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北宋和南宋之间还有两个政权:伪楚和伪齐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虏钦徽二宗,百官北上,史称“靖康之难”。金人占领宋朝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了一些傀儡政权加以统治。他们撤退之后,先后扶植了两个傀儡政权,一个是“伪楚”,一个是“伪齐”。当然“伪楚”和“伪齐”是不被正史所承认的朝代,是北宋灭亡后金国扶植建立的傀儡政权。 伪楚,国号“大楚”,“楚”,又称“张楚”,为“靖康之耻”后金国扶植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定都金陵。

伪楚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33天,就宣告灭亡了。应该说:这是金人一次糟糕的尝试,因为他们以宋人制宋人的计划泡汤了,而且失败得很彻底。于是,才有了金人扶持的第二个傀儡政权,伪齐。为何以张邦昌为首的伪楚政权刚满月就倒台了,而以刘豫为首的伪齐政权僭位。伪齐不仅起着协调宗望、宗翰等金国上层派系的作用,还是金国与南宋的缓冲地带。所以既有存在的客观物质条件,又有被金国所需要的主观条件,伪齐政权最终维系了七年——与伪楚相比极为 “长寿”。相同的配方,却不是内味儿,伪楚和伪齐表示有话要说。

当然,无论是伪齐还是伪楚,毕竟都只是仰马首是瞻的傀儡政权。当金国不再需要,伪齐终究也成为了“故事”。只留下些许痕迹,给那段历史增添些微重量,供后人批判与否定。

宋朝皇帝列表(北宋、南宋)

伪楚政权

伪楚,国号“大楚”,“楚”,又称“张楚”,为“靖康之耻”后金国扶植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定都金陵。

张邦昌(1081-1127年),北宋末大臣。字子能,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受到宋徽宗的宠信。宋钦宗登基之后,对这个家伙很不满意,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钦宗命张邦昌去金营议和,就没想让他活着回来,张邦昌却死里逃生,期间还和康王赵构结下了革命友谊。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

议立张邦昌之事,在《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十引《遗史》里有记载:“金意欲立张邦昌,令吴开、莫俦赍文字入城,中令百官、僧道、耆老等共议‘别立异姓,以治国事,并不得引惹赵氏’。开封府、御史台集百官于秘书省聚议。文臣承务郎、武臣承信郎以上,悉赴议。乃集议于皇城司,王时雍等以下皆在,已写推举状草,但空姓名未填;众皆议未敢发。左司员外郎宋齐愈自外至,问时雍举谁?时雍曰:金人令吴开密谕,意举张邦昌。今已写下文字,未填姓名。齐愈因记金人先已有文字书云‘请举军前南官’,谓是邦昌无疑,乃取笔书张邦昌三字将示,时雍曰:是。又示众议官,皆无语。乃于写下文字填张邦昌姓名、状申,分付与开、俦赍文字出城去。”

话要从中原史书上所说的“靖康之难”说起,那真的如中原单方说的,大金是没事找事,看宋软弱就欺负一下。要真这样,谁都可以大骂一顿大金和女真人了。但事实上,是这大宋屡次不守信用,大金也是忍无可忍才回击宋国的。金兀术的哥哥,战场上勇猛无敌,但却菩萨心肠,不希望灭北宋!

因为这宋屡次失信,大金将领认为已经无法再相信这宋皇室了,但大金对中原没有领土要求,许可中原再建立国家,但必须排除宋皇室人员,要选另外一姓有威望爱和平的人士做皇帝。

但选谁呢?要知道大金是历史上最民主的国家,所以大金要求中原按民主程序来选出一位皇帝,这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民主选举皇帝。

经过中原有头有脸的人们选举,大家竟一致选举张邦昌。且据当时历史记载,张邦昌听到大家选举他为皇帝,他竟哭倒在地,大家扶起他,他又要撞柱自杀,大家又把他救下。

大金国鹰派将领要求中原赶紧确定皇帝人选,威胁否则后果自负。

如果宋大臣里分主战派和主和派,鼓动宋帝屡次失信,甚至偷袭大金军队的就是主战派的好战分子。这张邦昌是主和派,但内心并不想叛宋,完全没有称帝的胆量, 从靖康二年三月一日开始,金国多次要求他称帝。留守开封的主和派如北宋吏部尚书、开封府伊王时雍等,也协助金国人劝张邦昌登基为帝,他甚至曾经“卧病不食者四日”,并痛骂王时雍等:“诸公怕死,又掇送与邦昌邪?虽暂假而归,焉可免祸!”直到把女真人惹毛了,下令说“,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这把北宋官员吓得不轻,他们赶紧“泣劝再三”,张邦昌还是不同意,他执意要自杀以明对大宋的忠诚,北宋百官再次以汴京百姓的生命为由,最终迫使张邦昌即位。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掳走徽钦二帝及皇族470多人、文武百官等15000多人北归,立邦昌为大楚皇帝,已经身为“皇帝”的张邦昌身服缟素,率领满朝文武,亲自向其时已身陷金军牢笼的宋徽宗、宋钦宗遥拜送行,并且伤心欲绝,涕泪俱下,完全是为人臣子的礼仪。二月向邦昌宣读册文,三月初一邦昌前往尚书省,金人警告他,到了初七,再不登基就杀大臣,纵兵血洗汴梁城。大家一致劝张邦昌,为了百姓利益,就答应当皇帝。可以说这张邦昌真是勉为其难了。于是邦昌做了32天的皇帝,史称“靖康之变”。

