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

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


敦煌籍帐文书释词[1]
(首发)
张小豔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敦煌文献中保留了大量的籍帐文书,名目繁多。统而言之,大致有宴设帐、食物帐、什物曆、施物疏、诸色入曆、破用曆以及各类入破曆的会计文书,[2]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涉及了当时府衙官员、寺院僧尼、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爲可贵的是,文书所记多是一笔笔的流水帐,其中用语简洁明了,直白如话,没有任何藻饰,反映了唐五代时期民间语词使用的真实面貌。然而,这些曾经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的文书,在藏经洞尘封千年以后,读来却颇感生疏和隔膜。加之,抄写这些籍帐的又都是当时寺院的僧众,文化水平都不高,文字书写上往往讹俗满目。时代的悬隔、文字的俗讹,使得原本通俗明白的籍帐文书,而今变得越来越难以释读了。因此翻閲今人的校録整理本,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误録或失校的地方。有鑒于此,笔者不揣谫陋,选取籍帐文书中一些不易理解的词语加以阐释。文中所释语词皆以音序排列。不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阿袋】
①三月九日,于前寺主海住手上领得阿袋 壹口,典麦壹硕肆斗。(P.4021bis《庚子年某寺寺主善住领物曆》)
按:“阿”爲名词词头,“阿袋”即“口袋、袋子”,故例中以量词“口”称之。敦煌文献中以“阿” 加词根构成的名物词颇多,如“阿朵”、“阿卓”。S.2009《沙州官衙什物点检曆》:“钿鍮石阿朵 一柄,竹柄大阿朵一柄,小阿朵三柄;……胡桃根阿卓一个,在流住。”其中“阿”亦爲词头,“卓”、“朵”爲同一语词的不同语音记録 形式。“卓”有特立、突出的意思,“朵”亦有鼓起、突出之义,民间语词中带有圆鼓、突露特点的事物大抵都以“朵”称之,如“耳朵”、“花朵”、“云朵”等。故例中“阿朵”、“阿卓”都指一种兵器,即“骨朵”,其特点是有一大蒜或蒺藜形的头缀于长棒的顶端,唐宋人以之爲刑杖或仪仗,俗称金瓜。[3]类似的构词还有“阿果”,S.3553V《咨和尚启》:“今月十三日于牧驼人手上赴(付)将(绛)丹贰斤半,马牙珠两阿果,金青壹阿果。咨和尚:其窟乃繁好画着,所要色择(泽)多少,在此觅者。其色择(泽)阿果在麪褐袋内。”句中“阿果”即“阿裹”,谓包裹、包袱, “阿”也用爲词头。此例言本月十三日曾经牧驼人的手付给和尚两斤半绛丹、两包马牙珠、一包金青,这些画窟所需的颜料包都放在一个以往装麪粉的褐製口袋裏。由此不难推论:既然包裹可以叫“阿果(裹)”,那麽口袋称“阿袋”也是很自然、合理的了。
𧟶匠】
①麪柒斗伍胜,油三胜,卧酒;粟柒斗,二月六日造局席,屈木匠、𧟶及众僧等用。(P.2032V《净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曆》)
按:句中“𧟶匠”与“木匠”并举,显然也指某种匠人,然而究竟是造作什麽的匠人呢?窃以爲可能是专门製作事物“把柄”的工匠。“把柄”,指器物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常单称“把”,如“刀把、剑把、弓把”等。而“把”此义,唐代文献中常借“霸”来表示。P.2011《刊谬补缺切韵·祃韵》:“
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亦不成字。《考声》作
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也。”慧琳认爲“桯”写作“㯖”非,当从木作“
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盖因“听”与“桯”读音相同可以 爲之声符的缘故。这与例①中“床桯”写作“床厅”的心理因素相似,即都以读音爲枢纽来用字、造字。“桯”,指床前的长几。《方言》卷五:“榻前几,江沔之间曰桯。”《説文解字·木部》:“桯,牀前几。”段玉裁注:“古者坐于牀而隐于几……此牀前之几与席前之几不同。谓之桯者,言其平也。”“床桯”在后代文献中亦有用例,如《湖广通志》卷八四屠隆《赠祁阳孝子卢伯子诗》:“罪轻而责重,父悔恐不宁。无乃妨夜卧,子心良屏营。宵分往省候,下气复柔声。父果不成寐,辗转倚牀桯。问伯何爲尔,伯也道其情。父子遂感怆,相对涕涙零。”或称之爲“桯凳”,章炳麟《新方言·释器》:“今淮南谓牀前长凳爲桯凳,音如晴,江南、浙江音柽。”敦煌籍帐文书中,“床桯”又作“床梯”。如:
