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外皇室对比、民族概念和文化传承三个角度,分析李唐皇室的身份问题

大家好,说起李唐皇室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唐朝皇帝的血统在网络上争辩的比较多,很多人都喜欢说唐代皇室是鲜卑人后裔,以此证明唐朝是鲜卑王朝,而非正统的汉王朝。有些时候更是成为博人眼球的爆点。

诚然唐王朝的皇室确实受到北朝以来的鲜卑风俗影响,而且唐朝皇室确实带有鲜卑血统。但这种不依据历史环境,而以现代思维分析古代情况是十分不靠谱的。

而且很多人喜欢用民族来划分人类,但是他们对于民族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导致他们会把血统用来论证民族,但是在实际上民族更多的是文化和语言作为依据,而不是血统。我们可以通过中外皇室的对比、民族概念和文化传承来说明唐朝的身份问题。

从中外皇室对比、民族概念和文化传承三个角度,分析李唐皇室的身份问题

唐朝皇室和中外皇室在血统上作比较

只有对比事物,才能够更加准确的发掘问题的关键所在。

李唐王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远祖是老子李耳,不过这种说法不可信。按照唐史大家陈寅恪先生的考据,李唐王室一族应该是赵郡李氏的破落户,这个赵郡李氏是战国时期传承下来的华夏士族,所以在历史学界基本确认李唐的父系一脉是汉人,不过是受到鲜卑风俗影响的汉人。

李唐王室的母系血脉确实有外族血统,唐朝建立之后主要是两人:李渊之妻窦皇后、李世民之妻长孙皇后。窦皇后出自纥豆陵氏,严格意义上讲纥豆陵氏是匈奴贵族,鲜卑入主草原后依附鲜卑,算不上纯粹的鲜卑人。长孙皇后的家族长孙氏是北魏皇族后裔,然而这两人都属于汉化鲜卑人,而且长孙皇后还是宋明清三朝承认的贤后。除了她俩之外,历代唐朝皇后基本都是汉人。

如果有人因为唐朝皇室母族的两人带有鲜卑血脉,就把唐朝皇室认为鲜卑人后裔,那有意思的就来了,他们该怎么看待清朝呢?

我们先看看清代皇帝的血脉:

顺治帝的母亲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自蒙古科尔沁部,是正统的蒙古人。康熙帝之母佟佳氏本姓佟,佟氏先祖是女真人达尔哈齐,投奔明朝后改姓佟,历代为明代卫所长官,在此期间不断和汉人通婚,已经汉化。后金崛起后,佟氏家族投奔后金,此后被编入汉军旗,也就是满人也认为佟氏是汉人。毫无疑问,康熙帝有汉人血统。乾隆帝生母钮钴禄氏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钮钴禄氏就是汉人,钮钴禄氏本姓钱,后来雍正帝为了提高乾隆帝的地位,才让钱氏改姓为钮钴禄氏。而另一种说法是钮钴禄氏是钮钴禄凌柱的女儿,不过凌柱的老婆是汉人彭氏。所以乾隆必定带有汉人血统。嘉庆帝的生母魏佳氏是汉人,远祖魏国贤是明朝千户,投降清朝,后来收入内务府做包衣,后裔就是魏氏,只不过改名为魏佳氏。如果把血统论放在康熙帝和顺治帝身上用,那顺治帝是蒙古人吗?康熙帝、乾隆帝、嘉庆帝是汉人吗?很显然不可能成立。

从中外皇室对比、民族概念和文化传承三个角度,分析李唐皇室的身份问题

如果放到世界历史上,那就更加好玩。我们对比一下英国和俄罗斯。

现代英国的主体民族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而英国温莎王室的祖先是诺曼人威廉一世,这个诺曼人是维京人后代。丹麦的维京人曾经在11世纪初占领整个英格兰,对英格兰造成了重大破坏。而诺曼人则在1066年再次占领英格兰,史称“诺曼征服”,威廉一世也被称为“征服者威廉”。那作为诺曼人后裔的温莎王室是英国人吗?

而且温莎王室还是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的后裔。乔治一世就是典型的德意志人,连英语都不会说,而且还不喜欢去英国居住,大多数时间留在汉诺威生活,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因为和德国交战死伤无数,而英国王室的血统居然是德国人。那乔治一世的直系后裔温莎皇室是不是英国人?

