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太平天国时期生丝大量出口说明了什么

太平军-太平天国时期生丝大量出口说明了什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太平军-太平天国时期生丝大量出口说明了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太平天国时期生丝大量出口说明了什么


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的生丝出口,由于海关管理的混乱,没有留下精确的统计资料。到目前为止能够见到的比较系统的统计只有三种:一是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根据各种资料编制的截止1860年中国出口茶丝数量表[1];二是班思德所编《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提供的1859年以后的茶丝出口数据[2];三是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列举的下列数据[3]。三者相比,数据大体近似,都能反映出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生丝出口锐增的情况和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生丝出口锐减的情形。因此可以相信这些统计数据与实际出口量相差不会很大,作为概略的估计是可以相信的。

出口年份

生丝(包)

出口年份

生丝(包)

1845-1846
1846-1847
1847-1848
1848-1849
1849-1850
1850-1851
1851-1852
1852-1853
1853-1854
1854-1855

18600
19000
21377
17228
16134
22143
23040
25571
61984
51486

1855-1856
1856-1857
1857-1858
1858-1859
1859-1860
1860-1861
1861-1862
1862-1863
1863-1864
1864-1865

50489
74215
60736
81136
69137
88754
73322
83264
46863
41128

问题是如何分析和使用这一资料,为什么在激烈战争时期生丝被大量送往国际市场?呤唎作为同情并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的伟大战士分析说:“革命并未妨碍贸易,贸易反而稳步地增加了”。“1860年5月,太平军占领了产丝地区的主要城市苏州,不久以后即占领了这个有价值地区的全部。我们可以看到在1860-1861年,即自1860年6月1日至1861年5月31日商业年度终了时,太平军不仅没有破坏丝的贸易,相反他们使丝的出口增到88754包,这是中国历年出口从未达到过的最高数字;在1861-1862年中达到了73322包;在1862-1863年度中,达到83264包”。而在太平军被驱逐时期“马上跌到太平军统治时期的半数”。如果仅从对外贸易角度思考,这种分析似乎不无道理。国
内的一些有关论著亦持类似的观点,有的这样说:“太平天国占领区内生产提高最明显的例子是,太平军占领了生产丝茶的地区以后,丝茶的出口不断增加。而到1863年,太平军从丝茶产区退出后,茶的出口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可是丝的出口立刻下降了几乎一半”,“太平天国时期,蚕丝输出的增加,显然是生产发展的结果。这清楚地表明,太平天国是生产发展的促进力量”[4];有的说在太平天国年代里,正当的对外贸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革命“带来了明显的好处”[5];有的认为这种情况反映了太平军占领区农业和工商业的繁荣[6]。一言以蔽之,太平天国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工商业的大发展。
对于太平天国革命是否造成工商业的繁荣在此不便讨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生丝出口急剧增加,来说明太平天国占领区的“工商业繁荣”,似属未当。笔者以为,生丝出口的增加,表面上看好象是生丝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实际上正好反映了战争时期中国绸缎织造业遭受了严重破坏。
从上表可以看出,太平军未占领江浙地区之前,生丝出口基本稳定,略有增长,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太平军占领南京后的第一年,生丝出口急剧增加到61984包,1860-1861年度甚至高达88754包,这种情况则是极不正常的,革命解放的生产力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使生丝生产成倍增长。
太平军未占领南京之前,城内用于织缎的织机约有35000台,附近乡村共有15000台。可以设想,这50000台织机的正常开工将吸收数额巨大的生丝进入各种工场。然而因“洪杨兵起,金陵适当其冲,织工流离四散,缎业因之萧条”[7]。太平军占领前的苏州,也是全国重要的丝绸业中心,据估计有织机13000台,由于战争,“从事丝业的居民,大多数已星散。丝业的普遍衰落就是这几年骚乱的结果”[8];浙江杭州在战乱之前也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丝绸城市,“杭州机户,昔以万计。洪杨之役,遂致星散,幸存者不过数家”[9]。上述资料说明,战争时期,由于太平军与清军激战的中心战场恰在绸缎生产的重要产地,数以万计的织机突然停产,织工和机户纷纷逃避战争。“介乎苏州与杭州之间的大产丝区的产品,这样就不得不挤进对外市场了”[10]。生丝出口从1853-1854年度开始,突然急剧增加,正是当时国内绸缎织造中心金陵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结果。随着苏州、杭州被卷进战争的漩涡,我国绸缎生产进一步衰败,生丝在国内的市场越来越小,被迫大批走向国际市场,生丝出口量急剧增加恰恰说明我国绸缎生产业遭受了严重的程度,根本不是工商业繁荣的标志。同治初年,太平军一步一步被清军挤出苏州、杭州,“重整旗鼓,缎业由是复兴”,大批的生丝又有了国内市场。这是生丝出口“马上跌到太平军统治时期的半数”的真实原因。生丝出口的大幅度减少,标志着我国丝绸织造业的重新复兴。总之一句话,生丝大量出口不是太平军占领带来的“工商业繁荣”,生丝出口量的锐减也不能直接归因于封建统治者重新统治,而是由于国内绸缎织造重新复活引起的。
最后必须指出,由于太平天国时期国内市场被封闭之后,生丝被迫走向国际市场,只好压低价格售给外商。1853年上半年上海每包丝价平均是260元,下半年降落到192元。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每出口一万包生丝,就要蒙受680000元的巨大损失。1854年上半年每包丝只能卖188元,此后各年度丝价虽略有恢复,平均价格都未超过221元。这种损失的数额何止数百万计[11]。
总而言之,只有考虑到国内绸缎织造业生产的被破坏,生丝被压价出口的情况,才能对太平天国时期生丝大量出口问题,做出比较合乎只实的解释。



[1] 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13页,附表乙。
[2]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1041页。
[3] 呤唎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96-698页。
[4]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09-110页;《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中国人民大学1962年版,第88页。
[5]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编《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第49页。
[6] 于素云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第99页。
[7] 《首都丝织业调查》第11页。
[8] 《工商半月刊》第7卷12号,第48页《江苏丝织业近况》。
[9] 《杭州市经济调查.丝绸篇》第71页。
[10] 马士著,张汇文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401-403页。
[11]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76页。
(文章原载:《史学月刊》1987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1/544103.html

以上是关于太平军-太平天国时期生丝大量出口说明了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