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的历代帝王在位年表是怎样的?

朝鲜王朝的历代帝王在位年表是怎样的?

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

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太宗 李芳远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世宗 李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文宗 李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长子

端宗 李弘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世祖 李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睿宗 李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成宗 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长子德宗李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 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 成宗长子

中宗 李 怿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

仁宗 李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长子

明宗 李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宣祖 李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 珲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之长子,光海君庶侄

孝宗 李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显宗 李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肃宗 李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 显宗嫡子

景宗 李 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 肃宗庶长子

英祖(英宗) 李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 肃宗庶四子

正祖(正宗) 李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之次子

纯祖(纯宗) 李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长子

宪宗 李 奂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 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的嫡子

哲宗 李 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 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

高宗 李 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 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应 后被日本人毒死

纯宗孝皇帝 李 1907-1910(隆元年隆四年) 裕陵

朝鲜国除后封昌德宫李王,为日本皇族。王号传弟李垠(李王垠)

纯明皇后(骊兴闵氏)

夏商周历代帝王?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  夏朝帝王谱  夏禹 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启 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太康 在位29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 在位13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相  在位28年  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少康  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遗腹子。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  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他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杼 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槐  在位44年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芒 在位18年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 在位21年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 在位59年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 在位21年  扃,不降的弟弟。  廑 在位21年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 在位31年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 在位11年  皋,孔甲的儿子。  发 在位11年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 在位52年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暴虐嗜杀,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  商  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成为强盛的国家。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考古学家已在这四个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遗存,如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的一号宫殿,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商朝后期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不思改变,不听忠谏,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他穷兵黩武,调集大军征伐东夷,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也使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的大军打到商郊牧野,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为武王的军队开道。帝辛看到大势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宝货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甲骨文  商朝帝王谱  商汤 在位30年  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外丙 在位3年  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仲壬 在位4年  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 在位33年 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沃丁  在位29年  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  在位25年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 在位36年  小甲,太庚子。  雍己  在位12年  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  太戊 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仲丁 在位11年  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外壬 在位15年  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甲 在位9年  河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祖乙 在位19年  祖乙,河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  祖辛 在位16年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 在位20年  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 在位32年  祖丁,祖辛子。  南庚 在位29年  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阳甲 在位7年  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盘庚 在位28年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 在位21年  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小乙 在位21年  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 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年幼时,曾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的艰难。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祖庚 在位7年  祖庚,武丁子。  祖甲 在位33年  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廪辛 在位6年  廪辛,祖甲子。  庚丁 在位6年  庚丁,祖甲子,廪辛弟。  武乙 在位4年  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太丁 在位3年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  帝乙 在位37年  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商纣 在位33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西周  西周朝(公元前1097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为解除戎狄的威胁,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西周帝王谱  历史长河  帝王  帝王介绍  期间历史事件  元前1097年登基  元前1046年去位  文王(姬昌)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1046年(在位51年)  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在位51年,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暂无.  元前1046年登基  元前1043年去位  武王(姬发)8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1043年(在位3年)  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根据最新的断代工程确定,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之后在商王畿设三监治理,并继续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势力。