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台北市立大学)
拙文探究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用法,考察使用语料包括清华简(壹~参)、郭店简、上博简(一~九)、曾侯乙墓简、包山简、新蔡葛陵简、望山简、天星观简、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及其他散见楚简牍[1]。
「皆」在战国简帛出现130次,通作「偕」2次,疑不能明者3次,用作表「全都」义总括範围副词125次(《清华》9次、《上博》48次、《郭店》15次、《包山》24次、《葛陵》3次、《长台关》5次、《望山》13次、《九店》1次、《仰天湖》4次、《五里牌》2次、《楚帛书》1次)。
「皆」通作「偕」,有「共同」、「一起」义。《书‧汤誓》69:「日月曷丧,予及汝皆亡。」《孟子.梁惠王上》3作:「日月害丧,予及女偕亡。」《韩非子.外雠说右上》326-7:「吾欲与子皆行。」「皆」、「偕」并作表「齐同」义总括範围副词。战国简帛有2例,「皆」读作「偕」。一例见于《包山》137:「信察闻知舒庆之杀宣卯,逾、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与庆皆(偕)。」「皆」通「偕」,用作动词述语,不可分析作副词;一例见《清华壹‧尹至》2:「予及女皆亡。」「皆」通「偕」,用作表齐同义总括範围副词,而不是表全都义的总括範围副词。以下讨论「皆」用作表全都义总括範围副词。
「皆」,《说文.四篇上.白部》:「俱词也。从比从白。」段注:「从比会意。」比,有等比、并列义。「皆」训作「俱词也」,乃经典常义,为其本义「并列」语法化后,用作总括範围副词之训解义。「皆」之本字于甲骨文作「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等形。于省吾先生说:
甲骨文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三字隷定为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甲骨文编》附录于口部,《续甲骨文编》误释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二字为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郭沫若谓「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当即卢字」(《粹考》九六八),非是。按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都是以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等字之读为「列」,训为「并」,都是脗合无间的。[2]
副词「皆」作状语,在句中都位于谓语之前,用以表示所总括的对象为複数,包括人、事、物或动作行为。其複数意义指向可以前指主语或与主语有关的对象;少数句例后指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宾语全体。表「全都」义的总括範围副词「皆」是一个高频副词,上古汉语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及传世文献所呈现语言风貌皆如此。
1.「皆」指向主语
「皆」的语义前指主语。「皆」所指向的主语是複数;是谓语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所涉及的对象。
1.1「皆」用在敍事句
(1)主语表示人物,主语不省略。例如:
1)此以民有眚(性),而圣人不可莫(慕)也。(《郭店.成之闻之》28)
2)昔三代之明王之有天下者,莫之舍也,而□取之,民以为义。(《上博二.从政》甲1)
例1、2主语「民」,是指一般平民百姓,非个人,为複数,是显而易见的。宾语是不可数的抽象名词。「皆」的複数意义指向前指主语「民」。
3)晋庄平公即世,昭公、顷公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
早世,简公即位。(《清华贰.繫年》99)
例3主语是并列短语。两并列语「昭公」、「顷公」为专名。
4)隰朋与鲍叔牙拜,起而言。(《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竞9)
例4主语「隰朋与鲍叔牙」为并列短语。两并列语「隰朋」、「鲍叔牙」为专名。
5)一豕乃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有喜有怒,有慎有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郭店‧语丛一》45)
例10主语是者字短语。
11)自姑、尤以西,聊摄以东,其人数多已,是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
背贫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约弱疾。(《上博六‧景公疟》18)
例11代词主语「是」称代前句的人物。
以上各例主语都表示人物,各例主语不省略,很容易辨别它们是单数或是複数,也就不难看清「皆」的语意指向。副词「皆」的複数语义都指向主语,描状谓语所表示动作行为总括其所摄及人物之全体。
(2)有时副词「皆」的複数语义都指向主语,表示谓语的动作行为涉及主语的全体,但主语省略。在这种句式中,「皆」前的主语承上文而省,「皆」语义所指向的对象需在上文找寻。例如:
