑷珲城和黑龙江城夹江而立, 如同两个高大魁梧的士兵, 宣告清军已经在黑龙江上布置好营垒。
康熙二十二年夏天, 第一批乌喇、宁古塔官兵1500人到达瑷珲。康熙二十三年, 又有乌喇、宁古塔及增派的达斡尔官兵1000人携带家属到黑龙江屯田驻守。康熙二十四年, 分盛京官兵至黑龙江垦地1500余垧, [18]并教导不习农事的达斡尔、索伦人, 使其“课耕有法禾稼大收”。至此, 清政府在黑龙江的军事基地已经建立。
其次, 解决军粮供应。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自古以来, 莫不如此。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 对清军能否在雅克萨之战中获胜尤其重要。
清以前, 东北南部的辽河流域, 始终是粮食生产基地。清初, 经过顺治、康熙两朝的大力招民开垦, 当地的粮食生产已经恢复到明代的水平, 完全能够满足反击沙俄的军事需要。然而, 如何把粮食运到黑龙江流域的八旗驻地, 这是面临的首要的问题。从陆路运输行程数千里之遥, 成本太高, 只有依靠水路运输。清政府决定: 从辽河将粮食运至松花江再经松花江入黑龙江, 从黑龙江逆流而上至瑷珲城和黑龙江城。为此, 设立储备粮仓四处,“内地设于巨流河之开城( 开原县) , 边外设于邓子村( 吉林郑家屯) , 乌喇设于易屯门( 吉林伊通) 及易屯口。农隙之时, 运米贮于开城仓内, 以春秋二季舟运至邓子村交卸。
自邓子村至易屯门, 百里无水路, 车运至易屯门仓内, 由易屯河( 伊通河) 舟运出易屯口竟达混同江”。[19]运送粮食的船只和水手, 全部由东北三将军自己解决。为运送粮食, 总计建造运粮船只280艘, 动员水手2700人, 他们从康熙二十二年起, 连续向黑龙江前线运送粮食。
第三, 修造战船。往黑龙江前线运输粮食的船只, 有大船80艘。然而这些大船主要是运载粮食和重武器, 逆水行驶时, 还需要纤夫在两岸拉纤而行, 根本不能用来配合陆上部队作战。故郎坦在“平罗刹之策”中, 建议再造小船56艘, 专门用于战场上使用。康熙帝很重视这个建议, 命令户部尚书伊桑阿, 带领良匠, 前往宁古塔修造战船,“前投诚入旗林兴珠等系福建人, 今着彼前往演习, 庶有裨益”。
第四, 设置驿站。萨布素修筑瑷珲和黑龙  江两城之后, 如何保障宁古塔将军与黑龙江将军之间的通讯联络, 成为当务之急。清政府决定: 自黑龙江城至吉林乌喇城( 今吉林市) , 沿途设置10个驿站, 每站驿夫20人, 遇有紧急情况, 乘蒙古马疾驰报告, 寻常事宜则循十驿而行。康熙二十三年二月, 户部郎中包奇、兵部郎中能特和理藩院郎中额尔塞, 奉命前往吉林乌喇设置驿站。他们出发前, 康熙帝亲自接见并且强调说:“此乃创立驿站之地, 关系紧要, 尔等会同彼处将军、副都统, 询明熟识地方之人, 详加确议安设。”[21]包奇等人赴东北后, 经过仔细丈量, 从吉林乌喇城至黑龙江城有1340里, 由于路途遥远, 原来计划的10个驿站改为19驿。
第五, 调兵遣将。康熙二十三年九月, 康熙帝考虑进取雅克萨关系重大, 下令八旗都统瓦山等人前往黑龙江, 会同萨布素议定清军攻取雅克萨的计划。[22]同时着手征调部队以加强前线清军的力量。如选派善于水战的福建藤牌兵500人, 前往东北前线助战; 命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巡抚, 每省派熟悉火器兵250人, 并选贤能官各4人, 预备火器送京师以备协攻雅克萨城; 调杜尔伯特、扎赖特蒙古兵500人维护自墨尔根至雅克萨之间的驿站交通; [23]副都统马喇等人所饲养的大批军马事先预备于嫩江岸边的齐齐哈尔屯, 以保证战场上清军有充足的马匹使用; 蒙古科尔沁十旗应于康熙二十四年进贡的牛、羊诸物, 也被下令不必送到北京, 全部改送黑龙江前线。
为加强前线清军的领导, 派八旗都统彭春赴黑龙江任清军主帅, 派副都统班达尔善、护军统领佟宝等参赞军务。