同时,分封了一批同姓宗室或异姓功臣.克商二年后,武王病重死。 武王死时54岁。 暂无.  元前1042年登基  元前1021年去位  成王(姬诵)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1021年(在位21年)  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暂无.  元前1020年登基  元前996年去位  康王(姬钊)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96年(在位24年)  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斩获众多,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暂无.  元前995年登基  元前997年去位  昭王(姬瑕)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97年(在位-2年)  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暂无.  元前976年登基  元前922年去位  穆王(姬满)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22年(在位54年)  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暂无.  元前922年登基  元前900年去位  共王(姬伊扈)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00年(在位22年)  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暂无.  元前899年登基  元前892年去位  懿王(姬)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92年(在位7年)  懿王姬,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暂无.  元前891年登基  元前886年去位  孝王(姬辟方)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86年(在位5年)  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暂无.  元前885年登基  元前878年去位  夷王(姬燮)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78年(在位7年)  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暂无.  元前877年登基  元前841年去位  厉王(姬胡)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27年(在位36年)  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厉王横徵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他竟被国人放逐。 厉王奔彘,  元前841年登基  元前828年去位  周,召(共和)  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13年)  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厉王奔彘,  元前827年登基  元前782年去位  宣王(姬静)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82年(在位45年)  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他内修政事,外广征伐,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宣王中兴,  元前781年登基  元前771年去位  幽王(姬宫生)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71年(在位10年)  幽王姬宫生,宣王的儿子。贪淫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 烽火戏诸侯,  东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东周帝王谱  历史长河  帝王  帝王介绍  期间历史事件  元前770年登基  元前720年去位  平王(宜臼)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而周室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 暂无.  元前719年登基  元前697年去位  桓王(林)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平王孙,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暂无.  元前696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庄王(佗)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一鼓作气(长勺之战),  元前682年登基  元前677年去位  厘王(胡齐)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庄王子.厘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齐桓公称霸,  元前677年登基  元前652年去位  惠王(阆)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厘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颓,而且很受宠。及惠王即位,颓联络众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颓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颓,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赐齐桓公为伯。 暂无.  元前651年登基  元前619年去位  襄王(郑)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  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带,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带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带,叔带逃往齐国。齐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晋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礼的款待,回国。九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介子推与清明节,城濮大战,崤之战,  元前619年登基  元前613年去位  顷王(壬臣)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襄王子. 暂无.  元前612年登基  元前606年去位  匡王(班)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顷王子. 暂无.  元前606年登基  元前585年去位  定王(瑜)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孙满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庄王死。 一鸣惊人,  元前585年登基  元前571年去位  简王(夷)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厉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为悼公。 鄢陵之战,  元前571年登基  元前544年去位  灵王(泄心)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暂无.  元前544年登基  元前521年去位  景王(贵)  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23年)  灵王子. 专诸刺僚,  元前520年登基  元前520年去位  悼王(猛)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暂无.  元前519年登基  元前476年去位  敬王(丐)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柏举之战(孙子灭楚),卧薪尝胆,田氏代齐,孔子去世,  元前476年登基  元前468年去位  元王(仁)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敬王子. 暂无.  元前468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定王(介)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三家分晋,  元前441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哀王(去疾)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定王长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暂无.  元前440年登基  元前425年去位  考王(嵬)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巩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暂无.  元前425年登基  元前401年去位  威烈王(午)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韩、魏、赵诸侯的身份. 吴起变法,  元前401年登基  元前375年去位  安王(骄)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盗杀楚声王 暂无.  元前375年登基  元前367年去位  烈王(喜)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67年(在位8年)  安王子. 暂无.  元前367年登基  元前321年去位  显王(扁)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烈王弟.显王五年,秦献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 商鞅变法,孙膑庞涓斗智,  元前320年登基  元前314年去位  慎靓王(定)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显王子. 秦灭巴蜀,  元前314年登基  元前256年去位  赧王(延)  出生:不详--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靓王子.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孟子,伊阙之战,田单火牛阵破燕,屈原之死,长平之战,窃符救赵,

历代帝王排序表?

夏朝: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商朝:汤、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纣。

周朝:西周:文王、武王、幽王、平王。

东周:周郝王。

秦: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胡亥、子婴。

西汉:西汉: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费、刘询、刘爽、刘骜、刘欣。

东汉:刘秀、刘庄、刘(火旦)da、刘肇、刘隆、刘祜、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彻。

三国: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蜀:刘备、刘禅。

吴: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孙和、孙皓。

晋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司马睿、司马绍、司马衍、 司马岳、 司马聃、司马丕、司马奕、司马昱、司马曜、 司马德宗、 司马德文。

南北朝:南朝:宋: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yu)、后废帝刘昱、顺帝刘(淮十:两字合为一,上下结构)。

