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是怎么灭亡的?东吴灭亡的四大原因

曹操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其对孙权的欣赏。孙权是东吴的建立者,被称为“吴大帝”,然而孙权死后,东吴陷入内乱,不久也被司马家族给灭掉了。


 
  东吴怎么灭亡的?
  公元276年(天玺元年)晋灭吴的战前准备基本完成。但由于后方鲜卑作乱,贾充等反对立即伐吴,使伐吴战争拖延了下来。
  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晋武帝下令,以贾充都督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举伐吴。司马伷等六将分别进攻建业的外围六合、当涂,以及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则率领灭蜀后所得的水军,由蜀地顺流东下。孙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晋军势如破竹,孙吴防线快速崩溃。
  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孙吴灭亡后三十多年间,在局部地区尚有数次复国运动。例如,公元310年(晋永嘉四年)吴兴豪族钱璯趁西晋即将灭亡的机会,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持孙皓之子孙充并拥立其为吴王,而后又将其杀害。这一动乱后被周玘所平定。公元318年(晋太兴元年)十一月,孙皓的另一个儿子孙璠起兵反对东晋,被杀。
  东吴灭亡的四大原因
  其一,孙权晚年的极端猜忌。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早期运筹帷幄,善于识别人才,多次挽狂澜于既倒,比如赤壁之战前任命周郎,白衣渡江任用了吕蒙,夷陵之战任命了陆逊。这些战役都能让东吴转危为安。可是后期,当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一一死去的时候,江东的孙权却极端的自负,并且猜忌心很是严重。宠信非人,流放良臣,后宫纷争,嫡庶疑贰。所有他在清醒时决不干的事,现在干得比谁都厉害。用吕壹则排陷无辜,信陆逊却又让其受谗而死,疑诸葛恪而又使其总揽一切,立后立予以致播乱宫廷,遗患不已。
  其二,宗室内战不休。孙权说过:“子弟不睦,臣不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可惜他自己晚年未能幸免,赤乌四年,太子孙登病逝,年仅33岁。在以后的9年内,孙权先后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赐死了四子鲁王孙霸,最后立七子(幼子)孙亮为太子,并立孙亮之母潘氏为皇后。孙亮10岁登基,无法主宰朝政,公元260年,孙亮遭到宗室大将孙琳的罢黜和杀害。而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也饱受权臣之苦,在位7年即英年早逝。
  其三,东吴末代皇帝荒淫无耻,暴虐无常。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 (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被他知道而见杀) ,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其四,和孙皓相比,司马炎早有一统天下的壮志,且兵精粮足,将士用命,准备充分。西晋本就是继承曹魏衣钵的,从晋朝泰始五年(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国,于是一面改善内政,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当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20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3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国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缺乏统一对策,招致节节失败。