按历史记载国号大楚,但他却拒绝立年号。中原皇帝讲究“南面而坐”,“邦昌但东面拱立”;皇帝应称“朕”、发“诏书”,张邦昌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皇帝应在正殿办公,张邦昌避而不去;不接受群臣山呼万岁;不许称自己为“陛下”,他只许别人称他“相公”;他不用天子礼仪,大内宫门都贴上“臣张邦昌谨封”的封条;给臣子封官时,前面还一律要加上“权”……

而元祐皇后知道赵构没有被掳走,所以写信劝赵构称帝,赵构正是得到了这封信才有了称帝的合法性,赵构称帝以后,是为宋高宗。元祐皇后也秘密南下,并且归政,被尊为“元祐太后”。不久,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讳,再改为隆祐太后。至此,隆祐太后终于完成了使命,南宋也稳定下来,高宗对隆祐太后也非常的好,绍兴元年(1131年)孟氏去世,谥昭慈献烈皇后,葬都城绍兴府会稽县上皇村。绍兴三年(1133年)改谥昭慈圣献皇后。

金国退兵之后,邦昌脱下帝袍,去除帝号,他不在正殿办公,不自称朕,可谓行规步矩,小心谨慎之至。接废居私第宋徽宗的嫂嫂即宋哲宗的妻子元祐皇后孟氏入居延福宫,封郡王。后来南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见康王赵构,“伏地恸哭请死”,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这些种种,张邦昌比“伪齐”刘豫的人品高多了。后张邦昌到南京找到赵构,张邦昌跪地不起,请求处死自己。赵构表示罪不在张邦昌,“王抚慰之”。

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建炎,封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又擢为太傅。按理说,这事该过去了,结果有人告发邦昌在皇宫玷污宫人,宰相李纲力主严惩,建炎元年六月(1127年7月),被贬至潭州“安置”(今长沙市),“令监司守臣常切觉察”,饮食起居都要向尚书省报告。

这不算完,不久金兵又以邦昌被废来犯,前线打不过大金,那后面咱们就处置主和派,于是在处置主和派的呼声中,南宋朝廷同年九月下诏将邦昌赐死,并诛王时雍,殿中侍御史马伸前来长沙执行。据称邦昌读罢诏书,“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行官逼他就死,最后登上潭州城内天宁寺的平楚楼,仰天长叹数声,自缢身亡。不久,书写张邦昌三字以示大臣的宋齐愈被腰斩,王时雍被斩首。您觉得这张邦昌冤不冤?

那么张邦昌明明是为了开封百姓不被屠杀,才在金人胁迫下做了“伪楚”的皇帝,为什么赵构还要杀他呢?北宋亡了,张邦昌被胁迫着建立了一个伪政权,这就是他最大的过错,即使再不心甘情愿,赵构如何能留一个抢过自己皇位的人?或许能忍让他一时,但是总是要还的,张邦昌总归是要为某些过错赎罪的。当年金人攻入北宋都城,开封人人自危,张邦昌身为北宋宰相,自然心中更是慌得很,毕竟一旦金人打进来了,他这个做宰相的,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然而想象很残酷,现实却很美妙,张邦昌本来就是个主和派,一直寻求着和金人议和的办法,甚至不惜出卖国家,对他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能缓住金人!张邦昌其实心里是不想当这个楚国帝王的,他之所以当上皇帝,还是被金人拿着刀架在脖子上威胁着,并且拿开封满城的百姓威胁他,迫于无奈,张邦昌才哭着当上了楚国皇帝。当然了,他当上皇帝可是惶惶不可终日,每天都很担心,觉得自己对不起大宋,觉得自己对不起天下人,好在,赵构很快就来了。赵构来了以后,张邦昌手疾眼快,立马就将传国玉玺交到了赵构手中,赵构觉得这的确是个人才,被迫才做了伪政权的皇帝,心里也不是很怪他。

