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勤对军队远距离行军十分重要 军队是怎么解决用水问题的

对古代军队用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保障对于古代军队远距离行军十分重要。特别是这粮草,更是十分重要,往往军队还没开拔,粮草就得先运输到重要的战略要地。可这粮草容易运输,这水怎么办呢?

古代后勤对军队远距离行军十分重要 军队是怎么解决用水问题的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以一段时间不吃东西,但不喝水,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而对于要耗费大量体力的军队来说,水更加重要,一旦失去了水源,整个部队很快将丧失战斗力,最后不战而败。

那么在后勤保障不足的古代,是如何保障军队的饮水需求呢?

一、就地取材,有专门的人负责挖井

在一般情况下,解决军队水源的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挖井。为了保证水源的安全性,自己挖井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在中国古代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负责军队挖井的官职叫“擎壶氏”,在军队还未开拔之时,就直接奔赴营地挖井,并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

古代后勤对军队远距离行军十分重要 军队是怎么解决用水问题的

春秋时期的著名宰相管仲就下令,军队用井,必须有专门的人看管,不允许作践和私用。在非必要条件下,普通士兵也不能私自取水,否则可能面临杀头之过。唐代军事家李靖在《李卫公兵法》写道:“諸行軍下營,雖有泉澗而乏水處,差人監當,勿令濁亂并有踐踏。”这足以证明古代将领们对水源地保护十分重视。

二、远水近调,从别的地方运水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挖到水源。当挖不到水源的时候,找流动的河水是最靠谱的一件事,如果军队的营帐离水源比较远,那么久只能运水了。古人是十分聪慧的,为了运水也做了许多的发明。

古代后勤对军队远距离行军十分重要 军队是怎么解决用水问题的

《兵志》:隔山取水,以大竹筩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過山外,就水置筩,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當筩放火,火氣潛通水所,即應而上。也就是通过连接的竹子相接,,用热力作为催动用来运水,这样的方法对于军队这种用水量大的来说倒是十分方便。

三、自带部分饮水

在中国古代,一般军队行军,会自带一部分水,用于在行军之中饮用。钱承祐在随宋太宗北征期间,“以骆驼负大斛,贮水养鱼自随”。特此,还有专门的物品用来装水,名曰:水囊。水囊“以猪牛胞盛水。设若积薪城下,顺风发火,则以囊掷火中,古军法作油囊亦便。”这种装水器皿十分轻巧,携带方便,不会影响军队行军的速度。

古代后勤对军队远距离行军十分重要 军队是怎么解决用水问题的

总之,在中国古代,解决军队水源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对于很多将领来说,如何判断水源是否能饮用,营地是否有利于取水,也是一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