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或许注意过这样一段描写:魏惠王联合其他五个国家商议分秦的会盟之日站在高处远眺,当有车马来的时候,他瞥一眼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仪仗队,他是有千里眼吗?肯定不是。那么他是如何做到一眼就知道是哪个国家呢?其实魏惠王是根据不同国家的仪仗队所持大纛旗的颜色以及将士的服饰颜色来判断的。
在先秦时期,不同诸侯国所崇尚的颜色都不同,因而他们的纛旗、服饰的颜色都是有讲究的。那么到底如何讲究的呢?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一、阴阳学说
阴阳家是诸子百家中地位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一个学派,也是诸子百家中最神秘的一个学派,其代表学问为“阴阳说”和“五行说”。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今天要讲的内容便与阴阳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秦时期,阴阳家的学说流传极为广泛,上至国君,下至庶民都对其很是信服。而阴阳家认为,每一个国家自开创之时,上天便已经赋予了相对应的国德运数,一个国家政权要想维系,所作所为必不能违背其国德。这种国德结合他们的“五行说”可分为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五种。而一个国家展示其国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人从视觉上一眼洞悉,即不同诸侯国会规定不同的国色。
二、国色讲究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这里的“螾”、“蝼”分别为蚯蚓、蝼蛄,二者都与土有关,所以黄帝的政权为土德,其国色为黄色。“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夏朝兴起之时,秋冬季节的草木也不凋零,这一异象使夏朝以木为国德,所以其国色为青色。“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商朝兴起时,有金从水中溢出,所以商朝是金德,崇尚白色。“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周朝是火德,以红色作为国色。
透过《吕氏春秋》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夏被商灭,商的金德与夏的木德相克;商被周灭,周的火德与商的金德相克。一个政权兴起伴随着的是一个政权的灭亡,所以国德的相克,也会使得国色不同。
三、山东六国国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动乱时期,在这个时期,周王室倾颓,自然有国家号称是“代”王室,是周王室的延续;也有国家想要灭掉周王室自己统治中原,所以他们给自己国家规定的国色也不同。
认为自己是王室延续的最典型就是魏国。三家分晋以后,魏国实力最强,自称继承了晋国正统;而晋国是周王室的诸侯,所以魏国以周王室的火德作为国德,崇尚红色。赵国、韩国也出自晋国,但韩国为了表示自己特立独行,将木德作为国德,崇尚绿色;赵国则夹在两者之间,他们的纛旗三分绿色七分红色,绿色在下红色在上,寓意往火中添木柴,火会越烧越旺。所以赵国崇尚的是火木德。
齐国也算是号称延续周王室的国德。齐国第一任国君姜尚是周朝的臣子,对周朝一直是臣服的,所以姜齐时的国德也是火德,国色是红色。到了田齐时已是战国时期,而且魏国已经以火德作为国德,自己也不好与他人撞色。于是将国德改为火金德,以火德为主,金德为辅,国色为紫色。从国德上看,齐国也是野心外露,他们也想要成为周王室的延续。
楚国比较特殊,因为楚国本身的习俗与其他五国有很大不同,生活方式也与蛮夷相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楚国的国色纷杂,服饰颜色多种多样,惹得其他诸侯笑道“乱穿乱戴乱德性”。但是进入战国后,楚国便称自己是“炎帝后裔”所以理应与黄帝同色,将国德定为土德,服饰改为黄色。
至于燕国,就略微尴尬了。论血脉,燕国国君是正宗的周王室诸侯,理应顺理成章将火德作为国德。但是周王室倾颓燕国也是看在眼里的,燕国国君很清楚周王室终有一天会灭亡,所以他们摒弃了火德而推崇水德,将国色定为蓝色。但国力弱小的燕国所作的这一举动也让其他诸侯国看了笑话。
四 、秦国国色
那么秦国呢?其实在战国七雄中,只有秦国没有宣示过自己的国德,但举国上下都崇尚黑色。列国也常常就此事嘲笑秦国蛮夷之邦,秦国却不以为然。从秦国人尚黑可以知道,秦国的国色是黑色,那么秦国的国德是什么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吕氏春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所以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我们可以知道,秦国的国德是水德。
有人会问,既然秦国的国德是水德,那为什么国色不是蓝色呢?这个答案我们可以从史记中找到。《史记·封禅书》中有一句“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龙与水有关,即秦国国德是水德;但这龙是黑色的,所以秦国将黑色作为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