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
(首发)
上博五《弟子问》第5简云: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不恒至,耉老不复壮。
首字有“春”、[1]“丰”、[2]“荳”[3]等释法。“春”、“丰”二说失诸字形,学者已有论及,兹不赘述。释“荳”在形体上似乎有道理,但是还不能无疑。首先,“荳”字出现的时代较晚,不见于目前所见的上古文献。另外,徐氏在释“荳”的基础上,将其读为“寿”,虽于文意甚安,然而“寿”字在战国文字中是一个常用字,假借其它字的情况很少见,所以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是否真的就是“荳”字还值得商榷。侯马盟书中有一个写作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的字,在盟书中用为人名,和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是一字异体,其中右部“登”旁的写法和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完全相同。在古文字中,“止”旁常常会讹变成形近的“屮”旁,如西周金文“前”字或作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兮仲钟),或作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善鼎);战国文字“岁”字或作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陈章壶),或作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古玺汇编》0798号玺“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字所从)等等,皆其例。邓公盨“登”字写作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古玺汇编》3722号玺“登”字作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上部的“癶”也都讹变成类似“艸”的形体。据此,我们认为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应该释为“登”。
次字张光裕先生释为“秋”;[4]苏建洲先生释为“休”,而读为“秋”;[5]陈伟先生释为“年”。[6]我们认为陈说是正确的,兹为略作补证。战国文字中,“年”字有一种借笔的简体,作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郭店·缁衣12简)、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郭店·唐虞之道18简)、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王子午鼎)、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者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钟)等形,郭店简两例“禾”旁和“千”旁共用斜笔和垂笔,王子午鼎和者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钟铭两例“禾”旁和“人”旁共用一竖笔,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的写法与之相类。所以,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
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应该释为“登年”。《国语·周语中》: 东门之位不若叔孙,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叔孙之位不若季、孟,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若皆蚤世犹可,若登年以载其毒,必亡。 “登年”和意为早亡的“早世”相对,知其有年寿长久之意。《汉语大词典》将这里的“登年”解释为“延年,多享年岁”是很有道理的。《国语·晋语九》: 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 韦昭注:“登,高也。”所谓“年之不登”就是年寿不高的意思,也可以证明《周语》里面的“登年”确实应该解释为高寿。“登年”的这种意思,后世文献也有沿用,如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登年徒负版,兴役趋代鼛。”简文“登年不恒至,耉老不复壮”就是说高寿不是一般可以达到的,人老了就不能再回到壮年,孔子说这句话就是告诫弟子要珍惜光阴。
(编者按:[1]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第27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陈伟:《上博五〈弟子问〉零释》,简帛网2006年2月21日。
[3]徐在国:《上博五文字考释拾遗》,简帛网2006年2月27日。
[4]同注[1]。
[5]苏建洲:《初读〈上博五〉浅说》,简帛网2006年2月18日。
[6]同注[2]。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36.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五《弟子问》“登年”小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