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文成公主-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成公主-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在唐代289年间,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曾多次向唐朝皇室求婚。据不完全统计,正式请求和亲的活动达40余次之多。(周佳荣:《唐代和亲考略》,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9卷第1期)对于这些请求,唐王朝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些答应了,有些则予以拒绝。有唐一代,共确定了用20位公主与10个不同的民族和亲。这些和亲大部分都实现了,仅有几次出现了变故。
吐蕃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是藏族的祖先。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建立唐王朝,随后唐贞观一七年(633年)松赞干布在青藏高原上统一了吐蕃王朝。636年松赞干布首次派使者向唐朝贡,“多贵金宝,奉表求婚”。(《旧唐书·叶蕃传》。)唐与叶蕃交往不多,没有答应。受挫后,松赞干布仍坚持于641年派大相禄东赞再次前去请婚,这次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与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623-680年),名李雪雁,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被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收养在宫中,得到钟爱,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备受尊崇。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先后建成了大昭寺和小昭寺。(《西藏王臣记》第29页、第174-175页。)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文成公主入藏,为汉藏友好关系以及藏族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缓和了吐蕃与唐朝的紧张关系,加快了双方友好往来的步伐;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唐与吐蕃在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交流与接近。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
文成公主入藏政治意义重大。作为和亲公主,作为政治联姻的当事人,文成公主肩负着特殊的外交使命,她是以特殊的方式开展外交活动,为维护唐朝国家利益、促进唐朝和吐蕃友好往来、促进西藏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的女外交家。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率团30人访问西域(今印度),途中为中天竺抄掠,王玄策等人被擒。王深夜脱身逃到吐蕃借兵,在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帮助下大败中天竺,生擒其国王阿罗那顺。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以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欣然接受唐朝的官爵封号。从外交上来说,这件事对中原王朝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原王朝对吐蕃君主册封的先例。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文成公主去世后,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又紧张起来。长安二年(702年)唐军在悉州打败了吐蕃军队。吐蕃赞普遣使臣论弥萨等人求和。次年,又遣使献马千匹、金两千两以求婚。武则天在原则上同意了吐蕃的请求,但不久赞普在讨伐泥婆罗门时死于军中。赤德祖赞(或译作尺带珠丹)继位后,其祖母遣大臣悉熏热来献方物,并为赞普求婚。景龙元年(707年)四月十四日,“中宗以所养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许嫁之”,从而实现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第二次联姻。
唐中宗(656年-710年),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继位两个月被武则天废黜,随后被软禁14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被迫还位。710年中宗病逝。死后不久,皇后韦氏矫诏立李重茂为帝,不久就被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兵变推翻。
金城公主(698—739年),本名李奴奴,唐朝和亲公主,唐中宗李显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虽是宗室女出身,李奴奴却自幼与其他公主一同成长于皇宫中。景龙三年(709年)十一月,吐蕃派遣大臣尚赞咄等1000多人前来迎娶公主。翌年,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中宗亲自渡过渭河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设宴百官,命随从大臣赋诗为公主践行。席间谈及公主年幼即要远嫁时,中宗不禁唏嘘涕泣。同年二月,中宗将始平县改名为金城县,将百顷泊改名为凤池乡怆别里,并赦免当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赋税一年。金城公主沿着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旧道入藏,吐蕃为迎娶公主凿石开路。
景龙四年(710年)底,金城公主一行抵达吐蕃逻些(今拉萨)。吐蕃赞普专门为她修建宫城居住,并尊称其为“可敦”(赞普正妻)。金城公主进藏时带去几万匹锦缎,还有许多书籍和乐工杂伎,对唐蕃文化交流影响深远。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了30年(710—740年),在此期间,唐蕃双方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兵戎相见。但是,唐蕃双方调停大都由金城公主出面或假借她的名义进行。金城公主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 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派遣左骁卫郎将尉迟环出使吐蕃,“宣恩于金城公主”,(《册府元龟》卷979。)并亲笔书信褒扬公主德行高尚、深明大义。
“金城公主是在唐和吐蕃交战都已筋疲力尽双方一致要求和好的背景下进入西藏的。她不仅在入藏时带去了中原文明,而且入藏后,在她的请求下儒家经典及其他重要文化典籍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藏;在双方爆发战争时,她始终处于调停地位,既动员说服吐蕃赞普和唐朝皇帝尽快缔结停战和约,又积极主动地提出树碑立界的建议,以避免争端。由此我们认为,金城公主和文成公主在汉藏关系史和藏族文化史上犹如两颗明珠,灿烂夺目。”(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史》第283页,人民出版社。)金城公主与赤德祖赞联姻后,吐蕃与唐朝之间的甥舅关系“和同为一家”,这一时期成为唐蕃之间交往最为友善、战争较少的一个时期。金城公主在吐蕃期间,曾多次为唐蕃盟好尽力。其中以成功促成从开元十七年至开元二十一年间的唐蕃和盟,使得唐蕃间划定边界,并进行互市贸易。金城公主在吐蕃时期唐蕃间的融洽关系使双方的社会经济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和文成公主一样,金城公主也是唐代外交史上,在特殊时期,以特殊的外交运作方式,作出了特殊贡献的女外交家。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历史演进角度考察,金城公主入蕃联姻的最大意义和入蕃后的最大贡献并不只是体现在她倡兴吐蕃佛教和促进唐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她为推动吐蕃与唐朝甥舅盟好做出了重大贡献。金城公主入嫁吐蕃之时,正是唐朝和吐蕃都处于“内外交困”之时。对于唐王朝来说,武则天称帝后,朝政不稳,难于应付边境战乱。对于吐蕃而言,时新主尚幼,亟待保持王统,更是要稳定内政。因此,唐蕃双方都非常重视这次姻好。
在许嫁金城公主之时,唐中宗特颁发制书曰:“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吐宁宴,兵役服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筑兹外馆,幸膺嘉礼,降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联亲自送于郊外。”(《旧唐书》卷196上,叶蕃上。)真切道出了为使“边土宁晏”,“遂割深慈”的意旨。金城公主到吐蕃后,赤德祖赞单独为金城公主另设“小相”,处理金城公主的各种事务。金城公主能在本教仍然昌盛之时,挖出觉卧佛像并供奉之,接纳于闐僧人入蕃等,自然是得到赤德祖赞的有力支持。从这些方而反衬出金城公主在吐蕃受到的优厚礼遇。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遣使入蕃看望金城公主,赤德祖赞大喜,出示贞观以来唐蕃友好往来之诏书,回顾双方姻好之历史,并特派使臣到长安,呈上自己和金城公主的礼物和书信。信中写道:“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伏望皇帝舅远察赤心,许依旧好,长令百姓快乐”。(《旧唐书》卷196上,叶蕃上。)。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1031.html

以上是关于文成公主-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