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年-王頲:鹤零旧里——“西域”诗人丁鹤年传记考辨

鹤年-王頲:鹤零旧里——“西域”诗人丁鹤年传记考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鹤年-王頲:鹤零旧里——“西域”诗人丁鹤年传记考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頲:鹤零旧里——“西域”诗人丁鹤年传记考辨


【提要】生活于元、明之际的“西域”诗人丁鹤年,其家世、生平,虽得见于《明史》、《明一统志》等书,却有非少的谬误。本文通过对戴良、乌斯道、管讷等所作原始文、诗的重新梳理,指出:这位生于元元统二年、卒于明永乐二年“高士”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至正十二年前和洪武十二年后,“定居”在湖北武昌;至正十三年后、洪武十一年前,“流寓”在浙东庆元亦宁波。由于成长在一个濡染传统儒家文化非常深的家庭,其思想轨迹,由“孝”至“悌”及“忠”。即使没有接受过“爵”、“禄”,也同样深深怀念陷入危难而后又被替代的“胜国”。至于有元一代的“民族矛盾”,远没有后人想象的那么激烈,即从丁鹤年的“交游”来看,几乎没有丝毫“异类”的分辨。

生活于元、明之际的“西域”诗人丁鹤年,其家世、生平,附见于《明史》卷二八五《戴良传》后,云:“时又有丁鹤年者,回回人。曾祖阿老丁与弟乌马儿,皆巨商。元世祖征西域,军乏饷,阿老丁杖策军门,尽以资献。论功,赐田宅京师,奉朝请;乌马儿累官甘肃行省左丞。父职马禄丁,以世荫为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解官,留葬其地。至正壬辰,武昌被兵,鹤年年十八,奉母走镇江,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四明。方国珍据浙东,最忌色目人,鹤年转徙逃匿,为童子师,或寄僧舍,卖浆自给。及海内大定,牒请还武昌,而生母已道阻前死,瘗东村废宅中。鹤年痛哭行求,母告以梦,乃囓血沁骨,敛而葬焉。乌斯道为作《丁孝子传》。鹤年自以家世仕元,不忘故国,顺帝北遁后,饮泣赋诗,情词凄恻。晩学浮屠法,庐居父墓,以永乐中卒。鹤年好学洽闻,精诗律,楚昭、庄二王咸礼敬之。正统中,宪王刻其遗文行世”。[1]关于其寿岁、文集,《大明一统志》卷五九:“丁鹤年,其先西域人。元末,因父、兄游宦,寓居武昌县之西山。博学能文辞,尤长于诗。性耿介,不混尘俗。年九十,终于家,有诗集传世”。[2]《千顷堂书目》卷一七:“丁鹤年《海巢集》,三卷。本西域人,后家武昌,性至孝。永乐中,楚宪王府长史”。[3]以上文字,盖有非少谬误。
丁鹤年的家世,上引提到的乌斯道所记甚略,远不如上引没有提到的戴良所记为详。《春草斋集》卷文二《丁孝子传》:“父职马禄丁公,官武昌县最长,有善政,殁而就葬武昌”。[4]《九灵山房集》卷一九《高士传》:“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与弟乌马儿,皆元初巨商,当世祖皇帝徇地西土,军饷不继,遂杖策军门,尽以其资归焉。仍数从征讨,下西北诸国如拉朽,廷论以功授官,阿老丁年老,不愿仕,时赐田宅,留京奉朝请。乌马儿擢某道宣慰使,其后招降吐蕃有大功。遂自宣慰拜甘肃行中书左丞。祖苫思丁,由北晋王从官起家,累官至临江路达鲁花赤,政尚寛仁,民怀其德。父职马禄丁,轻财重义,尽取祖、父遗资,赈诸亲故之不足及他士之贫者,然性尚豪迈,雅不喜荣名,年四十,始应野怜真丞相辟,主临川县簿,以治行高等,升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解官之日,父老为筑种德之堂,请曰:吾县,盖公之桐乡,愿留居毋去。武昌公亦爱其土俗异他处,遂家焉”。[5]“北晋王”,王恽《秋涧集》卷四三《总管范君和林逺行图诗序》:“和林乃国家兴王地,有峻岭曰杭海答班,大川曰也可莫澜,表带盘礴,据上游而建瓴中夏,控右臂而扼西域。盘盘郁郁,为朔土一都会”。“至元丙戌(二十九年),诏皇孙晋王(甘麻剌)于其地建藩开府,镇护诸郡”。[6]