第六, 肃清黑龙江中下游的俄军。清军进驻黑龙江之时, 沙俄侵略军派格里高里·梅尔尼克指挥67名哥萨克乘船6艘, 增援在恒滚河( 今俄罗斯阿姆贡河) 上的哥萨克匪帮。清军派索伦总管博定率军将其包围, 收降、俘获了31人, 逃匪被达斡尔族击毙15人。清军由精奇里江上溯, 平毁了多隆斯克和塞林宾斯克。各族人民也配合清军作战。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 萨布素奏报: 牛满河奇勒尔族奚鲁噶奴等杀罗刹十余人, 鄂伦春之朱尔铿格等于精奇里江杀罗刹5人, 费牙喀人也击杀罗刹甚多。
[25]康熙二十三年正月, 清军将领鄂罗舜向黑龙江下游进击, 招降俄军21人, 获鸟枪20杆解救鄂伦春人质3人, [26]光复了图古尔斯克和乌第斯克, 余匪顺黑龙江入海, 窜回老巢雅库次克。至此, 清军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 拔掉了黑龙江中下游的许多侵略据点, 清军得以集中兵力, 攻打雅克萨城。
清政府在武装反击沙俄入侵的同时, 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 希望避免中俄两国战争, 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沙俄侵略中国领土的问题。
早在康熙五年、八年, 清政府两次遣使赴尼布楚, 与俄国当局谈判边衅、归还逃人根特木儿等问题。[27]因为俄方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 谈判未果。康熙十五年( 公元1676年) , 俄国政府派尼果赖使团到北京, 康熙帝曾经先后两次接见俄国使团, 希望与使团谈判解决中俄边界的争端。清政府提出:“嗣后勿于边界地方侵扰, 若能如此, 两国方能修好, 派使交易。”[28]尼果赖却装做不知晓俄军入侵中国的情况, 拒绝谈判边界问题, 并无理要求清政府每年运送白银、丝绸、宝物到俄国。沙皇政府派使团到中国, 并非和中国谋求和平, 真正的目的在于为进一步侵略获取情报。当时中国发生了吴三桂叛乱, 清政府正全力与叛军作战, 东北边防空虚。尼果赖回国后向沙皇汇报:“现在有两千名陛下的正规军, 那么, 不仅达斡里亚地区, 而且中国长城以外的所有土地都可能臣服于陛下的统治。”[29]清政府是在外交努力未果, 和平谈判落空的情况下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才决定以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
清政府在积极备战的同时, 仍没有放弃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康熙二十二年( 公元1683年) 九月, 康熙帝谕令清朝理藩院尚书阿穆瑚琅, 行文俄国外交机构, 希望俄军撤离中国领土, 免兴干戈, 文中说:“若改前过, 将根特木尔等逃人送来, 急回本地, 则两相无事, 于彼为益不浅。倘犹执迷不悟, 留我边疆彼时必致天讨, 难免诛罚。”[30]但俄国方面对清政府的严正警告置之不理, 反之, 加紧对雅克萨的军事增援, 招募哥萨克, 贮存粮食物资, 修筑工事, 加固城防, 准备与清朝进行武力对抗。一场战争已不可避免。
三、第一次雅克萨攻城战
康熙二十四年( 公元1685年) 正月, 康熙帝下达以武力收复雅克萨的命令。他指出“兵非善事, 不得已而用之。向者罗刹无故犯边, 收我逋逃, 后渐越界而来, 扰害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诸地, 不遑宁边; 剽劫人口, 抢掳村庄, 攘夺貂皮, 肆恶多端。是以屡遣人宣谕, 复移文来使, 罗刹竟不报命, 反深入赫哲、飞牙喀一带, 扰害益甚。爰发兵黑龙江扼其往来之路, 罗刹又窃据如故, 不送还逋逃, 应即剪灭。”
在清军向雅克萨进发之前, 清政府再一次做了外交努力, 三月十七日, 康熙帝致信沙皇, 要求俄军撤出雅克萨, 以雅库等某地为界, 和睦相处, 否则出兵征讨雅克萨。[32]俄方仍不予答复。于是, 康熙帝任命都统彭春为统帅, 副都统班达尔善、护军统领佟宝、副都统马喇、銮仪使林兴珠参赞军务, 率领清军3000人向沙俄军队盘踞的雅克萨城进发。
清军出发前, 康熙帝向彭春等传谕:“朕以仁治天下, 素不嗜杀, 尔其严谕将士, 毋违朕旨, 以我兵马精强, 器械坚利, 俄罗斯势不能敌, 必献地归诚, 尔时勿杀一人, 俾还故土宣朕柔远至意。”[33]这道谕旨, 指导了清军正确执行对敌斗争政策, 也为与沙俄谈判敞开了大门。