②古(故)破踏床壹张,除;大床肆张,内壹在妙喜;床梯 壹,除。(S.1776《[显]德伍年(958)十一月十三日某寺判官与法律尼戒性等一伴交历》)
例②中“床梯”亦当读爲“床桯”。唐五代西北方音中,梗摄舒声三、四等字和齐韵字,读音往往混同无别。[14]如在P.2058《开蒙要训》写卷中,有以“庆”注 “憩”、“亭”注“提”、“敬”注“髻”、“听”注“涕”、“帝”注“鼎”、“令”注“犁”、“映”注 “翳”、“精”注“荠”、“听”注“梯”、“迎”注“鲵”、“敬”注“繫”等音注之例。以“听”注“梯 ”,説明当时“梯、听”读音相混无别,所以例②中才会将“床桯”记作“床梯”。由此可见,敦煌籍帐文书中的“床厅”、“床梯”皆当读爲“床桯”,指床前的长凳。
【茨柴】
①柽壹车折麦柒石、粟两硕三斗,茨柴壹车折麦,油梁课入。(P.6002《七月十五日修造等诸色破用曆》)
②豆两硕伍斗,充买茨柴一车用。(S.4782《乾元寺堂斋修造两 司都师文谦诸色斛斗入破计会状》)
按:“茨”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指“蒺藜”。《诗·小雅·楚茨》:“楚楚者,言抽其棘。”郑玄笺:“茨,蒺藜。伐除蒺藜与棘。”《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採其叶,秋得其刺焉。”可见,“茨”是一种带刺的草。因此,我们以爲“茨柴”即“刺柴”,指长有针刺的柴草,敦煌籍帐文书中极爲常见。如P.2032V《净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曆》:“麸拾硕,豆三硕,于吴家买刺柴两车用。”P.3234V《净土寺西仓司麦豆布緤粟油等破曆》:“豆三石,买刺柴用。”S.5927V《某寺诸色斛斗破曆》:“麦壹硕伍斗,粟壹□ (硕)伍斗,买刺柴两车用。”皆其例。“刺柴”之得义或源于“棘刺柴”,唐不空奉诏译《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卷一:“又法:欲令恶人远法[15],取乌翅一百八枚,搵芥子油于三角炉中烧,刺柴然火,护摩一夜,于真言句中称彼人名,一遍一掷火中,其人不自由即便远方去。”句中“棘刺柴”即“棘刺之柴”,指长有针刺的柴木。
【打养】打样
①麪贰斗、油壹合,弟二日打养,都匠等看博士□(窟)上食用。(P.3875《丙子年修造及诸处伐木油麪粟等破曆》)
按:例谓由于第二天要“打养”,主管修造的总监大匠(都匠)专门设宴招待了相关的工匠师傅(博士)。由此看来,“打养”应与“修造”有关。敦煌籍帐文献中,修建房屋或製造器具前,往往须请博士“打样”,即画出设计图样。如P.3875B《丙子年修造及诸处伐木油麪粟等破曆》:“麪三斗、粟三□(斗)、油半升,打鷃尾檐样,看博士食用。”“打鷃尾檐样”是説在建造鷃尾形的窟檐前,先请博士画出图样,所以须置备饭食慰劳他们。因此,我们以爲上揭例①中“打养”即“打样”,指建造某物前先设计出图样。敦煌文书中也有径写作“打样”的,如:
②粟四斗,沽酒,两件打样,看康都料用。(P.3763V《布緤褐麦粟入破曆》)
例②谓康师傅两次设计建造图样,所以特地买酒去 酬谢他。“打样”一词,现代汉语中惯用如常,因而《汉语大词典》(下简称《大词典》)中未举任何文献例证[16],似乎以爲此语现代才出现的。其实,“打样”早在敦煌籍帐文书中就很习见 了。
【当头】
①故踏床,壹;又故踏床,壹,无当头。(P.3638《辛未年正月六日沙弥善胜于前都师慈恩手上见领得诸物曆》)
按:例言善胜从前都师慈恩手上领得的什物曆中有一张旧的踏床,注明“无当头”,然则“当头”应是“床”的一个部件。窃以爲,“当头”即“当”,“头”爲名词双音化词缀,无实义。“当”者,挡也,指车、床等用具上起摭挡蔽护作用的横木,字常写作“档”。《集韵·宕韵》:“档,横木。”这类横木,施于床头,称爲“床档”;用在车上,叫做“车档”。《玉篇·木部》:“档,床[档]也。”[17]S.2071《切韵笺注·唐韵》当郎反:“档,车档。”或换旁作“𨎴、筜”,《集韵·唐韵》:“𨎴,车𨎴。通作档。”S.617《俗务要名林·车部》:“箱,车身也。音襄。筜,箱前后橺(栏)也,音当。”由引可见,“车档 ”指车箱前后用来摭挡拦护的横木。同样,“床档”也当是床头两端用来摭挡的横木。文献中“床档”的説法,魏晋时期就出现了。后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十诵律》卷一一:“尔时有二客比丘向暮来,次第得一房共住,一人得床,一人得草敷。二人夜宿已,不举便去。 