赵构不怪他,不代表满朝文武百官不怪他,满朝文武百官就经常拿张邦昌曾经背叛过大宋这件事挑拨赵构跟他的关系,最后赵构也是迫于无奈,才给张邦昌官职降了一些。虽然张邦昌的官职降了一些,但他很开心,毕竟他这样的罪责本来是要被处以极刑的,还能活下来已经很不错了。明面上,是因为当初金国人走的时候,将北宋皇帝的妃子挑了几个送给他,算是建了个后宫,而张邦昌就与北宋帝王的妃子有染,这才让他遭遇杀身之祸。而实际上,原因都懂,当时的南宋朝廷,具备着话语权的正是那些主战派,张邦昌不仅仅是个主和派,还是个汉奸,自然不少人对他口诛笔伐,反对声此起彼伏,赵构也很没办法。此外,其实赵构虽然说口头上原谅了他,但是心里却是有芥蒂的,毕竟这个人曾经抢过自己的皇位,这样的人,留着他赵构的心里说什么都不可能舒服了。张邦昌与后宫皇妃有染的事情只能算是一个引子,如果赵构真的不怪罪他,这件事赵构自然也不会太过介意。

张邦昌不是卖国贼 还是大宋的功臣

他虽然做了傀儡皇帝,但实是被金人以屠城要胁,为了不让金人有屠杀百姓的借口,才不得已继位,即使他不当这个傀儡皇帝,金人仍会令他人来当。至于说他玷污宫人,按宋史卷四七五张邦昌传所载的真实情况为:“初,邦昌僭居内庭,华国靖恭夫人李氏数以果实奉邦昌,邦昌亦厚答之。一夕,邦昌被酒,李氏拥之曰:‘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因以赩色半臂加邦昌身,掖入福宁殿,夜饰养女陈氏以进。”当了伪朝皇帝,宋高宗都没有处罚了,这实是无关紧要的小罪,由此可知,这是时空环境改变后高宗欲罪之的借口之一罢了。

张邦昌虽然受金人之命当了傀儡皇帝,但屡屡“请不毁赵氏陵庙,罢括金银,存留楼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更不时与金人交涉必须善待宋代宗室,抚慰百姓,提出很多安定局面的措施,更在金人北撤后不久随即马上退位,南归宋室,这部分应给予公允正面的历史评价。

据说,张邦昌开始死活不同意。因为他知道大宋皇帝是被俘虏了而不是被杀了,一旦大宋将来复国,自己就成了逆贼,要诛九族的啊!可是不当的话,金人也要了他的脑袋。最后,张邦昌哭着登基了。

张邦昌当上了伪皇帝之后,整天提心吊胆的,他想让大家都感觉他是被逼无奈才坐了皇位的。所以,晚上他都不敢睡龙床。

据说,有个妃嫔买通了张邦昌身边伺候他的侍者,令其将张邦昌灌醉以后,便趁机将生米煮成了熟饭。结果,一大早,张邦昌一醒来,发现身边躺着个前朝的妃嫔,而这妃嫔竟然还说木已成舟。他自然害怕得连魂儿都要丢了——张邦昌立即唤来侍卫把这个妃嫔撵走了。

撵走她们以后,这张邦昌出了一身冷汗。他干脆趁着金兵班师回朝,不断地寻找赵氏旧人。

最后,他找到了已经出家的宋哲宗的废后孟氏。见到孟氏以后,张邦昌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哀求孟氏出山,救救赵氏江山。此时孟氏,已在冷寂中度过了长达24年的光阴,早就想脱离这鬼地方了,便接受了他的托付。随后,张邦昌把政权交给了孟太后,自己甘为臣子。

1127年5月,孟皇后以皇太后之身份,册立赵构为帝即宋高宗,立即交出政权。

册立高宗,意味着金兵所掳去的徽、钦二帝失去了应有的筹码威胁作用。

可以说,从靖康之难到高宗即位,张邦昌让位孟皇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从北宋到南宋的动荡不安。

但就算如此“算计”,张邦昌还是在劫难逃。南宋建立后没多久,时任宰相的李纲上书极言其罪,本就心存不满的高宗就把张邦昌赐死了。

一共就存活了三十三天的伪楚政权就此消失得一干二净。

张邦昌对不起宋人 却对得起赵构

张邦昌在宋人的眼中,是大大的坏蛋,不折不扣的奸臣,但他对于南宋高宗赵构来说,却是大恩人,没有张邦昌,赵构的日子远没那么好过。

我们来看看这个帮了赵构的大忙,却被天下人唾骂的可怜虫吧。

张邦昌,河北人,但没有一点儿河北人的硬气,他一身都是软骨头。入仕后,和“北宋六贼”童贯、王黼、蔡京打得火热,从立场上看,就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金兵第一次南下的时候,汴京告急,宋徽宗为了逃命,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从这一刻起,宋徽宗手下的北宋六贼被彻底清剿,全部退出历史舞台,继之而起的是宋钦宗这一代的抗战派代表李纲等。

张邦昌因为是宋徽宗的人,所以倒了霉。宋金议和的时候,首先派出的就是张邦昌,还有一个倒霉蛋——赵构。

要说这两人是替死鬼,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他们刚刚出使金营,宋钦宗这边儿就派人偷袭金兵的大营了,你说这不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是什么?