丁鹤年弟兄五人,排行最末。《九灵山房集》卷一九《高士传》:“生子五人,而鹤年最幼”。[7]杨士奇《东里集》卷文一○《题丁鹤年诗》:“鹤年其先西域人,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故鹤年亦丁姓。其祖、父皆仕元,{二}[三]兄皆举进士为显官,鹤年独泊然布素寒士”。[8]“举进士”,涵浙东佥都元帅吉雅谟丁和翰林应奉阿里沙。《丁鹤年集》卷三:“鹤年兄名吉雅{斯摩迪音}[谟丁],字符德。至正间进士,任浙东佥都元帅”。“鹤年次兄阿里沙,字允中。至正间,进士,仕翰林应奉”。[9]吉雅谟丁,也就是以马为姓而联以字的“马元德”。《九灵山房集》卷二二《题马元德伯仲诗后》:“元德骑鲸上天,六七年矣。平生诗词流落人间者,六丁取之殆尽,独此三诗,犹为其弟鹤年所蓄。鹤年聨之为卷,且追书和答之作,并题四韵于后。予得而观之,于是,知二君之诗,为足传矣”。[10]阿里沙的排行当为第三,居第二者当为万户烈胆,而居第四者缺名,曾在杭州路居住。《丁鹤年集》卷二《哭阵亡仲兄烈胆万户》、卷一《送四兄往杭后寄》:“独骑铁马突重围,斩将搴旗疾似飞。金虎分符开幕府,玉龙横剑卫邦畿。委身徇国心方尽,裹革还乡愿竟违。病卧沧江怜弱弟,看云徒有泪沾衣”。“临别强言笑,独归情转哀。离魂凄欲断,孤抱郁难开”。[11]
马元德、丁鹤年兄弟感情,非同寻常。即从现存的两人所作,也足以味出其中蕴涵之深厚。前者,《丁鹤年集》卷三《秋,过弟鹤年书馆夜话》、《鹤年弟尽弃纨绮故习,清心学道,特遗楮帐,资其澹泊之好,仍侑以诗》:“弟兄惟我老,宗族有君知。万里尚为客,百年能几时?秋清妨熟寐,夜静话贞期。明日悤悤别,还生两地思”。“谁捣霜藤万杵匀?制成鹤帐隔尘氛。香生卢絮秋将老,梦熟梅花夜未分。枕上不迷巫峡雨,床头常对剡溪云。竹炉松火茶烟暖,一段清贞尽属君”。[12]后者,同书卷二《太守兄遗纸帐,仍赠以诗,次韵奉谢》、《题太守兄遗藁后》:“湘娥剪水霜刀匀,虚室生白无纎氛。壶中但觉风雨隔,殻里岂知天地分?蟾光夜明楮叶露,蝶梦春远梨花云。恍然置我银世界,纵有琼瑶难报君”。“黑风吹海浪如山,独跨长鲸去不还。身世云烟游物外,文章奎璧照人间。彤庭朝朔双鳬远,緑野行春五马闲。老我急难余泪在,一回抚卷一潺湲”。[13]“楮帐”、“纸帐”之作,可见互相关系之一斑。暨,《九灵山房集》卷一九《高士传》:“鹤年与吉雅谟丁友爱,吉雅谟丁掾南台时,欲以利禄勉鹤年,鹤年去不顾,后以直言忤权要,谪迁江右,道里梗塞,仆隶皆惮行,鹤年乃独冲寒雪,冒险途千里从之”。[14]

丁鹤年之生年,《九灵山房集》卷一九《高士传》:“年十七,而通诗、书、礼三经”。“明年,淮兵渡江袭武昌,鹤年奉母夫人以行,所在艰阻,三阅月,始达镇江,菽水不给,虽佣贩贱业,骑射卑职,皆趋为之不问”。[15]“淮兵渡江袭武昌”,发生在至正十二年的正月。宋濂《宋文宪集》卷三四《星吉神道碑》:“至正十一年,妖贼徐真一等起汝、颍,蔓延湖、湘间,势甚炽。时武备久弛,公(星吉)咨于众,或以老将郑万戸有材略对,公乃令募土兵缮城池、修戈甲,起部属以谍贼事。贼闻有备,遣其党十余诣军门降。公谓郑曰:此诬也。郑设伏受降,诱而殱之,缚其党六百人,狱以俟命。会公召为大司农,平章和尚受贼赂,系郑而释其缚纵之。明年正月,贼乘懈袭武昌,六百人自内为应,城遂陷。城中人泣曰:星吉平章在,吾属岂为俘乎”?[16]《永乐大典》卷六六九七录李好文《李黼传》:“至正十二年正月,行省右丞孛罗帖木儿别统一军进讨淮西,驻兵江上,留半月不进。十四日,贼陷武昌,藩王、省臣及官民舟楫蔽江而下,运官亦载茶赋而去。十九日,平章右丞及府寮共议奔避,[李]黼知其意,即抗言责之”。[17]如以“年十七”的“明年”为至正十二年,往前追溯,其当出生于已经是元顺帝在位的元统二年。
