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


胡小玉 汉阳陵博物馆
摘 要: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博物馆展览从纷繁多变的国际博物馆环境中,应梳理出自身有文化价值的主题展览,并形成独特的博物馆发展理念和展览运行模式。国内现阶段博物馆的展览事业要得到提升和发展,其关键在于加快引进高素质策展人才和专业团队来从事这项重要工作,使新的展示观念和审美体验在与公众不断增进的文化诉求中接轨,使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最广泛人群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博物馆 展览策划 策展人
博物馆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现代”与“过去”共同存在的无争议空间。在这个权威性的公共空间中,要将过去的藏品融入现代时空,做适当的演绎,同时它也承担着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社会公共教育职能。我们对于博物馆的情感,使我们相信只有在博物馆才能治愈这个时代的“文化健忘症”。
展览——博物馆形象的解读
博物馆起源于一些皇家贵族私人的收藏宅邸,当他们开始把自己的藏品展现给公众的时候,博物馆就一直被视为知识权威。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艺术品到实物标本,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总是遵循一种中立的价值观来探索和发掘所有物品的价值。博物馆不仅致力于对纷杂无序的历史遗存进行整理,将其纳入具有内在逻辑的叙事表述,并且用各种保护与展示手段来定义文化学者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利用原始物件达成对参观者的启示、教育功能,利用各种藏品的呈现来鼓舞大家分享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以及现代城市文明的产物,博物馆展览对于整个人类文化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它是艺术现象及文化遗存与广大观者见面的主要方式,是影响思想、文化、社会趣味的有力手段,也是艺术品进入市场和收藏界的先导和中介,并扩展至政治经济乃至人类命运的情感态度与前瞻性的思考。博物馆展览办得如何,不仅对于博物馆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博物馆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局面带来重大影响。组织馆藏文物对外巡回展览并引进外展来馆展览,是博物馆扩大知名度,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当地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各类专题式私人博物馆,都以举办各类展览,聚集社会各界关注,扩大博物馆影响力,作为它们的工作核心。我国的首都博物馆和中华世纪坛也以频繁引进国内外的展览交流项目著称,每次重要展览项目都能吸引大批观众前来参观,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收入(图1,图2)。时代向前迈进,要求博物馆专业人员在研究馆藏文物的基础上推出好的展览,定期提供新的活动及服务项目,利用与社会的交往组织和引进各类临时展览,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社会效应和相关收益。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1.首都博物馆展出《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时观众参观的现场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2.中华世纪坛《伟大的世界文明展》
策展人的角色定位
中国古代珍贵的艺术藏品和物质遗存大都收藏在国家各级博物馆、美术馆,散落在民间的资源相对较少,私人性质的博物馆才初显雏形。如何利用国家收藏场馆向公众介绍多元文化,发挥这些场馆对于学术研究的作用,这需要文化事业部门涉及文物与艺术品收藏的展馆与管理机构进行改革,需要在我国各项文化事业稳步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在政府的相关管理职能中,应特别重视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聘任有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历史学家、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担任相应场馆的负责人、策展人,是进行有效改革的先决条件。策展人是协调博物馆展示和大众艺术审美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他所扮演的是双重角色:一方面代表展览机构来甄选艺术藏品,以维护博物馆体制的水准和权威;另一方面又代表社会公众向展览机构提出他们的欣赏需求,成为公众愿望的“代言人”。
“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 在英汉词典中以前通常被翻译成“博物馆馆长”、“掌管者”、或“监护人”等,和艺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博物馆馆长”。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是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赢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全称的“展览策划人”(或“策划展览的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策展人。
在西方,策展人主要关注的是具有政治与文化指向性、视觉形式趋于综合而又诡异多变的“当代艺术”,尤其是观念性的装置与行为艺术。最近20年左右,欧美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也纷纷设立“当代艺术”策展人的职位。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策划组织各种具有探索性的艺术展览。但各个艺术博物馆或兼具美术理论家身份的策展人,也把策划观念与方式用于博物馆的所有展览上。凡经策划的重要展览,都要设定主题和范围,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召开专业性的学术讨论会,出版展览图录和会议文集,如国际上非常著名的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中国目前的博物馆中,只有国家与地方的重要博物馆才有条件承接国内外的展览项目,一般性的博物馆少有学术性展览和相应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而引自于国外的展览,通常也是由外方预先完成策划方案,再到国内具体实施布展(图3)。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3.故宫博物院《西班牙骑士文化与艺术》展