1)朕遗父兄眔朕荩臣,夫明尔德,以助余一人,毋惟尔身之懔,卹尔邦,假余宪。(《清华一.皇门》13)
此例「皆」前所省略的主语是上句主语「朕遗父兄眔朕荩臣」,为一并列短语,两并列语间着一并列连词「眔」,很明显可以察知主语表複数。
2)大夫闵,乃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
背之曰:「我莫命招之。」(《清华二.繫年》52)
此例「皆」前所省略的主语是上句主语「大夫」,「大夫」的複数意义又可由上文「大夫聚谋」的「聚」字显示。
3)尊卢氏、赫胥氏、乔结氏、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氏、混沌氏、垆毕氏之有天下也,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
背不授其子,而授贤。(《上博二‧容成氏》1)
「皆」句的主语是前句的主语----诸古圣明王,是一并列短语,并列语间不着并列连词。
4)成王曰:「请问天子之正道。」周公曰:「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
背欲捨其亲而亲之,欲以其邦而就之,是谓天子之正道。」(《上博八‧成王既邦》6~8)
此例两「皆」句所指向的主语都省略,省略的主语本应在上文中找寻,但出土竹书是断简残篇,已难清楚正确地找出主语所表示的人物。前「皆」句或可补「民」,后「皆」句或可补「邦君」这一类表人物的词语。宾语「之」所称代的「天子」是单数,「皆」的语义指向,无疑是指向主语。
(3)主语表示事理、事物。
这类句例,主语表示事理、事物,副词「皆」複数语义朝前指向主语,表示谓语的动作行为、状态涉及主语的全体,例如:
1)三者通,言行通。三者不通,非言行也。三者通,然后是也。(《郭店‧六德》45~46)
此例两複句,前「皆」句主语是「言行」,后「皆」句主语是「三者」,称代上文三种君子所以立身大法。
2)一日以善立,所学终;一日以不善立,所学崩,可不慎乎?(《上博三‧仲弓》24)
此例是对待複句,两「皆」句主语都是「所学」,是所字结构。「所」字是称代性结构助词,「所」字与动词、动词性短语、主谓短语相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用以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事、物。「所学」是「明指其习学之而为其事」,[3]在句中作主语。着一「皆」字,则「所学」表複数。
3)三代之陈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存,或以克,或以亡。(《上博四‧曹沫之陈》14)
4)其将帅伤,车辇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栽。(《上博四‧曹沫之陈》32)
此例前句主语表人,副词用「尽」;后句主语表物,副词用「皆」。「尽」、「皆」互文对举,其複数语义都指向主语,表示主语都具有谓语所陈述的情状。
5)事得其雚而强之,则邦有榦童。(《上博五‧季康子问于孔子》5)
6)设纪,四正受绩。五事理,正将在媺。(《上博九‧举治王天下》20+27)
7)禹疏江为三,疏河为九,百川导。(《上博九‧举治王天下》30~31)
在出土的战国简中有多批的遣策,对陪葬器物的部件有精緻详尽的描述。例如:
1)一寝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席)、二俾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一坐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二莞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有秀(韬)。(《包山》263)
例1主语「一寝席、二俾席;一坐席、二莞席」为四个主从结构并列所构成联合短语。
2)一组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一革带,有钩。(《长台关‧遗策》2-02)
例2主语「一组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一革带」是由两个主从结构并列所构成的联合短语。
3)两马,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望山M2》9)
4)二蔡鈲(壶?)有盖。(《仰天湖》30)
例3、例4主语「两马」、「二蔡鈲」乃由数词「两」、「二」分别作描写性加词所构成的主从短语,四者主语为複数殆无疑义。
以上各例都是遣策记录,对陪葬的遣送物品有细緻的描写。副词「皆」语义都指向这些複数主语。出土战国简牍遣策记录,都有这类句式,句中使用範围副词「皆」字。如《长台关》2次《望山》2次、《包山》2次、《仰天湖》3次、《五里牌》1次。
(4)主语表示事理、事物,但主语省略。
这类句例,副词「皆」的複数语义指向主语,主语表示事理、事物,但主语省略,「皆」的指向不在本句,而在前文。例如:
1)凡古乐龙心,嗌乐龙指,教其人者也。赉武乐取,韶夏乐情。凡至乐必悲,哭亦悲,至其情也。哀、乐,其性相近也,是故其心不远(《郭店‧性自命出》28~29)
此例前「皆」字句「皆教其人者也」,主语承前省略,「皆」複数语义指向前两句的主语「古乐」和「嗌乐」,句末着加表决断的语气助词「也」,使句子的判断意味更强。或可将此句分析作判断句,「教其人者」作断语,句末加传信语气助词「也」字。后「皆」字句「皆致其情也」,主语承前省略,「皆」複数语义指向前两句的主语「至乐」和「哭」,句末着加传信语气助词「也」。
