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基本建设考古的“江苏模式”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考古-基本建设考古的“江苏模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基本建设考古的“江苏模式”
吕春华
项目负责制,即将一个考古工程根据文物点的数量、内涵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项目,根据项目文化内涵、地域、工作量的不同,结合考虑领队发掘能力及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项目负责人,并配备具体发掘人员,确定实施方案。从2005年的宁常、镇溧高速公路考古开始,江苏省文物局就开始尝试运用这种模式开展工作。这几年,南水北调一期控制性工程项目、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宁杭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溧阳抽水蓄能电站考古、京沪高速铁路考古等,每一次大型的跨区域考古工作,几乎都沿用这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共涉及27处文物点,该工程考古工作分为6个专业考古队10个项目组;南水北调一期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涉及10个文物点,分12个项目,包括了二期控制性项目文物点的勘探和文物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两个增设课题。这种做法可使大的工作量化解成小的任务以便分头负责完成。
由确定的一个考古资质单位的考古领队作为总领队,总领队从事或主持过多次大型发掘工作,经验丰富,具有统领大型工程考古全局的能力,能掌控发掘工作和工地情况,处理复杂的遗迹现象和工地突发事件。项目领队由具备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格的考古人员担任,具体负责某个项目发掘工地的一切事务,包括人员、工资、发掘、文物安全及与外界的协调等。项目领队对总领队负责,听从总领队工作安排并向总领队报告。这样的做法使总领队宏观掌握全局,而项目领队只对工地负责,责任明确,分级管理,使各级领队能够各负其责,更有针对性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大型工程所涉及的市县级文化(文物)部门是工程考古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也是配合和协助省文物局完成整个考古工作的单位,工程所在市县的考古人员也是大型工程考古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如宁常、镇溧高速公路考古工作由省文物局统筹管理,所涉及的南京、常州、镇江、金坛、句容、溧阳等市县级文化局具体管理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江苏省考古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南京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及金坛、句容、溧阳市的考古人员分别参与不同地段的考古发掘工作。如南水北调一期控制性项目文物保护工作由省文物局统筹管理,工程沿线的扬州、淮安、宿迁、徐州市及沿途市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当地的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并做好考古发掘和地面文物保护的协调工作。南京博物院、扬州市考古队、淮安市博物馆、宿迁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单位负责考古发掘工作和地面文物保护的具体工作。
地方的考古人员由于缺乏参与大型考古发掘工作的机会,书本知识丰富,而现场发掘经验较少。省市考古人员联合发掘,使地方上的考古人员能有机会与考古资质单位的领队和全省各市考古人员一起,学习和交流各地考古经验,对江苏省的地下文化内涵有一个全面的跨区域的了解,提升他们的现场考古发掘水平、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能力,对于今后从事文物考古工作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实践证明,参加过省内大型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的考古人员,回到本单位后都成为当地的考古业务骨干,考古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精神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相当于省文物局组织了一次大型或中型的业务培训班。如果专门举办结合工地的培训,在时间和资金上均有一定难度,但结合工程的考古工作,就比较容易开展和操作。
另一方面,省市县一体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容易造成比较大的宣传影响,对于进一步宣传和展示全省的考古工作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增进考古队伍的团结和协作,对于全省考古人员的集团化作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田野考古的质量,同时也可以缩短工程的工期。
南京大学考古系、南京师范大学考古系都有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考古资质,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文博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考古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必须在学习期间有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江苏省内频繁的大型工程考古工作给高校考古专业提供了这样的便利条件。2005年,省文物局组织的宁常、镇溧高速公路考古就邀请了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两所学校的学生参与发掘,南京大学还负责了其中的遥感考古项目,探测土墩墓的埋藏内涵;邳州地区的南水北调先导工程——东调南下工程考古工作,同样邀请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利用遥感考古探测地下文物,为考古专业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考古工作中,江苏省文物局邀请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负责三个项目,圆满完成任务,在验收总结会上,该单位的发掘工作受到了在场专家和领导的一致赞扬;在2008年京沪高速铁路的考古工作中,同样文物部门与高校密切合作,在无锡、常州地区的发掘工地,为高校考古专业提供了就近实习的机会和基地,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物部门与高校的合作,对于高校文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于江苏地区文化遗产和保护,都是很有益处的。
在每一项工程开始前,省文物局都会召开动员会,开启工程考古工作。考古工程实施前的动员可以起到集中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和行动的作用,对考古发掘工作有指导意义。发掘过程中,根据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有关规定,省文物局将不定期组织专家赴发掘现场,检查工地的发掘质量、文物的安全状况和发掘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并对现场发掘人员给予慰问。对发掘中的重要遗迹现象和遗物,省文物局会请专家到现场及时点评和认定,为下一步考古工作指明方向。专家和领导到现场,是对大型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的重视和负责,也是对考古人员的鼓励和慰问。
根据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工地检查验收办法》及《验收细则》,发掘工作中及发掘结束后,均须对考古工地进行检查,发掘结束后,要进行总结验收,对发掘工作的成果进行确认。如宁常、镇溧高速公路考古工作,省文物局组织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此次发掘出的土墩墓的重要价值和在江南土墩墓文化研究中的地位,为此次考古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发掘被专家誉为“基建工程中考古工作的样板”;溧阳抽水蓄能电站考古工作总结验收会的召开,对溧阳当地地下文物埋藏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定,对各考古队的发掘情况给予点评,鼓励先进,批评后进,使考古发掘水平得到提高。善始善终的考古工作,使我们健全了每一个大型基本建设工程的档案,对工程建设者考古经费保障的一个交代,同时肯定了一线考古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也对当地域文明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展示和宣传。
面临大型工程考古工作时,考古人员明显不够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从全省调集各市的考古力量,充实大型基本建设的考古工程。如苏南的铁路、电站考古工作中,从连云港、徐州、淮安抽调人力充实队伍。在苏北的考古如南水北调、东调南下工程中,抽调常州、苏州等文物考古人员参与。将全省考古力量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工作需要灵活应用,这样的模式盘活了全省考古力量,也让大家有交流的机会,使全省考古人员工作量达到了饱和。
以上模式是江苏省目前经常采用的大型基本建设的模式,为江苏省基本建设考古工作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样板,但仍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如人员的培训和组织,考古工作者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建设等,亟须完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考古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目前,各项大型基本建设仍然此起彼伏,摆在我们面前的考古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们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模式,总结经验,进一步指导江苏田野考古工作的发展和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7/524701.html
以上是关于考古-基本建设考古的“江苏模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