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创新培训机制 努力适应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创新培训机制 努力适应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博物馆-创新培训机制 努力适应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创新培训机制 努力适应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张柏
中国博物馆学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对于中国博物馆行业的人才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特别是随着国家文物局的职能转变,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中国博物馆学会将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承担起更多的行业管理和引导职能,开展文博工作培训正是履行这些专业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立足全局,着眼发展,深化博物馆专业培训的认识
对于博物馆行业而言,人才队伍素质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做好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事关行业的未来,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树立“大培训”理念,真正做到立足全局,着眼发展。
加强博物馆行业人才培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人才战略的必然选择。推动新的历史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专业人才。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于2003年12月发布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决定》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并提出了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培养方针。
在博物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人才培养工作是国家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人才队伍更是居于支撑地位,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中央加强人才工作决定的精神,为行业的人才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加强博物馆行业人才培养是应对国际博协交流与合作的客观需求。当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就博物馆行业而言,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博物馆作为国家的文化窗口,在弘扬我国文明历史、扩大对外宣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显现。中国博物馆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博物馆工作者如何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国际视野,推动中国博物馆走向世界,赢得国际博物馆界的认可,在国际博物馆界增加中国元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即将到来的国际博协2010年上海大会,更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对国际交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加强博物馆行业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国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建设了一大批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馆、大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征日益彰显,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藏品保护、利用和管理不断加强,博物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社会。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我国的博物馆工作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极大地影响了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深入进行,也制约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博物馆专业人才,是实现中国博物馆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 创新机制,拓展渠道,提升博物馆专业培训的水平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培训机制、拓展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升博物馆专业培训工作水平。为实现这个目标,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切实做到“四个适应”:
一是博物馆专业培训要以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为导向,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培训的直接目的是为博物馆建设发展服务,所以,培训必须以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为导向。既要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支持,更要努力从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寻求途径。简而言之,凡是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都应该纳入学会培训工作的视野。通过细致的工作,真正做到既有国家文物局的支持项目,又有与高校联手的合作项目,还有面向社会的拓展项目。有以学会培训中心为主的项目,也有具有培训能力相关部门共同合作的项目。把传统与现代、高端与基层、专业与综合、管理与服务、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等培训有机结合,打造成系统工程,并使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切实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博物馆专业培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是博物馆专业培训要以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为中心,适应专业人员自身发展的要求。由于受思想认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培训的对象和内容还相对单一。要适应新的形势,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要以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为中心,干什么工作就着力培训什么样的人才。比如,博物馆的形式设计以及项目负责人方面,现在行业内反映比较大,操作起来也没有规范。这既是需要解决的工作问题,又是培训工作发展的空间。我们要下决心出台博物馆形式设计的有关规章,把博物馆的形式设计规范起来。
三是博物馆专业培训要以适用技术和应对能力为基础,适应加强文博队伍建设的要求。多年来,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博物馆界的人才培养工作,举办过多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博物馆界的人才队伍建设还处在缺乏高、精、尖的领军人物,中间骨干断层,基础力量薄弱的状况。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们的培训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无论是培训的内容安排,还是培训的对象确定,以及教师的力量选择,都要以提高适用技术和应对能力为基础。要从博物馆人才队伍现状出发,有所侧重,本着注重建设、长期规划、逐步改善、渐进提高的原则进行。
四是博物馆专业培训要以更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载体,适应借助社会力量提高的要求。要积极健全和完善博物馆专业培训的工作体系,更好地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培养人才。要注重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整合,不仅要发挥学会自身优势,还要借助社会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大力拓宽培训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培训工作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有效机制。在开展博物馆专业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和利用社会力量,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完善高起点、多角度、广覆盖、多层次的博物馆专业培训体制,为培养不同层次博物馆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三、 注重质量,讲究实效,延伸博物馆专业培训的成果
培训工作的生命在于质量。培训工作的质量如何,既要经得起学员的评价,更要经得起社会的品评,最根本的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此,要把功夫下在提高培训的实效上,下在提高博物馆人的综合素质上,下在推动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上。
既要考虑培训对象的普遍性,更要注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目前,我国博物馆行业内工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博物馆,发展方向、工作重点也都不一样,不同职务级别的工作人员担负的职能有别,他们需求的侧重点各异;处于不同年龄层次、学历水平、工作能力的人往往会对知识的渴望有不同的需求;工作在陈列、保管、宣教、科研、安防等不同岗位的人,由于业务范围的不同也有各自的需求。面对这样一个多元的群体,如果不是针对不同的需求培训,必然有的人觉得“听不懂”,有的人觉得“不解渴”。 因此,培训前要搞好调查研究,既考虑到培训对象的普遍性,又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
既要下工夫培养学员的注意力,更要注重调动教员的投入力。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培训班的质量如何,不仅在于学员的注意力,而且取决于教员的投入力量。我们在培训中要根据课程设置,参训的不同对象,认真挑选教员,选用教材,力求用一流的师资力量培训出一流的学员。中国博物馆学会正在建立全国博物馆学专家组、全国博物馆管理专家组、全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专家组、全国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与文物鉴定专家组、全国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专家组、全国博物馆馆藏信息化专家组、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专家组、全国博物馆建筑与规划专家组等八个不同类型的专家库,以后学会的培训,就是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教员,把具有不同优长的专家分成梯队,并逐步总结教学经验,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我们还要建立培训班的考核评价制度,一方面对学员是个有力促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教员更加投入培训工作。
既要关注课堂相关知识的消化,更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转化。 要通过全新的培训形式和多样的培训渠道,为学员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着力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还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使其能够成为树立新观念,掌握新知识,具有新能力的适应新时期博物馆事业需要的人才,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开展博物馆专业培训的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人才的培养,带动和促进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在培训中大力推动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延伸,让课堂知识走进工作,让书本知识服务于实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
来源:中国文物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7/524628.html

以上是关于博物馆-创新培训机制 努力适应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的需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