2)凡忧患之事欲任,乐事欲后。身欲静而毋谴,虑欲渊而毋伪,行欲勇而必至,貌欲庄而毋拔,欲柔齐而泊。喜欲知而亡末,乐欲绎而有志,忧欲敛而毋惛,怒欲盈而毋暴,进欲孙而毋巧,退欲肃而毋轻,欲文而毋伪。(《郭店‧性自命出》62~65)
此例稍有疑义,诸家释读小异。陈伟先生认为「欲柔齐而泊」的句式与以上几句不同,而与后文「欲皆文而毋伪」近似,疑是对以上数句的小结。[4]我们尝试从句式作初步分析,「欲皆文而毋伪」,「皆」读如字,作总括範围副词用,「文」指有文采,符合礼仪规範。[5]「皆」的複数语义指向不在本句,而在前文数句的主语「喜」、「乐」、「忧」、「怒」、「进」、「退」。「欲皆文而毋伪」一句,「欲」是助动词作述语,后带谓词性宾语「文而毋伪」;表全体总括範围副词的「皆」,作状语,用来限定描状连谓短语「文而毋伪」,而其複数语义本指向主语,但主语前承省略,必须到前文找寻。由于副词「皆」有这种篇章句法功能,「皆」总括的对象,指向前文数句的主语「喜」、「乐」、「忧」、「怒」、「进」、「退」。因此,「欲皆文而毋伪」是前文数句的小结,当无疑义,陈伟先生的按断,是可敬从的。相较而言,「欲柔齐而泊」一句,亦当是前文数句的小结,但在句中主语省略,又缺少「皆」这种具有複数语义又有指向功能的词语,「柔齐而泊」所描述的对象为何?主语较难指实。当然,从文意的推衍,「欲柔齐而泊」一句,是前文数句的小结,是可以成立,但是从通章句群的篇章功能而论,就不是那么具体明确了。
在遗策简文中,对陪葬器物的描写,有的用複句的形式表现,后分句「皆」字句主语省略。有3例「皆」字在有无句,列于此小节,分析如下。另有一例「席十又二,皆纺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用在表态句,于下文「表态句」小节陈述。例如:
1)青锦之囊四,有糗。(《包山》256)
2)枣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一十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锦)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巾)。(《仰天湖》13)
3)弩弓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一十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弩弓二」。「青锦之囊四」和「皆有糗」都是各自独立的句子;「青锦之囊四」是表态句,「青锦之囊」是主语,数词「四」作表语;「皆有糗」是有无句,主语承前省略,所以我们将「青锦之囊四,皆有糗。」分析作补充複句,这类句例归入「主语省略」,和上文一寝、二俾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一跪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二莞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有韬。(《包山‧遗策》263)例2两马,皆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望山‧遗策M2》9)等「主语不省略」不同。或以为「弩弓二」与「二弩弓」不异,所以将上述两类句子等同,以为二者无别。究其实,两者无论在文气、修辞手法上,或是在句法结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请先从句法结构辨析两者之别,以「弩弓二」与「二弩弓」为例。「弩弓二」是表态句,「弩弓」是主语,基数词「二」作表语,描写主语的数量,主语、谓语俱备,可独立使用,表达一个完整的句意。「二弩弓」是主从短语(偏正短语),可充当句子的单位成分,如主语、谓语,或与其他词语组合成多重短语。又如「山高」之与「高山」、「花红」之与「红花」、「柳绿」之与「绿柳」,各对照组前后结构不同,语序不同,语意不同,各组前者都是表态句,后者都是主从结构。
再从修辞方面考察。「弩弓二」的语言焦点是表语「二」,其作用在强调主语「弩弓」数量。「二弩弓」的讯息焦点是端语「弩弓」,描写性加语「二」的语法功能是修饰端语。
王力先生曾对数词作谓语,表示行为动量的句法和修辞功能作过具体分析:
在上古汉语里,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一般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例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宣公二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
……
从句子的成分看,古代汉语放在动词前表示数量的数词,是作为状语来修饰动词的。假如说话人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可以改变句法,把数词从前面移到句尾,并在这个数词的前面用「者」字,让它同前面的词语隔开,这样,「者」字前面的词语就充当了全句的主语,移到句尾的数词就上升为全句的谓语。例如: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战国策.赵策》)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表示动量的数词从动词前面的状语上升到全句的谓语的位置,自然就显得突出而重要了。[6]
