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北周实行的是独具特色的府兵制。
西魏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赖以割据的武川军团,主要由改编关陇各族人民起义军的将士而组成。后来又加上随孝武帝入关的“六坊”鲜卑兵万余人,西魏的总兵力大约有七八万人左右。随着与东魏之间的不断战争,西魏军队的补充日渐困难。由于居住于关陇的鲜卑人很少,宇文泰征召汉人“关陇豪后”的依附人口为兵以扩充军力,并以当地的豪族大姓统领这些汉人兵。为了协调胡汉关系,密切主将与士兵的联系,提高士兵身份以加强军队战斗力,宇文泰糅和周官六军之制和鲜卑早期部落兵制,创建府兵制。
西魏大统十年 (公元550年),宇文泰仿拓跋部早期八部之制立八柱国大将军,正式建立府兵制。恭帝元年 (公元554年),宇文泰又仿拓跋部早期“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的形制,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次功者为九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即凡府兵中统兵官,不论汉人还是其他族,一律赐以鲜卑部落旧姓,其所统将士亦从主帅改姓。府兵制下,共设八柱国大将军,其中宇文泰自任其一,又兼任都督中外诸军,实为府兵最高统帅,另一柱国大将军魏宗室元欣仅挂一虚名,实际领兵官为六柱国,各领一军,是为六军,六柱国下,各设二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大将军,又各设二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开府下,又各设二仪同,共四十八仪同;以下还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等领兵官。府兵的兵力配备是每仪同领兵千人,则开府领兵二千,大将军领兵4000,柱国大将军领兵8千,总兵力近5万人。早期府兵包括鲜卑兵、关陇军户、“关陇豪后”所领乡兵,没有一般民户。府兵另附军籍,不编入民籍,不负担赋税,平时半月训练,半月宿卫,战时出征。北周武帝时,将府兵征召对象扩大至上等民户,后又扩大至一般民户。由于府兵可以免除赋税,人们纷纷应召,因此史称“是后夏(汉)人 半为兵矣” 。北周府兵也由此直线上升,至灭北齐时,已有府兵20万人。西魏时期,府兵虽以宿卫军的身份出现,但领导权不在皇帝手中,归于权臣宇文泰之手。北周武帝时,改称府兵军士为“侍官”,并将领导权收归皇帝。至此,府兵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宿卫军。
西魏北周军队的主体是府兵,但府兵不是当时唯一的军队。府兵之外,还有另成系统的宫廷宿卫军、镇戍兵、州郡兵等军队。大体说来,府兵和宫廷宿卫军是西魏北周的中军,州郡兵和镇戍兵是其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