在丁鹤年未成人前,父亲即已谢世。所以,形势逼迫其少年老成。《九灵山房集》卷一九《高士传》:“武昌公死时,鹤年年甫十二,已屹然如成人。其俗素短丧,所禁止者独酒,鹤年以为非古制,乃服斩衰三年,仍八年不饮酒,家有遗资,悉推与诸兄,不留一钱自遗也。武昌公在时,以鹤年倜傥类己,甚钟爱,畁荫从父桓州职,鹤年亦辞谢不敢有,惟益厉志为学,清苦自将,与寒畯贱士等。或曰:汝贵家子,不效祖、父为官人,顾乃过自矫激如此?鹤年曰:吾宗固显贵,然以文学知名于世者恒少。吾欲奋身为儒生,岂碌碌袭先荫,茍取禄位而已邪?乡之诸儒长者,以其年幼而有志,多乐教之。豫章周怀孝,楚大儒,时寓武昌,执经问难者比肩立,然独器重鹤年,且欲同归豫章,而妻以爱女。鹤年以母老,诸兄皆官千里外,无他兄弟备养,辞不行。母闻而遣之,鹤年曰:人之所以为学者,学为孝耳。今舍晨昏之养,而从师远游,人其谓斯何”?[18]不过,根据颇为“传奇”的说法,“经、史”的“启蒙”是由其姊月娥担当的。《春草斋集》卷文二《月娥传》:“月娥者,太平芜湖葛通甫之妻,武昌邑长职马录丁公之女,西域人也。少聪慧静幽,诸伯氏皆明经,工举子业,月娥随而诵说,通奥义。鹤年富于经、史,有操行,幼时读书,皆月娥口授”。[19]
丁鹤年东奔所拟投靠者,盖“世父”,亦“伯父”。《春草斋集》卷文二《丁孝子传》:“后兵乱,鹤年仓卒奉母夫人走南徐世父家。生母冯氏,先匿邑之东村,东村首难,竟阻絶莫之知也。余十载,母夫人殁,鹤年又避地明之定海,闻父墓尝为盗发掘,生母又病死,葬洪道乡,日夕忧悸,且却絶酒肉、盐酪示自贬”。[20]“南徐”,即镇江路;[21]不过,其在镇江的时间没有这么长,“十载”应作“五载”,因为早在其兄马元德任定海县尹之前,就已经离开了。《九灵山房集》卷一九《高士传》、卷二二《题马元德伯仲诗后》:“及夫人捐馆舍,鹤年哀毁尽癯,盐酪不入口者五年。于是,浙以西,日入于乱,鹤年闻{从}[大]兄吉雅谟丁避地越江上,徒歩往依焉”。“元德由进士起家,尝掾南台,宰定海,守奉化、昌国,皆有善政可纪。鹤年当武昌失守,奉母夫人避地镇江,母夫人下世,依元德居越台,省交荐其卓行,俱以禄不逮养,坚辞弗起。元德之政事,鹤年之高风,岂他人所可及哉”?[22]刘仁本《羽庭集》卷五《饯定海县尹汪以敬诗序》:“至正十九年,省垣分署鄞郡(庆元路)念其民之□瘵,知进士马君元德之贤,擢尹兹邑,驭若众寛,若赋理,若事不抑以苛细,不畏彼强御,驯而扰之。三年而政成,政成(二十二年四月)而升为奉化州牧”。[23]
尽管颇有政绩,马元德还是在昌国州的任上不幸“死事”。《丁鹤年集》卷二《观太守兄昌国劝农》、《题太守兄遗藁后》:“东皋风日媚新晴,太守躬耕晓出城。袅袅双旌穿柳过,萧萧五马踏花行。扶藜父老陪谘访,骑竹儿童主送迎。岂意兵荒南北遍?化行沧海独升平”。 “太守兄死事之明年,于箧中得遗诗一卷,伏读之次,不知涕泗之横流也。敬题诗于后,以纪哀思云。海国期年政化成,肩舆随处看春耕。正欣鸡犬无惊扰,讵意鲸鲵有鬬争?遥岛月明虚燕寝,故山云冷失佳城。梦回佳句难重得,肠断池塘草又生”。[24]作为其弟弟的丁鹤年,几乎一直过着逃避尘嚣、颠沛流离的生活。《九灵山房集》卷一九《高士传》:“后还越,宿留四明。或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居僧舍,卖药以自给,虽久处艰瘁,泊如也。通政院判伍实督运海上,自负才气,见宾客不为礼,而独贤鹤年,虚左迎至邸。鹤年当隆冬,弊衣不掩胫,伍欲解衣衣之,畏其清介,言欲发而中止。鹤年当困苦时,人有济之者,虽饘粥之费无所受,然行囊稍裕,每好赴人之急,人之享其惠者,盖数数然也。时兵戈四起,鹤年益逃匿海岛,絶其迹。已而海上多盗,鹤年转徙无常,大抵皆明之境内。明当方氏之盛,幕府颇待士,士之至者踵接,鹤年独逡巡远避,门无一迹”。[25]