为了保命,张邦昌耍赖的功夫也是一流,他咬死不承认这是宋钦宗的意思,而是宋钦宗身边的李纲等的私自行动。同时,他给金国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北宋抗战派名单,当金宋议和的时候,这些抗战派将领全都下了课。

“靖康之耻”后,对于如何管理宋朝,金国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继续用赵氏为傀儡,二种是用外姓为傀儡。

支持前者的主要是“二太子”完颜宗望,支持后者的则是金太宗和完颜宗翰。显然金太宗和宗翰更有发言权,于是赵氏被迁往金上京,张邦昌反而因“功”被选中为傀儡皇帝。

但是张邦昌这人很贼,他知道只要金人一走,自己肯定处在风口浪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他压根儿就不愿意当这个活靶子。

可是金人不依不饶,威胁他说如果不当这个傀儡皇帝,就将汴京屠城。张邦昌无奈,只有演戏把这个皇帝当了。

但这仅仅是走走过场,金兵一撤,他就请出前两朝的皇太后,以发懿旨的名义将皇位禅让给了逃亡在外的康王赵构。如果没有他这一手,赵构这皇帝当得,还真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赵构明知张邦昌不是真心想称帝,还帮了自己,但后来还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邦昌处死,以平民愤。

帝王,就是这样,你不能对不起他,但他可以对不起你。

张邦昌哪来的卖国?不过是僭越过必死

张邦昌真的卖国吗?为免的人家说作者有主观色彩,我就只说下他的事迹,不做评论,由读者来自行评价,谁要说他算卖国,您最好给指出他哪个事迹算卖国?

读过古代通俗小说《说岳全传》以及听过评书《岳飞传》的朋友们一定会对张邦昌这个名字十分熟悉。根据《说岳全传》出版的连环画《张邦昌卖国》上点岁数的朋友都看过。在《说岳全传》里面有两大奸臣,前期是张邦昌,后期是秦桧。《宋史》也将张邦昌放在叛臣传里。张邦昌在书中出场时是武状元考试的主考,岳飞作为武举参加考试,结果处处被张邦昌刁难,在岳飞枪挑小梁王柴桂之后,张邦昌气急败坏,要将岳飞斩首示众,幸亏牛皋等兄弟相救才幸免于难。

而后张邦昌又成了金国的内应,用计将北宋皇帝的全部家底都作为礼物给了金人。又把康王赵构诓去金营为质。最后又把让徽、钦二帝诓进金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因为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因此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也就成了遗臭万年的逆贼。以至于张邦昌的家乡,今河北东光县大龙湾乡一直拒绝承认张邦昌是大龙湾人。可见其臭名昭著让家乡人都颜面无光。

其实小说归小说,历史归历史,小说只能代表作者心中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拿张邦昌其人来说,就是典型的被小说给黑了一把。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张邦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通过一些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张邦昌其实是个谨小慎微之人,是绝对是没有胆子卖国的,而他莫名其妙地被推到一个九五之尊的位置,从而遭到千夫所指,万民唾骂,最终也因此而丧命,可以说他是当时最衰也是最冤的一个官。

历史上的张邦昌是进士出身,在徽宗朝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到钦宗继位时被拜为少宰,这些职务都属于副宰相。由此张邦昌进入了北宋政坛的高层,参与重大决策。张邦昌虽说是副宰相,不过当时的副宰相也多,而且朝纲由以蔡京为首的“六贼”把持,所以张邦昌显得也不怎么起眼。他第一次走入后人的视野里是陪伴康王赵构到金国为质。此时正是金国大军压境之时,金国军队围困开封时要求北宋派一位亲王过去当人质,于是康王赵构,也就是未来的宋高宗主动请缨到金国为质。同时带去了一支使团,带队的就是张邦昌。张邦昌和赵构在金营里呆了几个月,可以说也算是患难之交了,但张邦昌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他竟然阴差阳错死在他现在保的这位康王的手里。

后来宋金议和,北宋用越王赵偲替换康王赵构为质,最终北宋王朝在付出了千万两白银以及北方三镇的代价后终于让金国撤兵,迎来了短暂的安宁。但好景不长,仅仅大半年之后,金军又卷土重来,气势更盛。在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八月,金军第二次南侵,一路势如破竹,在十一月攻破开封外城,徽、钦二宗也被金军掳走。当然他们被俘并不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是张邦昌使坏,实际上这事和张邦昌没一毛钱关系。当时金军将开封城刮地三尺,值点钱的东西几乎都被搜刮走了,钦宗赵桓自然苦不堪言,他听从大臣李若水的建议到金营谈判,结果赵桓被金兵扣留,而后他的皇位被金人废掉。接着金军又命令徽宗赵佶以及皇室所有成员出城,又将他们都关押起来。至此立国160余年的北宋王朝算是彻底over了。