英国只是欧洲比较典型的国家,俄罗斯的历史则更加有趣。

俄罗斯主体民族是东斯拉夫人,在沙皇俄国之前是由北欧维京人组成贵族进行统治,这也导致俄罗斯很多贵族后裔是维京人后代。而沙皇俄国皇室则是掺杂大量德国血统,比如叶卡捷琳娜大帝,她就是典型的德国人。叶卡琳娜大帝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是普鲁士安哈尔特公国的公主。所以俄罗斯拍一部电视剧《叶卡琳娜大帝》来表彰一个德国人为俄罗斯做贡献?

所以用血统来划分唐朝王室是十分荒谬的行为。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人把血统和民族联系在一起呢?因为他们对于民族的概念不够了解。

从中外皇室对比、民族概念和文化传承三个角度,分析李唐皇室的身份问题

血统≠民族

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民族。民族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弄出来的概念,到现在为止属于比较难以定义的概念,因为学术界到现在也没有大家公认的定义。按照公开的定义,民族是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也就是民族这个概念并不是以血缘为重要的因素,反而是三个要点:文化、语言、历史。

在西方,对于民族定义比较权威的著作有《美利坚百科全书》,此书对于民族的定义是:

作为一个文化术语,nationality指个人或集团的文化、种族、语言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状况。这样,一个人可以被称为日耳曼人、波兰人、意大利人或希腊人,而不用考虑他的公民身份、户籍和法律国籍。

西方突出了民族的特征,即文化、种族、语言和意识形态,解释一下,意识形态的意思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观念。

我们通过上述的说法可以看到,民族最为重要的是拥有相同的文化和语言,这才是一个民族的特性。除此之外,民族思想诞生的也比较晚,早期人类只有比较朴素的民族观念,直到近代法国由于大革命形成了民族思想,然后通过拿破仑战争散布到其他欧洲国家,此后欧洲殖民全球,这个思想被带到了全世界。

我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意大利。自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意大利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而且各个地区的族群差异性很大,意大利北部长期遭到欧洲大陆的侵袭,南方又分裂为数个小国。甚至还有比萨、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邦国家。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之前,就没有意大利人这一概念。主要区分有西西里人、卡拉布里亚人、那不勒斯人等等,各集团之间往往语言不通。只是在统一战争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存在统一的政府,逐渐形成了意大利人的概念。

血统论原本是古代奴隶制社会上层贵族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借着君权神授的概念,以血脉划分贵族和奴隶,以此压榨下层民众。

比如中国的商朝自称是玄鸟的后裔,《诗经》中有一篇《商颂》就描述了君权神授的诗句: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商朝皇室的先祖是神灵玄鸟的后裔,所以历代帝王自然具有神性,在这种宣传下凡人自然不能反抗神灵后裔,这十分有利于商朝的统治。

在封建社会也采用了这种办法维持统治。唐朝的李氏家族就宣传自己是老子后裔,老子即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又是道教尊奉的最高神,这种圣人兼神人的身份,也会使得李氏家族的血脉显得高贵。所以唐朝皇帝经常追封老子,唐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追封老子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从中外皇室对比、民族概念和文化传承三个角度,分析李唐皇室的身份问题

此后近代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定义民族主义,更多也是以文化和语言作为民族的特征,比如德意志统一运动前期的思想中,哲学家赫尔德尔就是以语言和独特的传统强调德意志的民族性。而德意志境内的文学家也更加强调德意志人的文化认同。

所以血统论在民族理念的形成时,并没有形成支配性地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原始社会中同姓的人基本上来自同一个族群,他们不可能一直内部通婚,势必会和外姓的族群通婚。周朝时期就实行过同姓不婚的原则,姬姓诸侯通常选择姜姓诸侯的的女儿结婚。如果论血缘,那全体人类从本质上讲都是远古时期从非洲出走的智人后代。这该如何定义呢?