丁鹤年在浙东的“转徙无常”,大概一直延续到入明以后。其足迹,似乎主要在余姚和庆元路亦宁波府的所辖慈溪、定海、奉化等地。《丁鹤年集》卷一《慈溪度夏报国寺,寄甬东椿上人》、卷二《寄余姚宋无逸先生》、《寓奉化寺,寄菩提寺主》:“一径野云深,僧关閟緑阴。雨腥龙出涧,风劲虎过林。澹泊资禅味,清凉养道心。三生如不昧,石上一来寻”。“余姚有舜江、夏山,汉刘使君、樊夫人仙迹。龙泉城外絶嚣喧,寄傲全胜在漆园。独对江山怀舜禹,每凭风月问刘樊。行窝酾酒花围席,野寺题诗竹满轩。回首昆冈空刼火,深期什袭保玙璠”。 “菩提岭外空王寺,丹磴行穿虎豹群。万壑涛声岩下瀑,千峰雨气屋头云。海龙送水金瓶贮,天女怀香寳鼎焚。惭愧无縁尘土客,朝朝钟鼓下方闻”。[26]而其一时的“居有定所”,可能就是在定海的“海巢”。《九灵山房集》卷二五《寄鹤年》:“衡门之下可栖迟,且抱遗经住海涯。东汉已编高士传,西方仍诵美人诗。衰年避地方蓬转,故国伤心忽黍离。天末秋风正萧瑟,一鸿声彻暮云悲”。[27]《丁鹤年集》卷二《海巢》:“海上巢居海若降,三山眼底小如矼。已攀若木为华表,



更立榑桑作翠幢。蛟室夜光晴烛户,蜃楼秋影冷涵窗。鹪鹩梦断无因到,唯有同栖鹤一双”。[28]
丁鹤年在庆元的朋友,首推流寓于此、为之作传的浦江人戴良;二者可说是“哲学”和“文学”上的知己。《九灵山房集》卷二一《鹤年吟稾序》、卷二九《皇元风雅序》:“观其古体歌行诸作,要皆雄浑清丽可喜,而注意之深、用工之苦,尤在于七言律。但一篇之作,一语之出,皆所以寓夫忧国爱君之心,闵乱思治之意,读之使人感愤激烈,不知涕泗之横流也。盖其音节格调絶类杜子美,而措辞命意则又兼得我朝诸阁老之所长。故其入人之深,感人之妙,有非他诗人之所可及”。“明往圣之心法,播昭代之治音,舍是书,何以哉?”。“一旦退处海隅,穷深极密,与世不相关者几廿载。于是,当代能言之士,凋落殆尽。而鹤年亦老矣,乃取向所积篇章之富,句抉字擿,编集类次之,而题以今名。良窃遡其有合于圣人删诗之大端者,为之序,庶几同志之士,共谨其传焉”。[29]九灵先生如是说,海巢高士则如是答。《丁鹤年集》卷二《奉寄九灵先生》:“挟海怀山谒紫宸,拟将忠孝报君亲。忽从华表闻辽鹤,却抱遗经泣鲁麟。丧乱行藏心似铁,蹉跎勋业鬓如银。万言椽笔今无用,闲向林泉纪逸民”。“早将长策靖三边,晚抱孤忠守一廛。出处久推张翰逹,登临重觉谢安贤。烟霞丘壑龙山屐,风月汀洲鳯浦船。东望三神纔咫尺,不妨来往挟飞仙”。[30]
别一为其作传的慈溪人乌斯道,自然也是丁鹤年的深交。《丁鹤年集》卷一《次乌继善先生见寄韵》:“扶杖日行吟,悠然太古心。风云遗壮气,山水効清音。大雅消沉久,斯文感慨深。幸瞻乔梓在,奕叶尽成阴”。[31]特别是当后者即将离去的时候,前吐露了非同一般的情怀。《春草斋集》卷诗二《赋得吴王避暑宫诗,送丁鹤年归武昌》、《赋得陶侃读书堂诗,送丁鹤年归武昌》:“君今归去访遗迹,自古兴亡休叹息。有酒可献重瞳坟,南望九疑纔咫尺”。 “君溯长江忽归去,政是英雄读书处。百灵奔走护先丘,就结茅堂倚高树。平生读书才气多,要回落日挥长戈。苍天不借丈夫力,鬓霜独奈秋风何!且访云间入林下,依旧从容咏风雅。古今穷达贵同风,莫愧前人面如赭”。[32]《丁鹤年集》卷二《别四明亲友,并序》:“乌{季}[继]善、余伯雄诸公携诗载酒,祖道鄞江之上,赋此以谢之。春雨晴时春水生,春风摇荡别离情。柳条弄色已堪把,莺语怯寒犹未明。白雪翻声归锦轴,紫霞流影入瑶觥。当江打鼓放船去,长揖同袍好弟兄”。[33]曾作赠别文字的,尚有南昌人释来复。《古今禅藻集》卷二四《送西域丁鹤年兵后归武昌省墓》:“燕云何处是并州?黄鹤矶头问去舟。海阔山长羁旅梦,天荒地老死生愁。他乡寒食身千里,故垄斜阳土一坏。为语东归华表鹤:英雄遗骨几人收”?[34]
