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会出现宦官干政?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中,共出现了九个大统一的朝代,分别是秦、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在这九大朝代中,明朝是太监干政最为显著的朝代,尤其是到了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太监的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可说明朝几乎是等于亡与太监之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总结和汲取了历朝皇权更迭的经验教训,并以历史上太监祸国乱政为鉴,对太监作出了种种限制;规定太监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官阶也不得超过四品,还特地铸造了一块刻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铁牌,以震慑太监。洪武四年,有个太监议论政事,便被朱元璋打发回老家。

image.png

  朱元璋的目的是好的,但太监的发展,却不会因为朱元璋的个人意志而改变。太监作为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的产物,只要封建专制制度存在,太监迟早还是会走到前台。而朱元璋是一个极度甚至偏执的封建专制独裁者,在几乎病态的疑心下,将开国功臣,甚至自己的亲侄子与外甥都斩尽杀绝,而朝夕相处的太监成为心腹,也只是时间问题。

  洪武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对太监还会严加防范,只让太监服务于宫廷的生活,太监的活动范围也很难逾越宫墙之外。然而到了朱元璋执政的中后期,特别是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太监便又重新走上了政治舞台,扮演着可以干预国家大事的各类角色。

image.png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六年,太监梁珉被朱元璋派往琉球买马;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又派太监而聂、庆童赍敕买马;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发生,朱元璋便派太监而聂与驸马马梅殷去山西传旨;洪武十一年,安南国国王逝世,朱元璋便派太监陈能去吊祭等等。这些都说明在朱元璋中后期,太监便又被委以重任,开始参与对于明朝国防至关重要的边疆茶马贸易以及被不断被指定为特使,参与国内外一些重大的政治活动。

  由此表明,在太监的问题上,朱元璋打破了自己在明朝初年规定的太监不得干政的制度。后来随着太监的人数不算增加,为了加强对太监的管理,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地修改了内官诸监库局品职,设下九监、二库、六局,即:内官监、神宫监、尚宝监、尚衣监、尚膳监、司设监、司礼监、御马监、直殿监;内承运库、司钥库;巾帽局、针工局、织染局、颜料局、司苑局、司牧局,另设宫门承制等官。这为后来管理太监的庞大机构二十四衙门——十二监、四司、八局奠定了基础,也为明朝后来的太监专政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