金军在俘虏了北宋两位皇帝后,需要再立一个傀儡政权,找出一个听话的宋人傀儡,以便安抚局面,又能满足自己的利益。这套把戏800多年之后的日本也喜欢使。不过金军认识的宋人毕竟有限,于是便让宋朝内部自己选出一个。但有个条件,这个傀儡皇帝不能姓赵,一定得是异姓人。留守开封内城的大臣们都犯了难,谁都知道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谁愿意担这个千古骂名?因此人选迟迟也出不来。而金人却没有那么好的耐性,金军统帅完颜宗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国大太子粘罕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赶紧选出个人来,要么金军就杀进城里屠城。

他这么一威胁果然管用,结果人选还真出来了。尚书员外郎宋齐愈在自己的手心上写了三个字给别人看,看到这三个字大点人都如获至宝,一致同意,这三个字就是“张邦昌”。宋齐愈和张邦昌有私仇,因此关键时刻踹了他一脚不久宋高宗也同意选他。张邦昌见自己被选中如五雷轰顶,他本身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也没有任何不臣之心,哪敢去座这个大位呢?这简直就是在火上烤啊,他的反应是很激烈的,据金人笔记记载,张邦昌哭倒在地,要头撞柱子寻死,被救下。但也迟迟不肯答应。金人也终于失去耐心,你不是不愿意吗?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三月初七你要再不答应我们就屠城了。群臣见状劝他说开封城的百万老百姓的身家性命都在你手,你要不答应金人杀进来恐怕就要血流成河了。张邦昌尽管胆小却深明大义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百万百姓遭殃,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从命。于是在公元1127年三月初七即皇帝位,国号“大楚”。张邦昌在当皇帝仪式上大哭,是历史上不多的真的不想当皇帝的人。

当皇帝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但对于张邦昌来说却是个十足的噩梦,那一天他是在痛哭中登上大宝,他似乎预见到了自己的下场比徽钦二宗更惨。此时金兵大肆搜刮了开封城好几个月仍然不满足,张邦昌一怒之下亲自去和金人交涉,结果还颇有成果,金人终于停止了对开封城的搜刮,也没有毁坏赵家宗庙。而金兵始终没有屠杀开封百姓,这对于从蛮荒之地杀来还有完全开化的他们来说也属难得了。这其中张邦昌的斡旋也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张邦昌也主持了开封城重建的工作,使得老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于是金兵带着两位宋朝皇帝以及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心满意足地走了,张邦昌这个可怜人也正式开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涯。

说张邦昌名义上是大楚的皇帝,却没有称帝的胆量,其实和看家护院的管家也差不多,张邦昌不敢进皇宫,只是在上书省办公。升殿后不敢坐御床,只在御床西边摆个小凳子。不敢使用皇帝专用词汇,“朕”改为“予”,“手诏”改为“手书”。平时不敢穿龙袍,金人来了之后才穿,走后立即脱下来。他也不在正殿办公,不举行例会,不接见大臣,大内里所有门户都加锁封批,封条上写着“邦昌谨封”。《大金国志》中记载,张邦昌在位期间“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见群臣称‘予’不称‘朕’,旨称‘面旨’,由内降只曰‘中旨’,宣告四方则曰‘宣旨’,手诏则曰‘手书’,至于禁中诸门,悉缄锁题以‘臣张邦昌谨封’。大抵每事不敢有僭意,逼迫金国之命尔。”

然而即使如此,张邦昌每天仍然在诚惶诚恐中度过。直到金兵撤走,渡过黄河,回到燕京附近的时候,张邦昌才长出一口气。张邦昌在侍御史胡舜陟的建议下,把宋哲宗的废皇后元祐皇后(孟太后)迎到宫中,请她垂帘听政。张邦昌写信给康王赵构,说自己绝对没有窃据大位的想法,都是他们逼得!随后,他又退居太宰之位,不再称帝。

在金兵退去之后,宋朝勤王军队也陆续抵达汴京城下,伪楚政权存在了三十三天,就这么结束了。

在公元1127年五月,赵构在河南商丘继位,张邦昌前去朝觐,并献上了传国玉玺。赵构投桃报李,免除了张邦昌的一切罪名,还加封他同安郡王,又擢升为太傅。但张邦昌的好日子并没过多久,围绕着如何处置他朝廷内部起了很大的争执,宰相李纲力主杀掉张邦昌,李纲是个忠臣,与张邦昌也无私人恩怨,他极力想杀张邦昌不过就是作为一个正统的臣子不能忍受张邦昌的僭越行为,认为这样的人都不杀,就是对皇帝权威的蔑视。持这样观点的还有很多人。不过最后赵构还是网开一面,将张邦昌贬到潭州即湖南地区安置。张邦昌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没几天,赵构突然降圣旨,将张邦昌赐死。原来有人弹劾张邦昌曾在深宫大内和宫女过夜,这个罪名比他自立为帝还要大,不死是不行了。最终张邦昌只得在潭州天宁寺自缢身亡。