齐: 高宗黄道成、武帝黄赜、林王黄昭业、海陵王黄昭文、明帝黄鸾、东昏侯黄宝卷、和帝黄宝融。

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文智。

陈: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艹倩,上下结构。念:qian)、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北朝:北魏:道武帝拓拔(王圭,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焘、南安王拓拔余、献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字去彡加月字)。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

西魏: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元廓。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斌贝,合一字,上下结构。念:yun)、静帝宇文阐。

隋: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

唐: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显、李旦、武则天、李显(复辟)、李重茂、李旦(复辟)、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适、李诵、李纯、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李儇、李晔、李。

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又名朱晃、朱全忠)、末帝朱(王真: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zhen)。

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帝李(澶字去掉三点水,念:dan)、闵宗李从厚、末宗李从珂。

后晋: 高祖石敬唐、出帝石重贵。

后汉:高祖刘(cao)(本名知元)、隐帝刘承佑。

后周: 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

宋:赵匡胤、赵匡义,又名赵光义、赵恒、赵祯、赵曙、赵顼、赵煦、赵佶、赵桓、赵构、赵、赵、赵扩、赵昀、赵、赵隰(没有阝,读音xiǎn) 、赵、赵。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褚、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澶字,去三点水)、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王旬,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哀帝完颜守绪、末帝完颜承麟。

元: 元太祖 ( 孛儿只斤铁木真 ) 元睿宗 ( 孛儿只斤拖雷 ) 元太宗 ( 孛儿只斤窝阔台 ) 乃马真后 ( 乃马真 ) 元定宗 ( 孛儿只斤贵由 ) 海迷失后 元宪宗 ( 孛儿只斤蒙哥 ) 元世祖 ( 孛儿只斤忽必烈 ) 元成宗 ( 孛儿只斤铁穆耳 ) 元武宗 ( 孛儿只斤海山 ) 元仁宗 (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 元英宗 (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 泰定帝 (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 天顺帝 (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 元文宗 (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

元明宗 ( 孛儿只斤和世 ) 元文宗 (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 元宁宗 ( 孛儿只斤懿质班 ) 元顺帝 ( 孛儿只斤妥帖睦尔 )

明: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火文:二字合为一字,左右结构。念:wen)、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二次继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cong)、穆宗朱载(hou)、神宗朱翊、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胤、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琰、爱新觉罗宁、爱新觉罗奕、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载、爱新觉罗溥仪。

历代帝王庙,标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

先秦时期《礼记祭法》中就记载了凡“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者,都应祭祀。

认为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周文王、武王等,都是这些人物的重要代表。

秦汉以后,对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祭祀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从陵墓祭祀到立庙祭祀、从个体人物祭祀到系列人物祭祀、从分散单独祭祀到集中群体祭祀、从祭祀开国帝王到祭祀守业帝王、从祭祀华夏汉民族帝王到祭祀多民族帝王、从主祀帝王本人到贤臣陪祀的发展过程。历代帝王庙就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

历代帝王庙列表?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 (1530年), 其原址为元代保安寺。 它是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武功臣的明清皇家庙宇, 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

秦国年表?

秦国历代国君,从秦非子建秦国到秦始皇称帝,秦国列代国君共有38位。秦国在列代国君的共同努力下,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了大秦帝国。秦朝皇帝列表,看秦国如何消灭六国。

秦国历代国君在位年表

约公元前900年东周孝王封嬴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国历代君王表

共有37位君主。

秦非子 前900年~前858年 在位42年

秦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秦公伯 前846年~前844年 在位2年

秦仲 前845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敬仲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静公 (早逝)

秦宁公 公 前715年~前698年 在位18年

秦出公 谋杀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嬴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嬴和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嬴荣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嬴后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 (早逝)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嬴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嬴肃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悼子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出子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献公 师隰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渠梁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嬴驷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嬴荡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嬴稷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嬴柱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嬴楚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嬴政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秦二世 嬴胡亥 前209年-前207年 在位3年

秦三世 嬴子婴 前206年 在位47天。

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秦灭六国年表:

秦王政十七年 (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秦王政十九年 (前228年),秦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

秦王政二十年 (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二十一年 (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

秦王政二十二年 (前225年),秦军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秦王政二十三年 (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 (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 (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秦始皇于代地设置雁门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 (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帝国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东晋年表?

