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中,就本文所要的“扬威将军”,自然也是一个杂号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共有六位“扬威将军”:曹魏一位,蜀汉两位,东吴三位!
一、臧霸(曹魏)
臧霸(生卒年不详),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方城镇一带)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与臧舜。年少时曾召集数人将获罪的父亲救出,此后四处流亡。后来成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负责募兵抵抗黄巾军。
在东汉末年,臧霸与孙观、尹礼等人拥兵驻屯于开阳,自成一股势力。对于臧霸来说,于建安二年领兵击败萧建,占领莒城。导致吕布发兵攻击臧霸,而后两人和解。吕布战败后,臧霸与孙观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琅邪国相。臧霸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的战役里,战功赫赫,官至镇东将军。曹魏建立后,臧霸被封为执金吾,领有食邑三千户。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曹丕逐渐夺走了臧霸手中的兵权,自然要在官职和待遇上予以封赏。魏明帝曹叡在位时,臧霸又被加封五百户,去世后追谥为“威侯”。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或者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或者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拜臧霸为扬威将军,又对臧霸授予了假节。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臧霸获得扬威将军这一官职的具体时间,显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二、刘敏(蜀汉)
刘敏(生卒年不详),荆州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一带)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至左护军、扬威将军。对于刘敏这位蜀汉将领,曾协助王平守卫汉中,抵御了魏国十万大军的进攻,在这场战役后,刘敏因为立下了战功,所以被后主刘禅封为云亭侯。
三、李福(蜀汉)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李福(?~约238年),字孙德,梓潼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人,三国时期的蜀汉官吏。刘备平定益州后,任用李福为书佐、成都县的县令。建兴元年(223年),刘备去世后,后主刘禅即位。在此基础上,李福又任巴西郡太守、江州都督、扬威将军等官职。由于才能突出,李福得到蜀汉后主刘禅和丞相诸葛亮的器重,进入朝廷任尚书仆射(掌管朝廷文书的官职),封平阳亭侯。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临终之前,刘禅派李福询问诸葛亮接任人选。延熙初年,大将军蒋琬出征汉中,以李福为前监军领司马,最终于任上去世。
四、孙奂(东吴)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郡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羡侯。嘉禾三年(234年),孙奂去世,时年四十岁。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魏蜀吴三国中,东吴和曹魏一样,也拥有不少宗室将领,这也成为孙权能够执掌江东的原因之一。
五、孙韶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宗室、将领。孙韶的伯父孙河,本姓俞,孙策很喜爱他,便赐姓孙,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曹魏之中,曹真之父秦邵为曹操招募兵马,后为豫州牧黄琬所杀害,曹操收养丧父的曹真,并将其改为曹姓。
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帅孙河的大军,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后任广陵太守、偏将军。黄初元年(220年),孙权受封吴王,升任孙韶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任命孙韶为镇北将军。孙权后加任孙韶兼任幽州牧,假节。赤乌四年(241年),孙韶这位东吴将领去世。
六、谢崇(东吴)
谢崇,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人。对于谢崇的父亲谢承,是孙权谢夫人之弟。因此,对于谢崇父子,可以说是东吴的外戚了。在三国时期,谢崇被孙权册封为扬威将军,至于谢崇的弟弟谢最,则担任东吴的吴郡太守。总的来说,在三国时期,扬威将军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杂号将军。但是,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扬威将军的人选,往往都没有太高的知名度,从而经常被人们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