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
比如我们熟知的完璧归赵、高山流水、纸上谈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三顾茅庐、暗度陈仓、一鼓作气、退避三舍、如火如荼、请君入瓮、一饭千金、管鲍之交、一鸣惊人、草木皆兵、暗箭难防、运筹帷幄、礼贤下士、一败涂地等这些展开都是历史故事。
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有齐桓公重用管仲首霸诸侯、晋文公安定晋国、晋文托孤秦晋分手、宋襄公假“仁义”争当霸主、一晋分三晋、商鞅变法、刘邦选才、历史的温度、周玄素巧言避祸、武后始创女鞠队等。
中国历史故事打卡地点有哪些?
想了解当地历史古迹,一定要去这些宝地“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邓颖超纪念馆”“金狮巷居民群居”等等。
漫步在三街两巷的街道上,纪念馆里,一起感受属于南宁的故事!
第一个历史古迹打卡点
“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
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位于兴宁区兴宁路西二里,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是多数南宁人都知道故事,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被公布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书籍有哪些?
关于明朝的比较有意思的一本现代人写的《明朝那些事》,剩下的都是正史了,
01、《史记》西汉司马迁(130卷)
02、《汉书》东汉班固(100卷)
0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120卷)
04、《三国志》西晋陈寿(65卷)
05、《晋书》唐朝房玄龄等(130卷)
06、《宋书》南梁沈约(100卷)
07、《南齐书》南梁萧子显(59卷)
08、《梁书》唐朝姚思廉(56卷)
09、《陈书》唐朝姚思廉(36卷)
10、《魏书》北齐魏收(114卷)
11、《北齐书》唐朝李百药(50卷)
12、《周书》唐朝令狐德等(50卷)
13、《隋书》唐朝魏征等(85卷)
14、《南史》唐朝李延寿(80卷)
15、《北史》唐朝李延寿(100卷)
16、《旧唐书》后晋刘等(200卷)
17、《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北宋宋祁(225卷)
18、《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150卷)
19、《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74卷)
20、《宋史》元朝脱脱等(496卷)
21、《辽史》元朝脱脱等(116卷)
22、《金史》元朝脱脱等(135卷)
23、《元史》明朝宋濂等(210卷)
24、《新元史》民国柯邵(257卷)
25、《明史》清朝张廷玉等(332卷)
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1948年11月4日,南京的蒋某人亲自下令第七兵团所属第100军开赴海州,与原驻那里的第44军一起,统归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李延年指挥,固守海州及连云港地区。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因为第44军就算孤悬一隅,穷途末路时也完全可以通过连云港从海上逃跑,增援毫无意义。
(川军王瓒绪)
离谱的事继续发生,结果第二天朝令夕改,通知第100军停止前进,同时命令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放弃海州,从陆路向徐州收缩,其结果就是,把原本不在粟裕歼敌计划中的一个军也送到华野嘴边。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等待这个军的到来,黄百韬在新安镇整整呆了两天,也是足以致命的两天。
第100军就是原来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时任军长黄埔四期周至道,济南战役使其战力大损。而第44军则是逐渐“中央化”的川军,抗战期间先后隶属于第五和第九战区,1946年改称为整编第44师,隶属于李延年绥区担负警备任务。1948年9月恢复军级番号,时任军长王泽浚,特别注意,这家伙有些来头,是四川军阀王瓒绪的次子。妥妥的军阀二代。
(黄百韬)
本来黄兵团只辖第25、第63和第64等三个军,第100军被调入后也无碍大局,因为这四个军距离兵团部所在地新安镇均不过2、30里路,一声令下就可以向徐州开拔。然而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的“转进”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他们的姗姗来迟活活拖死了第七兵团,成为“因小失大”的典型范例。
因为李延年所部的撤退根本不算是一次军事行动,而完全是一座城市的“搬迁”!根据撤离计划,除财政、盐务部门等少数人员乘船直接去上海外,其它所有行政单位、学校、地方武装、绥靖区司令部机关,全体需要步行跟随第44军西撤,队伍浩浩荡荡,行军慢慢腾腾,而几十公里外的黄百韬则是望眼欲穿。
(第九绥靖区李延年)
关于第44军也划归七兵团指挥,并且跟随黄百韬一起撤往徐州的命令,是由刘峙转达的。本来,黄百韬在徐州参加完军事会议后,11月4日的深夜就赶回新安镇,紧急部署各军西撤,到11月5日的晚上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只待命令到达就开始跑路,然而就在这个晚上,刘峙不让走的电话来了。
黄百韬情绪一度失控,兵贵神速是基本的道理,他在电话里大声质问总司令刘峙:“第九绥靖区究竟何时到达新安镇?本兵团究竟何时才能撤退”?刘峙哼哼叽叽给不出具体时间,只是一味要求等待,黄百韬气得摔了电话,可是又不敢不等。作为杂牌将领,黄百韬深知抗命的后果,否则后患无穷。
(第44军王泽浚)
整个11月6日黄百韬都是在抓狂和不安中度过的,他搞不明白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军害得整个兵团傻等,到11月7日天快亮时,允许第七兵团西撤的命令仍然没有到达,黄百韬决定不再等了,下令非战斗人员凌晨6时乘车出发。然后,这位兵团司令官开始在指挥部里大喊大叫,不停地询问第44军到了哪里,还有多久能到达新安镇?参谋和副官们面面相觑。
终于在11月7日中午,黄百韬等来了祖宗一般的王泽浚44军,于是第七兵团大逃亡一般撒丫子向徐州跑路,当天下午赶到运河东岸,各军乱七八糟开始过河,11月8日兵团部到达运河西岸的碾庄圩,一个晴天霹雳传来:拂晓时分断后的第63军已经遭到攻击,华野来了!次日,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占领曹八集,那是撤往徐州的必经之路,从这一刻起,黄百韬兵团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了。
(黄百韬)