阔别故里数十年,丁鹤年终于得以回武昌了。时间,则洪武十二年。《丁鹤年集》卷二《梦得先妣墓》:“己未夏五月,还武昌迁葬。兵后,陵谷变迁,先妣封树,竞迷所在,久寻不得,露祷大雪中。冬十一月二十日夜,忽感异梦。翌日,遂得其处。赋诗一首,以记岁月云。慈颜幽翳杳难知,风雪孤村遍访之。极浦空江泥滑滑,荒冈断垄塜累累。那知恍惚魂归夜?正是呼号泪尽时,孝格皇天吾岂敢?聊同乌鸟报恩私”。[35]因孝感梦,正是《春草斋集》卷文二《丁孝子传》的主题:“鹤年无以措意,惟作母主,蚤暮拜母主前,求五旬浃有报,拜至七日夜,梦母氏出高堂中,鹤年遽牵母衣恸哭,以恸即寤。晨起,邻老杨重者至,云吾昨夜梦子之母氏,堂宇间自内出,以酒肉见赐,与三人同食饮,内一人不御也。鹤年以梦母氏与邻老同所梦堂宇,皆在旧业之西又同,因具畚锸偕往。徘徊顾视,见平陆土有陷下者,鹤年意谓吾闻母葬时,无棺椁下辏,土砖上覆,败舟板,人与板腐尽乃尔,兹迨可启而观欤!遂陈肉酒以祭,祭毕,劅其土,骨果见,板仅有松节,土砖亦具,良在是矣。然恐他墓偶有同者,复啮指血骨上试之,良久,收去血骨,通变茜色。可验母一齿当正中,如漆视之,亦验。时四人同往享祭余,鹤年未尝入口,正与邻老梦无少异爽,乃收骨棺敛葬”。[36]

不久,丁鹤年仍回到浙东;[37]再不久,始返湖北的家乡居住。其屋庐所在地点,一为武昌县的樊山,《春草斋集》卷文二《丁孝子传》、卷诗二《赋得陶侃读书堂诗,送丁鹤年归武昌》:“至则别竁地樊山窆父棺,卜日襄事日已迫,而淋雨十日不止。鹤年先一日拜雨中,愿翌日雨止半日终事。竢至质明,密云虽四塞,雨则强不澍也,及发引视窆,而反雨倾泻如故”。“是乡慈母王氏墓在寒溪塘,并加封树,鹤年就庐于父墓,将终其身”。“吴王都武昌,去武昌数里许西山之麓,建避暑宫。前面南浦、九疑山,上隔一湖。宫侧有洗剑池,上有九曲亭。再上一里许,有寒溪。寒溪之上,有陶侃读书堂。山上有楼,后侃讨海贼,得铜铸观音于沙上,奉于书堂,就舍书堂为寺。今寺亦废,为鹤年先大夫丘陇,鹤年庐于其侧”。[38]一为江夏县的南湖,《丁鹤年集》卷一、卷二《武昌南湖度夏》、《次向自诚韵,并序》::“南浦幽栖地,当门罨画开。青山入云去,白雨渡湖来。石润生龙气,川光媚蚌胎。芙蕖三百顷,何处着炎埃”?“自诚为予筑行窝于所居,以诗见意,次韵奉谢。道究先天太乙初,金门大德复谁如?已承丹篆三天箓,还读青藜午夜书。华表忽归辽海鹤,仙庖频食武昌鱼。行窝处处春风里,拟办尧夫洛下车”。[39]
丁鹤年在武昌并没有“出仕”,升任楚王府“长史”的乃是其友人管讷、时敏。《丁鹤年集》卷二《送长史管公时敏朝京》、《谢刘伯升愈疾》:“黄鹤楼前画舫开,送车千辆动浮埃。楚人独数苏从谏,齐士谁过管仲才?报政每随鹓鹭入,览辉重见鳯凰来。君心东注同江汉,一一敷陈对玉台”。“伯升起予沉疴,合府诸彦为诗称谢。故人素擅岐黄术,今我兼承管鲍知。高义百年存古道,沉疴一旦起神医。杏林春早繁花合,橘井秋深美实垂。最爱相酬无长物,数篇清絶盛唐诗”。[40]而管时敏称其为“先生”,也曾提到过疾病的痊愈。《蚓窍集》卷六《和谢鹤年先生见寿》、《和鹤年丁先生宿东岩韵,兼呈洪山海禅师》、《江夏刘名才及子陟,皆以医呜于时。鹤年丁先生德其愈病,索诗赠之》、卷八《和鹤年先生访补衲和尚诗》:“秋色南山晓共妍,今朝初度会群贤。清尊谈笑同为客,白髪风流半是仙。目覩凤麟当盛世,齿随犬马待余年。过情佳句烦称道,自愧迂疏敢浪传”。“斋罢云扄时听讲,诗成雪屋夜悬灯。虎溪有约仍三笑,自愧为官老未能”。“大隠为医在市廛,千金秘诀自家传。昔时曾起龙归海,今日还将鹤引年。旧炼丹炉留宿火,新开药圃灌春泉。一门父子神仙似,何必壶中别有天”? “半霄峰顶拥丹霞,两策登登岂惮赊?老衲倒穿迎户外,山禽啼上石楠花”。[41]