东晋

中宗

元帝

司马睿

317年-322年

建武317年-317年

太兴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肃宗

明帝

司马绍

322年-325年

太宁323年-326年

显宗

成帝

司马衍

325年-342年

咸和326年-334年

咸康335年-342年

  

康帝

司马岳

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

孝宗

穆帝

司马聃

344年-361年

永和345年-356年

升平357年-361年

p>宁宗

哀帝

司马丕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

兴宁363年-365年

  

废帝

司马奕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帝

司马昱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

烈宗

孝武帝

司马曜

372年-396年

宁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安帝

司马德宗

396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

元兴402年-404年

义熙405年-418年

  

恭帝

司马德文

418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

历代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

原始社会

(距今约40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距今约400万年前 蝴蝶腊玛古猿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

距今约200万年前 巫山人已在川东生息。

中国朝代尺

距今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打制石器问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约100万年前 蓝田人已在陕西蓝田地带生息。

距今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已经能够保存火种,并用火烧烤食物,手脚分工明确,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距今约20万年前 金牛山人已在东北辽河流域生息,标志着人类开始由直立人向智人进化。

距今约15万年前 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

距今约10万年前 许家窑人(伏羲氏)已在晋北古大同湖畔生息,飞石索已用于狩猎。

距今约5万年前 骨针在辽宁小孤山制成。

距今约3万年前 峙峪人已在晋北桑干河流域生息。

距今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距今约3万年前 下川文化在晋南形成。

距今约1万年前 (神农氏)原始农业在中华大地出现。

约公元前6000年 裴李岗文化在中原地带形成,龟甲占卜在中原出现,文字符号萌芽,骨笛制成,粟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猪狗鸡在中原已家养。

约公元前5850年 大地湾文化在陇东形成,黍子、油菜已种植,原始混凝土制成。

约公元前5000年 河姆渡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稻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骨耜已为稻作农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形成,龙虎观念萌生,彩陶艺术出现,壁画出现 母系氏族公社。

约公元前4300年 大汶口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酿酒器皿制成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990年 大溪文化在长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现,动物殉葬风俗已见。

约公元前3500年 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草原东部及辽西形成,玉猪龙崇拜形成,石砌祭坛出现。

约公元前3300年 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上游形成,彩陶艺术进入盛世,青铜刀已用范铸;良渚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天圆地方观念形成,原始混凝土已用于建造。

约公元前3000年 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汉江地带形成,崇祖观念萌生,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筑成。

约公元前2600年 龙山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文字与文书出现,山东邹平丁公村古成筑成。

约公元前2550年黄帝与炎帝结盟,华夏族形成;涿鹿大战,筮卜出现;阪泉之战,史官出现,仓颉造字。

约公元前2450年 颛顼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372年 喾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297年 尧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227年 尧让位于舜。

约公元前2179年 舜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155年 大禹治水。

约公元前2142年 禹征三苗。

约公元前2120年 禹朝诸侯于会稽。

约公元前2100年 禹划天下为九州。

约公元前2090年 禹铸九鼎。

约公元前2000年 齐家文化在黄河上游甘青地带形成,石磐已成为重要乐器之一,青铜镜已有制造;二里头文化在黄河中游豫西晋南形成,酒器青铜爵已铸造,宫殿已建筑。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历时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启称夏后建国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历时554年)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历时275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秦襄公带领军队救援周王朝,并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因护送有功,襄公被封诸侯,秦正式成为诸侯国。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

周朝的后半段。

周王室东迁洛邑以后到灭亡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国都在镐京时期的西周。东周首位君王为周平王(宜臼),共传25王,历时515年,最后为秦所灭。

东周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后半期,剩下的诸侯大国继续互相征战,称为“战国时代”。

