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胡人是哪个民族的

从广义上来讲,华夏(汉族)以外的民族,全部称“胡人”,但是很多情况下,唐代人所说的“胡人”又专指粟特人。粟特人是居于中国新疆和中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和“九姓胡”,或者直接简称为“胡人”,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使者。

“胡”原本是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自称。后来成为汉人对戈壁以北和西方(主要为蒙古高原和新疆中亚等地)外族或外国人的泛称。先秦时期中国将北方游牧部族称为北狄,后来狄人逐渐被华夏和蒙古高原崛起的胡人所同化。


胡人原指秦汉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匈奴西迁后蒙古高原又相继崛起了鲜卑、突厥、蒙古、契丹等游牧民族。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上总是说胡人进入中原就被汉化了,其实不然,整个中原也是在不断地接纳胡人文化,逐渐改变、丰富汉人的文化性质。

单以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而言,“五胡乱华”带来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汉代的席地而坐逐渐演变成坐在椅上、睡在床上,进门脱鞋也变成穿鞋入门;房间的高度增加了,窗户的位置也提高了;以穿衣服而论,宽袍大袖改变成窄袖长衫。这些改变都是两个文化混合后的结果。

在政治上,胡人统治者对其他的非汉人,即使不是自己的族群,也觉得亲切一点。因此,胡人帝国与中原四邻的心理界限相当模糊,这甚至于影响了他们对信仰的选择——胡人觉得印度传进来的佛教也是一种胡教,是他们感觉比较亲切的宗教,所以他们对佛教的庇护,往往比汉人政权更为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