让我们看看这两天的时间有多么的惊险:华东野战军主力11月6日起开始南下(淮海战役开始日),11月8日上午第三绥靖区张、何两位将军起义,因此华野各纵队得以迅速从正面通过贾汪、台儿庄防区,经过一昼夜强行军和紧急部署,至11月9日完成对敌黄百韬兵团的拦截与合围。而如果黄百韬11月5日能够出发,11月9日将会到达徐州东郊,那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战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而这一切的发生,源于蒋军“因小失大”的习惯性作风,源于11月5日晚刘峙那道荒诞的命令,十几天后,黄百韬毙命前的“三不解”第一条就是:“我为什么要在新安镇等44军两天”?而他辛辛苦苦等来的第44军,也很快全军覆灭,中将军长王泽浚被华野生俘。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形势图)
中国历史真实故事?
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两人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的弱势地位。
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一病不起.为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盲,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每天针灸。由于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非常痛苦。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每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
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加吕蒙的负担,这让孙权很为难。
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找人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每天,孙权都不在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能寐。
从挖这个小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吕蒙病逝后,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包括陆逊、周泰、丁奉等人,孙权都会接到这里诊治,自己也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
中国历史故事报刊?
如果放在30年以前,中国历史故事报刊还是很多的。记得在80年代和90年代,有几种非常流行的刊物。其中书店和市面上卖的最好的,那就是《今古传奇》,那本刊物内容非常丰富,可多性也很强。另外《山海经》也是一本不错的刊物。我相信很多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都不陌生,也阅读过。
中国历史遗迹有哪些?
中国历史遗迹有:
1.岳阳楼,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2.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根据考古工作发现,秦陵的陵基为近覆斗方形,夯土筑成,陵基东西宽345米,南北长350米。围绕封土堆,在地面上还筑有两重南北向长方形城垣,内城和外城的四面均有城门,城的四角还筑有角楼。
4.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中国历史故事集故事梗概?
中国历史故事集
《中国历史故事集》是2009年2月1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汉达。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中国历史故事集作者林汉达原版名称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 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作者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其次是注重口语化,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中国历史故事集所有故事缩写?
春秋故事:
千金一笑,兄弟相残,暗箭伤人,管鲍之交
一鼓作气,老马识途,仙鹤坐车,唇亡齿寒
五张羊皮,“仁义”大旗,饱不忘饥,退避三舍
犒军救国,放虎回山,桃园打鸟,一鸣惊人
搜孤救孤,晏子使楚,战国故事,混出昭关
鱼肚藏剑,掘墓鞭尸,夹谷之会,石屋养马
卧薪尝胆,三家分晋,用人不疑,河伯娶妇
起死回生,不受蒙蔽,商鞅变法,孙膑下山
马陵道上,悬梁刺股,攻守同盟,合纵抗秦
西汉故事:
连横亲秦,胡服骑射,屈原投江,鸡鸣狗盗
狡兔三窟,火牛陷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远交近攻,赠送绨袍,坑杀赵卒,毛遂自荐
盗符救赵,图穷匕见,统一中原,张良拜师
学万人敌,揭竿而起,天下响应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鸿门忍辱,火烧阿房,韩信拜将
暗渡陈仓,鸿沟为界,四面楚歌,汉王登基
制订朝仪,缇萦救父,晁错削地,李广射虎
张骞探险,再通西域,通神求仙,苏武牧羊
大雁带信,霍光辅政,昭君出塞,王莽称帝
东汉故事:
绿林好汉,赤眉起义,刘氏举兵,昆阳大战
死守黄金,豆粥麦饭,“铜马皇帝”,争先恐后
攻占两京,得陇望蜀,种地钓鱼,宁死不屈
取经求佛,投笔从戎,外戚专权,天知地知
豺狼当道,跋扈将军,宦官五侯,禁锢党人
官逼民反
三国故事:
董卓进京,同盟异心
定计除害,迁都屯田,神亭交手,辕门射戟
谁是英雄,袁曹争锋,三顾茅庐,过江决策
火烧赤壁,离间失和,采用中策,一身是胆
白衣渡江,煮豆燃萁,夷陵之战,七擒孟获
自贬三级,三路伐魏 鞠躬尽瘁,装病夺权
带酒进宫,书生打铁,功成将死,三国归晋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里有什么故事?
《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拓展资料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一部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一是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像《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之类的故事,他都没有采用。
二是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