明永乐、宣德间名臣杨士奇,当洪武二十二年至二十九年,寓居武昌府。据其自称,与丁鹤年多有盘桓和陪对。《东里集》卷续一九《跋録陶诗》、《跋风雅翼》、《跋读杜诗愚得》、卷一○《题丁鹤年诗》、卷文四《沙羡槀引》:“洪武己巳(二十二)冬,初至武昌”。“余客武昌时,相与往还甚厚。丙子(洪武二十九年)冬,余归庐陵,以余重此编,赠以识别”。“读杜诗愚得,绍兴单复元阳着,凡十八卷。余家所録总七册,昔之注杜诗者多矣,而简直明白,得古诗人之意者,惟此为优。虞道园尝注杜律诗百余篇,最为简明。此岂本诸道园者乎?元阳清修好古,洪武初,为汉阳湖官,其注此诗,未尝示人。武昌丁鹤年好论诗,与之厚,仅得一再见之。单卒,其子不振,鹤年从求其槀,已不存。后数年,始物色得之汉川民家,已失其后二卷。又十余年,求得于景陵士人,遂为全书。余客武昌,与鹤年往还,出此书示余及张从善,使録之”。“丁鹤年后隠武昌山中,余在武昌,遇之甚相得,时已老矣,别后数岁,卒。此集盖其卒后,得之武昌邓存诚”。“今足迹不至者十五年,旧交零落过半”。“永乐辛卯(九年)夏五月朔士奇书”。[42]如果按照以上记载推算,自洪武二十九年离开武昌,“别后数岁”,也就是永乐初的前后。如以二年为准,享年只七十。要是九十,已是洪熙元年了。
丁鹤年的诗集,版本各异,名称不同。别本《九灵山房集》卷补编下《鹤年先生诗集序》作《鹤年先生诗集》[43],《九灵山房集》卷二一《鹤年吟稾序》作《鹤年吟稾》,云:“凡幽忧愤闷、悲哀愉悦之情,一于诗焉发之。观其古体歌行诸作,要皆雄浑清丽可喜,而注意之深、用工之苦,尤在于七言律。但一篇之作,一语之出,皆所以寓夫忧国爱君之心,闵乱思治之意,读之使人感愤激烈,不知涕泗之横流也。盖其音节格调絶类杜子美,而措辞命意则又兼得我朝诸阁老之所长。故其入人之深,感人之妙,有非他诗人之所可及”。“予故取其吟稾若干卷,序而传之,以俟世之知鹤年者,相与讽咏焉耳”。[44]《丁鹤年集》卷首释至仁《书海巢集后》、魏骥《丁鹤年集序》则分别作《海巢集》、《丁鹤年集》,又云:“太学生戴习,録其师鹤年先生诗曰海巢集者,请题其后。鹤年,予友也。其诗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焉”。“武昌丁鹤年先生,以诗鸣湖、湘间,脍炙人口久矣。余友四明章琦廷玉典教斯邑,以其板废不存,将重刻以兴起之。前杭州府学教授唐公仲节,于先生为契家子,自武昌来,不惟重先生之诗,而且重廷玉之斯举,盖义举也,征余序其所以于首简”。[45]所谓“契家子”,乃先生“姻侄”。[46]

“西域”商贾以其资金赞助蒙古皇帝从而入仕,在有元一代并非绝无仅有。所称丁鹤年曾祖“杖策军门”之“当世祖皇帝徇地西土”,或即至元中,元军进入按台山西南以图经略天山南北之役。《元史》卷六三《地理志》:“至元五年,海都叛,举兵南来,世祖逆败之于北庭,又追之阿力麻里,则又远遁二千余里。上令勿追,以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统诸军于阿力麻里以镇之,命丞相安童王辅之”。[47]此后,这个主动“弃暗投明”的家族径被迁到了王朝的首都。直到其父亲,乔迁至武昌路武昌县境内建立新家。正是这种情况,以致时人称呼其长兄马元德时,常在名前冠以大都路的别称字样。贡师泰《玩斋集》卷八《跋白沙送别联句》:“予奉诏总漕闽南,道过四明,承天台郑蒙泉、韩谏行、毛彛仲、燕山马元德、会稽王好问、括苍王叔雨、四明舒汝临、僧朽石、上虞徐季章、华阴杨志中诸君欵饯,至白沙,犹不忍别,遂留宿舟中,饮酒联诗。明日,乃去。何真情之甚厚也”![48]还有的文字,称其“世居”彼处。《羽庭集》卷五《送马侯元德任奉化州序》:“马侯世居燕山,登进士第,尝辟江南御史台掾,耿介亷慎,学道爱人,故得选为定海”。[49]“燕山”,亦“帝京”。刘基《诚意伯集》卷一六《寄赠怀渭上人》:“燕山帝京龙象会,璇台宝林发关键”。[50]
