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前期政治演变方向

论清前期政治演变方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论清前期政治演变方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论清前期政治演变方向


清前期的政治,就其基本演变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极权化。也就是以君权为核心的政体发展趋势。粗略而言,这个时期的中央政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努尔哈赤时期,是初级形态的君主专制;天聪年间,是短暂的贵族共和制;从崇德到康熙前期,君主专制逐渐定型;雍正帝即位以后,是极端君主专制时期。总体上我们可以说,从天命到乾隆的百余年间,皇权强化是清朝政治演变之主流,是政体发展的总趋势。
规范化。也就是官僚政治的完善趋势。有清一代之体制,是以专制皇权为核心,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满汉官僚联合统治。清朝官僚政治体制的建立,既源于后金(清)崛起,巩固和扩大自己统治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君权和议政权相互斗争的产物,是儒家政治思想之影响逐步扩大,清朝政权儒学化程度加深的产物。万历四十三年设立理政听讼五大臣,是后金统治者实行官僚政治的最初尝试。天聪年间,后金政权具有了基本完备的官僚体系,满汉官僚联合统治特色初步具备。顺治元年,清军人关,清朝政权由地方政府转变为中央政府,此后数十年,清朝官僚制度迅速完善。首崇满洲,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实行严密的行政监督,注重政治理论和制度建设,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放松等,是清前期官僚政治的重要特征。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商人子弟的大量入仕,赋役制度的改革,贱民的开豁,从不同的侧面,表明清朝官僚政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变迁而具有了某些新的内涵。
多元化。也就是政治文化的变革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反传统政治观念的兴起。清前期中国文化领域最富创新色彩的理论成就,是以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为精神实质的新的社会观念的兴起。在政治领域,这种观念体现为以反对君主专制,维护百姓基本权利为其基本内容的新的政治观念,它既是对专制皇权空前强化、专制主义政治理论集历代统治思想之大成的社会现实的反动,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清朝政治的变革,预示着中国政治未来的演变方向。
总的说来,在清前期,传统政治仍然充满了活力,并得到空前发展,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社会不可能取得重大的历史进步。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专制统治严密,就得出清朝政治变革陷于停滞的结论。事实上,中国的政治社会仍稳步地沿着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考察这一历史过程时,下面几点值得高度重视:
第一,清代专制皇权强化本身是和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大体同步的。国家统一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中央集权的加强。在传统社会,所谓中央集权,必须、而且也只能以皇权为核心。也就是说,清前期皇权的强化,从表面上看是君主个人雄才大略的结果,但在其背后,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历史动因,是当时政治发展,以及特殊社会形势作用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序上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客观要求,而且为推动和巩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而国家的空前统一,又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早期近代化的深入,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第二,清代的政治管理,虽然延续了传统的人治模式,但法治因素在增强,基层百姓的自由度在增加,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进步,预示着未来的演变方向。
第三,政治观念的变革,反传统政治思潮的兴起,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大门。清代的中国,毕竟不同于以前各代,无论是在社会经济领域,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均已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艰难转型。在专制阴霾笼罩四野的险恶环境中,我们听到了充满希望的政治变革的呐喊,看到了一批不畏强暴的勇士为自己的政治尊严、为天下苍生的基本利益而奔走,而奋斗。从他们的奋斗中,我们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政治的希望。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