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五代藩镇之山南西道节度使历史介绍

山南西道节度使,又称兴元节度使,为唐朝五代山南西道地方的藩镇节度使宋代节度使之一。


沿革

唐朝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设置山南西道防御守捉使

乾元二年(759年)另设兴、凤二州都团练守捉使,治凤州。

上元元年(760年)升山南西道防御守捉使为山南西道观察使,治梁州(今陕西南郑县东)。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升山南西道观察使为节度使[1],下辖梁州、洋州、集州、壁州、文州、通州、巴州、兴州、凤州、利州、开州、渠州、蓬州,共十三州,治梁州,寻降为观察使。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升山南西道观察使为节度使,仍旧领梁、洋、集、壁、文、通、巴、兴、凤、利、开、渠、蓬十三州。

兴元元年(784年)升梁州为兴元府,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兴元尹,增领果、阆、金二州,文州改隶西川节度使,共领十五州,治兴元府[2]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升兴、凤二州都团练守捉使为防御使,治凤州。分置武定军节度使于洋州。

二年(886年)升兴、凤二州防御使为感义军节度使。

文德元年(888年)利州改隶感义军节度使。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阆州、果州改隶武定军节度使。

光化元年(898年)蓬州、壁州改隶武定军节度使。

三年(900年)于巴州设置巴州防御使。

天复二年(902年)八月,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继密投降王建,山南西道入王建控制之下。

天祐二年(905年)山南西道节度罢领金、巴、渠、开四州,蜀王王建置金州团练观察使,裁撤巴州防御使,以渠、巴、开三州隶属金州观察使。

三年(906年)通州改隶利州节度使。 分兴州、集州、壁州置兴文节度使。至此,山南西道节度所领仅存兴元府(梁州)。

五代

山南西道自唐末天复二年后受王建控制。三年,王建进封蜀王。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王建称帝,山南西道与西川、武德、武信、永平、武泰、镇江、武定、天雄、武兴、昭武共十一节度为前蜀,改山南西道节度使为天义军节度使,随即改回原名。后又改称山南节度使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后唐郭崇韬灭前蜀,山南节度入于后唐,仍称山南西道节度使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废武兴军节度使,再次以凤州、兴州、文州隶属山南西道[3]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年)四月,张虔钊举镇投降后蜀孟知祥。

宋朝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宋朝灭后蜀,宋沿置山南西道节度,治梁州,又称汉中郡、山南西节度。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罢废节度使统辖支郡,山南西道节度使成为或武职、宗室之官阶、遥领之虚衔。

淳化四年(993年),撤废山南西道。

至道三年(997年),升置兴元府,山南西道节度仅为兴元府之别称。

南宋亡后废除节度使。

历任节度使

  • 汉中王李瑀(756年—758年),山南西道观察使
  • 李栖筠(758年—759年)
  • 李希言(759年—760年)
  • 李揖(760年),采访使
  • 高武光(761年—762年)
  • 汧国公李勉(762年),山南西道观察使
  • 臧希让(762年—763年),升节度使
  • 张献诚(764年—768年)
  • 张献恭(768年—779年)
  • 李抱玉(770年—771年,辞让)
  • 贾耽(779年—782年)
  • 严震(782年—799年)
  • 严砺(799年—806年)
  • 柳晟(806年—808年)
  • 裴玢(808年—812年)
  • 赵宗儒(812年—814年)
  • 郑馀庆(814年—816年)
  • 权德舆(816年—818年)
  • 崔从(818年—821年)
  • 乌重胤(821年—822年)
  • 韦绶(822年—823年)
  • 裴度(823年—826年)
  • 王涯(826年—829年)
  • 李绛(829年—830年)
  • 温造(830年—831年)
  • 李载义(831年—833年)
  • 李宗闵(833年—834年)
  • 李德裕(834年,未任)
  • 王源中(834年—835年)
  • 李固言(835年—836年)
  • 令狐楚(836年—837年)
  • 郑浣(837年—839年)
  • 归融(839年—841年)
  • 崔琯(841年—843年)
  • 孙简(843年—844年)
  • 王起(844年—847年)
  • 郑涯(848年—849年)
  • 封敖(849年—854年)
  • 蒋系(854年—857年)
  • 卢钧(857年—859年)
  • 柳仲郢(859年—860年)
  • 苗恪(860年—862年)
  • 李从晦(862年—864年)
  • 萧邺(864年—867年),观察使
  • 李当(868年—870年)
  • 王宗(871年—874年)
  • 牛蔚(875年—877年)
  • 吴行鲁(877年—879年)
  • 郑延休(879年—880年)
  • 牛丛(按两五代史·王建传、《十国春秋·前蜀高祖本纪》)或牛勗(按《资治通鉴》《新唐书·僖宗纪》)(880年—883年)
  • 鹿晏弘(883年—884年)
  • 石君涉(885年—886年)
  • 卢渥(886年—887年)
  • 杨守亮(887年—892年)
  • 徐彦若(892年,未就任)
  • 李继密(据《旧唐书·昭宗纪》)或李继徽(据《旧五代史·李茂贞传》),留后(892年—895年)
  • 李茂贞(893年,未就任)
  • 李茂庄(895年—898年)
  • 李茂贞(896年,未就任)
  • 李继密(复名王万弘)(898年—902年)
  • 王宗涤(902年)
  • 王宗贺(902年—908年)

前蜀

  • 唐道袭(910年—912年)
  • 王宗鐬(912年)
  • 王宗翰(916年—917年)
  • 王宗俦(920年)
  • 王宗威(925年)

后唐

  • 张筠(926年—927年)
  • 王思同(931年—932年)
  • 张虔钊(932年—934年)

后蜀

  • 武璋(934年)
  • 张虔钊(934年)
  • 赵季良(934年—946年)
  • 安思谦(946年—947年)
  • 孙汉韶(947年)
  • 张虔钊(947年—948年)
  • 李廷珪(948年—949年)
  • 安思谦(949年)
  • 韩保贞(951年)
  • 王昭远(952年)
  • 李廷珪(952年—954年)
  • 韩保贞(964年)

后汉

  • 刘承勋(山南西道为后蜀境,遥领)

南唐

  • 王延政(山南西道为后蜀境,遥领)

北宋

  • 赵德昭
  • 赵德芳
  • 文彦博
  • 毕从干
  • 王宗
  • 赵宗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