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春秋(历时294年)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向帝制社会转变阶段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雒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即春秋五霸)。

战国(历时254年)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魏国李悝将变法首次付诸实践。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第一次)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

帝制社会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840年)

秦(历时16年)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历时4年)。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历时210年)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兵出击匈奴,大败匈奴,经过此次漠北之战,匈奴无力与汉朝对抗。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历时16年)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

东汉(历时195年)

(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历时60年)

(220年到280年)

220年 曹魏建立 皇帝:曹丕(魏文帝)。

221年 蜀汉建立 皇帝:刘备(昭烈帝)。

229年 孙吴建立 皇帝:孙权(吴大帝)。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263年 魏灭蜀。

西晋(51年)

(265年到316年)

265年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取了曹魏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 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正式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

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历时103年)

(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历时169年)

(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历时37年)

(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 隋军挥师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历时289年)

(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十国(89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历时167年)

(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李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历时149年)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历时97年)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历时276年)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满清(历时267年)

(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3年 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半殖半封建

(1840年到1949年)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四国《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英法《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八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加入荷比西三国。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近代史

(近代史按史学家普遍定义年限为:1840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秋收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现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

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10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0年 北京亚运会。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2008年 北京奥运会。

2010年 上海世博会。

历史年表口诀

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氐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三种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

杜甫年表?

  杜甫大事年表  唐睿宗先天元年( 712 ) 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 ) 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 735 ) 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 737 ) 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 741 ) 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 746 ) 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 751 ) 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 755 ) 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 756 ) 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州。闻肃宗即位,自羸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 757 ) 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疏救房,上怒,诏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还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 758 ) 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 759 ) 春,自东都回华州。七月,弃官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 760 ) 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 762 ) 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严武还朝。未几,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入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 763 ) 公在梓州。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 764 ) 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 765 ) 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 766 ) 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秋,寓西阁。  大历二年( 767 ) 公在夔州。春,迁居赤甲。三月,迁西。秋,迁东屯。未几,复自东屯归西。  大历三年( 768 ) 正月,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州(今湖南岳阳市)。  大历四年( 769 ) 正月,自岳州之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未几,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夏,畏热,复回潭州。  大历五年( 770 )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

刘备年表?

1岁 刘备出生于幽州涿郡涿县,父刘弘,祖刘雄

3~10岁 父亲刘弘去世。期间刘备读过私塾

10~15岁 刘备随母亲在涿县街头编织、贩卖草鞋、草席为生

15岁 受母亲之命,刘备拜大儒卢植为师,赴京师洛阳附近的缑氏山中研习儒学。期间结识师兄公孙瓒

17岁 卢植受命出任扬州庐江太守,刘备与公孙瓒辍学回乡

1724岁 刘备活动于家乡涿郡一带。期间结识同郡张飞、河东关羽等人

24岁 张角率太平道教众起义 即“黄巾起义”。刘备与关羽、张飞等人组织军队镇压

25~30岁 平黄巾起义有功,刘备出任县尉。不久,刘备鞭打督邮后弃官出逃。任青州平原国高唐县县尉,任高唐县县令

30~31岁 高唐县被黄巾攻破,刘备前往幽州投奔公孙瓒,为别部司马,与冀州牧袁绍对抗,常山赵云结识刘备

3233岁 青州平原国平原县令,后升任平原相。郡民刘平雇佣刺客前往刺杀,刺客被刘备感化而自首

3334岁 青州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围攻于都昌,派太史慈求救。刘备率军三千前往救援,成功解围

34岁 曹操为报父曹嵩之仇,攻屠徐州。徐州牧陶谦求救。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前往救援。陶谦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驻军小沛。徐州牧陶谦病逝,遗命刘备接任徐州牧。徐州别驾麋竺、

典农校尉陈登等人极力拥戴,刘备出任徐州牧

35岁 吕布为曹操所败,前往徐州投奔刘备

36岁 曹操表荐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淮南袁术起兵北攻徐州。刘备与关羽统兵,战袁术于淮阴盱眙。吕布乘机袭取下邳,守将张飞败逃。刘备军困于广陵海西,麋竺散家财以助

