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造成礼崩乐坏的原因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孔子所提出的这个礼崩乐坏就是指西周“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制度到东周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对于在东周时期造成礼崩乐坏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时期造成礼崩乐坏的原因是什么

1、四大制度

西周有四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这四大制度是互为补充的,其目的在于更长久的维护周天子的统治。

商周时期,虽然奴隶制帝国已经被建立起来,但事实上“王”对“庶民”的统治是十分粗犷、简单的,而分封制将土地分割给诸侯国,则有效的解决了广大地域的细致经营问题;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宗法制区分了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其实际上是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度的一种延续,宗法制确立了天子天下大宗的地位,因而封建制度得以实行;但分封制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那便是天子的权力下降,于是便有了礼乐制度作为补充,在礼乐制度之下,每个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称呼、不同的服装,而见面行礼、丧葬享受、能够动用的礼器及其规模等也均和个人的身份挂钩,如此框定了每个人的地位,如有违背,便被视作违逆宗法,天子可以取消其身份;而井田制则划定了土地,令贵族世代享有封地,而农民永远为农民。

2、礼崩乐坏

随着分封制治下各诸侯国的发展,天子的权威开始逐步下落,一是天子自身做出了许多不合礼法的事情,削弱了礼乐制的权威;二是诸侯国实力增长,同天子血脉联结逐渐淡薄,诸侯国履行宗法制度、维护周天子的统治不再是一种自身存在的必要——周天子已经没有能力号召天下、取缔封国了;三是经济基础的发展使得各封国可以建立更强大的军队、享有更多的财富物品。

东周时期造成礼崩乐坏的原因是什么

东周时期,这一趋势越演越烈,最终有人开始不再顾及礼乐规范,动用不合礼乐规范的乐队、物品,而这一火苗并没有遭到周天子的有效的控制,这从根本上证明了周天子已经并不具备维护礼乐制度的能力,原本就对礼乐制度的限制有所不满的各方诸侯自然纷纷效仿,便在宏观上呈现出一片礼崩乐坏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