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黑龙江上江风浩荡, 浪涛汹涌, 瑷珲城下旌旗飘舞, 号角齐鸣。我国满、蒙、汉、索伦、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各族健儿同仇敌忾, 秣马厉兵。在隆隆的战鼓声中, 船队扬帆启碇, 溯江而上; 骑兵催动坐骑, 铁流滚滚。征途中肉食匮乏之际, 捕获鹿5000余只, 全军饱餐野味, 斗志更加旺盛。
五月二十二日, 清军抵达雅克萨城郊。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 彭春派俄军俘虏把用满文、俄文、拉丁文书写的文书送入雅克萨城内, 向俄军发出最后通牒, 令俄军撤出雅克萨, 返归俄国。但是, 俄军依仗城防坚固, 不肯迁归, 要以武力抗拒。
五月二十四日, 清军截击了一队沙俄援军, 击毙30余人。二十五日黎明, 清军向雅克萨城发起总攻。
清军采取四面合围之势: 彭春、班达尔善等率八旗兵攻其城南, 何佑等集战船于城东南, 置红衣炮于城北, 与副都统温代等将夹攻。[35]经过一昼夜激战, 守城俄军遭到沉痛打击, 清军又在城下三面堆起木柴, 声称要火攻。俄方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走投无路, 被迫投降。在受降仪式上, 托尔布津发誓决不再来。彭春遵旨, 释放了全部战俘, 允许他们带走武器和财产, 并将700余俄国人送至额尔古纳河口, 遣返回国。另有45名俄军连同家属愿意留在中国, 遵照康熙帝旨令, 安插于盛京。清军从雅克萨城中解救出被掳索伦、达斡尔等族人160余名。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清军取得全胜。[36]康熙帝接到前线捷报, 高兴地对大臣们说:“破四十年盘踞之俄罗斯于数日之间, 获雅克萨之城, 克奏厥绩。”[37]清军获  胜后, 康熙帝要求清军加强黑龙江地区防御。
他在六月十四日的谕旨中告诫说:“至雅克萨城, 虽已攻克, 防御决不可疏, 应于何处永驻官兵弹压, 此时即当定议。”令大学士勒德洪等人与议政王大臣等会议具奏。[38]然而彭春等人收复雅克萨之后, 仅将城内房屋焚烧了之, 城周的庄稼未割, 哨所未立, 就将清军全部撤回休整, 以至两个月之后, 俄国人乘隙重新占领雅克萨城。
四、第二次雅克萨攻城战
俄军从雅克萨撤回尼布楚, 这时, 由拜顿率领的600名沙俄援军也赶到尼布楚。托尔布津在受降仪式上发誓不再返回雅克萨, 但他侵略的野心不死。在得知清军全部撤离雅克萨之后, 托尔布津决定撕毁誓言, 率领俄军在七、八月间分批重返雅克萨, 并全力构筑城堡工事, 做了长期固守的准备, 此时距其投降不过两月有余。
康熙二十五年二月, 康熙帝得知俄军重新占领雅克萨城, 感到事态严重, 认为:“今罗刹复回雅克萨, 筑城盘踞, 若不速行扑剿势必积粮坚守, 图之不易。”康熙帝立即调兵遣将, 部署第二次雅克萨之役。他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 速修战船, 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 驰赴黑龙江城( 瑷珲) , 率所部2000人攻取雅克萨城。又挑选福建藤牌兵400人, 由建义侯林兴珠率往萨布素军前。[39]命从副都统博定率领的筑城、屯田官兵中挑选200 人, 驻扎墨尔根以备增援。免索伦、达斡尔是年贡赋, 使之饲养马匹、整修器械, 以备调用。[40]郎坦、班达尔善参加了第一次雅克萨攻城战, 谙悉地形, 康熙帝命二人赴黑龙江军前, 参赞军务。鉴于这次俄军去而复至, 康熙帝特别指示:“若得雅克萨城, 即往尼布楚。事毕, 还兵驻于雅克萨过冬, 勿毁其城, 亦勿损其田禾俟禾熟收为我饷。”