至于说张邦昌到底有没有犯这样的生活作风错误,这恐怕就和岳飞的罪名一样实属“莫须有”了。试想张邦昌当皇帝的那些天里,每天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怎么可能敢在大内皇宫与宫女过夜呢?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恨张邦昌想除之而后快的有的是,他们买通一个宫女向皇上参奏一本不是难事。而且这个事件也没有经过任何调查取证,起码岳飞还被像模像样地审判了几天,最后才正式宣判。而张邦昌连审都没审一下就直接赐死了,不得不说是比岳飞还要冤。

由此可见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太老实的人的确不适合当官,张邦昌就是被别人摆了一道,最后没有了利用价值只能用他的人头来立威了。更悲催的是张邦昌死后也不得安宁,岳飞被冤杀但很快就被平反了,而张邦昌被赐死后不但没平反,反而被越描越黑。《宋史》把他打入了奸臣传里。而描写岳飞的小说和影视作品里张邦昌都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一个忍辱负重,舍己为人的忠臣就这样被轻率地被历史定了性,真是不亦悲哉啊!张邦昌和康王赵构的私交应该还算不错,毕竟在金营一起呆了很长时间,张邦昌上吊的时候也很无奈吧,忍辱负重这么久,却始终难逃一死还落得个与金人同流合污的下场,身败名裂。北宋打不过金人这锅不能给张邦昌背,北宋亡国更不能让张邦昌背。

伪齐政权

相比于温顺的伪楚,在金国扶植下所建立的汉奸傀儡政权——“伪齐”就有点狼子野心了。原济南知府刘豫在金军南下之时杀死济南守将关胜投降,随后被金国重用,在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七月二十七日,金太宗册封济南知府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简称“齐”,史称“伪齐”。他的统治区域包括黄河故道以南的中原地区以及陕西。

刘豫是有当皇帝的野心的,他称帝之后完善了齐国的政治和军事制度,也迁都到了北宋故都汴京。对百姓横征暴敛以增强自己的实力,甚至还多次南征刚刚建立的南宋政权。看着逐渐做大的伪齐政权,金国深感养虎遗患。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伪齐出动三十万大军南下,金国趁机出兵突袭,俘虏了刘豫,随后宣布废除伪齐政权,此时伪齐已经立国八年多了。

金国当知道楚国易帜后,难以接受这个结果,由完颜宗望领军南下,原南宋名臣宗泽经营的河北河南地区,这时已换成了草包杜充,这个被誉为南宋第一奸臣的人,在听到金军南下的消息后,吓得带领大军跑到建康。

中原地区本就不是赵构想要的地方,如果不是出于舆论,赵构根本不想分兵驻扎,金国的出兵,让赵构也是胆颤心惊,在金兵打下中原地区后,继续南进,在南宋境内旅行了一圈,险些把赵构抓到,要不是韩世忠等人的奋力抵抗,南宋险些被掏空。

看着中原地区丰富的资源,金国继续寻觅自己的代言人,这时原济南知府刘豫,出现在金国的视线里。

刘豫和张邦昌不同,他对权位的看重,使他甘当金国的走狗,而张邦昌最后悲惨的下场,也让刘豫死心塌地跟着金国的步伐,与一江之隔的南宋,开始了兵戎相见。

齐阜昌元年(公元1130年7月),金太宗下诏,立刘豫为帝,国号“大齐”,始建都大名(今属河北省),后迁东平府须城,称"东京"。泰山一带划入齐境。管辖黄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陕西地区,史称“伪齐”。刘豫在奉符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阜昌八年(1137年),刘豫被废,泰安复属于金。被废后,刘豫被强行押送到金明池囚禁起来。皇统六年(1146年),刘豫在燕京的柏王寺中死去。

刘豫不仅消灭本地抗金武装,还几次三番的进攻南宋,使本就根基不甚牢固的南宋疲于应对,多年的征战让两方死伤无数,这也是刘豫受后世鄙夷最大的缘故。由于征战无度,再加上为金国年年送上的税负,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伪楚和伪齐的那些事

《宋史》中,张邦昌被名列《叛臣传》中。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记载,这位生于1081年的傀儡皇帝“识敏而器宏,才全而学博,洁于行,已保礼义廉况之四维”。北宋覆灭后,金国“欲于中原地择人君之,度大臣无肯任者,乃议即军中取前太宰张邦昌立之。”3月7日,伪楚政权成立。4月10日,张邦昌在中原军民的反对声中匆匆下台,历时不过32天而已。

