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神策军历史介绍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一下子从盛唐走到中晚唐,从开元盛世变为军阀混战的局面。内有藩镇不听号令、频频造反,外有吐蕃虎视眈眈、屡犯边境。中晚唐时期战火纷飞,可谓是实打实的内忧外患。

在这一时期,发生过泾原兵变、吐蕃侵袭,甚至连长安城都被攻陷,皇帝不得不逃亡避难。那么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大唐为何还能坚挺到黄巢起义,直到公元907年才走向灭亡呢?

中晚唐时期出现过元和中兴、会昌中心,皇帝们为了夺回皇权进行过很大努力,也出现过一大批忠君的功臣名将。他们守卫京师,抵御外寇。

此外,一支驻守京畿地区的常备武装力量也不容忽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关中得以和平,唐朝得以坚挺百年,它就是唐朝禁军神策军。

神策军的起源:玄宗——肃宗

神策军起源于安史之乱前夕。公元754年,大将哥舒翰在击败吐蕃、收复黄河九曲后,上表请求设置洮阳郡,以成如璆为太守,同时兼任神策军使,这就是最早的神策军。

此时的神策军是作为抵御吐蕃的边防军出现的,编制在两千人左右,只是一支普通的戍边军队,与日后的大唐禁军还相差很远,甚至没有进入大唐割据势力的中原大战。直到安史之乱后,朝廷征调大量边军平乱,神策军也在征调之列,赴难中原。

公元759年,神策军兵马使卫伯玉率领千余神策军参加相州之战。

此战,唐肃宗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结果唐军大败亏输,卫伯玉只好带着本部人马逃亡陕州。然而,卫伯玉发现,神策军原来的驻地已经沦陷吐蕃,神策军突然无家可归,只好留在陕州,站在抵挡史思明进攻的最前线。

恰好此时深受肃宗信用的鱼朝恩也在陕州,自然而然就成了神策军的监军。在卫伯玉的努力下,他们大败史思明三千人马的进攻。此战也让神策军得到肃宗褒奖,他们与陕州节度使郭英乂手下的人马共同镇守陕州,完成从戍边军到藩镇军的转变。

之后,卫伯玉、郭英乂先后被征调入朝,鱼朝恩成为神策军统帅。从此以后,神策军在鱼朝恩这位权宦的率领下,迅速成为唐朝皇帝的嫡系禁军。

公元763年,吐蕃攻占长安,代宗出奔陕州,鱼朝恩率领神策军护驾有功。待吐蕃退去后,神策军护送代宗至长安。此后又发生仆固怀恩诱吐蕃进逼京师,鱼朝恩率神策军护卫京师,待吐蕃退去后,神策军正式成为中央禁军。

神策军的上升发展:代宗——宪宗

得益于吐蕃军的屡次进犯以及深受皇帝信用的统帅鱼朝恩,神策军在护驾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皇帝的嫡系部队。另外,神策军是从戍边军到抵抗史思明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其战斗力是其他禁军无法比拟的。

因此,代宗以及后来的皇帝都十分重视神策军,在其成为禁军之后,鱼朝恩对其进行扩军。

扩军的主要来源是邢君牙、尚可孤、郝廷玉、阳慧元、侯仲庄等部曲,这些部曲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是实打实的实力派。他们的加入使神策军实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代宗从鱼朝恩之请,将好畤、普润、兴平、武功等地划入神策军名下,使神策军有了物资和财赋来源。

鱼朝恩因专权犯上被杀后,神策军由刘希暹、王驾鹤、白志贞等武将统率。

此期间,神策军能征善战,跟随李晟打败过吐蕃,“逾漏天,拔飞越,廓清肃宁三城,绝大渡河,获虏首千余级”;军纪严明,德宗征调军队防秋,临行时皇帝和大臣设酒食践行,其他军队都受命饮酒,独独神策军不饮,“上深叹美,赐书劳之”。

可以说,神策军是关中地区最值得皇帝信赖、也是最能打的一支军队。

而接下来的奉天之难,则使神策军被宦官一手掌控。奉天之难中,许多文臣武将叛变,与之相对比的是德宗身边的宦官一个都没跑。同时神策军在此次叛乱中表现突出,是平乱的主力。

因此,在叛乱平定之后,德宗将自己最信赖的人与最能打的军队结合起来,让宦官任神策军统帅,任命窦文场、霍仙鸣为神策中尉,同时设置多个军职由宦官担任。此时的宦官统帅与鱼朝恩是不一样的,他们对神策军的掌控已经成为一种制度确立下来,一个宦官倒下后,势必会有其他宦官重新领导神策军。

自此,神策军与宦官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荣辱与共,兴衰相倚,同时走向兴盛,也同时走向灭亡。

神策军的衰亡:宪宗之后

宪宗朝的神策军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德宗时期,神策军已经“至十五万人”,作为京师禁军,同时也是镇守京畿的精锐之师。神策军多次出征地方,是朝廷打压藩镇最直接的力量。宪宗即位之初,神策军即跟随李晟打败西川军阀刘辟,并将其生擒。不过在接下来的一次出征中,神策军吃尽苦头。

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宪宗为了改变河北藩镇父死子继的传统,决定兴师讨伐不听话的王士真之子王承宗。但是这次的统帅吐突承璀屡战屡败,战事迁延日久,最后还是王承宗上表谢罪,神策军才撤回京师,草草收场,本质上此战是皇权在与藩镇的斗争中落败。

此战过后,神策军威名不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很少大规模出兵征讨地方,而是留在关中镇守京师,并逐步走向衰落。

神策军衰落原因

神策军的衰落是各方面因素导致的。

比如在宪宗之后,神策军较少参加战争,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而朝廷给神策军的各种优惠政策,反而助长了他的腐朽:神策军待遇优厚,补给是其他军队的三倍;代宗之后的每次大赦天下最优待的就是神策军;神策军在法律上不受御史监察,在人事上可以优先升迁转任,在经济上可以自己经营买卖。

一系列优厚政策让神策军成了香饽饽,无数富家子弟挤破头皮也要挤进来,但是他们又不能打仗,在晚唐时期主要就是跟着皇帝打猎游乐、营建宫楼、习“角抵、杂戏”,打仗的时候就花钱弄来更不会打仗的老弱病残代替自己。

在黄巢起义时,宦官田令孜率数万(号称十万)神策军把守潼关的时候,起义军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克潼关,神策军竟毫无一战之力。

此战过后,神策军死伤殆尽,之后虽然有田令孜、昭宗募兵建神策新军,仍由宦官统领。但是神策新军与宦官绑在一起,被卷入与朝臣的斗争,同时卷入的还有朱全忠与李茂贞两大藩镇势力,最后朝臣依附的朱全忠获胜,宦官被屠戮殆尽,神策军也被正式废除。

曾经不可一世的神策军就此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神策军的鲜明特征就宦官的兴衰决定了神策军的兴衰,在穆宗之后的九位皇帝中,有七位是宦官所立,其余两位之一的敬宗虽然不是宦官立的,但他却死于宦官之手。宦官之所以如此嚣张,完全得益于他们对于神策军的掌控。

但是神策军的存在对于唐朝的延续是有积极作用的。

神策军在抵御吐蕃、平定叛乱方面立下诸多功劳,从神策军镇守关中以来,关中出现过近百年的和平,这在中晚唐是很难得的。难怪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圆仁曾说“自古君王,频有臣叛之难,唯置此军以来,无人敢夺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