丁鹤年之所自出,毫无疑问,是一个濡染传统儒家文化非常深的家庭。“孝”、“悌”、“忠”、“节”,分别于本人及其兄、姊有着非常典型的表现。《春草斋集》卷文二《月娥传》:“未几,寇果至,城陷,寇纪纲民事。月娥叹曰:吾生簪组世家,其忍出犬彘下耶?遂抱所生女赴水死。诸妇、诸女咸惊愕言曰:姆之死,必安于义,吾可幸生乎哉?亦相与死水中,凡九人,莫有后者”。[51]对于鹤年的思想轨迹来说,由“孝”至“悌”,[52]从“孝”及“忠”。即使没有接受过任何“爵”、“禄”,也同样深深怀念陷入危难而后又被替代的前朝。再将这种情感含蓄地植入相关的文字,于是,就有产生了诸如“黍离”之类的苍凉风格。《丁鹤年集》卷二《自咏》:“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太守九江先效死,诸公四海尚偷生。风云意气惭豪杰,雨露恩荣负圣明。一望神州一搔首,天南天北若为情”。“腐儒避地海东偏,鳯历颁春下九天。再拜帝尧新正朔,永怀神禹旧山川。庙堂久托君臣契,藩阃兼操将相权。只在忠良勤翊戴,万方行覩至元年”。“一夜西风到海滨,楼船东出海扬尘。坐惭黄歇三千客,死慕田横五百人。纪岁自应书甲子,朝元谁共守庚申?悲歌抚罢龙泉剑,独立苍溟望北辰”。[53]换言之,半生各在元、明的他,从“意识形态”而言,乃是个不折不扣的“遗民”。
无论在庆元、还是在武昌,都有众多的朋友。在这张名单上,有“高士”鄞县人张孟善、倪仲权,武昌人卫均执和“高僧”济汝舟、恕蕴中、椿大年、浚天渊等。《丁鹤年集》卷一《挽倪仲权处士》、《戆庵,并序》、卷二《奉寄恕中韫禅师》、《寄昌国济汝舟长老》、《寄武昌南山白云老人》、《题二灵山房,为浚天渊长老作》:“先生(倪仲权)视富贵,蔑若行空云。萧然坐一室,



诗书日讨论。忠信化闾里,孝友敦亲姻。用兹以殁世,人亡道弥尊。我昔客东海,托交见天真。荦荦金石义,蔼蔼骨肉恩”。“张孟善氏,貌古性方,好直言,慕王陵、汲黯之为人,与俗多忤,因扁其所居之室曰戆庵,以自况。室傍别开小圃,圃中无花卉、蔬果之冗,唯值药数畦,以资邻里之贫病者。其友西域鹤年,取古史苦言药也之遗意,作戆夫治药圃诗以贻之”。“曾向名山识异人,心如木石气如春。坐禅霜叶秋埋膝,行道天花日绕身”。“先兄太守尝题诗于方丈。西江禅伯住东溟,境接蓬莱地最灵。析木秋涛浮座白,扶桑朝影拂檐青”。“姓卫,字均执。先人时故旧,家居未尝入城市,闻鹤年辛苦远还,遣子弟问遗不絶”。“在东湖。寳刹凭虚户牖开,群峰北走水南回。六鳌夜涌金银阙,九鳯朝翔紫翠堆。日静云间飞钖下,月明天上渡杯来。谈玄每就岩房宿,最爱三车有辨才”。[54]
还应补充说明:当有元一代,“民族矛盾”的反映,远没有后人想象的那么激烈。姑不论丁鹤年的交游,没有丝毫“异类”的分别,就是说地方割据者方国珍“最忌色目人”,恐怕也是未必然。实际上,其兄马元德践仕奉化、昌国的时候,余姚以及整个路分都在这位“分省”的控制之下。《光緖余姚县志》卷三録高明《余姚州筑城记》:“至正十有八年,天子锡以印绶、节钺,命江浙平章、荣禄方公(国珍)分省东藩。明年,乃巡行[属地,相其厄塞,即]至余姚,瞻视形势”。[55]《两浙金石志》卷一八刘仁本《庆元路儒学兴修记》:“盖公(方国珍)以至正十八年领节来镇四明,于时盗发汝、颍,蔓延□□□□,廷命公保厘兹土”。[56]而在中国中世纪“民众”的心目中,即使是因相貌不同极易分辨的“非我族类”,只要品行端正,才华突出,也照样褒扬不误。鹤年生前有不少推崇,死后也有颇厚的悼念,甚至出现异地皆有坟墓“报告”的情况。《万历湖广总志》卷四四:“元丁鹤年墓,[在]武昌县樊山上。楚王尝遣人祭之”。[57]《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五:“元高士丁鹤年墓,在[杭州府城]清波门外”。[58]比较二者,笔者宁愿相信前者;那是因为作为“孝子”,他的遗体也该安葬在父、母遗体安葬的近处呵!