表动量的数词由状语上升作全句的谓语,结构由状谓短语(偏正短语)变为表态句,和表名量的数词由加语上升作全句的谓语,结构由主从短语(偏正短语)变换为表态句,是平行的变换。因此把「青锦之囊四」、「枣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一十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弩弓二」分析作表态句是妥当正确的。「青锦之囊四」和「皆有糗」,是複句中前后分句补充关係。「一寝、二俾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一跪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二莞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和皆有韬」是单句中主语和谓语的关係。
1.2「皆」用在递繫式。2次。
「皆」用在敍事句递繫式(兼语句),「皆」的複数语义朝前指向兼语。例如:
1)孔子曰:「昔者[授」而弗世也,善与善相授也。故能治天下,平万邦,使亡有小大肥瘠,使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得其社稷百姓而奉守之。尧见舜之德贤,故让之。」(《上博二‧子羔》1+6)
「皆」字在兼语句中,「皆」的複数语义朝前指向兼语,兼语「万邦」承前省略。「万邦」在前文充当宾语,
2)王曰:「大尹之言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何羞有焉?天加祸于楚邦,霸君吴王身至于郢,楚邦之良臣所暴骨,吾未有以忧其子。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既与吾同车,又披[縠]衣,使邦人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见之」。三日,安命龚之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见。(《上博四‧昭王与龚之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9~10)
此例副词「皆」总括的对象,朝前指向兼语「邦人」。述语「见」所带宾语代词「之」,複指前文龚之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1.3「皆」用在表态句
表态句是谓语描写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句子。
1)《诗》、《书》、《礼》、《乐》,其始出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生于人。(《郭店‧性自命出》15)
此例是于字式被动句。「《诗》、《书》、《礼》、《乐》」是主题主语,而非被动词谓语「生」的施动者。「始出」是谓语式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对被动词谓语「生」作时间限定。「于人」是介宾结构,作谓语的施动补语。副词「皆」语义朝前指向小句受事主语「其」;複指主句主题主语「《诗》、《书》、《礼》、《乐》」,表示主语全都具有谓语所描写的情状。
2)五人以御,一人有多,四人赏,所以为断。(《上博四‧曹沫之陈52)
此例是无标誌被动句,被动词「赏」作表语。副词「皆」的範围对象,指向受事主语「四人」,主语是被动词谓语「赏」逻辑事理上的受事者,而非施动者。
3)见章(彰)于天。(《上博八‧成王既邦》14)
此例是见字式被动句,被动词「章」作表语,介宾短语「于天」作表所在的处所补语,非施动补语。「皆」字位简头。与简13简文无法联缀,其所指涉的複数对象,已无法确知是句首的主语,或主语省略而需至前文中找寻。
3)日月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乱,星辰不炯。(《子弹库帛书》乙7)
副词「皆」语义朝前指向主语「日月」,表示主语都具有表语所描写的情状。
4)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酱)白之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觳),彫。二羽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觳),彤中漆外。(《包山》253)
前「皆」字句主语「二酱白之觳」是二重主从短语,第一层,基数词「二」作描写性加语,修饰端语「酱白之觳」;第二层,描写性加语「酱白」修饰端语「觳」,加语与端间着加主从连词「之」。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整理者:借作「觳」,《说文》:「盛觵巵也。」副词「皆」语义指向主语,表示主语二觳同具有表语「彫」的性状。「彫」表示有纹饰的,《说文》:「琢文也。」
2)一鱼皮之屦,一装鞔,二鞮屦,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纯。(《包山》273)
此例主语「一鱼皮之屦」、「一装鞔」、「二鞮屦」是三个并列的主从短语,是副词「皆」所总括的对象。副词「皆」语义指向複数主语,表示主语都具有表语「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纯」的性状特徵。「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纯」指鞋履缀饰用彩丝所编织成的纂縧。
3)二戟,侵二就,二旆,术九就。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侵二就。(《包山》259)
