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2年有两件大事值得一说:一件是沙场宿将刘备在夷陵败于东吴陆逊之手,这场大败对于丢了荆州和东三郡的蜀汉来说无疑是伤筋动骨;另外一件就是在陆逊乘胜追击刘备至永安之际,魏文帝曹丕出动大军三路伐吴,从规模和人数以及参与大将来看,很有可能这是曹丕一次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然而曹丕此次三路伐吴不仅自己得不偿失,反而让孙权获益匪浅,简单点说就是张辽曹仁两大将星陨落,东吴三大名将脱颖而出。
曹丕的三路大军可以说是名将尽出,具体的安排是这样的:中路由当时曹魏军中职位最高的大司马曹仁(曹魏第一代中夏侯惇已去世,夏侯渊已死,曹洪不堪大用而且和曹丕关系不好)率领蒋济(没错就是日后司马懿高平陵之变时一封信让曹爽束手就擒之人),大将常雕和王双(就是日后给诸葛亮制造了不少麻烦的那个王双)出兵濡须口(曹魏和东吴交战此处一定是主战场之一);东路由曹魏第二代中的征东大将军曹休兵出洞口,麾下有张辽和臧霸两大名将;西路更是名将众多,曹魏第二代能力最强的上军大将军曹真统领张郃,徐晃和夏侯尚,曹丕自己则坐镇宛城居中策应。
孙权在写了封求和信给曹丕被拒绝之后也不甘示弱一心备战:中路以朱桓和骆统等人守濡须口对付曹仁;东路以吕范为主将率徐盛,全琮和孙韶等人抵抗曹休,同时贺齐在后方策应;西路除了朱然守江陵之外,诸葛瑾和潘璋等人也从夷陵前线回援江陵。从兵力部署和双方名将阵容来看,显然是曹丕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同时刘备虽然败退白帝城,但是孙权也不得不防,所以东吴军方大都督陆逊就因为防备刘备没有参战。
曹丕军中有一人孙权是又恨又怕,他就是在逍遥津之战中以七千士卒大败孙权十万大军并差点活捉了他的张辽,有张辽在东线孙权一直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孙权听说这次张辽也来了,大惧之下特意嘱咐东线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张辽当时是带病出征)。战斗首先在东路打响,曹休主动进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臧霸甚至都杀过江去了,但是吴将全琮表现出色,拼死抵抗击杀了魏将尹卢把臧霸赶回了对岸,同时曹魏军中噩耗传来张辽病重不幸离世,加上有贺齐策应,曹魏的东路大军就这样一直对峙到曹丕撤军。
三国时期狂傲但是有点真本事的人并不多,关羽是一个,魏延也是一个,东吴年轻的将领朱桓也算得上一个:朱桓是江东大族吴郡朱氏的嫡系子弟,他为人孤傲自视甚高,虽然面对的是曹魏军中第一人的沙场老将曹仁,但是朱桓却并不怯阵:首次交战朱桓中了曹仁声东击西之计分兵羡溪后手中只有五千兵马,朱桓示敌以弱引诱曹仁攻城,在曹泰(曹仁儿子)常雕王双等人进攻濡须之际,朱桓兵贵神速抓住机会断了曹军后路,结果常雕被杀王双被擒,曹泰军营被烧,损失士卒千余人,曹仁人生的最后一战居然败给了名声不显的朱桓。
东路僵持,中路溃败,主攻的西路也一样不好过,西路名将最多,张郃徐晃是五子良将,曹真是曹魏宗室第二代的翘楚,夏侯尚也不差,可是这么多人就是奈何不了困守江陵孤城的朱然,朱然一守江陵半年之久岿然不动,此时曹魏军中已有流行疫病的迹象,在东路和中路无法取胜的情况下曹丕于是选择撤兵,声势浩大的三路伐吴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曹丕无功而返,更让曹丕难以接受的是曹仁也在撤军的同时病逝。
曹丕三路伐吴对曹丕来说是得不偿失,一场大战下来,曹魏军中威望最高战功最显赫的两大将星陨落,张辽和曹仁病逝军中;但是对于孙权来说却是意外之喜,全琮在东路,朱然在西路,朱桓在中路都表现出色在大战中脱颖而出,逐渐成长成为东吴军中的三大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