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鞅立木为信简单概括?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下决心发奋图强,下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官。”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商鞅起草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就先叫人在南门立木,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立木为信告诉我们: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会赢得依赖;反之,再不能取信于人,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的心中也会大打折扣。
二、商鞅立木的故事概括?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三、10?【商鞅南门立木】的简要故事?
孝公十三年和十九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南门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北门,便赏赐十金。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北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
四、立木为信成语故事概括?
①
商鞅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长木杆,召示“能扛此木到北门者赏十两黄金”。
围观者不信,商鞅加至50两,多数人还是不信。
这时有一人站出来报着试试的心情,当将木杆扛到北门,真的得到了50两黄金。
于是,老百姓相信了商鞅,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③
商鞅推出新法令,生怕百姓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信将疑的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告诉我们: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
五、商鞅立木的主要内容?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
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六、立木为信的大概故事内容?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
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发布公告,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
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老百姓,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其中一个人说:“这根木头谁都扛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黄金呢?这其中一定有问题!”另一个人说:“大概是跟我们开玩笑吧,不会是真的。”围观的人都认为商鞅的立约不可信,所以无一人去扛木头。
商鞅见状,便把赏金加大,说道:“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我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的话音未落,百姓又开始哗然。有人嚷道:“大人真会开玩笑,这么简单的事,哪会赏那么多黄金呢?”人们反而更加怀疑了,谁也不敢去扛那根木头。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只见那人扛起木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们也尾随着他,想看个究竟。那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两黄金,赏给了他。
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诚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颁布后,得到顺利推行。
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其实,商鞅不只变法如此,生活中的他凡事都是以诚信为重。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会轻易改变,如果说了不做,言出不行,则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心中也将大打折扣。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故事。
商鞅为了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但所有民众都不信任,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1。
商鞅这一举动取得了民众对他的信任,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