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泾置"瓦当(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阳陵泾置"瓦当(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阳陵泾置"瓦当(汉)
袁仲一
"阳陵泾置"瓦当系西汉景帝阳陵邑遗址出土。阳陵邑位于陵园的东侧,东西长4500米,南北宽1000米,面积4.5平方公里。已探明东西向街道11条,南北向街道31条。有条宽62米的主街道把阳陵邑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宫署区,北区为民居区。经局部试掘,出土了大量的砖瓦建材、生活用具以及封泥、货币等文物。在出土的众多瓦当中有"阳陵泾置"2件。其中1件完整,另一件边轮微残。当面径约15厘米,边轮宽约1厘米。边轮的内侧有阳弦纹一周,当心为大乳钉纹外绕圆环纹。当面以双勾线分为四等份,"阳陵泾置"四字分置于四个界域内4。(图3、图4)
此文字瓦当为考古史上首次发现,释为"阳陵泾置"5,于义不洽,应为"阳陵泾置"。"置"为驿站,"泾置"是设于阳陵邑的驿站名。《广雅·释诂》:"置,驿也。"《汉书·文帝纪》:"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颜师古注:"置者,置传驿之所,因名置也。"《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日: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赵岐注:"疾于置邮传命也。"《后汉书,西域传》记述汉世于河西走廊 "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由上可见"置"又名邮置或置邮,是设于交通要道上的传驿之所。一般多设在县府所在地,也有的位于两个县府之间。其主要职责是传递各种邮件和信息,迎送过往使者、官吏及各种公务人员和外务宾客。《居延汉简》、《居延新简》以及 "敦煌悬泉汉简"等资料中,都有许多关于邮置方面的简文。《居延汉简》的传置道里簿记载了设于长安通过西北道路上的各置之间的距离,如 "长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获置三十五里,茯置至好止七十五里,好止至义置七十五里……。"6敦煌悬泉汉简亦有记载河西四郡部分县置及其里程的简文7。
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邮置的内部布局结构和性质获得了进一步的认识。据 《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报道:"悬泉置占地面积大,建成带有对角楼的坞堡院落,院内四周均有各种不同规格的房舍,院外建有大型马棚。" "据简文,置内分别设有置、传舍、厨、厩四大管理机构,均设啬夫分领其职。"根据悬泉置的布局结构及有关的邮置文件,《简报》认为"悬泉置是建立在河西要道上的一处集传递邮件、传达命令、接待宾客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即传置。从简文道里簿看,这样的置,从长安至敦煌共有80余处。"8
"阳陵泾置"这一传置机构亦当有置、传舍、马厩、厨等的设置,并设有专职人员分别负责传置的相关事宜。阳陵本弋阳县,汉景帝四年(前153)于此筑阳陵,改弋阳为阳陵;五年 "作阳陵邑","募民徒阳陵"。"阳陵邑故城在阳陵园的东侧约二里处,即今高陵县泾渭镇东北泾河谷地。"泾置"当因位于泾河之滨而得名。《居延新简》的传置道里簿记载有 "长安至茂陵七十里,茂陵至茯置三十五里",说明武帝的茂陵邑亦设有邮置。而汉的陵邑共有十一个,即高祖的长陵邑、"惠帝安陵邑、文帝霸陵邑、景帝阳陵邑、武帝茂陵邑、昭帝平陵邑、宣帝杜陵邑、汉太上皇万年邑、高祖薄姬南陵邑、钩弋天人云陵邑,以及奉侍奉明园、戾后园和思后园等陵园的奉明县等。根据目前己知的资料,这十一个陵邑中只有阳陵邑。茂陵邑设有邮置,其他陵邑是否有邮置的建制不明。也可能因为阳陵邑和茂陵邑处长安至西北交通大道的要冲,传驿事务繁多,故设有邮置作为传递邮件和迎送宾客的驿站。"阳陵泾置"瓦当的发现为研究阳陵邑内部的建制和邮置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注:本文来源2009年《秦汉研究》第三期《秦汉文字瓦当释谈七则》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4汉阳陵博物苑编:《汉阳陵博物苑》图179-181,2006年3月第1版。另见《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图231一233。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5汉阳陵博物苑编:《汉阳陵博物苑》图179一181,2006年3月第1版。另见《汉阳陵考古列馆》图231一233。文物出版社2004年I2月第1版。
6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居延新简》,文物出版社,第395一396页。
7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文物》2000年5期。
8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8/526459.html
以上是关于"阳陵泾置"瓦当(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