五月上旬, 萨布素率领两千清军从瑷珲出发, 月底逼近雅克萨。清军致信俄方, 令其投降, 俄军置之不理。此时, 雅克萨城内有俄军826人, 装备12门大炮。六月一日, 清军水师占据黑龙江上游, 以遏尼布楚援军。四日夜双方发生炮战, 清军通宵攻城, 未能攻克。八日夜, 清军攻取城南土阜, 占领了制高点。九日夜, 清军以炮火掩护, 逼近城下筑垒。十日、十二日, 敌军乘大雾进攻土阜, 均被击退。清军将领商议:“若不断其水道, 则持久难为力。”[42]乃奋勇进兵, 直逼城下, 掘长堑, 筑土垒, 俄军拼死反扑, 双方激战四昼夜。在激战中“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被击毙, 拜顿代其指挥。这时, 清军已掘完长堑, 筑成土垒, 对俄军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七月八日, 俄军出城争夺城北炮台, 被守台清军击败, 俄军从此困守城内。尼布楚督军弗拉索夫曾派70名哥萨克前来增援, 遥见清军壁垒森严, 无法偷袭, 只得潜返尼布楚。
此时距离俄军重返雅克萨已有一年的时间, 正如康熙帝所预料, 俄军“筑城盘踞”“积粮坚守”。他们在旧址上建筑起一座更加坚固的城堡, 城堡内修建了粮仓、火药库和军需仓库, 贮备了大量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
雅克萨城一时难以攻下。清军和俄军在雅克萨对峙。黑龙江上寒冷的季节即将来到, 清军只有2000 余人, 50支火枪, 其余的武器均为弓箭刀矛, 攻坚力较差。因此, 清军停止强攻准备长期围困。萨布素等遵旨对长期围困雅克萨作出如下部署: 在雅克萨城周三面掘壕筑垒, 壕外置木桩、鹿角, 分兵把守; 城西对江, 另设一军, 防止俄军从江上逃逸; 在离城六、七里的黑龙江上游河湾内存放船只, 派一军守护, 兼令阻击尼布楚方面的沙俄援军; 军马发回黑龙江和墨尔根饲秣。康熙帝恐兵力不足, 命副都统博定率200名清军增援。[44]雅克萨城被严密围困, 俄军插翅难飞。
在围困雅克萨的同时, 康熙帝仍然没有放弃和平外交的努力。他分析, 俄军之所以死守雅克萨, 或是尼布楚诸地阻隔, 以往致沙皇的书信未能送达; 或是雅克萨的俄国人皆为有罪之徒, 不便归国。时值荷兰使臣在中国康熙帝决定再次致书沙皇, 由荷兰使臣转交。
在致沙皇的咨文中, 清政府再次敦促沙俄撤回雅克萨的军队, 遣返中国的逃人; 表达了希望两国划定边界, 互不侵扰, 永修和好的愿望。
清军长期围困政策取得显着成效, 至九月底, 雅克萨城内800多俄军或战死或病死仅剩150余人, 粮食弹药亦消耗殆尽, 困守雅克萨的俄军只有坐以待毙了。
沙俄政府见清政府决心收复雅克萨, 获胜后将直捣尼布楚, [49]而沙俄此时又无法向远东增援, 为了巩固他在远东侵占的地盘, 乃不得不接受清政府的建议: 通过谈判解决两国的边界争端。九月, 沙俄急使文纽科夫、法沃罗夫飞驰北京, 投递国书, 声称俄国政府已经正式指派费要多尔·阿列克塞耶维奇·戈洛文为大使, 前来同清朝举行边界谈判, 并请求清政府停战,“乞撤雅克萨之围”。
康熙帝决定单方面停战撤军、遂下令解除雅克萨之围:“鄂罗斯察汗以礼通好, 驰使请解雅克萨之围, 朕本无屠城之意, 欲从宽释, 其令萨布素撤回雅克萨之兵, 收集一所近战舰立营, 并晓谕城内罗刹, 听其出入, 毋得妄行攘夺, 俟鄂罗斯后使至定议。”[47]康熙在雅克萨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 主动撤军, 意在早日促成中俄双方和谈, 解决争端, 划定边界, 互通贸易, 和平共处。
清军遵旨解围, 并给俄军送去饮食、医药, 派至前线的太医也为俄军治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 喀尔喀土谢图汗奏报:“鄂罗斯遣使请和, 已抵臣境。”[48]康熙乃命萨布素率军撤回黑龙江城、墨尔根城。
由于中国方面倡议和平谈判并停火撤军, 第二次雅克萨战争才得以结束。中俄双方进入谈判阶段。
康熙二十八年( 公元1689年) , 中俄双方经过艰难的谈判,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边境。条约明确规定: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大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清政府在谈判中做出了重大让步, 将原属中国的尼布楚以西至贝加尔湖的领土让给了俄国, 以换取俄军撤出雅克萨。