时草敷中生虫,噉是草,噉床脚、床梐[18]、档、床绳,噉被褥枕,噉已入壁中住。” 又卷三八:“佛言:从今若得和香,应涂舍内,涂床[19]床髀、床脚、床板、床档[20]、衣橛、衣架,涂地四壁。如是涂者,坊舍得香,施者得福。”例中“床档”与“床脚、床髀、床板、床绳”等并举,其义显然指床 两端的横木。“床档”,古代典籍中或称爲“杩”, P.2011《刊谬补缺切韵·祃韵》莫驾反:“杩,床头 横木。”宋赵叔向《肯綮录·俚俗字义》:“横木曰杩。音駡。”《礼记·曾子问》:“下殇,土周葬于园,遂舆机而往,涂迩故也。”郑玄注:“机,舆尸之牀也,以绳絙其中央,又以绳从两旁钩之。”孔颖达疏:“ 舆,犹抗也。机者,以木爲之,状如牀,无脚及輄箦也,先用一绳直于中央繫着两头之杩。”可见,“杩”即“床档”,敦煌什物曆中称爲 “当头”,笔者家乡方言贵州话中则合“床档”、“当头”言之,叫做“床档头”。
【钉叶】【钉鐷】
①粟三硕,史奴奴打钉叶手工用。(P.2032V《净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曆》)
②粟七斗壹胜,卧酒,供做钉鐷铁[匠]、修治佛手塑师及罗荕(筋)匠、染布匠等用。(P.2040V《净土寺食物等品入破曆》)
③粟柒斗,造菩萨头冠,从廿日至廿九日,中间供金银匠及造伞骨闍梨兼钉鐷博士等用。(P.2049V《净土寺直岁愿达牒》)
按:“鐷”是“叶”的涉义增旁字,“钉叶”、“钉鐷”义同。而“鐷”,字书中通常写作“鍱”,《説文·金部》:“鍱,鏶也。”又:“鏶,鍱也。”朱骏声《説文通训定声》:“凡金银铜铁锡椎薄成叶者谓之鏶。”也就是説,“鍱、鏶”都指用金属椎成的“叶”状薄片。“鍱”谓金属薄片,当得义于声符“枼”。“枼”甲骨文作“
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形的影响,“鍱、鐷”又可分别改形作“𨧲、𨬘”,并曾一度在中晚唐以后非常流行,以至行均将其当成了“今体、正体”,《龙龛手镜 ·金部》:“鐷,俗;𨧲,今;𨬘,正:音𦯧,金铁鐷也。”
弄清了“叶”、“鐷”指“金属薄片”之后,再来看“钉”。 《龙龛手镜·金部》:“钉,音丁,铁钉也。又去声,钉拴物也。”可见,“钉”在字书中有两读两义,一音dīnɡ,用爲名词,指钉子;一音dìnɡ,用作动词,谓以“钉”缝合加固器物。那麽,“钉叶(鐷)”的“钉”是体词性的呢,还是谓词性的呢?窃以爲是谓词性的。因爲在古籍文献中,“钉叶(鐷)”或用爲动宾结构,表示以“鍱”加固。如《法苑珠林》卷三二“业因部”之“宋王叔达”条:“宋王球,字叔达,太原人也。爲涪陵太守,以元嘉九年于郡失守,繫在刑狱,着一重鎻,钉鍱坚固。……既觉,鎻皆断脱。球心知神力,弥增专到,因自治其鎻,经日而被原宥。”例谓王球被繫 在狱,戴着沈重的枷锁,而且锁上还用“鍱”来加固。后因神力救助,“鍱”断锁 脱,球又自己“钉”治其锁,即重新“钉”鍱,使之牢固。例中“钉鍱”乃动宾结构,谓用“鍱”钉治枷锁。又如同书卷二七“感应缘”之“宋韩徽念观音条” :“徽以兄子繫于郡狱铁木竟体钳梏甚严。须考毕情党将悉诛灭。徽惶迫无计待期而已。徽本尝事佛颇讽诵观世音经于是昼夜诵经至数百遍方昼而锁忽自鸣若烧炮石瓦爆 灹之声已而视其锁漼然自解。徽惧狱司谓其解截遽呼告之吏虽惊异而犹更钉鍱徽如常讽诵。又经一日锁复鸣解状如初时。”句中“钉鍱”受副词“犹、更”修饰,亦当是谓词性结构,指用金属薄片钉治加固其锁。由此可见,“钉鍱”本是个动宾式的谓词性结构,表示以“鍱”钉治加固。习用已久后,则凝结成了一个偏正式的名词词语,指用来缝合、加固的金属薄片。如唐孟献忠撰《金刚般若经集异记》卷三:“厅西头有一人,着枷杻,四道钉鍱。……乃于衆中,见待亲家翁张楷,亦在其中,虽着小枷而无钉鍱,叩头令遣家中造经,不得多语。”例谓厅西头那人,所戴枷杻,上面有四道“钉鍱”;而亲家翁张楷则只着小枷,上面 没有“钉鍱”。前后两个“钉鍱”,一个受数量短语“四道”修饰,一个充当动词“无”的宾语,显然都用作名词。
上揭数例“钉鍱”,无论是谓词性的动宾结构,还是体词性的偏正词语,都用来钉治“枷”具,使其牢固。那麽,“钉鍱”究竟是怎样把囚犯颈上的“枷”缝合加固的呢?敦煌文献中留存的图画给我们作出了形象而直观的解释。图1中所画囚犯,颈繫“枷”具,枷前裂缝处用两道薄薄的金属片紧紧地钉治、扎缚牢固。联繫前揭文献用例看,这两道用于加固的金属薄片应当就是我们所説的“钉鍱”,由此则更能体会前举例中所谓“四道钉鍱”的真切涵义了。既然戴“枷”须用“钉鍱”缝合、加固,那麽 脱“枷”则先要拆除“钉鍱”。P.4646《顿悟大乘正理决》:“又喻有一囚,被枷锁缚等,开锁要钥匙,脱枷须出钉鐷,解缚须解结。”句中“出钉鐷”即将原来用于加固的金属钉鐷拔出。

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
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
