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襄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齐王刘襄与汉文帝刘恒相比并不差,而且功臣与刘襄刘章刘兴居兄弟三人之间还立下了承诺。为什么功臣最终还是将皇位移交给了代王刘恒?
在诛除诸吕的前夕即高后八年八月,平阳侯曹窋获知了从齐国返回的郎中令贾寿向相国吕产的密告,灌婴与齐王刘襄,楚王刘交欲联合灭诸吕,哭求吕产入宫拥少帝应变。曹窋告丞相陈平,陈平以朱虚侯刘章召来太尉周勃商议。
曹窋,曹参之子。其职务在当时是行御史大夫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地位仅次于相国(丞相)和太尉。他的预警使得还在筹备及运作当中的陈平和周勃等人,骤然起兵,引发了铲除诸吕的行动。由于事发仓促,陈平和周勃等人首先要确保的是他们自身的安全,根本没有去细细研磨成功之后,如何安排皇位继承人选问题。而之前与借助刘章之手,以书信沟通刘襄,并许以帝位,不仅是为了获取外援,更是为了日后不会被追究职责,保住眼前的权力和地位。这一点,也是他们联合齐国发动政变的最初目的。
可是,待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周勃陈平等人手握象征皇权的玺绶,各方人员汇集到一起时,这才发现铲除诸吕不过是维持住了眼前的局势,最为麻烦的是将皇位移交给何人才能最终保证以后的安稳以及权力,利益。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周勃陈平等人并未立即将吕氏所立的少帝废除,而是想要继续按部就班的依照吕后吕产吕禄等人的做法,拥立少帝维持住现在的局面。这从审食其帝太傅的职务废而又立再废的矛盾举动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少帝还比较年幼,与其接触更多的是诸吕以及审食其,诸吕被灭之后,少帝也定是惶恐不安,曾经熟悉的又与诸吕关系和睦且深受吕后信任的审食其的出现,至少稳住了少帝也稳住了审食其,不会在短时间内在出现什么意外变动威胁到功臣。
但是,在外部拥兵不退的刘襄一纸檄文,让周勃陈平等人是坐卧不安。皇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今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今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这本是讨伐诸吕时的檄文。可是,檄文之中强调的是诸吕劫持列侯忠臣,从而矫制以令天下。如今,诸吕已除,灌婴领兵驻守荥阳而不退,诸功臣在内独断专行,有挟制少帝而令天下之嫌。同时,也并未按照约定迎立刘襄为帝,存在着谋反自立的嫌疑。另外,刘襄还透露出尊崇少帝为君的意味,可是刘襄依然遵循皇权正统,尽管刘襄功臣双方有约在先,这意味着功臣还要冒着秋后算账的风险。最终,由陈平首倡迎立汉文帝,又与掌控兵权的太尉周勃商议,定下基本论调,召集在长安列侯以及宗室商议。采纳了琅邪王刘泽的提议,撕毁了与刘襄刘章兄弟的约定,迎立了代王刘恒。其主要的理由也是功臣的一致认同的理由,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还有其他的。
一、宗室的意见
实际上,提出刘襄母家酷似吕氏家族这条具有一票否决效力的是刘泽。
齐王
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
这无疑是击中了功臣一系痛点,尤其是掌管军事的太尉周勃的痛点。但是,这仅是刘泽的策略,他的意见实质是让宗室,尤其是与齐国交界的宗室的共鸣。
刘泽,一位标准的政客。他在楚汉之争时,并没有什么骄人的功绩,更多的是因为刘泽属于刘氏的远支而获得营陵侯的爵位,在吕后称制时期,听从了一位书生的分析后,开始经营自家的前途贴近吕氏,于高后二年获封琅邪王,封地是割取了刘襄的齐国琅邪郡。
在高后八年,刘襄起兵时,夺取了琅邪郡的兵权,变相的将琅邪郡收了回去。
被架空的刘襄从刘襄的关切点出发,说动了刘襄解了对其的监管,逃亡到了长安,加入到了铲除诸吕的行动中,以宗室的身份又赢得了功臣的信任。
刘泽的经历告诉众人,刘襄果敢有谋,实力雄厚,根本不是功臣能够制约的。并且会将以往失去的土地悉数追讨回来,并要完成之前的承诺将赵国梁国封赏给立下大功的刘章和刘兴居等人。这无疑会触犯其他宗室的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刘襄继位会将功臣想要保有现有权力和权益的目的落空。
二、曹窋
曹窋在铲除诸吕时的功劳大多被掩盖了起来,只有一条是没有掩盖。
高后八年八月时,告知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以及刘章,联合起来诛除诸吕的密谋泄露了出去,使得陈平周勃赶在吕产动手之前发动了政变,进而铲除诸吕。
曹窋当时的身份是行御史大夫事,并没有明确的说就是御史大夫。如果加上此次的功劳,按说完全可以真正成为御史大夫。可是,在高后八年闰九月迎立代王刘恒的奏疏上,所列官员名单,曹窋的名字消失了。要知道,这张奏疏是关乎日后封赏多寡有无的。曹窋的名字为什么会消失不见?曹窋的父亲曹参,在汉惠帝二年担任相国之前,是在齐国担任齐相国。他与刘肥同是在汉六年受封,刘肥为齐王,曹参为齐相国。曹参在齐地任职了9年,施行“无为而治”,齐地得大治。这无疑在说一个事实,曹参与齐国上上下下关系融洽。郎中令贾寿从齐地回返,路途遥远,归期难定。贾寿一出现,曹窋便可以适时现身左右,并能够比陈平周勃等人先行知晓,除了机缘巧合之外,与齐地上下联系紧密不无关系。
联系上下文,曹窋定然是支持,而且是强力支持刘襄继位的。
如果刘襄就此获得帝位,那么曹窋的御史大夫之职会被迅速拿掉,取而代之定然是右丞相,甚至是丞相或相国。整个汉朝的官位顺序会出现极大的调整,铲除诸吕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功臣而是曹窋等一干与刘襄一系亲密的官员。那么,他被免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选择一向低调且与长安并没有多少瓜葛的代王刘恒,更符合功臣们的利益。
至于功臣们与刘襄刘章兄弟的承诺,撕毁了就撕毁了,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