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更化,发生于王安石变法十余年后,是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捩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事情还得从“元祐更化”说起,宋神宗病逝之后,年仅9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虽然执政能力非常出色,一度形成了“元祐之治”,但由于在此期间赵煦备受冷遇,且生活各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这使得他与高太后之间矛盾极度尖锐,这也延续到了他对元祐党人的厌恶之中。由于高太后执政期间大肆起复旧党官员,赵煦在亲政之后便自然对元祐旧党进行了打压。
神宗病逝之后的“元祐更化”,重新起复的旧党大肆打压新党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崩逝,年仅九岁的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由于皇帝年幼,宣仁太后高氏按宋真宗皇后刘娥先例,垂帘听政。
宋神宗驾崩之后,作为旧党领袖的司马光从洛阳进京奔丧,高太后向其询问执政方针,司马光连上好几篇奏札,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广纳谏言,废除新法”。不久,司马光以门下侍郎的身份入朝拜相,而另一位因反对变法而被贬的吕公著也重新被起复,拜为尚书左丞。
宋神宗时,司马光因反对新法而隐居洛阳长达十五年之久,在其重新被起复之后,多年来遭受的压制全部爆发,他将变法的责任全部推给王安石,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并全盘否定新法,认为新法是“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在他的主持下,新法大部分被废除,旧法被逐步恢复。
自此开始,新党旧党之争重新燃起,在高太后垂帘的八年之中,旧党对新党的打击和倾轧从未停止。旧党刘挚、王岩叟、朱光庭等人通过大肆搜寻新党章惇、蔡确的传闻轶事,甚至不惜通过穿凿附会,对其进行诋毁。而其中之最,便是北宋开国以来打击面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文字狱案——车盖亭诗案。
由于新党蔡确曾在立储之事中与高太后有怨,旧党于是利用这一矛盾,对整个新党进团进行了数次斩草除根式的清算,蔡确不仅被贬,且和章惇、韩缜一起被斥为“三奸”,而对于早已被司马光贬斥的章惇、韩缜、李清臣和张商英等人再度重贬,甚至连地方为官的李德刍、吴安诗和蒲宗孟等人也没有放过。
在高太后垂帘听政的八年之中,她不仅对司马光信任有加,甚至在司马光死后,仍旧将其反对变法的措施贯彻到底,而旧党的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均在此期间受到重用。几年之间,朝中完全被旧党把持,而新党则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史称“元祐更化”。
赵煦与高太后矛盾激化,并延续到了新旧党争之中
虽然高太后的执政才能非常出色,其“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史称“元祐之治”,而她本人更是被誉为“女中尧舜”。然而,由于她与哲宗赵煦之间尖锐的矛盾,导致朝中党争极为严重,造成了一定的朝政动荡。
高太后与哲宗赵煦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方面:皇帝年幼,高太后垂帘听政自然没有问题,但到赵煦十七岁亲政之时,高太后仍然持续听政,而大臣们同样没人劝说太后撤帘还政。由于高太后的座位与赵煦的座位相对,大臣们向高太后奏事时,便是背对赵煦,以至于赵煦亲政后谈及垂帘听政,说自己只能看见官员的臀部和背部。而由于官员们向来只向太后奏事,有事也根本不咨询皇帝意见,这导致赵煦一直就像个摆设一样,赵煦虽然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有次高太后问赵煦为何不在朝堂表达自己的看法,赵煦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这句话中,已经暴露出了极大的不满。
2、生活方面:高太后在生活上对赵煦的管教极为严格,为避免其亲近女色,便派了二十多个年长的宫女照顾其起居,甚至连其自由活动空间也加以限制。元祐四年(1089年)十二月,民间传出宫中寻找乳母之时,大臣刘安世和范祖禹直接上书要求皇帝自重,言辞极为激烈,高太后虽予以了搪塞,但事后却对赵煦身边的宫女逐个进行了审问。此外,大臣们更是希望通过教导,使得赵煦成为一个宋仁宗那样的仁君,而不是宋神宗那样锐意进取之君。这一切,看似是为了宋神宗好,但长此以往却激起了其严重的逆反心理。
3、赵煦生母待遇问题:赵煦的生母朱氏出身微寒,虽然生下了皇帝赵煦,但一直以来都对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毕恭毕敬,但高太后对其却极为严苛。赵煦即位后,想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而朱氏却只能被尊为太妃,朝中大臣更是希望降低朱氏的等级,从而凸显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这使得赵煦对高太后对大臣们极度不满,直到高太后去世,赵煦亲政,他立即便下令将母亲的待遇提升到了与皇太后向氏一样的等级。
总之,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赵煦对其和朝中大臣已经积蓄了太多的不满,只不过由于尚未亲政,他无法予以处置罢了。在高太后去世,赵煦亲政之后,这一切便全面爆发了。
赵煦亲政之后,元祐党人被全面打压
对于赵煦的不满,高太后并非没有感触。元佑八年(1093年)八月,高太后垂危之际,便曾告诫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皇帝亲政后必然要启用一批新人,要其早做准备,今早退出朝廷,从而保全身家性命。
元祜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逝,赵煦开始亲政,他立即重用了章惇、曾布等革新派,元祐党人开始遭到毁灭性打击。苏轼、苏辙等旧党官员被贬值岭南一代,就连已经去世的司马光也遭到追贬,而在章惇等人的挑拨下,甚至要以“老奸擅国”为名追废高太后的太后称号和待遇。同时,对元祐年间的一切政策进行调整,恢复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并停止与西夏和谈,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仅在元符元年,被惩处的元祐旧党就多达八百三十多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便是赵煦长久以来所积压怨气的一次全面发泄。不过,虽是发泄,但与高太后一样,赵煦却将这种情绪贯彻始终,在其统治期内,这些被打压的元祐旧党,根本没有任何翻身之日。
绍圣初年,朝廷巨星郊祀大礼,朝廷按例要颁布大赦诏令,原本就算是死刑都可以被赦免。但当有大臣请示,是否可以赦免被贬谪的旧党官员时,赵煦却立即予以了拒绝。绍圣四年(1097年),又有人建议让谪居岭南的刘挚等人“稍徙善地”,以“感召和气”,赵煦再度拒绝,甚至连在岭南附近做些调动都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