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周兴樑:华南游击纵队是华南抗战胜利的主力军

抗日战争-周兴樑:华南游击纵队是华南抗战胜利的主力军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抗日战争-周兴樑:华南游击纵队是华南抗战胜利的主力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周兴樑:华南游击纵队是华南抗战胜利的主力军


1938年10月21日,日军侵占广州等地后将魔爪伸向华南地区,广东人民奋起反抗日寇的入侵。在八年抗战中,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成为中外共知的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对抗日战争、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共广东省委在抗战中始终把人民抗日武装的建设视为"第一等重要的工作"。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之第二天,省委委员、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即为贯彻中共中央"要在东江日占区开拓游击区"的指示,在香港召集了关于组建东江地区游击队的重要会议。随后,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或借国民党军的番号或独立自主,在各地迅速建立发展起来,并壮大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这反映出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时代特点。
1938年12月2日,继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第三区常备队之后,中共党员曾生、周伯明等人在惠阳县坪山建立了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次年1月,中共东莞、宝安组织又建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由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以成为政训员。这两支抗日武装后分别取得了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的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简称新编大队)和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简称第二大队)的番号。它们到1941年冬时,已"发展到1500余人,武装民兵千余人"。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东江特委及其军委会于1942年3月将两支队伍扩编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为总政委。它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展到7个大队,打开了东江地区抗日游击战的新局面。为进一步扩大游击区和壮大部队力量,中共中央于1943年12月2日指示:把游击总队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由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委、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并通电宣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随后,东江纵队"先后成立9个支队,6个独立大队",并设立江南、江北、粤北和东进4个指挥部;到抗战胜利时它已"拥有1.1万余人的队伍,另组织民兵1.2万余人"。这是活跃在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武装力量。

中共广东各级组织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还分别战斗在琼崖、珠三角、粤中、潮汕、南路及西北江等广大地区。他们也是开辟华南敌后游击区的重要军事力量。
海南岛的琼崖红军于1938年12月5日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独立队时,全队300多人,由冯白驹任队长。次年3月它扩编为独立总队后,队伍发展很快,到1940年冬已壮大为3000多人。1944年秋间,该总队经中共中央批准扩建为广东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简称琼崖纵队),由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庄田任副司令员、李振亚任参谋长、王白伦和陈石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它下辖5个支队,兵员达7700多人,实力仅次于东江纵队。
活跃在珠江三角洲的珠江纵队,及战斗在粤中地区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是由多支人民抗日武装在斗争中汇合而成的。1937年初,中共党员吴勤拉起的佛山抗日义勇队被改编为广州市郊抗日游击第二支队。1939年2月,以林锵云为队长、何干成为指导员的顺德抗日游击队,也改番号为广东第一游击区第二支队游击司令部特务中队。稍后,吴勤、严尚民等在番禺建立了抗日俊杰同志社,中共中山县委则组建了县别动队。为统一领导珠三角地区的敌后抗战,中共广东临时委员会于1943年4月批准成立了以林锵云任指挥、范群任政委的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随后,新鹤人民抗日游击大队、高明人民抗日游击第三大队、台山人民抗日游击第四大队相继宣告成立。10月间,中共东江军委会核准在南番中顺游击区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它的两个支队和几个大队共有2700余人。11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委会决定将中区纵队一分为二。依此决议,珠江纵队遂于1945年1月15日在中山县五桂山区宣告成立,由林锵云任司令员、梁嘉任政委、谢斌任副司令员、周伯明任参谋长、刘向东任政治部主任;该纵队下辖2个支队和独立大队,兵力有1600多人。接着,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也于1月29日在鹤山县宅梧宣告成立,由梁鸿钧任司令员、罗范群任政委、谢立全任参谋长、刘田夫任政治部主任;该纵队下辖6个团和一个独立营,兵力近1200人。
粤东的人民抗日武装有两支韩江纵队。在潮安、揭阳、丰顺、梅县、大埔等县之民众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壮大的基础上,1945年2月13日,中共梅州地区的特派员李碧山组建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梅埔纵队;它先后辖有7个支队,约1000多人枪。6月下旬,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奉命改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潮汕纵队,以林美南为司令员兼政委、谢育才为军事顾问;它下辖3个支队,兵力近2100人。
广东南路地区的民众抗日队伍,计有中共高雷工委于1939年底及稍后组建的广东南路第三抗日游击队、灵山人民抗日敢死队,及中共南路特委于1944年8月后成立的雷州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次年2月,它们联合钦廉各县的民众起义队伍编成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由周楠任司令员兼政委、李筱锋任参谋长、温焯华任政治部主任;该军后在创建粤桂边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扩编为5个团,共3200人"。此外,还有原国民党将领张炎及詹式邦,与中共党员陈信材等联合发动吴川抗日联防队起义后,于1945年1月19日组建的高雷人民抗日军,由张、詹分任正副军长,曾伟任政治部主任;它有2个团共800多人枪,宣布接受中共的领导。
活跃在广东西北江地区的人民抗日队伍,有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广东西北区抗日同盟军大队、英德抗日第四大队、清远三乡和始兴风度的抗日自卫大队等。

上述这些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共中央的一些文件或告令中又被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华南(广东)人民抗日武装的组建和发展有三大明显特点:
其一,这些队伍有"白皮红心"的时代印记。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下,各抗日游击队在组建之初或发展过程中,虽往往借用国民党部队的番号与名义,但它们改名后仍保持中共的"党组织和独立编制,在作战行动、军事训练、干部任免和经济上均独立自主,不受国民党的限制",实际上始终是中共领导和掌握的人民抗日武装。
其二,各支抗日队伍都发展很快。广东各属起初百十人计的抗日游击队,到抗战后期时已壮大为颇具实力的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韩江的潮汕纵队和梅埔纵队、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7个纵队,总兵力达"2.8万余人";此外,它们在各根据地还组织有民兵3万多人。
其三,抗战的实践证明:人民抗日游击纵队是华南敌后抗战的主力军,离开了这支人民武装,就不可能有华南抗日游击战场的存在。在几年抗战中,华南人民游击纵队的7支主力部队,分别在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海南、粤中及南路等地建立了9.7万平方公里,1000余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在游击战争中抗击了侵粤日军57师团(驻广九路沿线)兵力的"百分之七十",及104师团(驻广州外围)兵力的"百分之三十",牵制的日伪军则多达十几万人。其中东江纵队指战员在抗战中"对日伪军作战1400多次,反击顽军作战600余次",共"击毙击伤日伪军6100多人,俘虏、投诚者35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6500多件,火炮25门";琼崖纵队指战员在抗战中"共作战2229次,毙伤日伪军5848人"。珠江纵队和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抗战中,共"打死打伤敌伪军3300余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指战员总计"毙伤日伪军9625名,俘虏3749名,受降1665名;毙伤顽军5288名,俘虏2042名,受降155名"。该纵队也有成千上万的将士为抗战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琼崖纵队牺牲5600多人,东江纵队牺牲2500多人"。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开辟的广东敌后战场,作为全国抗战的三大敌后战场之一,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与全国各正面战场的抗战斗争。他们是华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并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团结报》2015年5月28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9269.html

以上是关于抗日战争-周兴樑:华南游击纵队是华南抗战胜利的主力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