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散播者——唐王朝

汉族是以文化为认同的民族,在古代社会也是这么定义的。在北朝,高欢是属于是北魏六镇的汉人,但是被鲜卑化,高欢和他的子孙一直自认为鲜卑人。而与北魏王室同血脉的源氏一族源贺,他的五世孙源师在北齐被高阿那肱痛骂为“汉儿”。可见文化认同是当时的常态。

唐朝的制度和礼仪都来自于北朝,而北朝的制度和礼仪是汉族士族所设计的,这使得北朝始终认同汉文化,最明显的就是官制,北周宇文泰在改革官制时,就是在周礼的基础上设计的。

这里要说明的是北朝为什么始终会被,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北方的汉人士族势力庞大。这些北朝士族与南朝士族有着根本区别,北朝士族在地方上拥有大庄园和家族武装,他们修建坞堡控制了地方,家族子弟能文尚武。这使得北朝皇帝必须不断拉拢这些豪族,才能稳固统治。

从中外皇室对比、民族概念和文化传承三个角度,分析李唐皇室的身份问题

北方士族一直保存着汉朝之后的汉文化,比如儒家礼仪,而北朝皇帝则处于比较落后的制度和文化之中,很容易被先进的汉文化所吸引,所以才会出现汉化改革,健全北朝的国家统治。当然北朝对于汉文化也有冲击,比如北朝妇女地位的提高,这也是对于儒家文化中妇女受到压制的修正。

唐王朝继承了北朝的汉文化,也继承了一部分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但是唐王朝最大的功绩是发扬了汉朝以来的中华文化。

唐朝在前期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攻灭了高句丽、百济、西域、突厥等等国家。把汉文化也传播到了这些地区,最明显就是东亚北部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大部分接受了唐文化,日本,渤海国,新罗基本上都在学习中华文化,这种影响几乎无法消除。比如渤海国在后期和唐人的区别不大,他们学习诗书也喜欢牡丹,此后消融于汉族。后继的辽朝重建二元制帝国也是学习唐朝,即唐朝君主拥有的的天可汗和皇帝的两重身份,而且辽朝在南京燕云地区的文化更加接近唐朝而非宋朝。

西北的西域乃至中亚,西南的南诏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西域大国于阗一直是中原的藩属,于阗李氏王朝自称唐朝后裔,也是受到唐朝影响很大的国家。在宋朝建立之初、道路隔绝的情况下,于阗李氏王朝就开始和中原的宋王朝建立联系,这种文化上的控制力直到于阗灭亡。西南的南诏也搞过府兵制,传承至大理,能和宋朝联系紧密,文化趋同不可忽视。

在宋朝,唐代故地定难军、归义军被定难军节度使攻占,而定难军节度使就是党项人首领李氏家族,此后李元昊建立西夏割据一方。而唐朝的静海军节度使在五代十国时独立,演化为后来的越南。

在今天唐朝的影响依旧还在,比如海外的中国人自称唐人,建立了唐人街。而且日本在唐代之后,一直喜欢称呼东亚大陆为“唐”。

虽然人们很喜欢拿后唐、后晋、后汉三个沙陀王朝说事,但是三个王朝政治群体来源于后唐,后唐是以复唐为政治旗帜,《资治通鉴》中李克用曾经说过:

顾吾家世忠孝,立功帝室,誓死不为耳。汝它日当务以复唐社稷为心,慎勿效此曹所为!

后唐也确实以“中兴唐朝”为目的,除了政治因素之外,更多是文化上的影响力。后唐灭亡后,南方又出现南唐,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影响力确实不小。

可以说唐朝把当时的中华文化散播到了四方,是一个杰出的中华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也使得后人一提及中华文明,首先想到就是汉唐时代。

从中外皇室对比、民族概念和文化传承三个角度,分析李唐皇室的身份问题

结语:在唐朝诽谤皇室是什么下场?

在唐朝时期,有人曾经就说唐朝皇帝是鲜卑人,这个人就是唐代的僧人法琳。要知道法琳是一代高僧,被彦琮称作:“唐护法沙门”。他曾经对唐太宗说:琳闻拓跋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李唐皇室是鲜卑后裔,不是陇西李氏苗裔,这个达阇即大野,是鲜卑语中李氏的意思。

法琳的言论使得唐太宗大怒,专门下诏书批评法琳,说法琳诽谤先人,但是法琳毕竟是高僧,唐太宗只是把他流放。所以很多人争论李唐皇室,但这个问题早在唐代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