此例二「皆」字句,副词「皆」语义都指向其前複数主语。前「皆」字句,主语是「二旆」,是副词「皆」所总括的对象,「皆」的複数语义指向并不涉及其前的「二戟」,表语「术九就」是描写「二旆」的。「旆」是「戟」的附件;「戟」是旗杆,而不是刺杀用的武器。[7]「二戟,侵二就。」是表态句,表语「侵二就」是对主语「二戟」性状特徵的描写。「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侵二就。」句式结构与「二旆,皆术九就。」同。
4)茵、席,緅襡、绵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之繸。(《长台关‧遗策》2-19)
此例主语「茵、席」是并列短语,表语「緅襡、绵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之繸」也是并列短语。副词「皆」的複数语义所总括的对象是主语「茵、席」,表示主语「茵、席」都具有表语「緅襡、绵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之繸」所描写的特徵。
5)一小雕羽翣。四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觳)文序。一机。一丹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之茵,绿里。一灵光之凥(裾)。二瑟,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衣。(《望山.遣策》M2-47)
此例二「皆」字句,副词「皆」语义都指向其前複数主语。前后二主语「四觳」、「二瑟」都是主从短语,描写性加语「四」、「二」已显示主语是複数。
6)席十又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九亡童,其四亡童缇衣,其三亡童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之衣,其二亡童紫衣,赤□□,颈素之毛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繸)夬(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望山.遣策》M2-49)
例6「席十又二,皆纺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是补充複句。前分句「席十又二」是表态句,「席」是主语,「十又二」是基数词作表语。后分句「皆纺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是表态句,主语承前省略,主语是前句主语「席」,副词「皆」语义指向省略的複数主语。「九亡童」是陪葬明器,非指人,「此墓出土木俑16件,头上有假髮,身着绢衣。简文所记九亡童当在其中。」[8]。其后「皆」字句是分别对各组亡童衣着服饰描绘,副词「皆」语义都指向複数主语。
1.4「皆」用在判断句。(4次)
「皆」用在判断句中,位于主语之后(有2例主语承前省略),断语之前,副词「皆」範围对象都指向複数主语,表示複数主语全都具有断语所解释说明的特点。例如:
1)君楚邦之将军,作色而言于廷(《上博四‧柬大王泊旱》17)
副词「皆」所总括的对象指向複数主语,称谓代词主语「君」不易判断其为单数或複数,除为副词「皆」的複数语义所指涉而显示其为複数外,可于前文找证据。「君」指代前句宾语「安君与陵尹子高。如果敬从陈伟先生的编联和释读,「皆」读作「偕」,[9]则「皆」不作範围副词,而读作「偕」,作动词述语。
2)民则亦三代之子孙。(《长台关‧申徒狄》1-6)
副词「皆」複数语义所总括的对象朝前指向主语「民」,表示複数主语全都具有断语所显示的特点。「皆」字前着加类同副词「亦」字,用以描状断语。
3)三王之作也,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
人子也。(《上博二‧子羔》9)
4)自是日以往,比五六日,敝邑之期也。(《上博七‧吴命》9)
例3、4「皆」字句主语省略。例3「皆」语义指向前句的主语「三王」。例4「皆」语义指向前句表约数的数量短语「五六日」。
《包山‧赗书》牍1背,记录一则特殊的「皆」字句,如下:
一铙,綼组绥。番芋之幢。一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载),皆。   执事人胡不尃□之□。
「皆」字逸出句子之外,异乎一般常态句式。尝试讨论,敬录于此。虚词与语序是汉语两个重要的表达手段。语序不明则不易判定句式。第一种思考:将「皆」视同《仰天湖》遣策简末「句」、「已」之类,这类符号应当是检核查验陪葬品的钩识符号。在出土《仰天湖》遣策简,「句」字简4枚,「已」字简11枚。例如:
1)枣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一十二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有锦巾。   (《仰天湖》13)
2)疏屦。   新屦。(《仰天湖》15)
3)一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舒)寅受一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至焉,而亡非己取之者。(《郭店‧语丛一》71)
「皆至焉」,宾语省略,可还原补上代词「之」,複指前文「物」。「焉」是兼词,兼有介宾结构「于是」的作用。「皆至焉」意即万物招致于此,为我所取用。副词「皆」的複数语义本朝后指向受事宾语,而宾语省略,故需至前文找寻。
