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被认为是党领导新型军队的开端,党的军队建设在此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足见其对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的深远影响。我们知道,三湾改编最大的影响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显然这一事件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这样。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三湾改编,则是我党领导新型军队的开端。它同南昌起义一样,在我党建军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页。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巨大的损失后转移到了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军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于是,在前委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改编的决定。
第一,在思想上对部队进行无产阶级教育,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当时主要是克服部分领导人和士兵头脑中的单纯军事思想。其主要做法是对部队进行形势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召开干部会、士兵代表会、军民联席会和部队大会等形式,向官兵反复宣传在罗霄山脉中段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使全体官兵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确立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
第二,在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三湾改编前,我们党虽然整合和影响了一些国民党军队,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党组织都是设在团一级,甚至团一级即使设了党的组织有时也难以掌握部队。连一级没有党的组织,难以直接掌握士兵。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在部队各级都设立了党的组织,班设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从而奠定了我们党政治建军的基础,也有效地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对调整军队和党组织结构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作了肯定,他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民主问题,历来是敏感性很强的问题。部队当中有无正常的民主生活,影响到部队能否长期生存,也影响到党对军队的领导能否持续下去。三湾改编前,秋收起义部队中的军官大多数都是从旧军队过来的,残存的旧军阀主义习气较为严重,随意打骂士兵的现象经常发生。秋收起义前军官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士兵则是粗茶淡饭,官兵待遇极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在士兵中形成了逆反心理,使官兵之间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直接影响了官兵之间的团结和部队的战斗力。因此,要不要对部队进行改编和整训,能不能彻底改变过去官兵不平等的现象,不但决定了部队将走向何种性质,也决定了部队能不能适应越来越频繁而残酷的斗争环境。只有让士兵成为部队的主人,部队才有凝聚力,才能迸发出超强的战斗力。这对于人数不多但却要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要强于自己几十上百倍的弱小的工农革军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士兵委员会就是实现民主的一个组织形式。在红军中,连以上都建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以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这是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创造。关于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陈毅在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作了详细而具体的叙述:“在军、团、营、连均设士兵委员会,官长同时为士兵委员会。全连士兵大会选举5至7人或9人为连士委执委,推主席一人。以全营人数按每5人举一代表组成全营士兵委员会,推举11人至13人组织营士执委,推举1人为主席。按全团人数每10人举代表一人组织全团代表会,推举17人至19人组织团士执委,推举1人任主席。全军按30人至50人举一代表组织全军代表会,选举19人至21人或23人组织军士执委,选一人为主席,军士执委选5人至7人为常委。连无常委机关,军团常委均设机关于政治部内日常办公,营常委不设机关。”“此外士委会与军事机关的关系,士委只能对于某个问题建议或质问,而不能直接去干涉和处理,士委开会必须由党代表参加,等于一个政治顾问的性质。在非常时期党代表可以解放士委,或不准其开会,另诉诸士委代表会。”这又有效地防止了极端民主化在部队中的蔓延。从此,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综上所述,三湾改编在思想上对部队进行了无产阶级教育,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在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是党领导新型军队的开端,并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