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为何他一直没有称帝?

下面由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20年的今天,也就是220年的12月10日,东汉献帝禅让皇位给了曹丕。曹丕即位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曹丕称帝从某种程度上说,实现了曹操的愿望。只不过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权力、声望上打下了基础。很多人都不解,为什么曹操没有再向前一步称帝呢?

说到曹操不称帝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当时外部的环境不利于曹操称帝,另一方面曹操不称帝也是在为自己的子孙在打基础。

一旦曹操称帝,很大程度会步袁术后尘

从表面上看,曹操当时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无论是在声望上还是权威上,都胜过蜀国、吴国,但是,如果曹操称帝,很有可能最终对自己、对曹魏政权不利。我们都知道“树大招风”这个词。对于当时的三国来说,才刚刚形成鼎立的局面,几方的权力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均势,一旦曹操率先称帝,很有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从而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和对象。

曹操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为何他一直没有称帝?

而且在三国鼎立之初,整体外部环境也是动荡的,地方军阀还很多,混战依旧。所以,外部的环境并不是稳定的,而一个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于天子来说也是很不利的。如果一个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取代帝王,那么这也就预示着他也就很容易被别人取代。袁术就是一个最好的反例。

建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袁术其实自身实力不差,也有着很好的人才支持和物质资源,他占据着淮南非常富庶的地方,本身粮草、兵力都不差。此外,他手底下还有孙坚这员大将,可以帮他捞玉玺。可是,袁术就在拿到玉玺的时候,仓促地称帝成为了他一生非常大的败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打烂了一副好牌。”

袁术无疑是失败的,称帝策略是错误的。拿到玉玺后,他过于膨胀,忽略了汉献帝在天下众人中的地位。他违背天下遵从汉室的愿望,贸然称帝只能换来自毁,最终被曹操、刘备、吕布、孙策等人杀入寿春,最终以失败落幕。

曹操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为何他一直没有称帝?

反言之,曹操当时手中有汉献帝,无论帝王是否有实权,只要帝王存在,那么其形式上的权威就在,制度也就存在。所以,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扛着汉献帝这展大旗,以汉献帝的名义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天子存在,那么在古代中国家天下的理念下,国家的制度就是完备的,至于天子是不是虚位并不重要。

安心做汉臣,为子孙打江山

在曹操没有称帝这件事上,有一个发挥了很重要作用的人,他就是追随着曹操的老臣荀彧。荀彧出身于士族林立的颍川,荀家在当地也是非常有名的士族。在当时的乱世时代,荀彧等士族一直保持着非常正统的思想,他们甚至可以为了不向宦官低头而罢朝辞官。在这些士族人士的头脑中,对于汉室王朝是非常忠诚的,他们秉承着仁义忠厚的理念。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他们或许会在朝堂之上施展自己的施政才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荀彧跟随着曹操,他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希望把汉献帝侍奉起来,忠于汉朝,进而打击军阀、恢复汉室,只是最终被曹操以“挟天子”取代。而且在公元212年,平定了关中的曹操晋位国公、加封九锡。这一点是荀彧所不能接受的,他的心中只有汉室。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两个人产生了分歧。看过《大军师司马懿》的人应该还记得,电视剧里有这样的一个镜头,曹操给荀彧送去了一个空格食盒,荀彧看到此景明白曹操没法接受他,便服毒自尽、以死明志。

曹操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为何他一直没有称帝?

荀彧的死在某种程度上对曹操也是一个冲击。虽然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是荀彧对于曹操打天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荀彧的死或许也让曹操理性分析了不称帝的必要性。此外,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比起自己称帝,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后代打基础。

曹操在有汉献帝作为傀儡之后,很多的权力都在自己手中。即便他没有称帝,也是掌握了很大权力。所以他不考虑自己篡汉称帝,而是由自己的子孙来完成之一任务。曹操甚至还曾把自己比作周文王。周文王在世的时候,仍然做商纣王的臣子,为自己的儿子周武王灭商铺路。正因如此,在曹操去世的同一年,曹丕即位称帝。

曹操不称帝背后的政治思想分析

虽然说,曹操不称帝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理性分析后的决策。但是从整个政治环境和整体的政治思想发展脉络来看,曹操的行为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思想。

曹操在《度关山》和《对酒》中都体现出了他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了“立君牧民,为之轨则”以及“王者贤且明,宰相肱骨皆忠臣”的理念。在我国古代的政治伦理中,有君主“内圣外王”的观念,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也需要良好的道德,从而才能实现“外王”。

正因为君主制度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也需要曹操拥护汉献帝,恢复汉室的社稷制度,这样才能让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延续下去。不过,进一步来看,“立君”的目的在于“牧民”,君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治理好国家,从而建立起家天下的秩序。

曹操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为何他一直没有称帝?

在贤明君主的领导下,臣子忠于君主、忠于国家,最终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国家,曹操不称帝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君贤臣忠”。从“举义兵”开始,曹操就以扫除顽凶平定天下为己任,在他心目中也非常看重古代的贤明圣王。他的圣王情结也体现在了他的《述志令》中,当孙权来信自贬为臣,劝曹操称帝,而且曹魏阵营内不少人也希望他称帝的时候,他却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曹操在《善哉行》中阐释了周文王的祖父亶父广施仁政,发展生产。文王的叔伯太伯和仲雍为避免王位争夺,自愿躲避。曹操欣赏古代贤明圣王,他认为周文王是贤明君主的典范并以周文王、周公为榜样。也正因为如此,在众人劝他称帝时,他用“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