2)〈节南山〉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上博一‧孔子诗论》8)
3)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祷于昭王,特牛,馈之,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祷文平舆君、郚公子春、司马子音蔡公子家,各特豢,酒食。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祷于夫人,特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志事速得速赛之。(《包山》200)
此例「皆」字句主语指祭祷者,当前省略。副词「皆」複数範围指向宾语「之」,代词「之」複指前文昭王、文平舆君、郚公子春、司马子音、蔡公子家、夫人。
4)大、后土、司命、司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大水、二天子、峗山既成。(《包山》215)
5)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告且祷已。(《葛陵》甲三138)
6)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荐之。(《葛陵》乙二42)
7)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皆)告且祷之。(《葛陵》零452)
例4是主谓谓语句,「大、后土、司命、司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大水、二天子、峗山」是受事主语,是逻辑事理上的受事者,不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但在句子结构上,它却不是述语的受事宾语,而是句子的主语。谓语「既皆成」是主谓结构,主语指祭祷者,当前省略,宾语承前省略,可还原代词「之」字,複指句子的主语「大、后土、司命、司
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大水、二天子、峗山」。副词「皆」複数範围指向宾语,表示对宾语所指代的複数对象,都已完成祭祷。我们没有将此例分析作被动句,是在出土祭祷记录的简文中,这类文例多数带宾语「之」,如例3 、6、7,故视为宾语省略是可以的。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3年11月26日16:29。)
[1]除上开简帛文献,其余请见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台北:大通书局,1981年),页370~373。
[3][元]卢以纬着,王克仲注:《助语辞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8),页31。卢氏谓:「所」亦指事为而言。王克仲注:所谓「指事为」者,既非指「事」,亦非指「为」,统指「事为」而言。要在「事为」二字上。此说颇切合结构助词「所」宇之语法意义。
[4]陈伟:《郭店竹书别释》(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页200。
[5]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荆门市博物馆:《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一)郭店楚墓竹书》(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页201。
[6]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一分册,页252~253。
[7]请见李家浩:〈包山楚简中的旌旆及其它〉,《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续编》(香港中文大学,1995),页386。
[8]请见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页299。
[9]陈伟:〈〈柬大王泊旱〉新研〉,《简帛》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页265。
[10]史树青:《战国楚简文字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页105~108。商承祚:《战国楚竹简汇编》(济南:齐鲁书社,1995),页45-58。
[11]湖北省荆沙铁路考队:《包山楚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图版121。
[12]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页120~121。
[13]陈伟:《包山楚简初探》(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页187~192。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413.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皆”探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