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春明客:有感于此种学术批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通史-春明客:有感于此种学术批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春明客:有感于此种学术批评
有感于此种学术批评
春明客
--------------------------------------------------------------------------------
比较早就在网上看到过王曾瑜先生对《中国通史》彩图版的批评文章,见其所开列的书中错误,因自己对宋史知之不多,心想,书中有这多么多“硬伤”,看来这书是有些问题。但接着往下看,就感觉不对劲。吾生也晚,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上纲上线”。再往后看,越发觉得这分明是在进行“人身攻击”了。而王先生使用的方法也不高明。有一点我印象很深,就是谈到四库全书问题时,说某主编自己没有读完四库全书,根本就没资格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做四库全书研究。我不禁暗笑,学问之人怎么那么说话!再者,王先生这么说,不是将全世界那些没有读完四库全书而进行四库全书研究的学者都一一“污辱”吗?打击面未免过多。还有一点,我曾读到李零先生怀念张政烺先生的文章,有感于张先生的学问,李零认为应该抓紧读书(大意如是),这也增添了我对张先生的景仰之情。但看到王先生在文中以如此方式提到张先生,不论事之有无,我的那种景仰之情多少打了些折扣。如此提及去世不久的老师,对于做学生的,恐怕不是好的纪念方式吧。做人要厚道。当然,当时感觉到网上这种文章司空见惯,读罢只是一笑了之而已。
当读完网上吴大兵的文章之后,才知道这些“硬伤”不够硬,反而有的戳到了王先生自己的“软肋”上,真可谓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如果说,王先生的文章仅仅在于指出这几处错误也就罢了,但其仅仅依此就扩大到评判该套《中国通史》就是“学术垃圾”,则大成问题。当今确有不少学术垃圾,对一作品判其“死刑”真的须慎重才对。
这使我想到了学术批评的问题。无庸置疑,学术批评在今天是应该大力提倡的。现在倡导学术批评、甚至以学术批判为己任者亦有人在,这是好现象。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的健康发展确实离不开学术批评。
反观王曾瑜先生的文章,笔者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健康的学术批评。何为健康?最根本的是学术批评人进行批评的前提与指归是为了学术。换言之,学术至上。这里不怕有尖锐的言辞,不怕得罪权威。但绝不应该借批评之名,行骂人之实。若心存先见,再去找“硬伤”,恐怕是“硬”不起来的。我现在倒想看看王先生在读完吴大兵文章后该怎样的进行“学术交锋”,千万不要王顾左右而言它哟。
最后再说说媒体。我想到两个故事:大概是一年前吧,我曾经看过凤凰卫视的一期《鲁豫有约》,采访的是生产三株口服液的老总。三株并没有倒闭,但今日之三株绝非三株可比。可以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三株口服液喝死了人。媒体轻而易举地毁了一个好端端的企业。还有最近发生的事,有一家英国媒体说高露洁牙膏可能致癌等等,使得高露洁不惜花重金在媒体上做广告,加以辟谣。媒体力量可谓大矣。
《新京报》界入批评《中国通史》一事,多个版面对此事加以报道评论。不知他们考虑过后果没有?别的不论,只说一点,就像我当时得知高露洁可能致癌后不再买高露洁牙膏一样,身为父母的谁人还敢为自己的孩子买这套书呢?——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大张旗鼓的“挞伐”,轰动效应有了,“眼球”被吸引了,但我们的读者也被扼杀了。
(资料来源:国学网·经济史论坛)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104.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通史-春明客:有感于此种学术批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