--------------------------------------------------------------------------------
[1] 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九七四年,页7313。
[2] 西安,三秦出版社影印天顺本,一九九○年,页908上。
[3]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54下。
[4]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12下。
[5] 《四部丛刊初编》景印正统刊本,页1下。
[6]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修补至治刊本,页21下。
[7] 页2上。
[8]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16上。
[9]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4上、5下。
[10] 页5下。
[11] 页18下、19上、6上。
[12] 页5上。
[13] 页36上、17上、下。
[14] 页3上。
[15] 页2上、下。
[16] 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校刊严荣校刊本,页401下。
[17]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原刊本,页2698下。
[18] 页2上、下。又,其师名字,一作“周孝思”。《丁鹤年集》卷二《奉怀先师豫章周孝思先生》,页19上:“先生有道负清时,经济何由见设施?白水青山聊自适,光风霁月复谁知?出尘标格三株树,瑞世文章五色芝。鸣鳯不闻人亦去,生刍一束起遐思”。
[19] 页17上。
[20] 页12上。
[21] 刘埙《水云稿》卷九《通镇江守赵总领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11下:“眷南徐之巨镇号东土之雄藩”。
[22] 页2下、5下、6上。
[23]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27下。又,同书卷六《奉化州儒学重修尊经阁记》,页23上、下:“越明年(至正二十二年),而州长马侯元德以夏四月来莅事,尤惓惓学宫,顾前经阁有未备者悉力营补”。
[24] 页32下、17上。
[25] 页3上。
[26] 页8下、16上、下、39上。
[27] 页1下。
[28] 页36上。
[29] 页1下、2上、下。
[30] 页14下、15上。
[31] 页6下。
[32] 页7下、8上。
[33] 页36下、37上。
[34]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10下。
[35] 页18上、下。
[36] 页13上、下、14上。
[37] 《丁鹤年集》卷二《迁葬后,还四明,途中寄武昌亲友》,页37上:“浪游吴越任荆湘,来往那辞道路长?箧内有书惭歴国,邸中无绶敢夸乡。潮生别浦江云白,尘起征途野日黄。若问离人行役苦,十宵九梦在泷冈”。
[38] 页12下、8上、下。
[39] 页12上、28下、29上。
[40] 页28下、29下。
[41] 《四部丛刊三编》景印永乐刊本,页17下、10下、16下、8上。
[42] 页3上、4下、5上、16上、下、7下、8上。
[43]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5上:“鹤年之清节峻行,已别有传,兹不着。至正甲午秋,九灵山人金华戴良序”。而《高士传》记有十四年后事,“甲午”或作“甲辰”,即至正二十四年。
[44] 页1下、2上。
[45] 页4下、1上。
[46] 《丁鹤年集》卷二《常秀轩,为姻侄唐仲节赋》,页29下、30上:“修竹疏松一径存,故家德泽久培根。岁寒并励冰霜节,春永均沾雨露恩。翠盖垂珠知结子,锦棚抽玉见生孙。要知奕叶承家庆,多在诗书礼义门”。
[47] 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九七六年,页1569。
[48]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45上、下。
[49] 页32下。
[50] 《四部丛刊初编》景印明刊本,页12下。
[51] 页16下。
[52] 即于三兄,《丁鹤年集》卷二《读应奉兄登科记,怆然伤怀,因成八韵》,页51下、52上:“射策彤廷被宠荣,遗经三复若为情。重伤赵璧经时毁,翻恨隋珠彻夜明。洪范有书传太乙,佳城无郭葬长庚。青云路断甘沦没,碧海尘飞苦变更。自信为臣当委质,谁能向贼更求生?家贫寡弱遗妻子,道远存亡隔弟兄。一旦音容成永诀,十年涕泪镇交横。茫茫原隰无求处,独立长风送雁声”。
[53] 页45下、46上。
[54] 页16上、18上、39上、下、38下、45上、40下、41上。
[55] 台北,成文出版公司《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原刊本,页105上。
[56] 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刊本,页265上。
[57] 济南,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原刊本,页346下
[58]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14下。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2438.html

以上是关于鹤年-王頲:鹤零旧里——“西域”诗人丁鹤年传记考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