图2反,下莫耿反。”其中“ 虴”的反切下字“草”即爲“革”的形近误书。但 若将例①中的“革子”释 録作“草子”, 却很不妥。因爲从句意看, “
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或“-”、“│”作爲替代符号,代替字头。而这些符号在传抄或刻印中又常常会被遗漏,这或许就是《玉篇》中“档,床也”的由来。以此,笔者疑“床”后夺一“档”字。而《汉语大字典》第547页(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据《玉篇》释义将“床”列爲“档”的第一个义项是极爲不妥的。
[18] 梐,宋、元、明、宫、圣本皆作“髀”。
[19] 宋、元、明、宫本都无此“床”字,当是衍文。
[20] 档,宋、元、明、宫本都作“当”。“当”、“档 ”,古今字也。
[21] 《大词典》卷12第265页“顿递”条。
[22] 参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 第631页李正宇先生所撰“净土寺”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年12月。
[23] 参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第226-22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
[24] 曾良《敦煌文献字义通释》第36页。
[25] 西窟指敦煌城西南35公里处的西千佛洞,因其位于莫高窟 (即千佛洞)和古敦煌城西,故名。参《敦煌学大辞典》第11页张学荣先生所撰“西千佛洞”条。
[26] “递”音徒礼切,属定纽荠韵;“定” 音徒径切,归定纽径韵。唐五代西北方音中,梗摄舒声三四等字与齐韵字的读音往往相混无别。敦煌文献中即有“第”误写作“定”的情况,如P.3350《下女夫词》:“女答:‘何方所管,谁人伴换?次定申陈,不须潦乱。’”句中“次定”的“定 ”,S.5949作“弟”,是。故“次定”当校读作 “次弟(第)”,其中“定”即爲“弟(第)”的音近误书。而“第”、“递”音同,皆读特计切, 因此“顿定”的“定”完全可能就是“递”的方音误字。详细的论述参前文“床厅、床梯”条的相关説解。
[27] 黑维强《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词彙研究》第103页。
[28] “仏”爲“佛”的俗写简体字,下文“仏”字径改写成“佛”。
[29] 《大词典》卷二第229页“光趺”条以此爲例,释爲“佛像底座”,不确。“光趺”当是“光焰”与“花趺”的并称省略。
[30] 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三辑第 27页。
[31] 高启安《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第58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
[32] 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第202页,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7月。
[33] 高启安《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第69页。
[34] 关于“锢露”词义的详细探讨,参曾良《敦煌文献字义通释》第 49页。
[35] 《大词典》卷7第913页。
[36] 高启安《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第282-283页。
[37] 上举《唐会要》卷三八“葬”条云:“祭盘”中所盛祭品之数“不得过一牙盘”,説明古人常以“盘”盛供品祭享鬼神。
[38] 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第562页。
点击下载附件:

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0009敦煌籍帐文书释词.doc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33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张小豔:敦煌籍帐文书释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