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谁都打不过的原因

大一统的中原王朝,除了宋朝,其他朝代面对外敌从来是毫不畏惧的,但是宋朝面对辽、金、夏、蒙古等过,从来都未占优势,你要说实在穷那也算了,但是无论北宋南宋,都是一片祥和景象,长安,洛阳,开封,南京都是世界级大都市,但就是谁也打不过,面对其他国家又是进贡,又是和亲的,实在是丢尽颜面。看看大秦,大汉,大唐,大明,无论穷富输赢,无论内战与否,对待外战的态度重来是强硬异常,为何到了宋朝面对外敌确从来都未占便宜?

背景因素

在杯酒释兵权当中,宋朝就改变了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由军事而转向了商业,武将的地位明显不及文官,这在其他朝代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上,北宋初年之后宋就打不过辽了。特别是在赵匡胤死了之后,宋朝就更没有战胜的可能了。因为宋朝放弃了军队建设而转向发展商业,而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决定了两国不同的军事实力。因此宋朝是不可能打过辽国的了。

环境因素

宋朝的立国在军事上有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宋朝立国时,北方的契丹已经先立国几十年,它在后晋的石敬塘手里抢去了幽云十六州,使得中原的北大门洞开;同时产马地在北宋建立之前即被西夏和辽国占有,所以北宋一直少马,难以和北方的少数民族骑兵对抗,所以宋朝的立国是相当捉襟见肘的。而且,宋朝碰到了多个空前强大的敌人。宋朝时候的对手多达四个:契丹、党项、女真、蒙古。而且这些强有力的对手从宋朝建国之时就开始接连登台,让宋朝没个喘息余地。

思想因素

宋朝是我国军事法律思想非常丰富的时期,但其军事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内向性和保守性,而其最集中的表现则是兵权的高度集中。在兵力部署上,把地方精锐之兵归于禁军,并使得驻守京城外及驻守开封府内外的兵力相制衡。整个兵力布局,体现了“内外相制”,高度集权的思想。这样,中央直接控制军事力量,无论哪里有事,中央都可以从容调兵。

同时,为了进一步限制将领权力,保障兵权可以掌握在皇帝手中,宋皇朝又制定了军队的“更戍法”。即戍守外地的禁军每个一、两年便要换防,将领也要定期更换,这样就形成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这种结果尽管有利于放置兵为将用的谋反情况,但是也直接影响到了部队的巩固和战斗力的形成,使得将领们,尤其是主将并不熟悉所率领的各部队的特性与战斗力,对下属部队没有任何的威严可信,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其作战效果。

选拔因素

宋朝的武将选拔制度并非走纯粹的科举路子,在很大程度上,宋朝武将的培养选拔制度明显落伍于文官的选拔制度,因为它基本上还是在沿袭旧的传统做法。依其规定,凡皇亲国戚,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孙及亲属,殁于王事的下级官吏子弟乃至达官贵人的门客仆从,都可以补官,而在这里面,武臣,宗室,外戚及技术官员的亲属皆可以补为武阶官。这种制度不考虑被选拔的对象的素质能力,而是主要看家庭出身,自然就谈不上对武将的要求和培养,虽然不乏名将产生与此,但也使得很多武将的好苗子被埋没了。

整个宋代,抑武重文成为其重点,也成为了宋朝的弱点,在崇文抑武的思想下,宋朝走上了畸形的军事发展道路。所以宋朝虽然经济实力强大,但是迟迟无法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战斗力上出现了严重的倒退,以至于一个幽云十六州,竟然无法从亡国的辽朝残兵手中打下,如此羸弱,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宋朝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严重失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欺负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