策展计划与方案实施
从1905年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建立以来,中国的博物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主要是依靠自己馆内的业务部门如陈列部等组织展览,其功能实际停留在展品的单一布置而非专业性的策划上。这使得很多博物馆无论是展出自己馆藏的艺术品,还是接纳馆外的临时展览,常常缺乏以开放性学术思考为前提的整体策划,在体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自主性和文化判断的正确性方面都容易失去方向,大量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不能实现对当代学术研究和公众教育的推动作用。
博物馆的展览如何更具开放性和与公众的互动性,以及体现不同人类文化背景中的差异,这需要在现有的博物馆体制下,组织新的策展团队,引进具有先进理念的“特邀策展人”参与博物馆的展览设计。“特邀策展人”应是一个合格的历史及艺术评论家(至少是某些领域的),其研究能力可以提出既符合艺术审美现状又反映社会文化进程的重要主题。会写文章未必能做好展览的策划,这不仅需要丰富的策展经历,高超的鉴赏力,活跃有深度的思想,还需要有创见与想象力,熟悉历史、了解展品,并具备充裕的活动能量和展览的操控能力。
博物馆的展览策划,是一项极具挑战并富于开创性的设计任务,也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智慧行动。博物馆的展览在具体运作上虽与商业展览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但是在初期阶段都要先构思展览的主题、范围、和方法步骤。策展人要对展览的整体结构形成自己的完整意向,这个意向的确立不是去写一篇抒发感情的散文,也不是去堆砌一大套不着边际的理论概念。按照博物馆展览设计和施工制作流程,展览的内容设计人员首先应依据学术研究资料和展品资料,编写类似于电影或电视剧剧本的展览文本,再由形式设计师根据展览的内容文本进行陈列形式设计。在展览施工前期,策展人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与展览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工作。例如:为展览确立一个清晰的观念框架来选择展品的范围、数量和质量,以及在画册和各类宣传品中的文字诠释,协调展览机构和收藏机构的关系,预算施工、布展以及举办其它项目活动的经费,挑选或对展览制作公司进行招标,最后是做出展览布展方案。
具体的布展方案包含:建立一个展览的阅读方式,确定展品和展品之间的关系,展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决定展场和墙面分割比例,制造展厅的氛围,设定作品的支架和底座,确定灯光布置等等。如果策划人对自己的策划观念不明确,对策划方法不了解,对艺术展品缺乏足够的敏感和理解,展览最后的完成效果与展览的初衷就容易产生巨大的偏差。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在有些博物馆的展览中不乏好的展品,但是暴露出策划工作专业性的缺失和管理上的混乱。往往在这样的展览中,富于魅力的艺术展品也被淹没在了策展人蹩脚教条的想法之中。
博物馆展览项目的工程承接方,通常都只是习惯在空间上,物质上,数量上做表面的“形象”工作。展览中的真正表现对象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展品,而是展品背后的东西,是在时间流变中展开的真实的“物”,以及隐含于“物”背后的研究、知识和解释。一个有文化历史责任感的策展人,则更应致力于在时间上、观念上、质量上去精心策划展览。为了保证博物馆展览成功,策展人应高度重视展览文本的策划。需要澄清一个观念:文博学术研究专家不一定是成功的展览文本策划专家。对于展览文本的策划,不仅要有理解和把握学术资料和展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展览的传播规律及其实物表现方式,这样创作的展览文本对形式设计才具有可操作性。忽视展览文本的策划是我国博物馆展览筹备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博物馆的展览文本仅是一个简单粗糙的展览文字大纲或展品清单;更有一些博物馆连一个简单的展览文字大纲也没有,任由不擅长展览文本策划的展示公司自由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最优秀的展陈设计师,也难以创造出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展览来。
在较为理想的技术层面上,展览机制应跟随艺术创意的要求,尽量去实现策展人提出的方案。通常,展览的形式设计与制作一般都是交给专业的设计公司来做,但这种设计与制作要在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下进行,要随时与业务人员沟通交流,实现展览的主题与意图。规模较大的博物馆通常配备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长期的展览协作单位),他们不仅熟悉加工工艺,而且善于和各行各业打交道。为了实现特殊的展示效果,可以找到各种丰富的展示材料,每一次展览还可根据设计师提出的方案来确定具体的制作方法。形式设计师只要提交详尽的图纸,承办单位就会按图施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展览呈现出来。
2008年11月,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著名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打造了一场名为“迪奥与中国艺术家”的大型展览(图4)。作为一项以彰显创意精神为主题的展览,这场活动创造了独特而精妙的展示布局,以一种未来主义视角演绎出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奇妙境界。由于在展览的空间装饰和艺术作品的材料上,使用了异常丰富、溢彩流光的布局效果,因此观者都声称这是当今世界最具创新精神、最大胆出奇且最富于魅力的艺术展览之一。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4.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迪奥与中国艺术家”展
策展的“艺术”
如今展览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变得日趋重要,策展人也就逐渐成为展览中的主角,由博物馆“展出什么”的问题,演变为策展人“怎样做展”。各类层出不穷的展览与其说是在展示艺术藏品,不如说是在比拼和争夺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在注入活力元素和创意思维的同时,使展览形式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一个展览不仅是展览自身,它还以展览本体为出发点,包含了众多与展览相关的内容与项目,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活动。例如,有与展览联系紧密针对不同人群的展览主题内容的报告,有对本馆职工、新闻记者等媒体的,有对普通观众的,还有关于具体学术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等。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和戏剧表演、知识竞赛、为公众鉴定古董、民族遗产活动、节日庆典等。这些生动的流行娱乐活动,使观众了解展览之外的更多信息,从一些很小的但是又很有代表性的着眼点,让公众直观地看到了博物馆的方方面面,在无形之中延伸了范围,扩展了领域。