正是由于清军两次雅克萨战役的胜利才迫使沙俄政府与清政府谈判, 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换来了边界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
参考文献:
[ 1] 屠寄.黑龙江舆图说[M]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 西清.黑龙江外纪·卷一[M]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3] 司马迁.史记·卷一[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 4] 左丘明.左传[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5] [ 11] [ 12] [ 13] [ 14] [ 16] [ 17] 清世祖实录[M] .中华书局
[ 6] [ 10] 拉文斯坦.俄国人在黑龙江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7] 俄国古文献研究会.历史文献补编·卷3[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8] 齐赫文斯基.十七世纪俄中关系·卷1[M] .北京商务印书馆
[ 9] 戈尔特.俄国在太平洋的扩张( 1641—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5] 向斯.清圣祖御制文一集·卷36[M]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 18] [ 19] 阿桂.盛京通志·卷24[M] .沈阳: 辽海出版社
[ 39] [ 44] [ 47] [ 48] 清圣祖实录·卷106, 卷114, 卷  116[M] .北京: 中华书局
[ 23] [ 40] 平定罗刹方略
[ 27] 根特木儿是我国达斡尔人首领。顺治十年, 俄国人第一次强占尼布楚时, 根特木儿率领族人内迁到根河和海拉尔河一带。清政府封他为四品官, 将其所部300人编为3佐领。但是, 根特木儿在俄人的引诱下, 竟于康熙六年背叛祖国, 逃到尼布楚, 投靠俄方。
[ 28] 《理藩院为俄使尼果赖呈递国书及会谈经过情形送内阁抄奏咨文》, 康熙十五年七月初一日,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藏。
[ 29] 巴德利.俄国、蒙古、中国·卷2[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32] 《康熙帝为再次敦促俄人即速撤出雅克萨事致俄沙皇敕书》, 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 上册, 51页
[ 33] [ 35] 李洵.钦定八旗通志·卷159[M] .吉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
[ 37] [ 41] [ 42] [ 46] 周毓方. 八旗通志·初集·卷[M] .吉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
[ 43] 齐赫文斯基.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第2卷(中译本[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45]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上册[M] .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