和张邦昌类似,刘豫生于1073年,哲宗元符年间进士及第。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冬,时任济南知府的刘豫借金兵围城之时,杀部将关胜降金邀功。次年三月,刘豫“充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金国册封刘豫为伪齐皇帝,册文中明言:“命尔为皇帝,国号大齐,都大名府。世修子礼,永贡虔诚。”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金国废刘豫为蜀王,迁居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刘豫病逝。

政治觉悟不同

32天和7年之间,相差的是当家人的觉悟。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时任少宰的张邦昌陪同康王赵构赴金营议和。在此期间,张邦昌“虏所言者从之,虏所欲者与之,不闻有忠义一言奋然以折敌人之心。”《三朝北盟会编》记述:张邦昌“小胆怕事特甚”。当听闻前往金营谈判时,他当场吓哭了。

张邦昌身居高位、惟命是从、胆怯软弱、了解宋金,正是充当伪楚当家人的理想人选。金国确定人选后,“初,邦昌在燕,自正月间,金人令同肃王等至京城下,方百官推戴时,邦昌皆不知也。”二月底,金国派刘彦宗、刘思等向张邦昌劝进。得知实情后,“邦昌呵责彦宗,又骂城中百官,因不食。”金军闻讯,立刻采取措施。“三月二日壬辰,金人人文字来,限三日立邦昌,不立,城中尽行杀戮。”

面对屠城威胁,张邦昌只得就范。3月7日,伪楚建国大典上,“邦昌僭立, 呼拜迎引皆金人为之。”4月10日,金军北上,张邦昌迎元祐皇后入主延福宫,后又还政于宋高宗赵构。11月初,迫于主战派的压力,赵构“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时年46岁。张邦昌受形势所迫,就任伪楚皇帝,确有值得同情之处。

反观刘豫,情况恰恰相反。就伪齐而言,金国在《伐康王晓告诸侯文字》的檄文中,明确表示扶持伪齐就是“复立大楚而已”。南宋文人陈橐认为:“金之立豫,盖欲自为捍蔽,使之南窥”足以证明,金国建立伪齐比伪楚更具目的性。

就个人而言,刘豫杀将投降向金国交了“投名状”。他是心甘情愿做金国人的走狗,屡次派伪齐军队和金兵一起进攻南宋,为了向金国表忠心,他还杀掉了劝他和南宋密谈的人,骂他是大宋叛贼的人。当南宋使者宋汝转交吕颐浩的劝降书时,刘豫气愤地说:“独不见张邦昌乎?业已然,尚何言哉!”由此说明,没有退路的刘豫早已做好死心踏地效忠金国的准备。张邦昌对宋朝尚有一片忠心,主动归附南宋,却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这让刘豫绝了回归宋朝的念头,死心塌地为金国卖命。张邦昌和刘豫迥异的觉悟,对伪楚和伪齐的存亡起到了关键作用。

南宋一朝,北方有大量民众不堪金国的残暴统治,逃到南宋,这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却终究无望的中原子民,在到达南宋后却发现自己成了被猜忌和歧视的对象,他们被称为“归正人”,秦桧和金国签订的和约中,甚至规定了归正人要被遣返回金国,而回到金国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杀戮(这跟当下的朝鲜完全相似)。连文武双全、大名鼎鼎的辛弃疾也因为“归正人”的身份不受重用,在北方参加义军,后来诛杀叛徒,率军回归南宋的他,也只做过一些闲职,最后郁郁而终。中原遗民因此对南宋一天天失去希望,南宋“克复中原”的梦想也日渐渺茫。

执政理念不同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伪楚和伪齐爱的对象各不相同。张邦昌称帝后,“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及称圣旨。”皇宫内,他下令“禁中诸门悉缄锁,题以‘臣邦昌谨封’。”在为期不长的执政期间,张邦昌说服完颜宗翰“减岁币钱一百万贯、银绢二十万匹两”。

就连赵构都说:“邦昌小心,不幸逢此难,不能死,然遭变从,使宗庙不隳,社稷不坏,一城生灵获全。”此外,张邦昌还上书乞还了仍忠于忠宋室的孙傅、张书夜、秦桧等人。实际上,张邦昌通过这番操作,为将来还政于宋做好了铺垫。

伪齐是金国练的汉人“小号”,刘豫以“膺受天命,扶汉中原”自居。身患严重“恐金症”的南宋长时间默认他的僭越行为。直到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赵构才将刘豫列为叛臣,下达了讨伐伪齐的诏书。

南宋晦暗不明的态度,给刘豫巩固政权提供了时间和空间。金国将不肯仕金的北宋亡国之士送给伪齐,予以变相利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原南宋武泰军承宣使郦琼发动淮西兵变,“以兵四万人奔刘豫”。