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趋势强调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社会传播的广泛性,主张公众对文化艺术的主动接受和积极参与。作为博物馆、美术馆的策展人,策划或举办展览的基本出发点首先是面向大众。无论是普及型或是学术型的展览,都必须将观众的理解与参与放在第一位,调动一切手段,尽一切可能,吸引最多的观众来观看展览。前期最好先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来核准博物馆举办各项展览的依据与基础,然后再依据调查的结论来分析适合举办什么样的展览。其次,应充分考虑展览与观众的交流,尽可能地关注时代、社会、公众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与领域。从展览策划的技术角度来说,要考虑运用各种多媒体、影像、文献、讲座、对话、导赏、互动式机器等作为展览辅助工具,在展览现场与观众发生即时交流,而不是让观众被动地成为静止的观赏者,也不是策展人在展厅前言中写一篇晦涩难懂的序言就可以应付观众的单向表述。博物馆应致力于体现展览的公共性,使展览从博物馆的室内空间中走出,运用大众媒体,户外空间,形象识别等展示手段,推动更为广义的博物馆“艺术”效应。
2008年奥运会期间,美国强生公司携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中华世纪坛演出了巨型木偶文化剧——《勇士和女孩》,在完成其奥运使命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又将这对木偶展示在了综合陈列大厅外(图5)。巨大的古代勇士与现代女孩,这两个跨越时空、性格迥异的形象,为观众演绎了关爱、友谊、和平的精神价值,视觉效果强烈,吸引了无数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5.秦俑博物馆展出大型提线木偶《勇士和女孩》的盛况
2007年首都博物馆在《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中,推出互动体验项目,让参观的学生和家长共同感受了古代陶器的制作过程(图6)。因为是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实物教学,所以体验项目非常受欢迎。观众普遍感到在展览中学到了知识,还感受了艺术品非凡的制作过程,举办这样的展览使参观博物馆更具意义。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
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6.首都博物馆《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中的互动体验项目
策展人的挑战
博物馆面临着许多与环境变化相关的发展困境。目前,中国许多博物馆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源于国际金融危机带给国内旅游业的不利影响,游客数量减少引发巨大的资金缺口,滞后的收入使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博物馆各项展览活动的运营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全靠国家掏钱难以维持其良性循环。在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文化、艺术事业的经费来源大多是私人和企业、基金会等民间资金的赞助,政府以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来鼓励民间对文化、艺术事业的资金投入。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文化艺术基金的积累、管理、审查与发放制度,甚至缺乏支持产生这种机制的政策法规,许多重要的展览需要向社会宣传来募集资金。因此,展览的策划人对于展览中的资金使用与成本核算,必须建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资金控制应以落实到观众对展览形式的接受、参与和理解为最终目标。
为了使博物馆的策展活动尽可能不受到限制和影响,筹集资金对策展人来说既是责任又是挑战,与此同时机遇也会伴随其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企业家的关注,市场化运作程度不断提高,国际交流持续扩大,博物馆各项事业有了新的进展。此时新的博物馆策展理念和策展人的引进,也就显示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新的策展理念和实施手段不一定适应于已有的博物馆机制,不一定很快带来门票收益上的成功,但是有关展览策划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活动,必然会给博物馆带来新鲜的气息和富于活力的公众形象。
博物馆的开放性是针对每一个普通的社会公民,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博物馆带来的智慧成果,使它成为大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博物馆永久存在的价值。中国的博物馆不可能亦步亦趋的照搬西方经验,而应该在教育、研究和公共展示等各个方面都设立更高、更符合我国社会和学术双重发展目标的准则。我们的博物馆,应始终为公众推出高品质和富于吸引力的展览,为更多的人提供他们在其他生活层面无法获得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注:文中提供图片均为笔者参观时实地拍摄,不涉及其他作者版权。
注释:
[1]国家文物局编:《博物馆陈列艺术》,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3]【美】珍妮特•马斯汀:《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4]【美】大卫•迪恩:《展览复合体——博物馆展览的理论与实务》,艺术家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5]【美】尼尔•科特勒,菲利普•科特勒:《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6]南京博物院编:《陈列艺术》,南京博物院《东南文化》杂志社,2008年12月第四期
[7]曹兵武:《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学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8]巫鸿:《美术史十议》,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7/524596.html

以上是关于博物馆与展览策划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