刘备与吕布讲和,复领豫州刺史,驻军小沛

37岁 袁术遣纪灵攻打小沛。刘备求救于吕布。吕布辕门射戟解围。后吕布攻小沛刘备败逃投奔曹操。曹操使刘备驻军小沛,出任豫州牧

38岁 刘备用计斩杀杨奉。吕布使高顺、张辽攻小沛,刘备求救于曹操。曹操遣夏侯前往救援。城破,刘备败逃。九月,刘备随曹操攻吕布。十二月,攻破下邳,斩吕布

39岁 刘备随曹操还许都,受封左将军。刘备与车骑将军董承等受衣带诏密谋诛杀曹操;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夏,刘备率军截击袁术于徐州。随后,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公开反

40岁 董承密谋败露,曹操急攻小沛、下邳,俘关羽;刘备败逃,投奔袁绍,赵云前往邺城投效。刘备赴汝南联合刘辟等人,关羽辞曹归刘。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

41岁 曹操南攻刘备于汝南。刘备南撤,投奔荆州牧刘表,驻军新野

43岁 刘备败夏侯、于禁于博望

4347岁刘备蛰伏荆州,期间痛斥“求田问舍”的许汜,叹脾肉生,马跳檀溪

47岁 曹操北征乌丸,刘备劝说刘表袭取许都,刘表不听。刘备三顾诸葛亮于隆中。子刘禅出生

48岁 七月,曹操挥师南下。八月,刘表在襄阳病逝。九月,刘表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从樊城分兵,遣关羽率水军沿汉水南下;刘备率陆军,沿途十余万百姓追随,以至日行十余里,

为曹操虎豹骑追击于当阳长坂。刘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会合关羽水军于汉津。后刘备南撤至樊口,遣诸葛亮前往柴桑联合孙权。孙权派周瑜率军三万联刘抗曹。冬

十二月,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49岁 刘备夺取荆州江南四郡武陵、零陵、长沙、桂阳,并配合周瑜攻取江陵。十二月,刘琦病死,刘备受部下拥戴为荆州牧

50岁 刘备赴京口见孙权。孙权将妹妹嫁于刘备

51岁 十二月,刘备率庞统、法正、黄忠、魏延等人西入益州

52岁 刘备与刘璋会于涪城。刘璋推举刘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年底,刘备内应张松败露,被刘璋斩于成都。刘备自葭萌关南下进攻刘璋

53岁 刘备一路进展顺利,抵达雒城。夏,刘备命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庞统中流矢死,年三十六

54岁 刘备攻克雒城,进围成都,收降马超。夏,刘璋投降。刘备兼领益州牧

55岁 刘备挥师五万下荆州,欲与孙权争地。七月,曹操攻克汉中。刘备急与孙权平分荆州,旋即回师益州。张飞破张于荡渠

58岁 刘备统兵大举进攻汉中

59岁 刘备将黄忠阵斩夏侯渊。三月,曹操支援汉中。五月,曹操率军撤退,刘备夺取汉中。七月,刘备设坛场于汉中沔阳,即位汉中王,拜大司马,立刘禅为王太子。八月,前将军关羽

北攻襄阳、樊城,水淹于禁七军,斩庞德。冬,孙权遣吕蒙袭取公安、江陵,逐步夺取荆州。关羽撤军南下被孙权擒杀

60岁 正月,曹操死于洛阳。十月,曹丕称帝,建立曹魏

61岁 刘备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立刘禅为太子。国号汉,史称蜀汉。七月,刘备决定伐吴,集结大军于江州。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张飞被帐下将杀于阆中

62岁 刘备进驻秭归,挥师长驱直入。二月,驻营于夷道亭。夏,陆逊用火攻,刘备败退守白帝城

63岁 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四月二十四日,崩于白帝城永安宫,谥曰昭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