在招降纳叛之余,伪齐军队在中原牵制了大量宋军,造成宋金对战陕西五路,南宋“丧师三十万,失地六十州”。在经济上,刘豫盘剥百姓,积蓄实力。每年,伪齐向金国“岁责币三百六十万缗”。金国废除刘豫后,盘点伪齐府库,发现“有马四万两千,汴京有钱九千八百七十余万缗、有绢二百七十万匹、有金一百二十余万两、有银一千六十余万两、有粮九十万斛,而方州不在此数。”经济之强可见一斑。执政理念上的背道而驰,决定了伪楚和伪齐各自命运的终点。

金国战略的改变

对比伪楚和伪齐的国情,必须考虑话事人金国的意志。金国灭亡北宋后,正值扩张高峰期。金太宗指示众将:“康王构当穷其所往而追之。俟平宋, 当立藩辅如张邦昌者。”这番话表示金国将平宋是当时的中心工作,立藩不过是填补金国在中原的权力真空而已。

完颜宗弼追杀赵构,一路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金军北返途中,受困黄天荡48天之久,成为金国扩张期的拐点。在此之后,宋朝军民逐渐组织反击,军队战斗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和尚原之战中,宗弼“中流矢二, 仅以身免”。

在宋金相持阶段,金兵从一开始的“所获数倍”到“得不偿费”。军营中弥漫着厌战情绪,金兵“厌苦从军, 讴吟思乡”。金国在中原成立伪齐,起到缓冲和过渡的作用。名将岳飞直言:“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粘罕(宗翰)因得休兵观衅。”金国从主战到主和的观念转变,导致操控伪楚和伪齐的出发点并不雷同。

张邦昌死后,南宋丧失了主战派与主和派以外中间派的支持,抗金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金国见刘豫已无利用价值,便将他的皇位废掉,封为蜀王,后来被迁到金国腹地临潢监视居住。1141年,被赐钱一万贯、田五十顷、牛五十头,第二年,又被晋为封曹王。1146年以七十四岁高寿而死,算寿终正寝。比如赵家,完颜家竟然更有人性?此后,宋金进入面对面的实质性对抗,直到蒙古铁骑的出现。伪楚和伪齐尽管建国时间不长,但对宋金关系的走向起到了不小的影响。

北宋灭亡后为何金国不直接统治而要建立伪楚和伪齐?

女真人初无直接统治中原之意,但是连女真人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灭辽宋能灭的那么快,辽宋自澶渊之盟后百年交好,战事甚少,两边军备都废弛的很厉害,光顾着过太平日子了,却被一直躲在角落里积蓄力量的女真人等到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女真先灭辽、后灭北宋,在灭辽的时候和北宋是同盟的关系,结果北宋军队表现太差,连奄奄一息的残辽都打不过,女真看清了北宋的虚实,所以没过两年就开始侵宋。

女真南侵,若看账面实力,北宋还是有几十万军队的,女真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但若论战斗力,北宋养的那帮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平时做生意倒点小买卖还可以,真要让他们上战场牺牲杀敌,他们跑的比谁都快,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支没有胜利荣誉感的军队。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本是辽国打败仗后为自己无能应战的开脱之词,传到宋境后却吓坏了宋军的胆,明明十倍于对方的兵力,都能被对方追着打,女真人来了直接弃城投降。

当时女真这个族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人口也发展到了百万以上,他们并不是直接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而是一直都在积蓄力量,等待一个好时机。他们还是高估北宋军队的抵抗意志了,几乎没付出多大的损失就拿下了北宋的首都汴梁,俘虏皇亲国戚大臣妃嫔三千余人北上,胜利来的太突然,他们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本来只想去对方家里抢个劫,一不小心成对方家的主人了,这角色转变的太快,而对方家里人太多,自己也不好管,还不如在这些人里挑出来一个听话的帮自己管呢。

北宋的宗室几乎被一网打尽,好在九子康王赵构跑了出来,一路南逃到杭州才算安定下来,重新建立起稳定的政权,宋朝的国祚又续了一百五十年。

如果当时赵宋皇室全军覆没,南方建立不起统一的集权政权,那么女真人可能真的会一统全国,清朝会早个几百年来到。

“搜山检海捉赵构”,女真人如果真把赵构抓了,建立起全国性的政权,那么就不会再立伪政权了,而是直接自己统治,由于女真人只是打下了半壁江山,在一开始的时候,为了快速恢复当地秩序,同时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女真人在华北扶持了“伪齐”“伪楚”这两个伪政权。

无论是刘豫还是张邦昌,他们都是女真人统治中原汉地的工具,虽然名为皇帝,其实不过是女真人的傀儡。

参考资料:

【1】郑 龙 《试论刘豫伪齐对南宋的影响》

【2】赵永春 《完颜昌对宋态度的转变及其成因》

【3】张 伟 《论张邦昌“伪楚”政权及其影响》

【4】何艳华 《胆怯和愚忠:再论张邦昌》

【5】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6】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